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老中医养生法

老中医养生法

发布时间:2020-07-01 09:31:22

1、揉腹也是老中医最爱的养生秘笈,揉腹有哪些好处呢该如何正确揉?

这个揉肚子我可是深有体会的,以前肠胃不好,看了一个养生的节目,老中医建议每天晚上睡觉前,早上起床前揉肚子。那时候我的饭量也很少,冷的食物都不敢吃。看完这个后,我想反正也不用吃药,不就是揉几下肚子吗,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当时不太相信。

一、按揉腹部利于减肥

按揉腹部可以刺激末梢神经,通过不同力度、轻重缓急的按摩,可以促进腹壁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加速脂肪的消耗。

二、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

按摩腹部能增加腹肌、肠平滑肌血流量,加大胃肠内壁肌肉张力,刺激直肠神经,增强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起到促进粪便的排出。

预防和消除便秘,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手法:

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站位或仰卧位;

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

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按揉50次。

按揉时力度要适中,呼吸自然,此法可以缓解便秘。

二、三线摩腹法

三线是指左胸至肚脐,心口至肚脐,右胸到肚脐。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养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针灸、食疗、拔火罐、泡脚等的养生方式在不断优化。事实上,早在很久以前,人类就有了养生的思想,我国古人创立了很多的养生方法,一直都是延续,其中有一个叫“揉腹治百病”的说法,可见揉腹的好处。于是,有人称每天揉腹三次,胜吃人参一支,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揉腹对人体健康益处的思想。

小腹是阴中之阴,是寒气最爱聚集的地方,所以揉腹很关键。手心的劳宫穴是火穴,有温养的效果,经常以手心按摩小腹至发热,不但可以有效地驱寒暖腹,还能养元补气、滋阴培阳。一般是每天早、中、晚各揉一次小腹,先按逆时针方向揉,后按顺时针方向揉,揉的次数最低以36遍起,或36的倍数也可以。力度要适中,如果能把腹部的软组织带动起来更好,小腹常温,元气充实,这样对于身体健康极为有利,的确是比吃人参的效果还要好。

其实,养阳很简单,睡觉前做一个动作就可以。这个动作是按摩腹部。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改善睡眠质量。

2、名老中医的养生保健法,吃什么补肾,按摩大横穴减肥

一位曾被死神盯上的名老中医的养生保健法 一位曾被死神盯上的名老中医在保健的过程中发现: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脑可以记忆外,嘴也不能闲着。当他用舌头顶住上腭牙龈时,口腔内的舌下腺、颌下腺、腮腺就会分泌出很多津液。他每天坚持"运动"。现在,他已经90岁了,除了血压稍高和有轻度的胆囊炎外,其余什么病也没有。 我们医院里有一位老中医,已经90多岁了,仍然身康体健。但据我所知,他在57岁的时候,曾被死神盯上了。那一年,他被确诊为同时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快速性心房颤动、眼底Ⅱ期动脉硬化等疾病。那会老先生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每次只要稍微动一下,心脏就会剧烈地跳动,好像要跳出来一样。中医讲“气为血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气是人体生命的源动力,是生命延续的保障。只要能加快人体的“气循环”,就能推动"血循环",从而加快血流的速度,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不能动弹,就做“气息调理”老先生虽然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他却在暗暗地做“气息调理”:先眯起眼睛,让心平静下来;然后让呼吸变得细、匀、长。每天按时练习,慢慢地,他就感觉自己每次在呼吸完后,全身的血管好像都被调动起来了,身上竟然微微出汗了。为了让脑子始终保持清醒,他在调理气息之余,还默默背诵以前学过的中医典籍。后来,他发现了一个小诀窍。除了鼻子可以呼吸、大脑可以记忆外,嘴也不能闲着。当他用舌头顶住上腭牙龈时,口腔内的舌下腺、颌下腺、腮腺就会分泌出很多津液。就这样,他每天坚持“运动”。有一天,他调理过气息后,突然想试着坐起来,没想到竟然成功了。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后,他感觉房颤没以前厉害了,心脏也没有以前稍一动就想跳出来的感觉。他逐渐能下床、能外出散步了。 现在,老先生已经90岁了,除了血压稍高(已经控制得极好)和有轻度的胆囊炎外,其他什么病也没有。吃什么补肾,核桃仁炒韭菜古医书推荐的补肾食疗法——核桃仁炒韭菜狗肉、羊肉、泥鳅等都是补肾阳的好东西,但对有的老年朋友来说,可能不太容易消化。那么,他们可以吃这样一道原料简单但补肾效果非常明显的菜。这就是《方脉正宗》中提到的“核桃仁炒韭菜”。①取核桃仁50克,韭菜、香油、食盐各适量;②做菜前先将核桃仁用香油炸黄;③把洗净的韭菜切成寸段,放入核桃仁内翻炒,加入食盐即可。平凡的口水也是养生的神水口水能让人起死回生,这句话说出来,估计没有几个人会信。但是,口水确实是一种良好的保健之物。在古代,口水有很多美誉,比如“甘露”“神水”“长生酒”等等。中医对吞咽口水这种养生法也十分重视。他们甚至把它和吐纳(呼吸养生)以及导引(锻炼身体)并称为古代养生三大法。《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吐纳配合吞津这种养生方法。药王孙思邈更是对这种方法推崇至极。我在看《千金方》时发现,活到101岁高寿的孙思邈在《干金方》一书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记述这种养生方法。他在《养生铭》中写道“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并且还介绍了吞津养生的诀窍。口水对人体健康益处多多。它不但能润滑口腔、止血,还能抗菌、治伤。经常吞咽口水,能预防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另外,口水还具抗衰老的作用,它含有一种能使人年轻的“唾液腺激素”,经常制造、吞咽口水,就能让您到老也活力十足。如果是在秋天这样干燥的季节,平时您要多吃一些橄榄或话梅,能促进口水的分泌。您如果容易心生燥火,就要经常泡一些具有清火作用的中药茶喝喝,比如说胖大海、菊花、双花等等。 现在,人们平时有什么小病,一般都是忍忍就算了,非得等到大病来了才去求医。其实,大病就是小病“攒”成的。平时有空的时候,大家可以去咨询一下中医,或者做一些食疗粥、药酒补补身子,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您的体质,同时把小毛病都给消灭了。小病没了,自然就攒不出来大病了。 坐在办公室如何减肥,按摩大横穴送给办公室一族的幸福“礼物”——攒竹穴和大横穴办公室一族有两大烦恼:一是眼睛酸痛疲劳;一是腰臀部不适、肉多。很多人为此而时常叹息。其实,这两点根本无需大家这样烦恼,只要大家经常去按摩攒竹穴和大横穴,这些烦恼很快就能消失。送给减肥一族的“礼物"——大横穴另外,在电脑前久坐还会伤脾。很多人在久坐后会感觉腰部和臀部有不适感,如腰痛、臀部结疖等。这表面上看是“久坐伤肉”,事实上,皮、肉、筋、骨、脉各有所主。其中,“脾主肌肉四肢”。您如果久坐不活动,就会损伤脾脏的功能,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许多人在久坐后会感觉身体困倦就是这个道理。大横穴在此,何须为“游泳圈”烦恼;攒竹穴还君明珠。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不理解,脾经上这么多穴位,为什么您偏偏要选择大横穴呢?这主要是因为大横穴的“大”指的是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的意思。按揉这一处,就能“造福”很多处,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经常嚷着要减肥的朋友要经常接摩这个穴位,不但能减肥,还会让您心情愉悦。“脾在志为思(忧)”,所以,很多人在电脑前坐的时间长了,就会变得少言寡语,这很正常。想得多了,说的就会少些。常按这两个穴位,您就会变得话也多起来,精神头也足了。在电脑前久坐的人,饮食上还可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平时可以多吃些鸡肝、猪肝、胡萝卜、蕃茄等。

3、要长寿怎样养生?

现今我国已经走向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吃饱,穿暖以后,就应该注意提高生活质量,讲究养生保健,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这样,人人都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而且是无疾而终。

我国古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疾病流行,生活困苦,一般人寿命很短,而为什么古代名医寿命都很长呢?总结他们的经验有四条:

(1)起居有常,饮食有度

起居有常,饮食有度。就是说生活一定要合乎生理要求的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于天年,度百岁乃去。而起居无节,故半百岁而衰也。”人的起卧,是多少代以来养成的白天活动,夜晚睡觉的习惯。定时睡觉,定时醒来,按时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节律,到时候生物钟便会起作用,出现想睡、想醒、起床的反映。按照这个习惯和节律起卧、作息,会感到很自然,很舒服。如果经常打乱这个规律,不按时起卧,贪恋夜生活,便会扰乱生物钟的节律,使身体产生一些反常的病态,如失眠、烦躁不安、乏力困倦等,导致身体抗病能力下降。早年高濂在《遵生八签》中说:“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所以说有规律的生活、起卧实为长寿之道。

饮食有度既不是忍饥挨饿,也不是暴饮暴食,而是应该适度。老中医大多都注意吃饭定时、定量,不强食过饮,懂得“寓医于食”的营养学说,常常根据自身的需求,用食补的方式选择食物调理机体,如:原北京中医学院伤寒论教研室主任张志纯老大夫,一年四季经常喝豆汁(是绿豆经过发酵做成的一种北京小吃),年已到八十多岁时,仍耳聪目明,手不抖,每天早起用毛笔写蝇头小楷书一篇,后人甚为钦佩。当时我也曾效仿喝过豆汁,果然喝后全身舒服,如有咽喉痛时喝一碗豆汁,即可疼痛消失。我常比喻说,喝豆汁,可以与用青霉素相媲美。

(2)善握七情,心态平静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态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发生。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常称“内伤七情”。

七情致病的特点是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是说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以对相应的内脏有影响,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

祖国医学认为七情致病是使人体生病的“内因”。人的情绪、心态对健康影响很大,因为人在心态平和,心情愉快时,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全都正常,当情绪不好,或有各种恶劣的信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时,神经系统就会发生调节紊乱,造成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人的衰老进程,或导致某些疾病发生,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因为七情是内伤病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医特别强调要谨慎调理、养性强身,以保持身体健康。

(3)讲究养生,注意防病

所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预防疾病的意思。中国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反复的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养生内容范围很广,涉及面也大。但一般人从医疗(治病)注意得多,而从养生(防病)考虑得少。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既有深刻认识,又身体力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些年来,愈来愈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养生的重要性。国际上也受到高度重视,他们逐渐认识到养生学对人的生命有着延缓衰老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对于许多慢性疾患也有治疗的功效。它是提高人体的生命系数,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4)不治“已病”,治“未病”

“早识病”“早治疗”是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早就提出的主张。古人对“疾病”二字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他说“疾”是不易察觉的小毛病,也叫“未病”状态。现在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古人说的“疾”的状态。此时就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治疗,如果不采取任何防范,就可以发展成为“病”。中医古籍《内经》也载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老中医很重视身体出现不舒服时候的早期调理,也叫“治未病”。深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在生活中,还特别注重调理肠胃功能,他们牢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名言。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保养好,吃饭香,营养充足,身体就好。这与维多利亚宣言所提倡的健康方式四大基石中强调的,要有全面均衡营养的补充,基本是一致的。其次是重视调理气血,认为气与血对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非常有关系。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胜(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意思是说治病养生的主要关键之一是疏通气血,令其畅达而致于正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又曰:“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阴治,阴病阳治,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实者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血实者宜决之”意思就是引导疏通,如决江河,是祛瘀之大法。“气虚宜掣引之”意思就是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老中医很重视应用益气养血补虚和行气活血祛瘀的调理法则保养身体。我曾见到一张用三七为君药组成的传统药方,从每年立冬时节开始服用,对防止老年人冬天关节不利和关节疼痛效果非常之好。

我国名老中医的防病胜于治病的养生长寿经验,比1992年世界心脏病学会会议上制定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要早上两千多年,而且比维多利亚宣言更全面,更具体,也更符合实际。老中医的养生保健经验,也可以说是我国古老文化中极为宝贵的优秀遗产之一。

4、在养生的路上,你是如何从小白变成老中医的?

要说到养生,那就有许多的养生方法了,其中一个最普通的就是食物养生,众所周知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吃到许多的食物,这些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帮助,就比如说八宝粥,八宝粥中含有多种食材,它们这些食材放在一起熬制,那么它们所富含的的营养物质都会被激发出来,人们喝了这个八宝粥就会觉得身体变得异常的舒服。

还有一种养生就是喝茶,因为喝茶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茶里面也是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这些会随着喝入的茶水进入到人的体内,从而温养人的身体,做到活血化瘀使人的身体精神奕奕,同样的喝茶也讲究一个氛围,因为喝茶的时候最能静心,这也就导致了人们喝茶也能养生了,毕竟既能静心喝茶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好多人肯定听说过枸杞,对的枸杞可以拿来泡酒喝,因为枸杞中所富含的营养物质经过酒的发酵就会得到充分的挥发,从而融入到酒当中,当人们喝枸杞泡的酒就会发现很是入味,而且这种酒可以滋润人的身体,但毕竟是酒所以大家还是不要多喝,因为酒喝多就会对肝脏造成伤害,从而达不到养生反而还生了病,那就得不偿失了。

养生讲究的是一个养字,我们只需要养好自己的身体就能做到养生,因为人的身体有很多需要去发现的地方,所以做到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走好养生这条道路。

5、老中医经常说一句话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高世栻注解:“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是谓春夏养阳,以养阳之生长;秋冬养阴,以养阴之收藏。这种理论,在保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释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更替,周而复始,其中春夏属阳,秋冬属阴。

阴阳之气随着四时季节的变化而消长,这也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圣人是春夏养护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秋冬养护阴气,以适应收藏功能的需要,用这样的养生方法来顺从自然变化的规律,就能和万物一样自然而然地随着生、长、收、藏的生命运动节律来生活。

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戕伐生命的根本,损害人体真元之气

所以说阴阳四时,是万物始发与终结的规律,是生存与死亡的本源。违背了四时阴阳规律,就会产生灾害,顺从这个规律,就不会罹患严重的疾病,也就是有得于养生之道了,有智慧的人能够按规律去做,愚昧的人则常常背道而驰。

6、网上流传一个老中医治疗阳痿早泄

不要盲目服用,出现早泄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出现早泄,一般多见于龟头敏感,包皮过长,前列腺炎等疾病引起,可以到医院男性科做一下身体检查看是哪种疾病导致,然后再进行治疗,不要盲目治疗。如果是龟头敏感导致可以使用盐酸达克罗宁软膏治疗,也可以采取阴茎背神经阻断术治疗。

7、请问如何健康长寿 老中医王嘉麟讲述养生奇方

国家级的老中医王嘉麟老人在88岁的时候还在出诊工作,他是如何健康长寿的呢?一起去跟小编探究一下老中医的养生之道吧! 怎么才能长寿 耄耋之年,一头鹤发,耳聪目明,面色红润;单腿站立,双臂上举,身不晃腿不抖,一站就是三五分钟;每周两三次从北海公园后门进前门出,观景散步两个多小时。他就是国家级名老中医——88岁的王嘉麟老人。 如今,王老退而不休,仍然坚持每周在北京中医医院出门诊,并亲自为患者做手术,且眼不花、耳不聋、手不抖,这都要归于他多年来坚持的调养之功,以致“今日受用,明日得益”。 88岁高龄仍在出诊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王老又来到他熟悉的诊室。作为北京中医医院的肛肠病专家,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近60年。虽然王老早已退休,但仍然坚持每周来医院出诊两天,每次他来的时候,诊室门口都早已排满慕名而来的患者。王老出身于中医世家,17岁便随父学医,之后又师从名医学艺,医技日渐成熟。1956年北京中医医院建院时,他第一拨进院参加工作,成为医院肛肠科的创始人之一。现在他还是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评选认定的国家级百名老中医之一。而与他前后脚参加工作的同龄人,有不少已相继去世,可王老除了坚持出诊、带徒、查房、手术外,还担负着肛肠学科带头人的重任,为祖国医学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坚持几十年的养生之道 王老在十多年前患了冠心病,三天两头住院,74岁时还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他仅用了两个月就恢复如常,坐诊桌旁,着实令人赞叹。问起王老的调养秘诀,老人家笑着讲出了自己的养生之道。 心境恬淡虚无。王老推崇“恬淡虚无”,认为养神要保持情绪稳定,不奢望荣华,不贪图享乐,对人以宽容为怀,多做善事,使身心接受良性刺激,有利于健康。王老说自己一辈子都没有和人生过气,并将自己的养生之道总结为四个字:惠、气、和、畅,即做到“对同事帮、对朋友好、对家人疼、对病人爱”。 在徒弟眼中,王老在对待荣誉、地位、家庭和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上都尊崇着“恬淡虚无”观,不因外物而劳心,不因私念而劳神。早年间,同事之间为评先进、涨工资、晋职称产生争议,王老总是站出来“和稀泥”,劝大家退一步,凡事“和为贵”,是医院里有名的“和事佬”。在几十年的行医生涯中,他不恃能、不恃老、不恃强;遇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乱;面对变化,不愠不怒、不惊不惧。 王老在生活中气定神宁,总是乐呵呵的,举手投足间,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悲悯仁爱。每当在街上碰见熟人,无论是老领导还是老病号,他都会停下脚步颔首抱拳,对于熟人的问好,总是笑着回一句“托您的福!” 王老说,人生不可能处处顺心、万事如意,千万别和自己较劲伤神,健康是最大的事。“淡泊名利、乐观豁达”的恬淡虚无精神,也让王老显得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坚持气功“六字诀”。王老在实施了心脏搭桥手术后,根据自己的年龄和体力,制订了一套调养计划:在控制饮食、降低体重来减轻心脏负担的同时,自编了一套“六字诀”气功,持之以恒练习,以调顺体内气血。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通过呬(音si)、呵、呼、嘘、吹、嘻六种吐字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来牵动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并配合肢体动作来调整呼吸。六字分别与脏腑对应,嘘对应肝,呵对应心,呼对应脾,呬对应肺,吹对应肾,嘻对应少阳三焦。动作在注重呼吸吐纳、吐气发声的同时,配合了科学合理的动作导引,内调脏腑,外练筋骨,共同达到养生康复作用。每日晨起,王老都会推开窗户,对窗静心练习。同时,选择“金鸡独立”站功进行肢体锻炼。

与老中医养生法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