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人的起居养生观是什么样的?
我国古人认为“起居有常”,“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把起居有常看作是人的长寿原因之一。
例如,古人把早起梳头当作一件养生要事,发需常梳,因为常梳头发既可以梳去灰尘头屑,保持头发的干净和发根空气的通畅,还可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防止脱发和延缓白发的过程。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认为,每天梳发一次,可以疏通血脉,散风湿。谢肇《五杂俎》卷十二还就养生家的话提出,梳发的次数是每天一千下,古代养生家称木梳为“木齿丹”,说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这里值得回味的是,养生家把木梳称作“木齿丹”,可见虽是木梳一把,却着实有着灵丹妙药的效用。由于梳发的神奇作用,还有人把它唤作“神仙洗头法”。清朝人俞樾《茶香室丛钞》引宋朝人之说:“周天岉言冬至子夜时,梳头一千二百,以赞阳出滞,使五脏之气终岁流通,谓之神仙洗头法。”
头和脚是人体顶天立地的上下两个极端,临睡前既梳头又洗脚,可以增进健康,夜睡安稳。宋朝时,甚至有人把这两件事称为养生的大要。宋朝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郭尚贤耽书落魄,自阳翟尉致事,尝云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之要,梳头浴脚是也。尚贤云:‘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从诗中可以看出,梳头浴脚不仅有益长生,还着实是人生临睡之时的一项享受呢!
古人常把“洗”、“漱”放在一起。“漱”是漱口,目的是清洁口腔,防止口齿之疾。《千金要方》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老老恒言》也说:“食后微渣留齿隙,最为齿累。”“如食甘甜物,更当漱。每见年未及迈,齿即落者,乃甘甜留齿,渐至生虫作慝。”食后漱口,尤其更要注意食甜食后漱口。再则,古代养生术还认为,早起和入睡之前都要漱口,其中入睡前漱口的作用,更远胜于早起漱口。“夜漱却胜朝漱”,就是《琐碎录》所说的。至于漱口用的水,以不温不冷较为理想,但如果能习惯用冷水漱口,则效果更好,“可以永除齿患,即当欲落时,亦免作痛。”
小便、大便之事提到纸面上来虽有伤大雅,但在生活中却是难以避免的事。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小便大约每隔1至4小时一次,入晚则因新陈代谢减慢而减少。大便最好每天一次,形成习惯。为了不违背正常的生理功能,除了特殊情况,平时千万不要强忍小便和憋大便。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告诫:“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用力)小便足膝冷;呼气,努大便,腰疼目涩。”可见“忍”和“努”的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古人认为如能在大小便时用力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可以免除牙齿疼痛动摇的忧虑。
2、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顶天立地怎样做的
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操护元提肛女的手左手还右手放在丹田里。谢谢
你好,希望采纳!
3、葛洪养生苑的五式疗法具体怎么做?
葛洪养生五式疗法式疗法 1.顶天立地 --调肝疗法 动作要领: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保持直立,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双手十指相对,掌心向上,置于腹前,经胸前上托。托至下颚时,仰头、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慢慢头回正,双手掌经体侧轻轻放下。重复上述动作,反复七次。 做完后,将双手搓热,轻按在眼部,双手掌心劳宫穴按在眼睛上,手心对准眼球,然后运动眼球,上下三次,左右三次,顺时针三圈,逆时针三圈,双手移开为一组。反复七次;闭目一分钟后睁眼完成整套功法操作。 2.孙猴挠痒--调心疗法 动作要领: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保持直立,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两手平举,左手置于脑后,右手四指并拢成空心状,拍打左腋窝的极泉穴,保持力道适中,反复拍打七次。左右手交换,右手置于脑后,左手拍打右腋窝,各反复拍打七次。如有心脏等病的人可平举,按摩极泉穴顺逆各七次。 操作完成后,双手经体侧直立还原。 然后左手平伸,右手五指并拢,拍打左臂肘横纹处,反复七次,保持力道适中;换右手平伸,左手五指并拢,拍打右臂肘横纹处,反复七次,保持左右手同等力道。 3.鲤鱼打挺--调脾疗法 动作要领: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保持直立,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双手体侧平伸,左右手握成空心拳,泉眼向上。此时右手下翻,泉眼向下;左手保持不变。 然后左手向上至头部,右手向下至腰部,双手同时环绕,呈阴阳鱼状,此时左右手拳眼相对,胸腹向前挺,保持三秒。相反方向再次操作。共反复操作七次。 七次做完后,还原成直立状态。 此时双手由拳变掌,内外劳宫重叠,置于肚脐处,进行按腹动作,顺时针揉腹吸气,逆时针揉腹呼气,顺逆为一次,反复操作七次。做完后收腿直立,双手护住丹田三秒,然后双手 自然下落放于体侧。如果腹泻的患者,操作揉腹可全部逆时针操作;而便秘的患者揉腹则全部改为顺时针。 4.打开天窗--调肺疗法 动作要领: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保持直立,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双手缓缓举起,双手食指置于鼻翼两侧,从迎香穴开始沿鼻翼向上推动至天庭;再向下推动至鼻翼,上下算一次,共反复七次。 向上推时呼气。以鼻翼两侧微微发热为宜。 双手虎口交替从喉部一直搓到咽喉天突穴,左右手算一次,共操作七次。 5.护元提肛--调肾疗法 动作要领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保持直立,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双手手掌重叠,内劳宫对外劳宫,紧扣在丹田穴上,男性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性右手在内,左手在外,足跟缓慢抬起,收紧肛门肌肉,然后迅速落下,落下时放松肛门肌肉,抬足跟时吸气,落足跟时呼气。反复操作七次。如无法同时操作提肛和抬足跟,也可以将动作分解完成。先进行暖腰护肾,十指相扣合于丹田。坚持一分钟后,双手分开放于体侧,缓慢抬起足跟后,迅速落下,反复操作七次。 收功式: 身体站立放松,双脚与肩同宽,身体放松,忘掉烦恼,双眼微闭或垂帘;双手用力摩擦直至掌心发热,然后再次搓热双手至面部,反复搓脸七次,最后双手互拍七次。收功完成。
4、“年轻不养生,老了养医生”, 年轻人想要养生该从什么做起?
说起养生,大多数人认为那应该是老年人才该关注的话题。少有年轻人会花时间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似乎认为年轻就与养生无关。那么年轻人该不该注重养生呢?
现在“养生”已经成为一个全民的话题了,俗话说“年轻不养生,老了养医生”。由于现在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可是一些生活习惯和规律却是违背的自然规律,中国古代一直认为人和自然是天人合一的,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的相处,才能活的的寿命长久。
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在年轻人的眼中,养生似乎是喝中药吃滋补品,是高不可攀,是生活约束。其实不然,在养生的过程中,你会发现生命的存在是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会更加珍惜生命!
养生更像是一种健康的的生活方式,在完成养生的同时,你得到的不仅仅是健康的身体,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自律,比如年轻人该有的活力。你会发现从古到今养生的本意的是我们本体自身,更像是自我负责的一种体现。所以作为年轻人,应该好好的维护自己的健康。
说了这么多,那么年轻人该怎么养生呢?总体上来说,年轻人养生要从饮食,运动,作息,和心态四方面开始。
饮食
年轻人喜欢的食物大多为高糖、高脂、高盐食物,喜欢各类调味品,喜欢各种饮料。饮食时间不规律,食用快餐频率高。这些不良习惯的叠加,再加上压力大等现实状况,导致年轻人的身体素质下降,高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甚至高尿酸血症都纷纷找上30岁出头的年轻人,而由“三高”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在近10年来,发病年龄已经提前了约10岁。
所以良好的饮食是养生的必要前提,控制食量切勿暴饮暴食,多吃水果蔬菜,按时吃饭。
运动
为什么运动使人年轻?运动的最大好处之一是抵抗衰老。人的肌肉在20岁至30岁之间会达到一个巅峰,这个时候的年轻人,肌肉是有棱有角的,但是一过了30岁,肌肉每年就会以1%的速度减少,肌肉会萎缩、蛋白质会变成脂肪,运动是延缓肌肉衰老唯一的方法。
而且 坚持运动的好处非常多,运动除了能帮助你减肥,保持健康的体重,还能让你更健康,更年轻,更长寿。想要延缓衰老,运动绝对是最好的法宝。
作息
好处不用多说,但也是最难做到的。睡眠是大脑休息和调整的阶段,睡眠能保持大脑皮层细胞免于衰竭,使消耗的能量得到补充,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达到了新的平衡。良好的睡眠有增进记忆力的作用。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保持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工作和学习的正常进行。
心态
年轻人从学校到社会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往往少不了浮躁和迷茫,。从一个小孩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比如名利得失问题、家庭和个人困难问题等。遇到这些问题时,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得出的结果也大不相同。
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就能正确对待,妥善处理,获得新的机遇,有所作为。
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我们不能没有一个健康年轻的身体,有了鲜活的生命才可能创造无限的可能。而作为社会最新鲜的血液,我们更应该有年轻人应有的青春与活力!
5、孙思邈养生歌
孙思邈卫生歌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像天兮足为地。
父母遗体宜保之,箕畴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实知三戒,大欲大怒并大醉。
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去火兮不成灾,人能戒性方延命。
贪欲无穷亡欲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劳形散尽中和气,更复何能得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行若太劳劳则怯。
神若太伤伤则虚,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知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
春嘘名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三焦喜嘻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犹胜保身丹。
发宜多梳气宜练,齿宜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减欲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滋味偏多病相连。
若能全减身康健,自然五脏保平安。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日汗多无病难。
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时才服药。
太饱伤神饿伤胃,太渴伤血并伤气。
饿餐渴饮勿太过,免致膨胀伤心肺。
醉后强饮勿太过,未有此身不成疾。
人资饮食以养身,去其甚者自安适。
食后徐行百步多,手磨脐腹食消磨。
夜半灵根灌清水,丹田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太过饮多防有病。
肺为华盖倘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坐卧防风吹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
更兼醉饱卧风中,风入五内成实咎。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气,请君熟玩卫生歌。
6、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 都有那五式呀
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顶天立地、孙猴挠痒、鲤鱼打挺、护元提肛、打开天窗。
7、葛洪养生苑五式疗法时间有限制吗
葛洪养生苑
五式外修疗法
一、顶天立地 --调肝疗法
动作要领: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抄保持直立,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双手十指相对,掌心向上,置于腹前,经胸前上托。托至下颚时,仰头、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慢慢头回正,双手掌经体侧轻轻放下。重复上述袭动作,男性做八次,女性做七次。 加强式:
做完上述动作后,将双手搓热,双手掌心劳宫穴轻轻按在眼睛上,手心对准眼球,然后运动眼球,上三次,下三次,左三次,右三次,顺时针三圈,逆时针三圈,双手移开为一组。反复七次;闭目一分钟后睁眼完成整套功法操作。
二、孙猴挠痒--调心疗法
动作要领: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目平视,舌抵上腭,上身保持直立zd,鼻吸鼻呼,全身放松
8、中国古人的起居养生观是什么?
我国古人认为“起居有常”,“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把起居有常看作是人的长寿原因之一。
例如,古人把早起梳头当作一件养生要事,发需常梳,因为常梳头发既可以梳去灰尘头屑,保持头发的干净和发根空气的通畅,还可改善和增进血液循环,防止脱发和延缓白发的过程。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认为,每天梳发一次,可以疏通血脉,散风湿。谢肇《五杂俎》卷十二还就养生家的话提出,梳发的次数是每天一千下,古代养生家称木梳为“木齿丹”,说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这里值得回味的是,养生家把木梳称作“木齿丹”,可见虽是木梳一把,却着实有着灵丹妙药的效用。由于梳发的神奇作用,还有人把它唤作“神仙洗头法”。清朝人俞樾《茶香室丛钞》引宋朝人之说:“周天岉言冬至子夜时,梳头一千二百,以赞阳出滞,使五脏之气终岁流通,谓之神仙洗头法。”
头和脚是人体顶天立地的上下两个极端,临睡前既梳头又洗脚,可以增进健康,夜睡安稳。宋朝时,甚至有人把这两件事称为养生的大要。宋朝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郭尚贤耽书落魄,自阳翟尉致事,尝云服饵导引之余,有二事乃养生之要,梳头浴脚是也。尚贤云:‘梳头浴脚长生事,临睡之时小太平。’”从诗中可以看出,梳头浴脚不仅有益长生,还着实是人生临睡之时的一项享受呢!
古人常把“洗”、“漱”放在一起。“漱”是漱口,目的是清洁口腔,防止口齿之疾。《千金要方》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老老恒言》也说:“食后微渣留齿隙,最为齿累。”“如食甘甜物,更当漱。每见年未及迈,齿即落者,乃甘甜留齿,渐至生虫作慝。”食后漱口,尤其更要注意食甜食后漱口。再则,古代养生术还认为,早起和入睡之前都要漱口,其中入睡前漱口的作用,更远胜于早起漱口。“夜漱却胜朝漱”,就是《琐碎录》所说的。至于漱口用的水,以不温不冷较为理想,但如果能习惯用冷水漱口,则效果更好,“可以永除齿患,即当欲落时,亦免作痛。”
小便、大便之事提到纸面上来虽有伤大雅,但在生活中却是难以避免的事。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的小便大约每隔1至4小时一次,入晚则因新陈代谢减慢而减少。大便最好每天一次,形成习惯。为了不违背正常的生理功能,除了特殊情况,平时千万不要强忍小便和憋大便。明朝人沈仕《摄生要录》告诫:“忍尿不便成五淋,膝冷成痹;忍大便成五痔,努(用力)小便足膝冷;呼气,努大便,腰疼目涩。”可见“忍”和“努”的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古人认为如能在大小便时用力咬紧牙关,持之以恒,可以免除牙齿疼痛动摇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