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虚,应该怎么补气?
肾主纳气。
“肾主纳气”的理论分析
中医学认为“肾”与肺及血循环系统有密切联系,如《灵枢·经脉篇》说:“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咽喉、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这说明肾之“经脉”同主气之肺和主血脉之心是联贯在一起的。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和“血”是紧密相关的。
肾则统一“气、血”而主纳气。
清代林佩琴的《类证治裁》一书中更具体地提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
在临床上常见到久病或年老之人,由于“久病伤肾”或“年老肾衰”多出现呼多吸少、气息短促的症状,这是由于肾虚而纳气功能不足所致。中医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原则是“发时治肺,平时治肾”,即“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你恐怕是肾精亏,在漏!首先,要补漏,然后才能增益。冬天是养肾精的好时间,而一天之中,晚上是一天的冬季,22:00-5:00沉睡,会收效明显。
自己学习按摩,找张标准经络图,穴位学习参考: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视频。足疗也是很好的自身保健方法,可参考杨奕《知足常乐》视频。基础学习《黄帝内经》可参考徐文兵在BTV的节目《黄帝内经的智慧》。。YOUKU网上都可找到。
自己站桩,也是很好的补肾益气的方法。以下是我总结的简单易行的方法,供您参考:
养生桩七要:
一)预备式:两脚并立,全身放松。
二)两脚平行开步,同肩宽,以足底涌泉穴感应、吸收大地精华;重心在脚掌、脚跟互换,身体前后微摆,似在水中飘浮。
三)膝微屈、内扣,似夹一缸;松腰沉胯,含胸拔背,头顶悬。
四)舌抵上颚:蓄唾液,分三口咽下,意汇至丹田。
五)双眼微合,内视。
六)腹式呼吸:徐徐吸气,入腹,腹挺出(不要扩胸),正常呼气。
七)两手环抱胸前,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远不过尺,近不贴身,手指自然分开、支撑;两肩松沉;坠肘、外撑。
养生桩(仰卧式)每天坚持半小时:
1、仰卧,右手下左手上叠放丹田。
2、舌抵上颚:蓄唾液,分三口咽下,意汇至丹田。(这个很重要,时刻都可以保持,蓄积肾精!!)
3、双眼微合,内视。
4、腹式呼吸:徐徐吸气,入腹,腹挺出(不要扩胸),正常呼气。
5、轻微扣齿(上下牙齿有节奏地扣动)。
总结:所有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关键在于“坚持”!祝早日恢复!~
2、如何补气
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又称益气。属补法。气虚证常因饮食失调,年老体弱,久病所致,临床表现出脏腑功能衰退的证候。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动力,是由水谷的精气与吸入的自然界大气合并而成的。《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正气充盛,邪气就不会侵袭使人致病。怎样才能补气呢?食补是一种重要的保健养生方法。然而,补气时,应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应吃不同的补气食物。
阴虚之体质者
应多吃些补阴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而葱、姜、蒜、椒等辛味则应少吃。
气虚之体质者
在饮食上要注意补气,药膳“人参莲肉汤”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大枣,这些都有补气的作用,应该多食。
血虚之体质者
应多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甲鱼、羊肝、海参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均有补血养血的功效。
阳虚之体质者
应多食用温阳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等。温阳的食物有助于补阳。
阳盛之体质者
平素应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蒜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 果、蔬菜、苦瓜,因酒是辛热上行的,故应戒酒。
血瘀之体质者
要多吃些具有恬血祛瘀作用的食物,如桃仁、油菜、黑大豆等;酒需长饮,醋可多食,二者均有活血作用。
气郁之体质者
可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平素应多食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茴香菜、香橼、火腿等。
痰湿之体质者
应多食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紫菜、海蜇、洋葱、扁豆、白果、赤小豆等,对于肥甘厚昧之品,则不应多食。
健德堂中医提醒:每种体质应吃不同的补气食物,然而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一味吃某种食物,可能会因过量摄人,过犹不及了。饮食要讲究度,适可而止
详情参考
http://ke.baidu.com/link?url=7dtzxDd9-HBAQT0p3sNOmzBui5F2iV8RG_O_dH8u6fF3jSVQgczLfeiX-UgCQ_W2
3、怎样养神补气
一 补气食物
山药:养阴补肺,益盎璩皇脾,补肾固精.用于脾气虚弱,食欲差、慢性腹泻。
栗子:补脾养胃,强肾补筋,活血止血。用于脾气虚、饮食减少、反胃、慢性腹泻。
大枣:疲乏无力。
鸡肉:泄泻。补脾健胃,养血宁心安神。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补脾益气,补精填髓。用于脾胃虚弱、全身疲乏、吃饭不香、慢性 囊鱼:补脾健胃,补益气血。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梗米: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用于脾气不足、饮食减少、大便稀溏、呕吐、腹泻。
糯米:补中益气,补肺收汗。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治疗。
扁豆:健脾化湿,清暑和中。用于脾虚湿重、饮食减少、大便稀溏、夏季暑湿、呕吐、腹泻。
豇豆:健脾胃,补肾。用于脾胃虚弱、腹泻、呕吐。
蜂蜜:润肺止咳,补脾缓急,润肠通便。用于脾胃虚弱、慢性胃痛、津亏大便秘结,现代常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二 补气药物
1.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灵芝、冬虫夏草等。
2. 应注意,补气药物的应用要从小量开始,慢慢加量,而且不能连续过久服用.平时最好用几种同类的药物相配合,像人参、黄芪、灵芝等补气作用较强之品要缓慢加量。补气食物中的主食糯米、小麦等作用温和,可以常用,补气过度产生“热象竹,可用菊花、竹叶代茶饮,或多吃苦瓜、黄瓜等清热解毒之品。
4、中医养生 的方法,医生说我的 气 太虚了。让我补气,有什么简单可行的方法,可以方便的补气
要弄清虚在哪个部位?对症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中医认为五味化五气,就是说气是由味运化而来,
其中肝主酸,脾主甘,心主苦,肺主辛,肾主咸
故:肝气虚可适当多食酸食以补肝之气,其他同理;
补须适度。
5、怎样巧补气、行气,消除气虚、气郁?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体的“正气”有促进生长发育,保卫身体及抵御疾病侵袭的生理功能。气虚与气郁是阻碍人体气血顺畅的两大重要因素。
有些人不是消瘦,就是偏胖,身体很容易疲倦、乏力,感冒等小病时常光顾,这多由气虚所致。如果你仔细观察,他们多伴有面色苍白,说话声音低微,稍微活动则出汗、心悸,舌淡苔白,脉虚弱等身体特征。
对于这类气虚的人,养生的关键在于补气。中医认为,肾为气之根,脾为气之源,所以补气重在补脾益肾。在饮食方面,气虚的人食养宜补气健脾,如人参、山药、胡萝卜、香菇、鸡肉等。平时,这类人精神情绪多处于低落状态,所以要学会让自己的精神振奋起来,变得乐观、豁达。还有,这类人不宜进行大运动量的体育锻炼,应多做内养功、强壮功。
如今气郁的人也不少见,他们常莫名其妙地叹气,容易失眠、便秘。女性月经前会有比较明显的乳房胀痛和小腹胀痛,甚至不小心碰到那里的皮肤都感觉疼。
对于这类气郁之人,平时要多吃些行气活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香橼、荞麦、韭菜、大蒜、高梁、豌豆、桃仁、油菜、黑大豆等;也要多吃些补肝血的食物,如何首乌、阿胶、白芍、当归、枸杞子、香附子、佛手、柴胡、枳壳等;可以适当出去旅游,多听听欢快的音乐,使自己身心愉悦,就不会钻牛角尖,更不会郁闷;多交些性格开朗的朋友,保持心情愉悦。此外,还有一个简便的方法,气郁的人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把两手搓热,然后搓胁肋。胁肋部是肝脏功能行驶的通道,搓搓就会感觉到里边像灌了热水一样,很舒服。
6、补气,吃什么食物好
俗话说,养生先养气,可见“气”是非常重要的。气虚是中医的一个术语,先天不足,身体虚弱,疾病等都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气,会让你出现气虚的情况。那么如果出现气虚情况,我们该如何补气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补气的食材。
气的产生依赖于先天肾中阳气,更依赖于后天脾胃吸收的营养物质。因此,选择合适的补气食物,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基础。
补气食物:

土豆
因为对人体有诸多益处,土豆又被称为“地下水果”。土豆补益胃气的功能突出,此外还具有益气解毒、润肠通便、减肥降脂、活血消肿、益气强身、美容和抗衰老等功效。土豆含有丰富的钾、钙、铁、镁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土豆食品风靡世界,这和它自身丰富的营养价值不无关系。
香菇
香菇是“四大山珍”之一,有“植物皇后”、“素中之荤”的美称。对于气血亏虚、经常乏力的人有调理作用。《本草纲目》认为:“蘑菇可以益胃肠,化痰理气。”
小米
小米入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虚弱的人食用,常作为妇女产后的滋补食品。研究表明,小米中的维生素B1、无机盐含量明显高于大米。小米粥熬好以后放置一会儿,粥的最上层会凝聚一层膜状物,这就是“粥油”,它有保护胃黏膜、防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山药
人称“神仙之食”。《本草纲目》里说:“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能补肺、脾、肾,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它不热不燥,性味平和,食用后,不用担心腹胀、便秘等困扰。
板栗
板栗性味甘温,有健脾益气、补肾强筋、抗衰老等功效。板栗所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风险。板栗中钙含量很高,是优良的补钙食品,对防治骨质疏松有良效。
花生
性平,味甘。《滇南本草图说》称花生补中益气,不仅如此,花生还有补脾和补肺的作用,这对气虚而兼有肺虚或脾虚者更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为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