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什么方法治胃气上逆?
病情分析:从你所述的情况初步考虑胃肠道有产气菌或吃过多的产气食物。建议在当地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金双岐片、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意见建议:
2、胃气上逆,有三年了
胃粘膜呈萎缩性改变是胃粘膜炎性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根据Varis调查,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
指导意见:
内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萎缩性胃炎可用药物治疗,并应定期检查,以防癌变。
3、胃气上逆中气下陷怎么治
补中益气汤加生姜,半夏治疗。
4、胃气上逆越来越严重
有可能是十二指肠球炎或是胃炎,可以去医院做个钡餐或是胃镜检查
5、中华医药胃气上逆噯气
您好,抗癫痫药物种类繁多,由于病情的不同,自然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根据个人情况在专家确认有效的诊断之后,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择安全、有效、价廉和易购的药物。情况紧急是建议您及时的到正规的医院去检查,针对治疗,以免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祝您早日康复!
6、长期胃气上逆怎么治疗最有效?
治疗的话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如抗酸制剂如 碱性抗酸剂 氢氧化铝 H2受体阻滞剂 西咪替丁 ,PPI 奥美拉唑 2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 如吗丁啉 西沙比利 3对于小部分可以行抗HP治疗 追问: 西米替听 奥美拉错 吗丁啉 全部服用过 坑能是长期服用吧 现在效果不是很好 回答: 试试服用 中药 合剂的
7、胃气上逆怎么办
很简单的方法。
每天用橘子皮泡水喝。
记住一定是橘子皮。
或药店买陈皮。每天15克。
8、胃气上逆,能给副中药吗?
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干姜10克,丁香3克,红豆蔻10克,肉豆蔻10克,甘草7克,枳壳10克,姜厚朴10克,代赭石50克先煎一小时,姜引子,取三付,一天一付,早晚各服一次。
9、胃气上逆怎么降?
胃气上逆可以用些丁香柿蒂汤,或者是吗丁啉,或者香砂养胃丸服用为好。
10、胃气上逆怎么办?
胃气上逆怎么办?
胃气上逆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呕吐、嗳气、呃逆、恶心)
正常情况下,人们在进食和饮水时吞入少量气体(吞气症),但有些人在进食和其他场合,尤其是焦虑时,无意识地反复地吞咽气体.大部分被吞咽的气体会随后嗝出(嗳气),只有小部分进入小肠,进入肠道气体的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体位的影响:食管将其内容物排空至胃后部,直立位时,气体升到胃内液体内容物上面,与胃食管连接处接触,易于被嗝出.当平卧位时,潴留在胃液下面的气体较易被推至十二指肠.过多流涎也可导致增加空气吞入,并可能与许多胃肠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病),不合适的牙托,其他疗法或任何原因引起的恶心有关.嗳气可能与抗酸药应用有关;因患者将溃疡症状的缓解归咎于打嗝而不是抗酸剂,故患者可能不断打嗝以减轻痛苦.
肠腔内气体产生可通过几种机制.细菌代谢可以产生大量的氢气(H2 ),甲烷(CH4 )和CO2 .几乎所有的H2 都是在结肠内由细菌对摄入的可发酵物质(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代谢所产生,所以在较长时间的禁食后或者在进餐后食物已经完全被小肠吸收时,氢气的量可以不计.其他了解很少的因素(如肠道菌群和动力的差异)也可与不同气体的产生有关.正常人群不能完全吸收某些普通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正常情况下,水果和蔬菜中未被消化的多糖也可产生过多的气体.
在摄入含有不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某些水果和蔬菜(例如烹煮过的豆类)后和在吸收不良的患者中,会产生大量的H2 ,双糖酶缺乏症(绝大多数是乳糖不耐受)患者可将大量的双糖排入结肠,并发酵生成H2 (参见第30节),对结肠气体过多的病例,应考虑到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胰腺分泌不足和其他引起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原因.
CH4 是由结肠内细菌对内源性物质进行代谢所产生的.CH4 的产生率仅在较小程度上受食物摄入的影响.有些人会不断排出大量CH4 ,其他人很少或无气体产生,多呈家族性,在婴儿期即可出现,并持续终身.
CO2 也可能由细菌代谢产生,但其更重要的一种来源是HCO- 3 与H+ 的反应,其中每1毫克当量HCO- 3 可释放22.4ml的CO2 .氢离子可内源性地来自胃内盐酸或者外源性地来自脂肪消化时释放的脂肪酸,而后者有时相当于数百毫克当量的氢离子.从理论上来讲,一次餐后可有多达4L的 CO2 被释放入十二指肠.在结肠内通过细菌对未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的发酵而释放的酸性产物也可能与HCO- 3 发生反应并产生CO2 .虽然偶尔会出现腹胀,但是CO2 被迅速地吸收入血液可防止产生难以忍受的肠胀气.
气体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弥散方向取决于两者之间的分压差.H2 ,CH4 和 CO2 的产生可减少肠腔中氮的分压,使之大大低于血液中的分压,这可解释在肠腔中有较多氮的原因.
气体可通过嗳气,从肠腔进入血液并最终从肺腔,经细菌代谢而经肛门排出(屁,放屁).
嗳 气(含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嗳气、十二指肠炎等病之出现嗳气者)
本病是指胃中之浊气上逆,经食道由口冒出声,其声沉长,不似呃逆声急短促的病症。多因脾胃虚弱,或胃有食滞而致的消化不良,浊气上逆所致。又称“噫”、“噫气”,张景岳称之为“饱食之息”。
内疗辨治
脾胃虚弱型嗳气
[病因] 多由素体虚弱,或病后失调,脾胃气虚,纳运失常,胃气不和所致。
[症状] 以嗳气断续,嗳声低弱,饮食不香为证候特征。伴有面色白或萎黄,呕泛清水,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法] 补益脾胃。
[主方] 健脾丸加减。(索取此方)
肝胃不和型嗳气
[病因] 由于忧思恼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嗳气频作,嗳声响亮,胸胁不适,胁肋隐痛为证候特征。伴有腹胀,恶心、欲吐,精神抑郁,常因精神刺激诱发或加重,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 疏肝理气,降逆和胃。
[主方] 柴胡疏肝散加减。(索取此方)
宿食停滞型嗳气
[病因] 多由饮食不节,食滞胃脘,中焦气机受阻,胃气上逆所致。
[症状] 以嗳气频作,嗳声闷浊,气味酸腐有臭为证候特征。伴有胸脘痞闷,饮食不香,大便有酸腐臭味,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 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方] 保和丸加减。(索取此方)
痰热内结型嗳气
[病因] 脾虚不运化水湿,聚湿生痰,热结于内所致。
[症状] 以嗳声频作而响亮,咳吐粘稠痰涎为证候特征。伴有口渴欲饮,恶心欲呕,口苦口干,或大便秘结,或小溲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主方] 温胆汤加味。(索取此方)
名家经验学说
秦伯未
嗳气常见于胃病及脾胃薄弱的患者,中焦气滞,胸膈胀满,嗳出始舒,一般不作主证治疗,可于处方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