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禅坐

养生禅坐

发布时间:2020-07-01 20:45:00

1、据养生的人说打坐10分钟等于睡眠3小时。那么打坐30分钟是不是就可以不睡觉?并且精神充沛,活力十足

打坐就相当于深度睡眠
一天1个小时足够了
睡觉当然也要睡
睡觉是躺着的血液是横向流淌的
肌肉会得到放松和修复

2、古人如何打坐入静养生

古人喜欢在静中养生,就连儒生都要在打坐中入静调息。尤其是道家,还要把修炼分成几个阶段: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人在静心凝神中打坐,确实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可以使神有所养、气有所化,从而使肾阳充足、精不泄漏。中国古代提倡,人体养生要以松、静、自然为原则,在打坐中炼精化气、化神助阳,帮助人静心入定、排除顾虑,从而使人的心神宁静、身体健康,达到去除疾病的目的。

入静,简言之就是静坐。就是盘腿打坐,精神内守。具体方法为:两腿双盘或者单盘,两手结印——两手四指上下重叠,两个大拇指自然对接。深呼吸,脑中排除一切杂念,闭目静坐至少要在三十分钟以上。人体在静坐时,人的呼吸频率变缓,心跳也会减慢,身体肌肉的紧张程度就会得到舒缓,身体彻底的放松下来,所得到的休息甚至远远超过睡眠,所以现代医学称入静为“更高级的休息”。当然经常打坐,也能大大提高人的睡眠质量。

中医认为,入静和炼气的最高境界,是达到一种物我两忘的真空状态,人体的精、气、神形成的气脉与能量,在身体内循环一周后,又会返回复归到肾元,带回新的精气,就会源源不断地汇集在肾的命门穴,人的生命质量由此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此为入静能够使人“阳足”。

中国古人在入静中,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那些出了家的修行人,为了能清心寡欲、不被干扰而达到更好的修炼效果,都喜欢藏在名山大川、深山老林里,或者结庐而居,或者干脆住在山洞里,深居简出。而e68a847a6431333337393533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就可以灵活运用了,可以利用别人用来娱乐、休息的时间随时入静,姿势也可以更随意一些。

入静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清晨起床后,或临睡前的这两个时间比较方便。当然古人更喜欢在夜深人静的子夜时分打坐,或者选择正午阳气最足的时候。而现代人不必那么讲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每次最好能维持三十分钟以上的时间为宜。像这样长期的坚持打坐入静,有意识地通过排除私心杂念来彻底放松身心,必然会使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睡前禅坐的好处

好处1:舒缓身心

经常性的进行打坐可以达到舒缓身心的效果,很多人的工作压力大,经常容易使自身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适当的进行打坐可以摆脱压力给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

好处2:活络经血

打坐可以达到活络经血的效果,打坐的时候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身体内的经络不会受到外力的压迫,可以使自身的气血流畅,可以有效地促进体内的血液循环,还可以达到以后养心肺、健脾胃的效果。

在进行打坐时尽量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不要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会对于自身的膝盖软骨产生很大的伤害。长时间久坐之后起来的时候会出现头晕的问题,反而会影响到自身的身体健康。

(3)养生禅坐扩展资料:

打坐是很好的静养生方法。当人的心神平静时,气血才会和顺;反之,躁动不安就易患消耗性疾病,不容易治愈。现代研究表明,打坐时放松入静,有意识地克服大脑中连绵不断的杂念;

脑电波会呈现出良性变化趋势,即阿尔法脑电波增加,频率减慢,磁共振显示脑能量利用显著减少。这说明脑细胞本身的功能得到了改善,从而疏解压力、减轻病痛,有助于大脑活动和提高自身免疫力。

腿足本身有疾患,或者气血循环较弱的人,会很容易出现酸痛的感觉。这时不要强练,而要适时松开双腿,辅以按摩或者走动。下肢的气血会像开闸的水流一样,奔涌而出,自身的感觉是腿脚处似有热流通过。这个过程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自然于健康有益。

4、禅坐的好处

1

5、盘腿打坐的好处和坏处

6、打坐是什么?怎么打坐?打坐有什么好处?

一、打坐的概念
打坐,是佛教、道教、医家、武术、瑜伽等广泛采用的一种用于修行或练功的特定姿势。简单地讲,打坐就是双腿盘着坐,按照一定的方法要求坐一段时间。
二、打坐的方法
不同的修法,有不同的打坐要求,这里按南怀谨先生开示的佛教七支坐法,讲讲打坐的七个要点:
一是盘脚。打坐的具体姿势,一般按双腿的不同盘放姿势和难易分为散盘、单盘和双盘。
双腿自然盘坐,双脚在腿下,称为散盘;一条腿和脚放在另一条腿上的盘坐,称为单盘;两脚均盘放在另一条腿的大腿上,脚面朝上,称为双盘。
第二在背脊。学静坐要记住一个原则,背脊骨保持生理自然姿势的直。,在初学静坐的时候,要先学自然坐正,不要硬挺直而挺坏了,那将来姿势坐对了,气机发动了时候,自然会突然挺起来,比塑起来的菩萨还要正,这是自然的,而不是有意的。
三是肩膀。肩膀一定要拉得平,肩膀不能向前面挝,也不能向后面拉,只要平整,然后把它松开,轻轻拉平了两只手能放拢来结成一个圆圈。
第四个要点是手结定印。七支坐法的定印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放在肚脐下面,丹田这里,刚好放在胯骨中间,两个大拇指相对,轻轻抵到就行了,如果手指拄得很用力,那就变成练气功了,违反静坐原则。如果右手在下面,左手在上面,叫做弥陀印。
第五个要点,头要正。
第六个是舌抵上颚。打坐坐好了,头顶会感到清凉,咽喉就有甜的口水,甘露水出来,细细咽下去走咽喉到胃,通丹田,这叫做“津液还丹”,不但可以治胃病,还可以调和荷尔蒙。
第七个要点是眼神半开半闭。 按照古代规定,眼睛要像初生婴儿的眼睛,只有一条缝,在道家叫做“含光涡漠”。
以上是七支坐法的要点,最重要的是脚、背、肩,手、头、舌、眼这几个重点部位的姿势都坐好了,还要放松脸上肌肉,要面带微笑,但是不是笑,而是由嘴角开始,让脸上的肌肉松开。
以上是打坐的姿势。打坐还讲身、语、意的配合。盘坐是身、还有语、意。再以佛教为例,语为口诵咒语或心经等,心念耳闻。让自己听清楚念的内容。意,则可以观想佛菩萨的相好庄严,也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诵的咒语佛经上。
三、打坐的作用和意义
打坐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是达到宗教的修行目的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佛教、道教,把打坐做为修行的工具,以达到一定的宗教目的,如升仙、往生、成就等等。
除了这些宗教的目的外,通过打坐,很自然能达到强身健体、长寿延年的作用,通过打坐,许多慢性病往往不药而愈或者得到显著改善。

7、求简单的打坐方法与口诀

打坐的姿势和方法: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屁股的姿势是微微往后外翘的,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是在类似于屁股跟腿的中间的位置,坐着就像座塔,非常匀称。有的人喜欢在打坐的时候,靠着后墙,这样身体往后仰,就没有办法像塔一样。 身体坐的姿势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倾直,也就是说尾骨是悬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处就在人身多直立, 笔直经纬与天地共振, 经脉有规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乱。所以不能为畜类把脉, 因为其横生脉乱。身躯笔直不倾斜, 则督脉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脉左右逢源, 箍束横固, 平定十方, 稳稳有度。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远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如果看得太远的话,就有点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话,就有点低头了,所以说一米远的距离是最合适的,你要感觉到这个鼻子和这个肚脐形成一条线。

普通人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对。下沉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样,就是后脑的视觉神经跟著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是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视,闭著眼皮没有关系,眼珠子也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来,然后眼皮闭上,眼珠子摆正,不低下来,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你也没有好处。打坐时,闭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打坐的要点

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观照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注意事项

1、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此节饮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静坐时心摇则气散,修了一点点精气神,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六根关闭以后,精气神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

3、打坐时面带微笑。

4、静坐胡思乱想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数呼吸,不数入息,只数出息。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

总结: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8、打坐的好处和方法

打坐有好处,按世俗说,可是得到这些好处的前提是去追求超越世俗的目标,就是只有你真的不把这个好处当好处的时候,好处就来了,可是那个又不是你必须要的了,所以有些矛盾哈。方法基本说一下,七支坐法,腿双盘,手可结印或不,身体正直,肩膀打开但别较劲,头正直,舌顶上腭好像也不需要使劲顶,开目闭目均可,然后就是看有为法,无为法,是守窍啊,还是数息啊,等等吧,有兴趣你自然会慢慢了解了。

9、什么是坐禅,堂下,禅坐

净空法师---坐禅「坐」是取不动的意思。不是真的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里, 

坐是取不动,不是身不动是心不动,这个叫坐。「禅」是不着相。不着相是禅,不动心是坐。身可以动,身一天到晚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心里头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个本事高。

佛法里面讲养生之道,说什么?修定。修定是不是每天要去盘腿打坐面壁?确实有一些人讲到修定,每一天一定要去打坐,坐几个钟点。不过那些修定的人,我也见过,相貌一年不如一年,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那是什么?每一天虽然坐几个小时,心里面还是胡思乱想,哪里叫定?诸位要知道,定是心里面离妄想、分别、执着叫做定,不一定要盘腿面壁。

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了不起的人,《坛经》上好像没有记载,他一天坐几个钟点,没这个文字,而记载他每天工作量很多。他在黄梅,在碓房里面劈柴火、舂米,他做这些粗重的工作。他要去盘腿面壁,这个道场没饭吃了,他舂米。道场那么多人要吃饭,你就晓得他的工作量之多,他哪有时间去打坐?我们要问,他真的有没有坐禅?有,工作就是坐禅。他告诉我们禅坐的意思,「坐」是取不动的意思。不是真的叫你一天到晚坐在那里,你坐在那里谁伺候你,你多大的福报?佛教人福慧双修,你坐在那里享福,怎么行?你要懂得修福。坐是取不动,不是身不动是心不动,这个叫坐。「禅」是不着相。不着相是禅,不动心是坐。身可以动,身一天到晚工作,忙得不亦乐乎,心里头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个本事高。心地永远清净,无论做什么工作,再苦的工作、再笨重的工作,他做起来都轻松、都愉快。为什么?他不着相。

我们凡夫做这些粗重的工作感到很累,什么原因?着相。你有分别、执着,你就感到很苦,这个工作很苦;如果不着相,你就没有感触。不但连工作的相不着,连身的相都不着,《金刚经》上讲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工作是在众生相里面,寿者相是时间,工作的时间再长,他也不会感觉到疲倦。我们今天稍稍一点点动了,累着了,就感觉到很累、很疲倦,着了四相。所以要有定、要有慧,慧是了解诸法空相;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一切法相是幻有、妙有,体是真空,这是智慧。了解事实真相之后,他当然就不执着,妄想、分别、执着这才能真正断掉。所以慧帮助定,定帮助慧,定与慧是相辅相成,有能力降伏魔怨。

大乘无量寿经(第十六集)

10、禅坐有那些好处。

南无阿弥陀佛


问:每天固定做早晚课之外,需不需要静坐?静坐对于净土行者是否有必要?

净空法师答:这随个人,静坐也好,你有时间可以修。因为佛法主要是修清净心,静坐帮助你去除烦恼,帮助你心清净,未尝不是好事情。通常念佛人静坐跟参禅的人功夫不一样,参禅,他用参究的功夫;我们静坐就跟止静一样,还是念佛,或者口里头默念,金刚持;或者完全默念,心里念,用这种方法,这就是净念相继。

问:打坐的心如何平静?

净空法师答:打坐要学习,要有师父传授,不要自己随便去学习,随便学习很容易出麻烦,一定要有老师指导。如果没有老师指导,你打坐念佛没有问题,打坐念阿弥陀佛,用这个方法也能把心平静下来。

问:打坐能使身体健康吗?佛教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净空法师答:打坐能够帮助身体健康,因为打坐是修清净心。我常常说,心清净生智慧,心善良生福德,有慧、有福,你身体自然健康。佛法里面养生之道就是清净,就是平等,就是真诚,我们这十几年提出来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能够掌握这些纲领,你就会得健康长寿,我自己是个例子,你们都看到的。很多人问我,法师,你健康的秘诀是什么?我说秘诀很简单,纯净纯善,这最简单,你就会得健康。

与养生禅坐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