1、怎样能打出老子十四字养生诀的字体
音)正字:《篇海》之人切,音眞。太上复作亳州老君𥓓,张道忠添注:从一从止从主从月。正者,眞也,一倂止为正。主者,注也,注月为青。青者,东方之色也,五方之首也,四正之初也。正者,眞也。人能行眞正,不染制邪曲者,为仙之基本也。
非常道人解:字从一止主月,一止为正,月为阴,阴主静也。意思是:一者道也,止者止于至善之地也,此至善之地者以静主之也。正如《道德经》第四十五章所说:“清静为天下正”是也。
(音)道字:《字汇补》都皓切,音道。太知上作,见《亳州老君𥓓》。
非常道人解:此字康熙字典只有注音,没有解释。字从人道寸。意思是:人的行为寸步也道离不开的就是道。上道下寸为导,意思是:人的行动离不开道的引导。
2、太上老君有那些经书?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教祖,即太清百道德天尊。又称道祖、太上道祖、开皇末劫天尊、道德天尊、降生天尊、混元上帝、师宝天尊。全称一炁化三清太清居大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气所成日神宝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简称太上老君。
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于自然度,生于无生,先于无先,挺于空洞,陶育干坤。号曰无上正真之道,神奇微远问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气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按道教说老子为其八十一化之一,著有震古烁今的道教祖经——《道德经》五千余言。
代表作品:道德经、答化胡经、妙真经、报恩经、清静经、太上感应篇、太上老君开天经、北斗经,《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太上老君内观经》、《混元皇帝圣纪》、《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回经》、《太清金液神丹经》、《答北斗经》、《太上老君说了心经》、《太上老君内丹经》、《太上老君养生诀 》、《太上老君内日用妙经》、《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经》、《太上老君说五厨经》、《太上九要心印妙经》等。
3、终南山道士的故事
野史详见《神雕侠侣》中王重阳真人的情感纠葛之心历路程。
4、任法融书法右上角的盖章是什么章子
那个叫引首章也叫启首章,一般以椭圆型为主,也有的用长方型,引首章可盖可不盖,但由于书法讲究传承所以绝大多数作品都盖。
5、太上老君十四字养生决是什么字体
由十四个冷僻字组成的这么一幅俨若天书的联语,曾使多少游人望之愕然,深以不得其解为憾。 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幅楹联从字形、读音、字义诸方面,作了注解和说明。这个注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这十四个字都是按照道教经义,依六书构字中的会意之法,创造出来的而具有特定含义的字。 比如〔身宝〕字,读作「玉」。因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的三宝,其珍贵如玉,因之,以〔身宝〕取形,以「玉」取声,赋予这个字的具体意义。再如〔身丹〕,即「炉」字。道教认为人身的阴阳交会,可以修炼内丹。所以〔身丹〕字的意义就是:人的本身就是宝贵的炼丹炉。
二、字义的引申及比喻。如〔天水井〕字读「益」,这个字以「天」、「水」、「井」三部分组成,指人杂念俱消、形神归一的极静状态下,上齶会产生一种津液,因其从上齶而下,比喻为天井之水,又因为这是道家在修炼养真功夫上取得的初步成效,所以引申以「益」字取声取义。
三、注意体现道家修炼功夫方面的条理和次序。如上联:〔身宝〕〔身丹〕〔丙火〕〔木石土〕〔心命〕〔千万〕〔自家水〕,是指:内炼、筑基、得药三个方面及次序过程。而下联〔正青〕〔人道寸〕〔人法心〕〔至成〕〔夭水井〕〔在人内〕〔九真〕则指:外行修德、以至见效丹成的次序与过程。以上略举几例,说明在注释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和依据。
这幅联语刻在古楼观说经台老子祠大门内《道德经》碑石之侧。上联右上角标明「太上老君作」。其中七个字《康熙字典》中收有,其余辞书都无从查考。但根据道士相傅,上联读作「玉炉烧炼延年药」,下联读作「正道行修益寿丹」,是道家关於养生修炼的联语。兹按照字的构造,结合道家修养丹法,试作探讨释义如下:
〔身宝〕读音:玉〔yu〕:玉字是珍贵之意。家有珍贝为宝,天有日、月、星三光为宝,人有精、气、神三品为宝。相传老君对修炼丹法,以及宇宙自然之道有所研究,故造作此字。会意身内有宝,珍贵如玉。常人因凡情萦扰,恣情纵欲,而不能常保。故《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中说「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意即为人生由於有分外贪求,造成烦恼妄想,不觉轻失珍宝,以致疾病夭亡。故老君造此字教人固守三宝,恬淡世情,积精累气,以求长生。
〔身丹〕读音:炉〔LU〕:炉是冶炼的器具。道家的养生炼丹有两种:采外药(草、木、山石、银、砂),安炉立鼎,以柴薪烧炼者为外丹,而此字是指炼内丹而言。从字的构成应理解为:以人身固有的精、气、神,经过阴阳交会的作用,就可以炼就养生的真丹。道家《丹经˙悟真篇》鐾肪托吹馈赶劝亚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人身如一小乾坤,既有炼丹的鼎器,也有炼丹的元素。〔身丹〕字反映了道家关於修养的基本方法。
〔丙火〕读音:烧(SHAO):按张道忠注释:一、内、火。一者,坎也,为水也;内者是身内有水、有火也。不烧柴薪,用自己身内水火,自烧炼去顽矿,要其靖正,丹砂烧炼自身心性,不能散失,得成大药,便得长生不老之术也。这个解释,与道家修炼丹法经义亦相符合。一者取其天一生水之意,比之时令,四季冬在尾,每逢冬至节到,寒冷至极,在天干为壬癸,在地支为亥子,在卦为坎,在四方为正北。按老君太极图意,阴极生阳,故曰「冬至一阳生」。四时运行,阴极生阳。水者万物之所伏生,喻人身亦有阴极生阳之理。所以每逢半夜子时,寝寐静极,真气冲动,肾水沸腾,岂不是天一生水么?火者在时令为夏,在四方为正南,在卦为离,在天干为丙丁,在地支为己午,在三光为日,在人身则为心神。故修炼家在天一生水,真气冲动时,必须立即用心意招摄使其不致泄漏。道家《丹经》提到:火逼金行者,实即心火下降,肾水上腾,阴阳交会成为烧炼之意。
〔木石土〕读音:炼(LIAN):此字由「木」「石」「土」组成。按道家阴阳五行的说法,木能生火,所以木是火源,石系金属,金能生水,所以金是水源。道家《丹经》中说:「木为火之元神,金为水之元精。土能簇五行」。道家把物质中的金、木、水、火、土,比喻人的肺、肝、肾、心、脾。金、木、水、火,在四季各有旺、相、休、囚的不同变化,只有土属中央,旺於四季。金、木、水、火皆依於土。所以说「土能生万物」。道家《丹经》又称土为「土釜」、「媒聘」、「黄婆」。意思是用人的心意来招摄人身内的水火,使之归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元神、元精)。只有经过这样的提炼,真气才能正常运转。
〔心命〕读音:延(YAN):延字由「心」、「命」两字组成。它含有延长寿命的意思。道家认为只有性(心)命双修才能延年益寿。所以《丹经》中说:「只知修性不知命,这是修行第一病」。修性就是修养心神。宁心静虑,使万念俱空,心旷神怡。修命指的是修炼精气,慎房事、戒淫欲,求得精满气足。又因为人的心神和精气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心神不宁,精气必然耗损,损之又损,寿命定会短促。故此字的意思是教人平日清静神心,固守精气,这才是延长寿命的根本,亦即道家倡导的养生之道。
〔千万〕读音:年(NIAN)字义:此字是由「千」、「万」两字组成。隐含依法修炼能够达到长寿无极的意思。所以宋玉《高唐赋》有「九窃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sui」之句。《宋书˙乐志三》云:「今日乐相乐,延年万sui期」。《庄子˙在宥》载,广成子对轩辕黄帝讲养生之道时说:「天地有宫,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sui矣,吾形未尝衰」。「千万」意喻长久,人如能依照老君养生之法,久持不懈地修养,就能身强体健,延长寿命。
〔自家水〕读音:药(YAO)字义:此字由「自」、「家」、「水」三字组成。这个〔自家水〕就是内丹的元素。道家经典《玉皇心印经》中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自、家、水者,即人体内之精液,为三品上药之源泉,故道家《丹经˙悟真篇》中又说:「人人本有长生药,只是迷途枉自抛,甘露降时天地合,黄芽生处坎离交」。〔自家水〕(药)人不分贤愚,自家皆具有,只是常人因房事不慎,淫欲过度,以致「药」源枯竭,多疾寿夭。因此,修炼家把清心寡欲、筑基、炼精,作为养生最根本的功夫。
〔正青〕读音:正(ZHENG)字义:张道忠注:「一、止、主、月,正者真也,一并止为正,主者注也,注月为青,青者东方之色也,五方之首,四正之初也,人能行真正不染邪曲为仙之本也」。张道忠的这个解释,意义还比较隐晦。按此字的组成及含义,与上联的〔身宝〕字相对仗。上联的〔身宝〕字是明示人知身内有精、气、神三宝,固守勿失,下联的〔正青〕字,它是指人外行纯一,止於正大光明,不染邪曲,以此作为修德之本。所以它有道与德、内与外对仗意义。「青」,在五行为木,木为青色,在四季为春,在四方为东,属万物生气一方。又春为一sui之首,草木应春而生,枝??青葱,隐含人循道养生,就能生机旺盛,如草木逢春,由此可见,〔正青〕字体现了修炼的不偏不邪,而且生意盎的意义。
〔人道寸〕:读音:道(DAO)字义:此字由「人」、「道」、「寸」组成。「人」指人体。「道」指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寸」是小的长度单位,喻「寸心」、「方寸」,即个人的心。整个字含有道法自然之意,就是寸心不离常理,寸步不违天道。上联的〔身宝〕字喻阴阳交会之理,而〔人道寸〕字则是教人修炼时要顺乎人身阴阳之道,使人常处於无邪思、无妄为的清静状态。可是一般人都因世俗影响,心神躁动,胡思妄为,精神昏瞶不清,四肢忙於非为,气血循环不轨,阴阳失去调和,心神离錾理自然之道。故此字教人要清静心神,革除邪思妄为,循道而行,返朴归真。
〔人法心〕读音:行(XING)字义:此字由「人」、「法」、「心」组成。「人」还是指人体。「法」是师法的意思。「心」指人的心性而言。道家《清静经》云:「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人心本来是清静的,然而不能保持者,是因私欲牵绕,此字是教人降心止念,宁心澄虑,取法自然清静之意。修养家把此意称之为还「本来面目」。又《阴符经》云:「心生於物,死於物」。《定观经》云:「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为一」。《大洞经》云:「静之为性,心在其中矣,动之为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道德经》第十九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以上讲的都是绝去私欲,养我常静常清之心。
〔至成〕读音:修(XIU)字义:此字由「至」、「成」两字合成。「至」是达到的意思,「成」是成功的意思,整个字喻有坚持不懈的意思和决心。以上各字已说明人身精、气、神的珍贵,阴阳交会的至理,心、肾,即水、火的妙用。如能遵循自然之道,久持不懈,诚心修炼,就一定能够成功。故道教《玉皇心印经》说:「回风混合,百日功灵」。其意就是收视返听,经百日即可见修炼之效。
〔天水井〕读音:益(YI)字义:此字由「水」「天」「井」组成。张道忠注:「〔夭水井〕者添也,满也,是天井中有水也。长满不缺为〔夭水井〕也。这是指人口中津液如天井之水,故人口中有水即活,七日口中无水即死,若人能津液常嚥之,可得虚其心,实其腹,便是长生之根本也」。此解释基本符合老君修炼之法。所谓「天」、「井」、「水」者,是指人用功到虚极静笃时,阴阳交会,心平气和,只觉口内上齶有分外香甜的津液,自然由上降下,滋润百骸。故《道德经》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吕洞宾《百字碑》中说:「白云潮顶上,甘露洒须弥」。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在人内〕读音:寿(SHOU)字义:此字由「在」「人」「内」三字组成。「人」指道家的所谓真身(修养家称内产婴儿)。「内」是指人身内的精、气、神就凝成一种结晶物。故道教《丹经˙参同契》说金丹长成以后的形态是「类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饴」。因它类若鸡子,所以便叫丹,又因为它长成以后,和婴儿一样,所以又叫做「婴儿」。但这时的丹在人身内,还没有成熟,似妇妊娠,尚未分娩,所以是「在」「人」「内」,即〔在人内〕字。如果人身内成就此丹,便可长寿在望。
〔九真〕读音:丹(DAN)字义:此字由「九」、「真」组成。「九」喻炼功长久,「真」是真实之意。此字古字汇中虽无从考据,但含义并不怪异,如泡制中药就有「九蒸九晒」之说。这和修炼家所说修炼功成时,「九转成丹」大意相同。所以道教《丹经》中说「三千功满」。所谓「三千」就是三千天,将近九年。这里的「九」不能理解为绝对的九次或九年,确切地说,「九」就是「久」的谐音,隐喻长久不断修炼。比如炼金,次数愈多,纯度愈高。「炼丹」也必须是久修久炼,真丹才能炼就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是什么意思?
庄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庄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不仁,是说天地无私,在天地看来,万物都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当台风一刮,既要刮到我的家,也要刮到你的家。它要到那最豪华的富人家里去一趟,也要到那乞丐家里逛一圈。它要刮到皇帝家里,也要刮到阿猫阿狗的家。还要刮到那小小蚂蚁的穴里。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的大仁之处。很多人听到这里就又不明白了。怎么不仁,反而就是大仁了?是的,正因为不仁,看待万物都是如一,所以才是真正的平等、公正,所以才是真正的大仁。
理解了大仁不仁,也就理解了齐物论里的如下的这么一段话了。
“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几向方矣!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孰知不言之辩,不道之道?若有能知,此之谓天府。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而不知其所由来,此之谓葆光。”
——真正的大道是不可命名的,最了不起的辩说是不必言的,真正的大仁看上去象不仁,最廉洁的人不谦让,最勇敢的人不轻易挑逗冒犯别人。
这就是庄子的言说,他的话看上去很不对,仔细想想又很对。他的文章也是这样,看上去很没道理,也无结构逻辑可讲。其实是最有道理,最讲逻辑与结构。
"刍"读"chu"
7、神雕 终南山拍摄地点
九寨沟.
8、老子墓的楼观山相关
终南山 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武功,东至蓝田,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周至县境内,海拔2604米。
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周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道教产生后,尊老子为道祖,尹喜为文始真人,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于是楼观成了“天下道林张本之地”。
自尹喜草创楼观后,历朝于终南山皆有所修建。秦始皇曾在楼观之南筑庙祀老子,汉武帝则于说经台北建老子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道云集楼观,增修殿宇,开创了楼观道派。 进入唐代,因唐宗室认道教始祖老子为圣祖,大力尊崇道教,特别是因楼观道士岐晖曾赞助李渊起义,故李渊当了皇帝后,对楼观道特予青睐。武德618-26年初,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宗圣宫。当时主要建筑有文始、三清、玄门等列祖殿,还有紫云衍庆楼和景阳楼等,成为古楼观的中心。以后历代虽时有修葺,但屡遭兵燹,至清末,宗圣宫仅存残垣断壁 ,一片废墟。此后,楼观的中心便转移到了说经台。新中国成立后,对古楼观进行了多次修葺,形成了以说经台为中心的建筑群。
说经台主要殿堂有四,即老子祠、斗姥殿、救苦殿和灵官殿。配殿有二,即太白殿和四圣殿。山门两侧有钟、鼓二楼,对峙相望。山门前,有石阶盘道,蜿蜒而至台顶。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相传元至元二年1283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瞓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说经台南面峻峰上,有一座八卦形的炼丹炉,传为老子当年炼丹所用。台的东南方有一个“仰天池”,传为老子当年打铁淬火的水池。池的附近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台的西边有化女泉,是老子教训弟子徐甲之处。传说老子西游途中将一具白骨点化成英俊少年徐甲,抵达函谷关后,老子将七香草点化成美女考验他,徐甲经不住诱惑,刚要有所动作,被老子用手一指,立即现出白骨原形。幸有尹喜为其求情,老子方又点化白骨为徐甲,并用拐杖怒触地面,美女遂化成一眼清澈的泉水。此泉清洌,至今尚可饮用。台的东北方有一座老子墓,墓为椭圆形,冢方四米,占地二十平方米,墓前有清代毕沅书“老子墓”碑石。 说经台北二里处为宗圣宫遗址。临观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9株历经千年仍然蓊郁青翠、苍劲挺拔的古柏。当地群众尊称为“楼观九老”。其中有一棵树传为老子当年系牛所用,被称为“系牛柏”。树下留有元代所刻石牛一头。西南隅有三棵树,树上结瘿酷似三只昂首展翅、活灵活现的苍鹰,人们被之为“三鹰柏”。
楼观台留存有不少珍贵的碑刻,如唐代欧阳询撰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载隶书《灵应颂》、苏灵芝行书《唐老君显见碑》、员半千隶书《唐宗圣观主尹文操碑》,宋米芾行书《第一山》、苏轼行书《游楼观台题字》;元赵孟瞓隶书“上善池”碑等。当然,最有名的还是高文举所书《道德经》碑两通。其字体介于石鼓文和大篆之间,书法劲力苍古,风格绚丽,近看是字,远看如花,字字珠玑,如梅花初放,被后人誉为“梅花篆字碑”。两通碑侧各有七个冷僻的字,为一般《字典》所不载,据称为老君十四字养生诀,其意为“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气丹”。
古人云:“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终南山楼观台以其悠久的道教历史、动人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文物遗迹,吸引着古往今来的信士游客。
终南山峻拔秀丽,如锦绣画屏、耸立在西安市之西南。翠华山距西安市30公里,以奇峰异洞、清池古庙著称。因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曾于山口(大峪口)建太乙官,故又称大乙山。主要景点有太乙池、风洞、冰洞、翠华庙等。 太乙池为山间湖泊,传为唐天宝年间地震造成,四周高峰环列,池面碧波荡漾,山光水影,风景十分优美,如泛舟湖上,可穿行于峰巅之间,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情趣,其乐无穷。 太乙池之西的风洞,高15米,深40米,由两大花岗岩夹峙而成。洞内清风习习,凉气飕飕,故称风洞。风洞之北的冰洞,虽盛夏亦有坚冰,寒气逼人。 现山中有一正岔水库,泻水时飞瀑倾流。由山下望去,素练悬空,气势磅礴,亦成一景。 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三,
9、旁海蓬,汉字养生治病大全
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养生法,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吐纳之法。通过呼气时念不同的清音,疏导体内之气,强化内脏,缓和心情。
如果在一年四季中,根据脏腑的四是对应关系,重点多念某字,则是很好的养生之法。
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