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离骚的题旨一般有哪三个?
《离骚》的题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班固把“离骚”解释为“遭忧作辞”认为是屈原抒写自己遭受忧患的诗篇。; 王逸则把“离骚”解释为“离别的忧愁,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心中愁思,犹依道径以讽谏君也。
2、安石榴的《养生》主旨是什么
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zd”,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版,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庄子思想的中心,一是无所依凭自由自在,一是反对人为顺其自然,本文字里行间虽是在谈论权养生,实际上是在体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趣.
3、题旨是什么意思?
1、题旨[tí zhǐ]:表明作品宗旨的文字:书前以题旨说明写作缘起及全书大意。
2、考证: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但凡老师宿儒,经旨必然十分透彻,后生家专工四书,经义必然不精。如今到不要取四经整齐,但是有些笔资的,不妨题旨影响,这定是少年之辈了。”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此处点醒题旨,既突兀,又绵密,妙只五字束住。”
4、朱自清的春 这篇文章最后用了三个比喻,主要赞美春天什么,强调它的什么、什么、什么,深化题旨
分别写春天新,美,有力量 写生命从小到大,春天从早春到盛春的过程
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5、简述《养生主》主旨
“养生主”的意思是养生的主要关百键。文章旨在说明养生之道。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复杂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要顺应自度然之道,把它作为处世的常法。不要为善去追求功名,也不知要为恶而遭受刑辱,要善于避开一切矛盾、是非,“以无厚入有间”,在矛盾是非的空隙中苟全性命,道这样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样的养生之道,实际回上是从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的思想答发展而来,反映了庄子避害全生的思想。
6、点明题旨与点明主旨的区别
主旨是意图,目的,主题是文章叙述中心,内容中心.
例如,文章写批判挪用公款
题旨就是批判挪用公款
主旨可能是希望国家廉政,可能是批判国家制度不完善……还可能是别的,就文章说文章
7、庄子内篇每一骗的主旨和线索,还有内容寓意,艺术特色
《逍遥游》线索在于第一段: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表现庄子的“无为”像鲲和鹏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所有精华集中于:“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表现在庄周与蝴蝶是一体性的,梦与现实的一体性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主要是讲庖丁解牛。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主旨是最后一段:“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说为人处世应追求无用之用。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 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囗(上“敖”下“言”音ao2 )乎大哉,独成其天。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 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 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 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是一些寓言的集中。是对国君说的。
8、中国传统文化
1,B.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
2,B.
孔子
3, C.
三遍
4, B.
孰知正见
5, D.
道籁
6,A.
百围之木
7, D.
以自为是
8,A.
养性为主
9, B.
治国者
10, B.
悬解
9、《长恨歌》揭示诗歌题旨的两句
白居易
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