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庄子养生的问题最根本

庄子养生的问题最根本

发布时间:2020-07-02 05:32:11

1、庄子有哪些养生之道?

“养生”一词最早即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庄子继承发扬了老子道家养生思想,并且总结起来可称之为“八字诀”。

首先是“少私”。庄子认为,私是百病之源。如果一个人“私”字当头,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终日不得其安,必致形劳精亏,积虑成疾。他提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静默补病”的见地,就是说人的生命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遇事顺其自然,剔除求名之心,精神宽慰,方“可以保身,可以养身,可以尽年”。少私才能长寿。

其次为“寡欲”。庄子认为“人欲不可绝,亦不可纵”,纵欲则必招祸染病。他提出少性欲就不会损精伤神,节食欲就不会劳气伤神,寡官欲就不会积虑伤心。

再次为“清静”。庄子主张“静中养生”,常劝人习以头空、心静、身松为要领的静坐功。他认为人若终日不得安谧,思想不能逸息,定生百病。他提倡人应当重视磨炼自己的自控能力,在情绪激动中要不时创造静下来的机会。

最后是“乐观”。庄子主张“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乐观豁达,永葆青春。他曾比喻说,水泽里的野鸡,十步一啄,百步一饮,逍遥自得,情绪乐观,因之得以保生;而鸟儿关在笼中,羽毛会憔悴,意志消沉,低头不鸣,因之难以全生。人如果禁锢于精神惆怅之中,必会忧愁相接,有损健康。

2、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么

不能简单地这么理解,老庄哲学,讲究顺其自然,既然能够顺其自然,也就按规律办事了。道法自然,不是一种消极的等、靠,而是一种追求。

3、庄子的“养生之道”,“养生”具体指什么?“养生之道”的精髓是什么?

庄子在〈养生来主〉一文中论述了他的养生哲学。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源,不为外物所滞。 具体百体现为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度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庄子为人豁达,善于摄生,享年问83岁。他的答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少私、寡欲、精心、超然四个方面。

4、庄子养生主主要思想

《养生主》一文寓说理于故事之中,意趣横生,富于启发意义。文章在提出论点后,接着就引用“庖丁解牛”的故事加以说明,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这既能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明白易懂,又避免了说理的枯燥,增强了文章的生动回性和形象性。文章描写生动形象,细节刻画精细入微。耐人寻味。选自《庄子》中的《养生主》是《庄子》中的名篇,为世代人答民所传颂,它为人类树起一面维护生命的大旗。

5、《庄子》——《庖丁解牛》中的“养生之道”指的是什么?

从《庖丁解牛》析养生之道

主旨
本文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说明养生之道,凡事要顺应自然,不勉强硬碰,还要抱持谨慎小心的态度,收敛锋芒,这样便可以保全生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段落大意
本文共五段,各段大意如下∶
第一段∶说明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
第二段∶描写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
第三段∶写文惠君对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的赞叹。
第四段∶庖丁自述解牛的见解。
第五段∶以文惠君的话总结全文,并点明文章的题旨。
内容分析
全文共五段,可归纳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段,是养生主全文的总纲,说明了养生之道,就是要顺应自然。重点如下∶
(1) 作者以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知识作对比,指出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
知识,那就会使人疲困不安,容易危害生命。
(2) 为了免除对身体的危害,人应忘却一切善恶的观念,不要为善以追求好名声,
不要为恶以遭受刑罚。
(3) 为忘却善恶、免伤身心,则凡事都要顺著自然的中道以为常法,这便可以保
全性命、保全天性、存养精神、尽享天年。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包括第二至五段,作者以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阐释养生之道。这部分的重点如下∶
(1) 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
A ) 庖丁解牛时,用手按著,用肩膊靠著、用脚踏著、用膝盖抵住要支解的
牛, 手、肩、足、膝各部分的动作纯熟配合,合於桑林舞的节拍旋律。
B) 庖丁运刀解牛时发出的声响,无不合乎音律,合於经首乐章的节奏韵律。
(2)文惠君的赞叹∶
由於庖丁解牛的动作熟练,而且富於美感和节奏感,令文惠君赞叹不已∶赞叹
地说:「技术何以竟达到这样的境地?」

(3)文惠君的赞赏,引出庖丁解牛的一番见解∶
庖丁先指出他解牛的总则∶「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他追求的是道,是事物中蕴含的道理、哲理,已超过於一般的技术了。
庖丁自述解牛的经验∶
(i)解牛的三个阶段∶
(a) 初期∶庖丁解牛之初,因为不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看不见筋肉骨节间的空隙,所以将整头牛看成一个整体。
(b) 三年后∶因为庖丁解牛的经验多了,对牛体的结构已非常熟悉,所以解牛时他所看到的,再不是整头牛,他所注意的只是牛体筋肉骨节间的空隙罢了。
(c) 现在∶他解牛时只用心神跟牛体接触,而不需用眼睛去观看。这是因为他顺著牛体的自然结构,在筋肉骨节间的空隙运刀,不会碰著筋肉盘结的地方。
(ii) 庖丁用「族庖」、「良庖」衬托自己的技艺高超:
(a) 「族庖」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硬把骨头砍断。
(b) 「良庖」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用刀截断筋肉。
(c) 庖丁的刀已用了十九年,解牛数千,但刀刃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似的。因为牛的骨节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则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深入有空隙的骨节中,自然宽广非常,很有运转的馀地。所以他的刀虽已用了十九年,但仍锋利如新。
(4) 庖丁从解牛经验中得出的感受∶
(i) 做事要小心谨慎∶虽然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但当他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时,绝不掉以轻心,他会战战兢兢地提高警惕,集中视线,放慢动作,谨慎小心地轻刀宰割。正如人遇到困难时,应谨慎小心,以免出错。
(ii) 做人要敛藏自处∶当牛分解开了,他自然感到心满意足,於是把刀抹净后收藏起来。正如人解决困难后,应收敛锋芒,以免招至妒忌。
(4)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后,领悟到养生之道,点出了文章的题旨。
以庖丁解牛喻养生之道∶

喻体 本体
牛体 错综复杂的社会
牛的筋肉骨节 世上纷繁的事务
刀 人的生命
刀刃 人的本性
解牛的过程 人生的历程
解牛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
解牛方法 养生方法
庖丁先了解牛体的自然结构,顺著牛体自然的肌理,从筋肉骨节的缝隙处下刀,不切割筋骨,刀子无损,故能持久耐用。人处身於复杂的社会,面对纷繁的世事,应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而行,巧妙地避开种种障碍,不硬碰,才能尽享天年。

6、《庄子》中关于养生讲了什么?

《庄子》讲“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吐故纳新”指做气功,“熊经鸟申”讲人就像熊一样攀援,像鸟一样左顾右盼。这两种方法就是导引,

7、有人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zd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回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答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

8、庄子的“养生”和现在的“养生”有何不同?

宏观是一样的,这是同。
庖丁之言,一个厨子的话,会有什么养生技术呢? 无非就是忽悠,我知道做人的道理了,忽悠大臣专,和那个厨子。 现代养生包含现在科学技术,当然也有古代遗传下来的传统技术,是综合的。这是不同。 实际上,惠王说的是我懂得养育生灵的道理了属(指养牛羊人之类的道理了)。这是不同。

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语,出自《庄子——养生主

D

10、庄子认为的气功养生问题有哪些?

庄子的气功功法,主要见载于《养生主》、《刻意》、《在宥》、《达生》等篇。尤其是《达生》篇集中论述了气功养生的问题。

在庄子看来,养形派最大的缺陷在于有为,而这是违背清净自然的规律的。他说:“养形必先之以物,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有生必先无离形,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

也就是说,养形离不开物,包括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为取得这些物品,必须劳其形体,由是造成了精神的亏损,这刚好违背了养生之旨。

庄子抓住生活中一些死于非命的现象批评“养形”,他说:“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

庄子认为,万物为天地所生,阴阳混合则成体质,气息离散则返归元始。生死往来,非己所能掌握。“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既然如此,养形是徒劳无益的。

针对养形的缺陷,庄子提出了“养神”的主张。他说:“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庄子进一步指出,养神最主要的是要求精神高度集中,“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志就是意念,集中意念,就能达到凝神的境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

与庄子养生的问题最根本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