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二十四式养生太极拳

二十四式养生太极拳

发布时间:2020-07-02 12:51:22

1、健康动起来陈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陈式太极拳26式去起式和收式又名24式动作名称

一、起式 二、金刚捣碓 三、懒扎衣抄 四、六封四闭 五、单鞭 六、白鹤亮翅 七、斜行
九、掩手肱拳 十、金刚捣碓 十一、撇身捶 十二、双推掌 十三、肘底捶 十四、倒卷肱
十五、闪通背 十六、掩手肱拳 十七、六封四闭 十八、单鞭 十九、云手 二十zd、雀地龙
二十一、上步七星 二十二、下步跨虎 二十三、摆莲脚 二十四、当头炮 二十五、金刚捣碓
二十六、收式

2、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口诀是什么?

一、起势

①两脚开立,②两臂前举,③屈膝按掌。

二、野马分鬃

A.①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分手。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抱球,③左转出步,④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①跟半步胸前抱球,②后坐举臂,③虚步分手。

四、搂膝拗步

A.①左转落手,②右转收脚举臂,③出步屈肘, ④弓步搂推。

B.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C.①后坐撇脚,②跟步举臂,③出步屈肘,④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①跟步展手,②后坐挑掌,③虚步合臂。

六、倒卷肱

①两手展开,②提膝屈肘,③撤步错手,④后坐推掌。(重复四次)

七、左揽雀尾

①右转收脚抱球,②左转出步,③弓步棚臂,④左转随臂展掌,⑤后坐右转下捋,⑥左转出步搭腕,⑦弓步前挤,⑧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⑨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①后坐扣脚、右转分手,②回体重收脚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棚臂,⑤右转随臂展掌,⑥后坐左转下捋,⑦右转出步搭手,⑧弓步前挤,⑨后坐分手屈肘收掌,⑩弓步推掌。

九、单鞭

①左转扣脚,②右转收脚展臂,③出步勾手,④弓步推举。

十、云手

①右转落手,②左转云手,③并步按掌,④右转云手、⑤出步按掌。(注:重复三次)

十一、单鞭

①斜落步右转举臂,②出步勾手,③弓步按掌。

十二、高探马

①跟步后坐展手,②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①收脚收手,②左转出步,③弓步划弧,④合抱提膝,⑤分手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①收脚落手,②出步收手,③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①后坐扣脚,②左转展手,③回体重合抱提膝,④分手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①收脚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①落脚左转勾手,②蹲身仆步,③穿掌下势,④撇脚弓腿,⑤扣脚转身,⑥提膝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①落步落手,②跟步抱球,③右转出步,④弓步推架。

⑤后坐落手,⑥跟步抱球,⑦左转出步,⑧弓步推架。

十九、海底针

①跟步落手,②后坐提手,③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①收脚举臂,②出步翻掌,③弓步推架。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①后坐扣脚右转摆掌,②收脚握拳,③垫步搬捶,④跟步旋臂,⑤出步裹拳拦掌,⑥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①穿臂翻掌,②后坐收掌,③弓步推掌。

二十三、十字手

①后坐扣脚,②右转撇脚分手,③移重心扣脚划弧。

二十四、收势

①收脚合抱,②旋臂分手,③下落收势。

太极拳的特点:

1、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2、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3、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2)二十四式养生太极拳扩展资料:

演练注意事项:

1、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2、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

3、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4、呼吸自然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3、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

招式名称如下: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拦雀尾

9.单鞭  

10.左右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式独立

17.右下式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臂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3)二十四式养生太极拳扩展资料

太极拳基本技术: 

一、运动特点

1.轻松柔和:太极拳架势比较平和舒展,动作要求不拘不僵,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并且一般来说,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2.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动作,从“起势”到“收势”,无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前后贯穿,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

3.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以各种弧形、曲线构成,运动时要避免直来直去,因此要特别注意运用腰脊带动四肢进行活动,以腰为轴,才能使手法、步法变转圆活,动作轻灵顺遂。

4.协调完整: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做到上下相随、内(意思、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动作的出发,一动无有不动,以腰为轴来带动。

二、动作要领

1.以意导动:即把注意力贯注到动作中去,所有的动作都要注意用意识来支配,“神威主帅,神为驱使”,“以动形随”。

2.注意放松,不用拙力:太极拳的放松,不是全身的松懈疲怠,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状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只有全身应该放松的都放松了,劲力才能毫阻碍地迅速集中到一点,避免了僵劲和拙力,体现出太极拳那种轻灵而又沉稳的富有弹性和韧性的内劲特点。

3.虚实分明,重心稳定:练太极拳时,身体的姿势不断改变,处处贯穿着手法、身法、步法的变化和转换重心的活动,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既要分明,又要连贯不停,势势相连。要使虚实变化得当,身体必须平衡稳定。以达到太极拳“中正安舒”的要求。

4.呼吸自然,配合动作:练太极拳,不要因为运动而引起急促呼吸,要求呼吸自然。一般来说,凡是由实转虚,劲力含蓄、动作屈合时,配以吸气;凡是由虚转实,劲力沉实集中、动作开伸时,配以呼气。但在练一些过渡动作及个人感到呼吸难以结合动作时,仍需进行自然呼吸,这样才能保证呼吸与动作的结合自然稳妥,符合太极拳“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要求。

三、手型

1.拳:握拳同长拳,拳心略含空。

2.掌: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陈式太极拳的掌型 “瓦拢掌”。要求拇指根部与小指根部微内合,中指、食指、无名指微向后伸张。

3.勾:同长拳,但须自然。

四、步型

1.弓步:与长拳相同,但要求前后脚横向距离是10—30厘米,后腿自然直。

2.仆步:与长拳相同,但要求仆步腿自然伸直。

3.虚步:与长拳相同。

4.独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大腿高于水平。

4、二十四式太极拳全套动作都有什么?

左右搂膝拗步05,小儿老人都适合练习、单鞭10,无场地限制、双峰贯耳15,但是为了美观和省力,劲是断的但是表演效果比传统杨式好、左右穿梭19、右下势独立18、左右野马分鬃0301、左揽雀尾08,时间短、如封似闭23、白鹤亮翅04、起势02、转身左蹬脚16、十字手24、左下势独立17、收势、云手11、海底针20、转身搬拦捶22、高探马13、闪通背21。
不难,是太极拳基本中的基本、单鞭12、左右倒卷肱07、手挥琵琶06,做了一些调整、右蹬脚14。
基本是杨式的动作、右揽雀尾09

5、二十四式太极拳

二十四式太极拳简化太极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的简易太极拳套路。
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拳》。全套共四段,5分钟左右可练完一套,主要动作有:野马分鬃、搂膝拗步、倒卷肱棚、捋挤按、单鞭、云手、左右蹬脚、独立穿梭、海底针、闪通臂、搬拦锤等。

6、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各个动作的名称按顺序是怎样的?

1、起势

2、左右野马分鬃

3、白鹤亮翅

4、左右搂膝拗步

5、手挥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揽雀尾

8、右揽雀尾

9、单鞭

10、云手

11、单鞭

12、高探马

13、右蹬脚

14、双峰贯耳

15、转身左蹬脚

16、左下势独立

17、右下势独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针

20、闪通背

21、转身搬拦捶

22、如封似闭

23、十字手

24、收势

(6)二十四式养生太极拳扩展资料

太极拳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太极拳最本质的特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

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

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总之,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

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一身须具备五张弓,才能做到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发箭。

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而腿而腰形于手指,须完整一气,不能有丝毫间断。

太极拳实战讲:粘,来叫顺送不丢顶。遵循力学原理的运用,如合力、杠杆原理、动量守恒及惯性等原理中的力量。

7、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有没有养生的作用?

以前古代和现代不一样
现在主要是坚持,和适当的做24……
坚持3月就有效果,人的心态,感觉都回不一样。

8、二十四式太极拳特点是什么?

24式太极拳也叫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从汲取杨式太极拳之精华编串而成的。尽管它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显精练,动作更显规范,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演练太极拳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心静体松。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太极拳联系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

9、二十四式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

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

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

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

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

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

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

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

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

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

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

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

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

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

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

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

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

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

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

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

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

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

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

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

性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

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二)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

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

,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后使人顿感轻

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后血气循环畅旺,

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

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香港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

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

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

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处三:认识不以强凌弱,不借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

「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

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

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

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

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

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好处四:了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

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

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

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

「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

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与二十四式养生太极拳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