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的生为什么不是身
修身养性是养生的起点
早期的工程师经验,让我习惯于从人体设计者的角度来看人体,学习了愈多的身体知识,愈惊叹于人体设计的完美。但是在学习中医里谈到的人体情绪反应时,发现这个部份的设计,和生理上的完美设计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相反,好像是上帝故意留下的不完美部份。
『怒伤肝』是中国人都熟悉的常识,而肝伤了脾气会更不好,更容易发怒,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理解的常识。可是这样的生理变化,会让身体走入一个恶性循环圈,肝会因而愈来愈差,脾气也跟着愈来愈坏。环顾身边的许多老人,脾气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来愈坏,愈来愈顽固,最后就出现了和肝相关的疾病。
情绪反应的这种设计和生理的设计完全相反。生理上出现了一个伤口,身体会自动的修复伤口。可是情绪上出现了伤口,身体却故意在伤口上洒盐,这是非常不寻常的现象。
除了『怒伤肝』会造成肝的问题之外,『思伤脾』则是众多忧郁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样的也是思伤脾,脾伤了人更容易思,忧郁症的患者,总是不断的往牛角尖里钻。『悲伤肺』,肺气虚弱的人总是特别容易掉眼泪,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似的,林黛玉最终就死于肺痨。另外还有『喜伤心』、『恐伤肾』等,这些情形不如发怒普遍,大多数人比较不熟悉这些反应,这些情绪的反应,也有类似的恶性循环性质。
完美的情绪设计,应该让『怒伤肝』,肝伤了,脾气就会好些,更不容易发脾气,那么肝就有机会自行修复了。『思伤脾』,脾伤了,就不再那么容易钻牛角尖。『悲伤肺』,肺伤了,人应该更开心。如果能这么设计,那么这个世界的病人就会少了很多。也就是在情绪上加进和生理自愈能力类似的功能,人体就更完美了。
我相信能力强大的上帝,能够设计出完美的生理结构,应该也有能力在情绪上做出同等完美的设计。可是为什么要把情绪设计成这种破坏性的结构?让大多数人都免不了掉入这个陷阱,而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这种情绪的破坏性设计,不但使情绪很容易陷入难以回复的境地,也带来众多的疾病结果,使得完美的生理设计前功尽弃。
在研究人体的设计时,我始终秉持一个基本的概念-『人体的设计必定是完美的』。面对人体在情绪方面存在的破坏性设计,我猜想这和人生存在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并不是设计者的失误,应该是蓄意设计成这样的。这样的设计,透露出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当一个人陷入了情绪的恶性循环圈,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使情绪日益恶化,相应器官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最终成为不治之症。但是,有些人在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圈时,及时醒悟,改正自己的习性,则有机会跳出恶性循环圈。这有点像电子游戏中的『过关』,有些人能过,有些人不能过。
原来这种破坏性的设计是一种考验,考验每一个人能不能经常回顾自己的行为。生了病有些人怨天尤人,情绪愈来愈坏,自然掉入恶性循环圈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有些人则相信疾病是自己创造的,一定是自己的行为中有某些问题,自我反省、调整,改变自己的性格、脾气,去除了疾病的原因,自然有机会跳脱悲惨的命运。
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养生必需从这里做起,没有良好的心性,就不会有好的健康,什么样的性格生什么样的病。从这个角度来看,疾病是修身养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生了病,才知道原来自己在性格上还有这么大的缺陷。
慢性病很像佛家所说的业力,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就算神佛愿意也没有办法帮你改变业力,只有自己改变了,业力才会改变,恶业才会消失。没有医生能够真的帮病人去除慢性病,所有的慢性病都必需病人自己改变了,才有机会痊愈。
2、怎样养生
3、秋冬少生病,三防、三果具体指什么?
立秋之后,适合养生,养生可以为我们秋冬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想要秋冬少生病,就要做到三防。
三防分别指的是防湿热,防肝火,防秋燥。
第一,防湿热。立秋过后天气仍然很炎热,空气的湿润度也持续在增加,就连下雨的次数也丝毫没有变少。
在这种情况下,会让人们感受到闷热,一旦有这种感觉,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这时,湿气容易侵入到人的身体,还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例如中暑,头晕目眩,没有食欲,身子发软等。
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多喝一些薏仁芡实红豆粥,薏仁芡实红豆粥可以很好的补阴,健脾胃。
脾胃可以调和运化,把身体里的湿气祛除,但是一旦脾虚,身体里的湿气,还会留在我们的身体里,无法排出。所以我们在这时一定要养护好脾胃。
第二,防肝火。立秋后天气炎热,此时人们最容易肝火旺盛,肝火旺盛是一种疾病,表现为口干舌燥,喜怒无常,小便赤黄。肝火旺盛的人眼睛也会受到伤害,表现为眼睛干涩,视力下降。
而解决的方法就是喝一些蒲公英茶或者菊花茶,蒲公英和菊花都是清热解毒的好药材。
第三,防秋燥。秋天炎热,容易出现燥热的情况。口干,唇干,皮肤破损,就是秋燥的后果。
秋燥会令皮肤状态变差,大家最好让自己的肌肤随时保持水嫩嫩的,以防干裂,还要多喝水,让自己的嘴唇保持滋润。
三果分别是指哈密瓜,火龙果和葡萄。
哈密瓜清凉解渴,吃它是解除秋天燥热的好办法,但是哈密瓜也是有坏处的,哈密瓜性凉,不宜体质弱的人多吃,哈密瓜本身糖分多,也不宜糖尿病病人吃。
火龙果是一种水分充足,味道甜美,营养丰富的水果,秋天燥热容易产生便秘,而火龙果中的营养成分可以调解肠道功能,改善便秘症状。食用火龙果可以把人身体里的火气,尽数带走。
葡萄清凉解渴,酸甜可口,可以补肝肾,健脾胃,最适合秋天吃了。
秋天到了不用怕,只要好好的调节自己的身体,学一些养生的知识,我们会过一个健康快乐的秋冬季节。
4、如果养生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养生的起点早期的工程师经验,让我习惯于从人体设计者的角度来看人体,学习了愈多的身体知识,愈惊叹于人体设计的完美。但是在学习中医里谈到的人体情绪反应时,发现这个部份的设计,和生理上的完美设计有很大的出入,甚至完全相反,好像是上帝故意留下的不完美部份。 『怒伤肝』是中国人都熟悉的常识,而肝伤了脾气会更不好,更容易发怒,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都理解的常识。可是这样的生理变化,会让身体走入一个恶性循环圈,肝会因而愈来愈差,脾气也跟着愈来愈坏。环顾身边的许多老人,脾气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来愈坏,愈来愈顽固,最后就出现了和肝相关的疾病。 情绪反应的这种设计和生理的设计完全相反。生理上出现了一个伤口,身体会自动的修复伤口。可是情绪上出现了伤口,身体却故意在伤口上洒盐,这是非常不寻常的现象。 除了『怒伤肝』会造成肝的问题之外,『思伤脾』则是众多忧郁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同样的也是思伤脾,脾伤了人更容易思,忧郁症的患者,总是不断的往牛角尖里钻。『悲伤肺』,肺气虚弱的人总是特别容易掉眼泪,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似的,林黛玉最终就死于肺痨。另外还有『喜伤心』、『恐伤肾』等,这些情形不如发怒普遍,大多数人比较不熟悉这些反应,这些情绪的反应,也有类似的恶性循环性质。 完美的情绪设计,应该让『怒伤肝』,肝伤了,脾气就会好些,更不容易发脾气,那么肝就有机会自行修复了。『思伤脾』,脾伤了,就不再那么容易钻牛角尖。『悲伤肺』,肺伤了,人应该更开心。如果能这么设计,那么这个世界的病人就会少了很多。也就是在情绪上加进和生理自愈能力类似的功能,人体就更完美了。 我相信能力强大的上帝,能够设计出完美的生理结构,应该也有能力在情绪上做出同等完美的设计。可是为什么要把情绪设计成这种破坏性的结构?让大多数人都免不了掉入这个陷阱,而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这种情绪的破坏性设计,不但使情绪很容易陷入难以回复的境地,也带来众多的疾病结果,使得完美的生理设计前功尽弃。 在研究人体的设计时,我始终秉持一个基本的概念-『人体的设计必定是完美的』。面对人体在情绪方面存在的破坏性设计,我猜想这和人生存在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并不是设计者的失误,应该是蓄意设计成这样的。这样的设计,透露出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当一个人陷入了情绪的恶性循环圈,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将使情绪日益恶化,相应器官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最终成为不治之症。但是,有些人在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圈时,及时醒悟,改正自己的习性,则有机会跳出恶性循环圈。这有点像电子游戏中的『过关』,有些人能过,有些人不能过。 原来这种破坏性的设计是一种考验,考验每一个人能不能经常回顾自己的行为。生了病有些人怨天尤人,情绪愈来愈坏,自然掉入恶性循环圈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有些人则相信疾病是自己创造的,一定是自己的行为中有某些问题,自我反省、调整,改变自己的性格、脾气,去除了疾病的原因,自然有机会跳脱悲惨的命运。 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养生必需从这里做起,没有良好的心性,就不会有好的健康,什么样的性格生什么样的病。从这个角度来看,疾病是修身养性中非常重要的工具,生了病,才知道原来自己在性格上还有这么大的缺陷。 慢性病很像佛家所说的业力,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就算神佛愿意也没有办法帮你改变业力,只有自己改变了,业力才会改变,恶业才会消失。没有医生能够真的帮病人去除慢性病,所有的慢性病都必需病人自己改变了,才有机会痊愈。
5、怎样活过百岁延年益寿的养生习惯
最好的养生复之道就是:
1.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充足睡眠,少油少盐的餐饮,晨练。。。。)
2.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乐观积极
3.业余时间适当的享受(例:桑拿,拔罐,温泉。。制。)
4.生病了,若不用必须吃药,尽量不要吃药(例:感冒了,多喝些水,出些汗就好了。。。。)
养生在于平日的细节,不是吃一顿补药就ok的,还有,补药也得慎重使用。
6、养生前要注意些什么?
7、孙思邈养身铭原文解释,分析及相公知识
孙思邈的养生铭
怒甚偏伤气,思虑太伤神。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亥寝鸣天鼓,寅兴嗽玉津。妖邪难侵犯,精气自全身。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存。寿夭休论命,修行在本人。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大医药学家,他少年时因病学医,熟读经史百家,著有不朽传世之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为“药王”。孙思邈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养生有道,年逾百岁之上,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中的老寿星。在陕西省耀县孙家塬的药王山上,后世立有一百多块石碑,其中一方刻有孙思邈所著“养生铭”,是养生保健的至理名言。
中医学把“精、气、神”视为人生“三宝”,认为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必须“惜气”、“安神”重视保养。所以,孙思邈在“养生铭”中首先提出不能“怒而伤气”和“思虑伤神”,以免气机紊乱,血脉失和,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百病杂生。孙思邈尤重视精神调养,认为一个人平时应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勿使悲欢过极,以免出现“悲能伤肺”、“大喜伤心”的局面。孙思邈还指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所以生活起居一定要有规律,要注意节制饮食,保持膳食平衡。特别要防止夜间大吃大喝和酒醉,以免引起停食、消化不良或伤胃、伤肝等不良后果。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更不可偏食,这就是养生铭中“节五辛”的含义。所谓“亥寝鸣天鼓”,即临睡前(晚间9~11点钟)要叩齿36次,“寅兴漱玉津”是指早上(凌晨3~5点钟)醒来应以舌搅上下腭数十次,待津生满口时可咽下。上述两种导引法在唐代以前的医疗保健书籍中经常提到,具有保津和固齿的功能。孙思邈认为,每个人只要重视养生保健,就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能有效防止“神疲心易役,气弱病来侵”的身体“未病”状态。孙思邈在“养生铭”中最后指出,能否健康长寿,主动权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是命里注定的。只要个人保健有方、养生有道,就能长命百岁。
8、如何养生才能更长寿
9、立秋怎么养生 立秋养生小常识
立秋要防秋燥
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疗效。
立秋要养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从五行生旺推算,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处于衰弱阶段,而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阴阳调和,机体平衡的原理,要加强对这些器官的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像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立秋要祛暑降温
立秋后,尽管昼夜温差变大,但是白天有时仍然很热,有时暑气更加逼人,所以,防暑降温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怠慢。
措施有三:首先,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二是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三是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
立秋后少吃秋瓜
立秋之后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立秋要预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专家提醒,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有些朋友习惯于在家赤膊睡觉,再加上空调温度设定太低,夜晚睡眠时寒气侵体,体质下降,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专家表示,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提醒广大市民在居家环境中不宜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另外,出门当心淋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提醒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雨具,或备件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立秋还须防治“空调病”
炎热季节,许多家庭和办公室都开着空调,人们在享受清风凉意的同时,也容易患上“空调病”。尤其在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 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
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三是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易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立秋运动要适量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在这个时节进行健身锻炼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悠着点。相同的环境,相同的运动强度,中老年人的承受能力要低于年轻人。受伤、受损、心脑血管意外等发生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年轻人。所以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不适合中老年人。
像游泳、太极拳这些运动项目还是比较适合中老年人的。尤其是太极拳,柔中带动,重心转移的流畅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平衡的训练,是很好的运动。注意运动前要有5至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总之,这个季节进行运动要注意几点: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立秋起居要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