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当太极13式歌诀
武当太极13式歌诀:
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
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
动静之中如棉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
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
心法: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且将两膝之关节自然弯曲;两手臂环抱于胸前且令其两手形成分指掌(五指自然分开并弯曲手指)而做掌心相对状;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 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 右脚向正前方(术语谓之正门)踏出半步;与此同时两手向前放开(与胸等高,掌心向前)。
(4) 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 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 然后两腿形成右剪刀步(须右脚前踏一步后再做定位),两掌作左下按而右前击之状。
第二式 乾坤盘球
(1) 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预备式。
(2) 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 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 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 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说明:
以上(1)——(5)为连贯动作中的一个“盘花”即“盘球”动作。须连绵不断的做出“十三盘花” ,并最少也需做“四盘花”
另,做架之时,两腿须以其膝关节为重点,踝关节为支点,进行左右重心侧移相辅式。
如此这般,术语称为“势若春蚕吐丝而连绵不绝矣”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 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 位置。
(2) 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说明:
以上一左一右各行一遍则为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 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 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 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 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 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说明:
此动左右各一谓之 “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均可。
第五式 金鸡独立
(1) 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 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控制身体平衡;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 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衡;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单鞭救主
(1) 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 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 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行弓字步而出,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即止。
第七式 倒骑玉龙
(1) 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 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 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 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说明
以上两腿一左一右的后撤并形成 左右弓字之步型——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八式 双风贯耳
(1) 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 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 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 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说明
以上左右开步出式其术语谓之一活架。可连续做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九式 顺风摆柳
(1) 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 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说明
以上两腿左右启动各一次,其术语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另此架演练时手型也可变化——即游龙步启动时手型或变为空心锤或变为分指钩。
大凡启动此游龙步——身形须随步法而晃动以利应敌之时达到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境地。
第十式 叶底看桃
(1)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 两腿不动,右手继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 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定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 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说明:
以上两手臂左、右前推下送各一次,其术语乃谓之“一活架”。可行“五活架” 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宫
(1) 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 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 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 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 转。
(5) 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伴随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说明
以上左右踏步各行一次,为一活架。须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之间。
第十二式 怀抱双月
(1) 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 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 两腿不动——两手继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 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 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说明
以上两手臂环抱绕圈且一行左臂(手),二行右臂(手)在内各一次,为一活架。可连行五活架至十三活架。
第十三式 真气炼丹
(1) 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平行步(45——50周岁者),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 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 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均匀,深长;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 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5) 用鼻将体内之杂气(即吐纳祛邪之废气且定当排出五脏六腑不得储存,违者做架难以上劲)一次性的叹出(按:所谓一次性,并非 就是要将体内所有杂气排尽,而是尽己所能任其自然,随心所欲,免得适得其反而影响功力进展)!其要领同为“吸气”之要,即慢,细,匀,长。与此同时,两掌(手)下按作垂直降落并配合身体下沉两膝弯曲。
(1)武当吐纳养生法扩展资料:
特点:
武当内家拳,是一种集武术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拨千斤,后发先制的武术特点;亦有动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术风格。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智慧,充人精神,壮人体魄,去病健身,益寿延年的独特功效,实为中华武术之精华,东方文化之瑰宝。
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目前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修练功法。
武当13式太极拳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共十三式组合而成,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
2、武当气功练习方法,!!!!!!!!!!!!!!!!!??????????????
你要练得是什么 啊 武当气功, 是气功,还是 搏击内功, 你要给出 确切答案,才好给你解释
3、武当龟息功的修炼方法
现将修为方法列述于下: 近日来京的美国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人气甚旺,但一些中国武术人士却表示,“魔术的脱逃都是假的,中国武术中的脱逃才是真的。”昨天,中国武术传人周亮在天通苑街心花园上演脱逃和土坑埋人等绝技,叫板大卫的脱逃魔术。但观众看后反映,功夫虽然不错,可现场表现力远不及大卫来得扣人心弦。
周亮是河北沧州东光县人,现任职于北京一家民办大学。在表演过单掌开砖功夫后,两名天通苑保安拿来一根成人拇指粗细、3米多长的登山绳,捆绑脱逃正式开始。一人将周亮的双手扭到背后紧紧捆住,随后又捆上了周的双腿,在现场观众的注视下,周亮只扭动了一分多钟就解放了双腿,此时周的额头可见微微汗迹。5分钟后,周的右手脱出绳索控制,此后不到20秒,周解开了捆绑在身上的绳索,成功脱逃。
在土埋活人表演中。周亮用衬衣蒙住头,跳进深1米的土坑,面朝下躺下。随后助手用沙土将坑填了一大半。周亮身上的沙土有30厘米厚。20多分钟后,面色如常的周亮从土中拱身而出。
谈起表演的初衷,周亮说:“魔术再好看也是魔术,比如大卫的脱逃绝技,看着眼花缭乱,事实上还是假的。但通过长时间的修炼,中国功夫真的可以完成捆绑脱逃。我今天表演的捆绑脱逃是传统武术中的缩骨功,土埋活人是龟息功,我向魔术叫板,就是希望国人弘扬传统文化。”
但现场一名观众说,表演者功夫虽然不错,但看起来远不如大卫的脱逃那么精彩,“大卫藏身的那个铁箱下面又是火又是刀的,铁箱悬在半空中,哐一声人就不见了,那才真的精彩。” 自古以来,人们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长寿,其中途径之一是修炼,修炼的方法很多,然而,若论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则是“服气”。服气也叫吐纳,今天称为“气功”说得确切点就是练内功。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约5000年以前,我国已有了模仿龟类的呼吸运动的龟息气功锻炼法。1975年在青海省乐都地区柳湾的三平台出土了一件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罐。在这件彩陶腹部正中有一彩绘浮塑炼功人像,其形态二目微闭,口形张开近园,微向外翻,腹部隆起,双手张开置于下腹部两侧,两下肢呈弯曲状态,双脚平行分开比肩略宽。通观全身,为蹲裆式。有关专家鉴定表明,这个姿态与流传至今的龟息法中的某一炼功姿势几乎完全相同。传说尧舜时有个名叫彭祖的人善于导引行气,活了八百多岁,据说这种气功的吐纳法是向乌龟学来的。因此,气功是值得加以研究推广,用它来增进人们健康的。
龟息功法是我国悠久的气功史中最古老的功之一。
一、俯息蛰藏
(1)姿势: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两臂上抬,肘曲,俯掌分置两耳旁。两臂放松,两腿自然伸直,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宽。想象如灵龟深沉渊底,全身极度放松,放软。
(2)呼吸及意念。《胍望》载:“牛虽有耳而息之以鼻,龟虽有鼻而息之以耳,凡言龟息者,当以耳言也。”意思是说龟息引,要以听息为之。《芝田录》亦言:“睡则气从耳出,名龟息,必大贵寿。”具体作法是思想先静下来,口轻闭,以舌在上下牙到外徐徐搅动,待唾液满口后,先徐徐吸气一口,随即缓缓呼出一部分后,闭眼咬牙,提肛,如吞咽硬物状,将液津用力咽下,咕咚有声。静听汨汨声。随后轻轻吸入一口气,这口气随津液下降入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全身也随呼气极度放松。此时宁心静听呼吸之出入,即听息,一念代万念,渐渐入静,呼吸自然。渐入匀、静、深、长、细、缓,此时进入专心听息,则自然合于气,气合于神,神融且和。泯泯澄湛,渐达闻似不闻,恍恍惚惚,不知不觉地自然进入龟之蛰藏伏气状态。此式对高血压、失眠及某种生殖系统疾病,效果良好。
二、侧俯卧息(右侧卧式)
枕高约4~6寸(12~18厘米),头微前俯于枕上。躯干微向后弯,呈含胸拔背,气沉丹田式。右腿微曲在下,左腿卷曲,膝部触床,左脚背钩贴在右腿委中或承山穴上。左脚亦可不钩贴,放置右腿前,以自我舒适为度,右肘屈曲,肘弯呈钝角,掌心向上置于耳枕上,左臂自然置于身侧,掌心朝下置于髋部。
此式与一般侧卧式不同。它的特点是骨盆微向前扭转,头微俯以通经,而成龟形团聚状,呼吸同俯息蛰藏。
三、龟神出水
俯卧,面枕床或地毯上,两腿自然伸直,两腿距离与肩宽或略宽,两手轻按于两肩旁。
缓缓以鼻吸气,吸气时,上身向后舒展,引劲前伸,徐徐抬头,渐及上体也随之抬起只用腰脊力,待不能支持时,始用手力支撑,两眼极力向上远眺。
头微低,肩松弛,先缓缓呼出一部分气体。同时吞津或咽气一口,再轻轻吸入一口气。这口气似随津液下沉丹田,再缓缓深长呼气。将气吐尽,同时恢复俯卧,全身松弛,软如酥瘫。在保持自舒适状态下,轻松自然呼吸3~5次。
此般反复“出水”3~7次后,亦可接着练俯息蛰藏或侧俯卧息。
此式对腰背痛、便秘防治有效,并能调控腹腔诸脏气之功能。
四、俯仰吃气
(1)端坐床边或椅上,坐时臀部要少着座位,两脚分开相距约自己的三只脚长。两掌重叠或分别按抚在小腹处,亦可分按两腹股沟处,全身放松,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亦可轻闭或若垂帘,口腔也要放松,上下牙齿呈微小的休息咬合间隙,舌尖轻抵上下牙齿之间或轻抵上齿龈处。这样,就可以使咀嚼肌、舌肌放松,促使津液分泌,口腔放松了劲部也会跟着放松,随之胸部腰脊依次自上而下地放松。然后,自然缓慢地呼吸三至五次或数分钟,直至半小时。这时,消除杂念,入静,犹如龟鳌在海洋中憩息。
(2)在最后一次呼吸将完时,上体浑浑前俯,头部低于两膝,将肺中的余气呼尽。
(3)头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同时缓缓地自然吸气,上体也随之徐徐抬起恢复端坐姿势时,恰好气也吸满。
(4)端坐不动,将嘴唇撅起(如猪嘴状)使鼻孔变窄,缓缓深长呼气,按2、3、4段谈的方法,反复俯伸9次,循序渐进,直至增至36次。每次做完,散步片刻再做下一次。如在室外练习,也可站成马步式,其他做法相同。
4、武当功夫修炼入门
一、内家功夫技击散手班
此班全面学习武当内家拳其本功,传授踢、打、摔、拿等技法,推手对练,实战技法,五行拳生克对练,八卦盘手对练,一招制敌自卫法,内外气功,擒拿与反擒拿,逐步练好以灵巧之柔力克制至猛至刚的高深内家功夫,传授女子防身术及至内家拳技风格,以静至动,以柔克刚,后发先制,犯则应手即扑,出神入化,随心所欲的技击防卫高深境界,学习期间或学习期满,成绩优异者,院方免费安排参加全国各地各级别武术擂台赛,获名次者院方给予重奖,有缘者经考验合格直接免费进入武当派嫡传弟子班进修。
学费:元
杂费:3500元
生活费每月400元
学制3年——5年
二、武当内家功夫专修班
此班学习武当内家拳基本功,舒展筋骨,闪展腾挪,空翻跳跃、跌扑、练活手、眼、身、腰、步、身体各部连贯协调。练习入门基本套路后,学习传统的武当十八式太极拳、玄武拳、太乙五形拳、心意六合拳、二指玄功、武当童子功、内家柔功、龙虎大连环、龙形八卦、姜式八卦、游身八卦、太乙逍遥掌,器械包括:武当剑、玄武棍、黑虎刀、游龙枪、太乙拂尘等兵器,以及行云双钩、子午鸳鸯钺、绳镖等多种奇门兵器,各派太极拳、太极推手表演、兵器对练、兼学国家规定的竞技套路。同时学习内家功夫理论,内丹修练,以及散手班全部内容,学习期间或学习期满对品德、技艺优异者,院方免费安排参加全国各地大中型运动会、武术擂台赛和表演以及参加电影、电视剧的拍摄,或出国表演。表现优异者院方给予重奖,有缘者经考验合格直接进入武当派嫡系弟子班进修
学费:4000元
杂费:3500元
生活费每月400元
学制3年——5年
三、武当内家功夫养生班
本班学习传统的五行步法,心意六合法、周天松身法、定步、活步养生桩法、养生推手,还可学习武当十八式太极拳、武当秘传太极拳、太极剑等。学会调整身体意念,学习各种呼吸吐纳,系统修炼道家养生功中之动功、静功、采集天地灵气、日月精华、引气归元、调节精气神、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学习中医理论、推拿按摩、针灸、急救护理常识、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修复身体,百病消除,而达延年益寿之目的。
一年一次性交清17000元{包括生活费在内}
二年一次性交清29000元{包括生活费在内}
三年一次性交清40000元{包括生活费在内}
四、武当内家功夫短期培训班
本班是针对一些有一定武术基本功,或对武术特别爱好、而时间不充足的武术爱好者而特设。将培训一些武当内家功夫速成习练方法,以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习武心愿。
学费:1000元
杂费:400元
生活费每月400元
五.武当派嫡传弟子班。
本班是在以上各班中挑选武德和功夫技艺出众者入选此班,常年随师修炼功夫技艺和道家文化,并世界各地游学参访。学费和学杂费全免,只需交纳生活费(每月肆百元)即可。
如果能帮到你是我的荣幸,我是唐门的破晓听雪,敬请采纳。
5、如何呼气,吸气,吐纳,养生方法
吐纳吐纳即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把胸中的来浊气从口中呼出,再由鼻中慢慢吸入清鲜之气。《庄子·刻意》云:“吹呴(x )呼吸,吐故纳新 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清气,以达到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具体说来,吐纳属气功中的炼气技法,吐纳即呼吸,吐纳练息的要诀是吸气自时气贯注于腹部,呼气时气上引至头巅,这样可以吸取生气,排出死气和病气,从而提高人体潜能。吐纳的方法很多,分动静两类,其中流行的吐纳练息法有:六字zd气诀、抱朴子胎息法、何仙姑胎息诀。而胎息是吐纳练息的最高境界,《抱朴子·释滞》载:“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练功至深者,就像胎儿在母腹之中,鼻无出入之气。
6、武当绝技的创造过程是什么?
武当绝技创造经过
武当绝技、少林功夫,集中华武术之大成,是民族历史遗产宝库中两颗灿烂的明珠。人们根据武当与少林武术的不同特点,分中国武术为南派北派、内家外家,素有“南尊武当,北重少林”之说。少林拳奉达摩为始祖,武当拳则以张三丰为开山。
张三丰是怎样创造出内家拳的呢?这是明清以来武术界、学术界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迄今为止,流行三种说法:
1.真武神授。《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载,张三丰北赴汴京途中的一个夜晚,梦见真武神君降临,向他传授拳法。次日黎明,张三丰被一群拦路抢劫的强盗围住,便运用神授拳技打败了这群强盗。从此,张三丰以拳技闻名于世。
2.鸟蛇斗的启示。在武当山至今流传着张三丰观“鸟蛇斗”的故事,说张三丰在“邋遢崖”看见一只鸟与一条蛇打架,每当鸟上下飞击长蛇时,蛇就蜿蜒轻身,摇着闪避,不曾被击中。相持时久,鸟已精疲力竭,无可奈何地飞走了。长蛇也自由自在地钻进了草丛。张三丰由鸟蛇斗得到启发:以柔可以克刚,以静可以制动。于是,模仿长蛇的动作创造出了内家拳。
3.脱胎少林拳。拳师王征南的弟子黄百家在他所著的《内家拳法》中,说张三丰早先精熟少林拳法,后来对少林拳进行加工改造,遂自成一派,名内家拳。金一明所著《武当拳术秘诀》说得更为具体。他说,少林拳以五拳为精髓,以十八式为骨骼。张三丰始习少林拳,既得其精微奥旨,复从而翻之,变十八式为十八字,纳五拳法入段锦。内家拳就这样诞生了。
张三丰精贯道教经书,史称他“论三教书,则吐辞滚滚,皆本道德忠孝”。他创立的内家拳技,诸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纯阳拳、混元拳、玄武棍等的命名和路数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演绎引申而来的。内家拳博大精深,派别林立,但都奉张三丰为祖师,拳技也有着共同性的特征,即注重内功,阴阳变化,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体现在具体的应敌对抗中则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三宝”修炼相吻合。实际上,学术界和武术界都已看到内家拳是邋遢道人把道教修仙方法,诸如导引、吐纳、气功等融合提炼而成的。行家们说,内家拳是道家哲学在养生之道和技击之法方面的一种实践体现。有人还具体地指出,内家拳的“十段锦”是张三丰加工改造宋元道士的修炼方法“八段锦”而来的。
由于内家拳在明代采取身教口授,我们已无法确知张三丰所创拳法究竟是什么样儿了,也就只好根据清代以来的著作去了解它的基本练法和打法。练法分练步和练手。练步以马步为主,凡18种步法;练手本为36字,历代拳家又精简为残、推、援、夺、牵、捺、逼、吸、贴、蹿、圈、插、抛、托、擦、撒、吞、吐18字,每字有四句口诀解释其寓意,如“夺”字诀云“夺字猛如虎,迎风招架中。回身势莫夺,分推气更雄”。张家拳的打法本有一首长长的歌诀,然非习武者难于领会其意,正如内家拳师所自诩的那样“铁鞋踏破江湖上,不及张家妙术工”。我们不妨看看它的打法原则。打法着眼于劲、打二字。劲有蓄劲、乘劲之别,打有等打、赶打之分。未打之先,蓄劲为主;已打之后,乘劲为佳。开手之始,等打为优;发手之后,赶打为上。内家拳的精妙之处集中体现在“六路拳”和“十段锦”中。行家们说,六路拳和十段锦多相同处,主在练骨,但作用有所不同,六路使骨骼紧缩,十段则使之开放。六路因攻防中前、后、左、右、上、下6个方位,且每个方位都有一趟拳路而得名,武术著作称这种拳法极为神妙,“一缩形周身无缝隙,一撒臂通身皆有手”,“拉大架犹如铺天盖地,使小式则为仙人变形”。足见其招法之怪异,攻守之神威。
张三丰所创内家拳技“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实践证明,习练这一拳法可以收到增强体质,延年祛病,陶冶性情,磨炼意志的功效,同时也能起到防身抗暴,抵御外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因而,张三丰创造内家拳有益于人类,是遗泽后世的一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他将永远受到后人的仰慕。
7、武当修真修仙是怎么真的吗?
那只是传说而已,是不是电视电影看得多了?
武当{道教}养生吐纳确有此事,练出金丹也不一定就不能,
但金丹是否可以那样神乎其神就不好说了,神话传说甚至娱乐都有可能。
飞升一般都是灵魂出窍的别称,人要是灵魂出窍了肯定也就是生命走到尽头了,飞升到哪里去了谁知道?谁见过?
8、什么是武当内丹养生术
武当派zd功夫结合中医经路学,以内功为核心。讲究吐纳导引、形神兼备。以此改善体内新陈代谢、调和阴阳、疏通路径,达到养生、益智、长寿之目的。内丹养生既体现了“以道演舞”又反映回了“以道显武”的独特技法。武当功夫以无为源,以桩为本,动如蛇行,静如山岳。内丹养生术在玄门弟子中是必修课。由于历史的发展和不同的师承关系。形成南北五祖的不同体系。虽然在修炼上答各有侧重,但其宗旨是一致的。“长生久视”是每个修炼者的共同目的。武术界“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可见内功养生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