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冷谦的养生诗

冷谦的养生诗

发布时间:2020-07-03 09:09:42

1、明清时期有哪些养生保健著作?

明清时期,各类养生保健专书很多,多是强调综合调理,动静结合,而且要简要易行。

明代冷谦撰著的《修龄要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详细论述了四时起居调摄、四季却病、延年长生、八段锦导引法、导引却病法等,书中多以歌诀形式介绍养生要点及具体方法,易于领会实行。

万密斋的《养生四要》,提出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病”诸养生原则,对于违反这些原则而产生的疾病,皆列有药物救治方法。

清代吴师机撰《理瀹骈文》,这是一部物理治疗专书。吴氏提倡膏、药外贴等理疗法,如引嚏、坐药、药浴等。他认为外治之理同内治之理,可以收到与内服汤丸相同的效果。还认为养生保健不能单纯依赖药饵,如果注意调节生活起居,陶冶性情,对健康则更有益处。吴师机在外治保健方面为养生开辟了一条新的门径。

虽然在先秦时期就已初步提出了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但动静结合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则在明清时期才进一步明确提出来。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指出:“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提出静养精神,动养形体的辩证关系。

方开《摩腹运气图考》又名《延年九转法》,书中指出:“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阴阳一动静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

曹庭栋虽认为“养静为摄生首务”,但他却很重视动以养生的重要作用。如在《老老恒言·导引》指出:“导引一法甚多,如八段锦、华佗五禽戏、婆罗门十二法、天竺按摩诀之类,不过宣畅气血,展舒筋骸,有益无损”,并创“卧功、坐功、立功三项”,以供老年锻炼之用。

又如《老老恒言》记载有散步专论,对散步的作用和要求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例如,闲暇“散步所以养神”、睡前“绕室行千步,始就枕”,“是以动求静”,有助于睡眠,强调了动静结合的重要性。

明代以后,由于武术的发展和《道藏》的成书,又推动了导引术的进步和发展,在《遵生八笺》记载8种导引,除在国内广为流传外,并于1895年译成英文发行于国外。

如明代正德年间罗洪先所撰《仙传四十九方》,载录华佗“五禽图”最为详尽,并指出:“凡人身体不安,作此禽兽之戏,汗出,疾即愈矣”,说明了导引保健的重要作用。

清代乾隆时期,沈金鳌于《杂病源流犀烛》一书中,卷首列有“运动规法”,包括导引、气功和按摩等,这些方法多摘自明代曹士珩所撰《保生秘要》一书。可见,导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明朝活了150岁的冷谦是如何养生的?

冷谦,明代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字启敬,号龙阳子。善养生,相传活了150岁,是明代最为长寿的人。

著有《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有运动健身法,属坐功类,共八段:

1、闭目冥心坐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 或大方凳或床上) 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 轻细无声)10分钟。坐姿要求身体正直( 脊梁挺直,腰不可软) ,身不可向后倚靠。

2、鸣天鼓

方法: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3、撼天柱

方法:摇头左右顾肩膊转动24。

4、赤龙搅水津

方法:以舌搅口齿并左右颊,待口中津(涂抹)生,分3次咽下。

5、搓手热

方法:用鼻子吸气,闭之少顷,快速搓手至发热,徐徐呼出气

6、背摩后精门

方法:反手至背后而摩其精门(后腰)也。在两手搓摩四十八度以后,手心已极热,即将两掌移后,紧按精门之上,左右并行搓摩。

7、左右轱辘转

方法:用左手叉在左腰肾间,然后俯首,以左手像摇辘轳般自后向前做圆转运动36次的方法,然后右手依法行之。

8、攀足频

方法:两手攀足。双脚打开,两手放在后腰,顺着膀胱经向下缓缓滑动,一直到脚跟,停顿几秒。然后双手放在脚尖,双臂伸直努力往前伸,带动上身起身。

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与冷谦的养生诗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