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含义怎么理解?
养生含义怎么理解?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2、如何饮食才能更健康?
正所谓“病从口入”,人们在关注食物本身是否健康的同时,吃的合理性也同样重要。
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张焱指出,“食饮有节”是《黄帝内经》提出的关于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即食饮的五味食物和酒水饮品要有节制和原则。
首先,谨和五味。所谓“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就是指食物要搭配合理,其中,麻、麦、稷、稻、豆,五谷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是营养的主要来源;李、杏、枣、桃、栗,五果为辅,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犬、羊、牛、鸡、猪,五肉作为补益,提供热量;韭、葵、葱、薤、藿,五菜为充,补充纤维素和微量元素。另外,食物的搭配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其次,食不偏嗜。“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也就是说,五味太过,容易伤及五脏。其中,过酸,脾气乃绝;过咸,则心气抑;过甘,肾气不平;过苦,则脾气湿滞;过辛,筋脉衰败。张焱指出,日常的很多疾病都来源于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这也是很多家族病引起的原因之一。
再者,食不过量。“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伤胃会引起纳呆、胃脘痛、恶心、呕吐、吞酸等;伤肠则容易出现为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另有,食之所宜。首先,时节相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指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适宜同法。”如绿豆寒凉,不宜冬季食用;夏季则不宜食用荔枝、羊肉、樱桃等。其次,寒热适宜。“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灵枢·师传》)其中,食温的选择应在40℃—60℃之间为佳。
最后,食无所犯。五味亦有所禁忌,如辛走气,则气病不应多食辛辣;咸走血,则血病不宜多食咸;苦走骨,则骨病不宜多食苦;甘走肉,则肉病不宜多食甘甜之物;酸走筋,则筋病不宜多食酸(《素问·宣明五气》)。此外,食不欲杂。孙思邈的“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作患”说的就是饮食杂乱,终将引起病患。“夏至以后,迄至秋分,须慎肥腻、饼臛、酥油之属,此物与酒浆瓜果理极相妨。夫在身所以多疾病者,皆由春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说的也是不顾时令,胡乱杂食会多引病痛。
因而,要想吃的健康,须食饮有节制。张焱表示,中医讲究调理、预防,也就是养生之道,人们应正确认识《黄帝内经》,多加了解,这样便能给自己或身边的人在日常饮食、养生上提供一些正确的建议,多了解些医学常识也能为日常寻医问药提供一些帮助。
医生是我整理的一些小建议没希望对你有用!
3、养生该注意什么
4、养生要先养肝,做好哪几点会让你每天精神满满?
养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想要养肝就要从日常生活里的细节去注意。首先从生活习惯上:
1、按时睡觉
现代人夜生活很精彩通常休息的时候都已经是凌晨了,但是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是在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需要在熟睡中进行,错过这个时间点体内的毒素只能堆积在体内无法排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按时运动
现代人出门都是以车代步,运动量越来越少,建议每天做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每天定时运动可以增加肺部呼吸,肺肝相连,而且运动可以让人神采奕奕。
在饮食上要注意:
1、黄芪泡水
黄芪具有补气、润肠通便、利尿、祛湿、滋补的功效,气足则有精气神。在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每天喝点黄芪泡水可以缓解身体疲劳,帮助我们护肝延缓衰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多吃谷类食物
想要养肝必选谷类食物,比如:小米、黑米、高粱、红枣、桂圆、核桃还有鱼等等,这类食物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3、饮食清淡
想要减轻肝脏负担就要保持饮食清淡、容易消化的原则,比如酸奶,酸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有利于修复肝脏受损,还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4、不要喝白酒
“小酒怡情,大酒伤身,”不建议长期喝白酒,容易造成脂肪肝等疾病。如果要喝酒的话可以适当的喝点红酒,红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帮助入眠,只有休息好了才次日才会精神抖擞。
5、如何做到合理膳食,平衡营养
科学搭配一日三餐的饮食原则
一天要吃三餐饭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6、晚上做哪些事情比较养生
按:有这样一群人,年过高寿之龄,仍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他们每晚都是怎么养生的,睡前都会做些什么呢?
1
禤国维
喝半杯水+2个穴位
晚上睡觉前,禤国维喜欢喝半杯水润一润,补充睡觉丢失的水分。尤其是有脑梗塞或心肌梗塞病史的人,睡前喝水可以防止因缺水再次发病。
睡前禤国维也经常会按一按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在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同时,也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
路志正
泡脚+摩腹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路志正 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晚上吃完饭后,路志正会休息一会,看看电视,然后出去散散步。工作一天,用脑太多了,所以脑力要和体力结合适当运动。
睡觉前大概8、9点钟了,路志正会泡脚。
泡了以后有什么好处呢?头部的血液就活络,身上微见汗,血液就下来,脑袋就清楚了,解除疲劳,再休息。
此外,“睡觉不要再想事情了,就入睡,这样睡觉最好了,就是扎实。”
3
吕景山
练“静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吕景山 国医大师
虽然年事已高,吕景山仍能保持每天8小时的良好睡眠,并坚持每天中午都“眯”一会。他戏称自己是“婴儿睡眠”。
像婴儿一样入睡,是恢复气血运行最佳状态的好办法。吕景山讲究“先睡心”,临睡前练练静功,让心先安静下来。
所谓静功,即先去除心中一切杂念,调匀呼吸,全身放松,气存丹田,待身心入静之后,便自然而然就睡着了。
还有“庄子听息法”也有助于睡眠。用耳感知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任其自然变化,使神气合一,杂念全无,甚至连呼吸也忘掉,便可渐渐进入梦乡。
4
邓铁涛
睡前搓搓脚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邓铁涛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晚餐后,邓铁涛会看会儿电视,到21时开始洗澡,之后会做30分钟气功、看看书,23时之前准时睡觉。
有时因为工作忙,精神高度紧张出现睡眠不好时,他会在静坐的同时用双手按摩、揉搓脚背及脚心,每次10-30分钟,以劳宫穴摩擦涌泉穴,以加速脚部的血液循环,帮助入睡。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5
李济仁
摩腹36下+2个穴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李济仁 国医大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
李济仁每天晚上临睡前会按摩手上的劳宫穴和脚上的涌泉穴,可促进心肾相交,有改善睡眠与补养心血的保健作用。
此外,李济仁起床和睡前都要做36次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先顺时针用手掌按摩36下,再逆时针按摩36下。
李济仁常年坚持按时睡眠。他说,睡眠对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人卧则血归于肝,要定时休息,此既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又能养血疏肝。
7、中老年人养生食物有哪些
梨
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脾胃较弱的人,也可以做成冰糖炖梨水,亦是一种很好的来食用方法。老年人养生吃什么好 老年人饮食养生 老年人如何养生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大枣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源人冬季的补养佳品。
菊花
菊花可疏风平肝,清心除烦,祛燥润喉,生津明目,解酒毒,对感冒、头痛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老年人冬季可适当饮用菊花茶,达到祛火润肺的保养目的。
红薯
红薯被评价为餐桌上的最佳食物,它具有预防癌症、防止便秘、减肥的功效,常吃红薯可以延年益寿。老年人养生吃什么好 老年人饮食养生 老年人如何养生
核桃
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板栗
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在深冬季节,每天吃几颗栗子,有利于补养元气,强壮肾精。
8、怎么养生?
9、有句话叫“把药房变成厨房”,就是讲食疗保健,经常吃五谷杂粮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1、大麦:性味甘、咸、凉,有和胃、宽肠、利水的作用。可辅治食滞泄泻、小便淋痛、水肿及烫伤。大麦芽性味甘温,有开胃消食、下气及回乳之功效。
2、荞麦:性味甘平,具有下气利肠、清热解毒的功能。一些学者认为,荞麦因含钙、镁、铁、维生素B2和芦丁等有效成分,对于高血脂症及因此而导致的心脑血管疾患,具有预防保健作用。
3、燕麦:燕麦自古入药,性味甘、温,具有补益脾胃、滑肠催肠、止虚汗和止血等功效。适用于病后体弱、便秘及难产等病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燕麦不但能抑制老年斑的形成,而且具有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是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优良的保健食品。
4、番薯:性味甘平,无毒,具有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和通便的妙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番薯内含有类似雌激素的化学物质,可保持人体皮肤细腻,延缓人的衰老。
5、黑豆:性味甘平,是一种清凉性滋养强壮药,具有祛风除热、调和下气、活血、解毒、利尿及明目等功效。自古以来,我国历代医学家多用黑豆治疗肾虚阴亏、肾气不足等症。
6、赤小豆:性味甘平,具有除热毒、消胀满、利尿、通乳及补血之功效。主治心肾脏器水肿、腮腺炎、脓肿脓血和乳汁不通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赤小豆含有皂甙类成分,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于肾脏病和心脏病,均有一定疗效。
7、绿豆:性凉味甘,无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暑、利水消肿、润喉止渴、明目降压、清胆降胃和止泻等功效。可以治疗暑天发热及伤于暑气的各种疾病,以及水肿、丹毒、痘疮、无名中毒、食物中毒和热毒下痢等病症。
8、蚕豆:具有养胃、祛湿、利腑、补中益气、涩精和实肠等功能,可用于治疗水肿及慢性肾炎等疾病。
9、黄豆:性味甘平,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宽中之功效。
10、豌豆:入脾、胃、大肠经,具有和中益气,利小便、解疮毒、通乳及消肿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指出,豌豆中含有赤霉素AZO和植物凝集素等物质,这些物质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还可以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