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芒种养生有什么注意事项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至7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芒种吃薏米,绿豆,红枣比较养生等等。薏米是常用的中药,也是常吃的食物,具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用,红枣还能能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等。
2、芒种怎么养生
养生其实不分季节了。对养生真的有兴趣,什么时候都可以养生的。
3、芒种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芒种已过两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从芒种开始,就进入了典型的夏季气候。此时虽还不到最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但气温已明显升高,尤其是正午时分,闷热汗涌。
芒种时节,是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抢收的季节,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时候。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正如俗语“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养心免伤神
“暑易入心”,对应农忙时节,人的调养在这个时段反而更要注意养心闲,防暑热。“汗为心之液”,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动则汗出,身体易疲倦,难免损耗心神。老年人、职场人士应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旷达,避免焦虑、忧郁、动怒、情绪大起大伏,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头,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此时用艾灸养生可每日温灸大椎穴15-20分钟。《类经图翼》有语:“心藏神,肺藏魂,阳经得温煦即可滋心肺,养神魂。”因此,芒种时节养心灸应主灸阳经穴位。我们的身体尤以背部近头颈部阳气最盛,为阳中之阳,而大椎穴便是这阳中之阳的重要之穴。大椎还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会之处,艾灸大椎穴,能够贯通手足各条阳经之气。
养肾固元气
在中医理论中,心和肾堪称一对“兄弟”,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即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由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养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人体才能健康安泰。肾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现代人由于经常熬夜、饮食规律不当,无论男女都很容易肾气不足,容易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病症。肾气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关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建议肾精不足的人,养心的同时再艾灸关元、气海两穴,有利下焦,培补元气。关元穴是足三阴交和任脉交会之处,一身元气之所在,气海穴更是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之大穴。
祛湿健脾不可少
芒种至夏至这段时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艳阳和暴雨时有交错出现,暑湿凝滞。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得病后多缠绵难愈。湿气伤及脾胃,很多人会感到中气不足,时常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气短乏力。此时可熬煮薏米红豆粥清热健脾,祛湿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天枢
取穴: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4横指),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同时,这段时间也是艾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最佳时机。每日艾条灸或温灸罐灸中脘、天枢和足三里,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脾胃运化水湿,保持气机宣畅、胃肠轻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养生,重在养阳”,芒种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人应顺应昼长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但也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防晒。
饮食上切忌过食寒凉。夏季在“五味”中对应苦味,主入心经。因此宜减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丝瓜、芹菜、莲子芯等,不仅清心火,泻暑热,还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
节气灸(九)丨芒种 养生穴位小结:
大椎、关元、气海、中脘、天枢、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钟。
*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4、芒种前后吃什么养生好
1、饮食方面则以去湿为主,应常吃具有清利湿热、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如粳米、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苦瓜、黄花菜、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蛇肉、鲫鱼、草鱼版、鸭肉、绿豆芽、紫菜、豆腐、菜花、豌豆、豆苗、猴头菇、香权菇、乌梅、番木瓜等。
5、芒种前后吃什么 最适合芒种吃的5种食物 养生
“芒种”,它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它是从每年的6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开始。芒种是反映物候的节令,芒就是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大麦、小麦等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稷等作物的播种最忙的季节。这一天起,是播种最紧张的时期。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意思是相通的。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这时在江南一带已进入了多雨的黄梅时节,在我们南方此时节更是“龙舟水”的雨讯期,由于南方的天气更为潮热,养生汤水更要祛湿邪、祛积滞、健脾胃,特推荐鲜土茯苓马蹄煲猪扇骨汤。
鲜土茯苓马蹄煲猪扇骨汤清润香醇可口,能祛湿、消滞、健脾胃,是这段时间的家庭养生汤水之一,且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鲜土茯苓500克、马蹄12个、蜜枣4个、猪扇骨500克、猪笔肉100克、生姜3片。
新鲜的土茯苓入汤是广东民间春夏两季常用的,它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渗湿、祛湿、和脾胃、祛邪毒的功效,中医认为它对春夏时的湿邪,尤其是水湿致邪困,或湿邪所致皮肤瘙痒与疾患最理想。广东民间所称的马蹄,其学名为“荸荠”,现代营养学认为,它所含的磷,在根茎类蔬菜中是最高的,磷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的需要,也是牙齿、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可促进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调节酸碱平衡,因此它入汤最宜老人与小孩之用。中医认为它性寒味甘,具有清热生津、凉血解毒、化湿祛痰、消食除胀、利尿通便的功效。同时现代医学还发现,土茯苓、马蹄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多用作为肺部、肝脏、食道和乳腺肿瘤的辅助治疗与预防。广东民间调理的汤水尤善用枣为佐料,冬春多用红枣、夏秋多用蜜枣、补气多用大枣、补血多用黑枣。蜜枣能润养肝,健脾胃,性平和而清润,在此汤中既是起药效作用又起药引作用,佐其健脾胃之效,使其更为清润可口。猪扇骨是猪骨中最不油腻而又富含钙质的部分,其性平味甘、咸,能健骨补髓,广东民间夏日常用以煲汤之用,配以少许猪笔肉入汤,更加醇香可口。诸物合而为汤,清润醇香而不腻滞,且能祛湿邪毒而健脾胃。
[烹制]
1.将鲜土茯苓稍浸泡,洗净,切为厚块状;
2.马蹄洗净,去皮,切为对半;蜜枣稍浸泡,去核;
3.猪扇骨洗净,用刀背敲裂;猪笔肉洗净,切厚块,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
4.武火煲开后,改为文火煲约两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猪笔肉、马蹄可捞起拌入酱油佐餐用。
6、芒种节气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芒种已过两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从芒种开始,就进入了典型的夏季气候。此时虽还不到最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但气温已明显升高,尤其是正午时分,闷热汗涌。
芒种时节,是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抢收的季节,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时候。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正如俗语“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养心免伤神
“暑易入心”,对应农忙时节,人的调养在这个时段反而更要注意养心闲,防暑热。“汗为心之液”,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动则汗出,身体易疲倦,难免损耗心神。老年人、职场人士应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旷达,避免焦虑、忧郁、动怒、情绪大起大伏,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头,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此时用艾灸养生可每日温灸大椎穴15-20分钟。《类经图翼》有语:“心藏神,肺藏魂,阳经得温煦即可滋心肺,养神魂。”因此,芒种时节养心灸应主灸阳经穴位。我们的身体尤以背部近头颈部阳气最盛,为阳中之阳,而大椎穴便是这阳中之阳的重要之穴。大椎还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会之处,艾灸大椎穴,能够贯通手足各条阳经之气。
养肾固元气
在中医理论中,心和肾堪称一对“兄弟”,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即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由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养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人体才能健康安泰。肾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现代人由于经常熬夜、饮食规律不当,无论男女都很容易肾气不足,容易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病症。肾气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关元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建议肾精不足的人,养心的同时再艾灸关元、气海两穴,有利下焦,培补元气。关元穴是足三阴交和任脉交会之处,一身元气之所在,气海穴更是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之大穴。
祛湿健脾不可少
芒种至夏至这段时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艳阳和暴雨时有交错出现,暑湿凝滞。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得病后多缠绵难愈。湿气伤及脾胃,很多人会感到中气不足,时常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气短乏力。此时可熬煮薏米红豆粥清热健脾,祛湿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天枢
取穴: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4横指),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同时,这段时间也是艾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最佳时机。每日艾条灸或温灸罐灸中脘、天枢和足三里,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脾胃运化水湿,保持气机宣畅、胃肠轻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养生,重在养阳”,芒种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人应顺应昼长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但也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防晒。
饮食上切忌过食寒凉。夏季在“五味”中对应苦味,主入心经。因此宜减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丝瓜、芹菜、莲子芯等,不仅清心火,泻暑热,还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
节气灸(九)丨芒种 养生穴位小结:
大椎、关元、气海、中脘、天枢、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钟。
*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7、芒种后养生吃什么 芒种后饮食注意事项
芒种时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气温升高,天气炎热,这个时候人们食欲下降,所以饮食需要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主,可多吃一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苦瓜、冬瓜、桃、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那么,盛夏有哪些当季水果呢?
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水果很多都已经不分季节了,什么时候都可以买到吃到。但是,其实水果都是有季节性的,购买和食用时令水果,不仅新鲜度会更高,而且价格也会相对便宜,吃得放心还舒心,何乐而不为呢?那么,下面这九种夏天的当季水果可千万别错过咯!
每年的4-6月份,刚好是桑葚果实成熟期。桑葚果实中有丰富的活性蛋白、维生素、氨基酸等成分,常吃桑葚不仅能提升人体免疫力,还能延缓衰老、美容养颜。
枇杷秋萌、冬花、春实、夏果,吸四季之露水、纳天地之灵气,成熟于春末夏初的季节。果肉柔软多汁,甜酸适度,风味佳良,营养丰富且有医用的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
樱桃是初夏最新鲜、营养成分最高的水果。樱桃在补血、调气、美容等方面的功效非常突出。传统医学对樱桃的药用价值广有记载,有“治人体虚症,大补元气,滋润肌肤”的功效。
时下正值芒果上市的时候,芒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有助清除消化道内的废物和毒物,帮助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消化系统。此外,芒果中还富含钾,可防止便秘。
8、芒种节气到了如何养生?
芒种节气到了如何养生
1、注意排汗
芒种节气到了以后,雨量会变得更加充沛,也就是会有更多的雨水天气。在这种雨量多、湿度大的环境中,很多导致湿邪进入身体内部。而且该节气到了之后,气温也会变高,加上湿邪的话,会影响人体的汗液排泄。
因此,很多人会出现萎靡不振、容易困倦等问题。甚至还有人会出现发烧、感冒和中暑等疾病。面对此种情况,必须要注意排汗,通过排汗的方式,将体内的湿毒排出来,进而预防疾病。
想要促进身体排汗的话,建议多晒太阳,因为可以顺应阳气,让身体出汗,也对气血运行有好处。此外,还可以通过运动排汗,比如说骑自行车锻炼,比如好跑步,比如说打球等等,这些都是日常运动方式。
2、注意祛湿
芒种节气到了以后,雨量会增多,也就是很容易下雨。雨天多自然湿气会变重,再加上天气又热,这样子会影响人体的排汗,致使体内湿热大量堆积,对健康非常不利。
为了健康需要及时为身体祛湿,比如说多吃南瓜、黄瓜、丝瓜、薏米、绿豆等,帮助祛湿消暑。另外,日常饮食也要多注意一些,不要吃寒凉的食物,比如说冰镇西瓜、冷饮、冰淇淋等等,以免加重身体内的湿气。
3、适当午休
夏日白天的时间长,夜晚时间短,因此很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午休,弥补一下睡眠。建议午休半个小时就够了,睡太久的话,反而会越睡越困,越睡越累,反而感觉身体更加疲劳,沉重。
4、保持心情
芒种节气到了,在这个时候气温高,湿气重,会导致整个人出现倦怠的症状,让人们感到又累又困,因此,人们的情绪会发生变化,比如说变得烦躁、不安、爱生气等等。这个时候要保持心平气和,才能让气机宣畅,保持精神愉悦。
芒种时节吃什么食物好
1、番茄
番茄中含有番茄红素,它能够抵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这是因为这种营养物质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芒种节气到了以后,气温会变高,阳光更加强烈。为了避免被紫外线晒伤皮肤,建议要多吃番茄保护皮肤。
2、鸭肉
芒种季节可以吃些鸭肉,因为这种肉类不温不热,并且还具有清热去火的效果。夏季天热人体容易上火,最适合吃些鸭肉降火了。因此,日常可以用鸭肉炖汤食用。
3、青梅
青梅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吃它有助清理肠道,而且还能消除人体疲劳。芒种节气到了,此时青梅也差不多成熟了,可以吃一些。不过需要注意的时候,新鲜的梅子往往比较酸涩,如果你爱吃酸的食物的人,建议吃加工过后的青梅比较好。
9、芒种养生 哪些问题一定要注意
芒种已过两日。6月5日至6月20日,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从芒种开始,就进入了典型的夏季气候。此时虽还不到最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但气温已明显升高,尤其是正午时分,闷热汗涌。
芒种时节,是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抢收的季节,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时候。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正如俗语“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
养心免伤神
“暑易入心”,对应农忙时节,人的调养在这个时段反而更要注意养心闲,防暑热。“汗为心之液”,气候炎热,暑湿较重,动则汗出,身体易疲倦,难免损耗心神。老年人、职场人士应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平和心境,情志旷达,避免焦虑、忧郁、动怒、情绪大起大伏,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大椎
取穴:正坐低头,于颈部下端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此时用艾灸养生可每日温灸大椎穴15-20分钟。《类经图翼》有语:“心藏神,肺藏魂,阳经得温煦即可滋心肺,养神魂。”因此,芒种时节养心灸应主灸阳经穴位。我们的身体尤以背部近头颈部阳气最盛,为阳中之阳,而大椎穴便是这阳中之阳的重要之穴。大椎还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会之处,艾灸大椎穴,能够贯通手足各条阳经之气。
养肾固元气
在中医理论中,心和肾堪称一对“兄弟”,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即中医所说的“心肾相交”。由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养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人体才能健康安泰。肾气,是指肾精所化之气。现代人由于经常熬夜、饮食规律不当,无论男女都很容易肾气不足,容易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病症。肾气不足也是加速衰老的原因之一。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气海
取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建议肾精不足的人,养心的同时再艾灸关元、气海两穴,有利下焦,培补元气。关元穴是足三阴交和任脉交会之处,一身元气之所在,气海穴更是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之大穴。
祛湿健脾不可少
芒种至夏至这段时间,气温升高,雨水增多。艳阳和暴雨时有交错出现,暑湿凝滞。中医认为,湿为阴邪,会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得病后多缠绵难愈。湿气伤及脾胃,很多人会感到中气不足,时常食欲不振、饭后腹胀、气短乏力。此时可熬煮薏米红豆粥清热健脾,祛湿排毒。
中脘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天枢
取穴: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足三里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膝盖凹陷处下方约3寸(4横指),距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
同时,这段时间也是艾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最佳时机。每日艾条灸或温灸罐灸中脘、天枢和足三里,可有效促进肠道蠕动,促进脾胃运化水湿,保持气机宣畅、胃肠轻松。
晚睡早起勤吃苦
“春夏养生,重在养阳”,芒种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人应顺应昼长夜短,注意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但也要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防晒。
饮食上切忌过食寒凉。夏季在“五味”中对应苦味,主入心经。因此宜减酸增苦,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丝瓜、芹菜、莲子芯等,不仅清心火,泻暑热,还可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
节气灸(九)丨芒种 养生穴位小结:
大椎、关元、气海、中脘、天枢、足三里,每穴灸15-20分钟。
*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艾灸早知道
✓ 艾灸时要做好保暖,避免施灸部位着凉;
✓ 艾灸前后要喝一杯温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 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2小时内不要洗澡;
✓ 灸后不要吃寒凉饮料、水果和海鲜;
✓ 饭后1小时不宜艾灸;女性经期不宜艾灸;
✓ 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状态下不宜艾灸;
✓ 灸后若有余艾,要用熄灭筒彻底熄灭或放入罐中盖严熄灭;
✓ 灸后若出现极大不适或病情加重,请前往医院辩证施治。
(摘自微信公众号:一刻艾
择缘卫道,积田以行生民善。
继古开今,艾草还为人世芳。
翼以古法艾灸的返本与开新,深入参与推动传统中医复兴。)
10、芒种的芒种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