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
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
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
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
形赢不能服药,五不治也;
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出自《史记》
2、如何平衡阴阳,踏上养生大道?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养生的宗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阴阳要是平衡,那么我们人体就能够健康,如果阴阳失衡,那么就会患病,就会早衰,甚至于死亡。 根据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规律,则人之皮毛在外为阳,脏腑在内为阴;头在上为阳,足在下为阴。
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黄帝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全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况下,人体就健康。 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表现出各种症状来,古人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 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人又称为寒(阴)证。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 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那么我们怎么样维持生命阴阳平衡呢?我们知道人的生命储备是有限的,任何一个产品,包括生命,包括一个人,能量的储备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要合理的安排,我们的生命好比是燃烧着的一根蜡烛,燃烧得越旺,熄灭得越早。所以,我们生命养生,维护生了命阴阳平衡要注意节能养生这个问题。节能养生包括静养生、慢养生和低温养生,这三大法宝。我们节能养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阳气和阴气,避免不必要的损耗,从而维护生命的阴阳平衡。
现在,很多人陷入了这样的怪圈:前半生靠健康换金钱,后半生用金钱换健康。跳出这一怪圈,关键是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在生活上遵循“阴阳之道”。
这是一个年轻的成功男士的聚会。在谈完生意谈完妻子女友之后,开始谈论自己的身体状况。32岁的那一位有脂肪肝,34岁的那位高血脂,刚刚30岁的那位血液粘稠……一不留神间,啤酒肚长上了,肝也出现问题,缺少锻炼的身体有了心血管疾病,天天开车上下班坐电梯上下楼的腿偶尔爬几层楼就开始气喘,颈椎和肩也开始发痛,种种亚健康症状出现……
人生有三件事不能等:对父母的孝心、子女的教育和自己的健康。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三高”、肥胖等各种威胁身体健康的疾病也随之而来。实际上,按照人体细胞的功能来说,人活到120岁以上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吃喝玩乐是“务快其心、逆于升乐、起居无节”,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精气神受到损伤,自然不能安享天年。
而在中医看来,人的身体和自然界一样,也由阴阳两种重要元素构成。真正的大药在人体自身,养生的关键在于“阴阳平衡”,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以身心的和谐,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从而获得健康。
阴阳平衡之道在于“节制”
中医养生的核心在于人道与天道的融合,也就是说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内在规律。中医养生的法则是藏精、守神和法时。按照这些原理平衡阴阳,关键就是“节制”:运动适量、精神恬淡、饮食适度。
人体一旦阴阳失调,就容易生病。调理的办法就是平衡阴阳藏精、守神和法时。藏精就是保住生命之本的肾精,守神就是养神,精神上恬淡虚无,少烦神,法时就是遵循自然界的四时交替,于每日的子时(夜里11点—1点)和午时(中午11时—13时)睡眠,少吃反季节的食物。
具体说来,我们要在了解自己体质的基础上,节制运动、饮食和情绪。例如,龟蛇的长寿奥秘在于适量运动,动静结合,节奏慢、节能好,生命储备耗损小。对人而言,做到这一点最好的运动方式是走路和打太极拳。“要想活得好,必须吃得少。”我们一个星期至少应有1—2次“辟谷”,让肠胃也来个格式化,从而减轻肠胃和全身的负担。节制情绪方面,尽可能做到精神内守,为人处世不妨“没心没肺”一些,尽可能保持一颗童心。因为大喜伤心、大怒伤 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平衡阴阳,调节美丽
古人称美容为易容术,所谓“易”者,上部为“日”、下部为“月”,此词乃内含阴阳日月变化之意,因此所谓易容,究其实质就是调节阴阳,以抹去岁月之痕迹、 改变人身之容貌,从这个意义讲中国传统美容医学也是一门阴阳调节之术。它根据不同时段、时期,自然界和人体的阴阳消长变化,采阳补阴、采阴补阳、泻阴补阳、泻阳补阴,以达到维持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的阴阳平衡,驻颜美容、颐养天年之目的。
不同的体质,保持美丽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人比较怕热,有的人比较怕冷,有的人比较文静,而有的人比较活泼……从中医的角度 ,这是因为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偏阴,有的人偏阳。针对这一点,在平时的美容养颜过程中要注意在饮食、着装、心态等方面加以调节,如下表所示:
阴阳不同体质的美丽方案
3、黄帝内经之养生大道txt全集下载
黄帝内经之养生大道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抄载:
内容预览:
养生是什么?如果身体是本钱,健康就是我们不得不投资的一支股票,那么,各种疾患就是这支股票可能面临的风险。如果说股民要念股经的话,那么,想要拥有健康的民众都应该念的这本养生经就是《黄帝内经》。
几天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了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这本《黄帝内经养生大道》,我感到非常的袭兴奋!一部深奥的中医经典,让作者诠释得如此通俗易懂、别有情趣。说真的,虽然我研习中医十几年,特别是啃读了多年的中医圣典——《黄帝内经》,却总感觉似懂非懂,空谈苑内百知花争妍,自己却摸不到门路进入百花丛中与其共舞。所以,《黄帝内经》犹如高高在上的神坛,虽敬虽尊,却无半分亲近之感。而这本《黄帝内经养生大道》对我来说,就像暗室里突然飘入的一缕阳光,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又如多道年的老朋友相遇,在家中炕头上嘘寒问暖,让我倍感温馨、难分难舍。而《黄帝内经》中的许多困惑,也在这清风茶香中得到释怀 ……
人生之中,能得一知己足亦!人生……
4、请问,《黄帝内经》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什么意思?请详细解释和说明。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实际上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
什么是恬淡虚无 ,就是一个字“静”,要静,要虚静。这是《老子》的一种思想,后来老zd子大量引用:“至虚极,守静笃”。为什么现代的人那么浮躁?这个浮躁不是说现在竞争压力大,而是因为心不静。恬惔虚无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内,这个是最重要的。
在恬惔虚无心态的基础上,真气从之是指一种修炼的方法、真气运行的方法,怎么运行真气,后来的道教,“内丹”养生就引用了真气从之的修炼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小周天、大周天。任脉、督脉。这个方法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恬惔虚无的。
“精神内守”就是说“精神”容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留在体内,不要外泄。这样的话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病安从来”。
5、《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什么啊?
《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教我们怎么去治病,更重要的是教我们怎么不得病。书中还作了一个比喻:“斗而铸兵,渴而掘井,不亦晚乎。是”临去打仗的时候才去铸造兵器,到渴了的时候,才去挖井打水,这样也就太晚了。对于事物的发展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对于健康我们要“治未病”。“治未病”的核心就是养生,也是一种防御的思想。 一部流传千古的养生宝典告诉您“专怎样不得病”的秘诀!翻开此书,您将步入《黄帝内经》的养生大道,您将发现,其实养生很简单!看完此书,您将学会如何拥有一个属健康的人生、一个快乐的人生、一个完美的人生。
6、请问哪个版的黄帝内经解释比较详细
《黄帝内经》原著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版本(由王冰注本)
而翻译《黄帝内经》比较好的版本是《细说黄帝内经》(徐芹庭 著 白话文全译本)
但说对《黄帝内经》的解读,最权威的应该是中国首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张其成教授的《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养生大道》,但这本书的侧重点在于养生。
我们应该期待张其成教授其他的两本书:
《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素问全解》,(未出版)
《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灵枢全解》,》,(未出版)
张其成简介:
张其成,中医文化养生专家,国学导师。新安名医“张一帖”第十五代传人,我国首位《黄帝内经¬》博士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工作咨询专家。
张其成教授为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的再传弟子,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的学术传人。先后师从钱超尘先生、朱伯昆先生、王洪图先生,汇集文哲医三家精髓于一身,融会贯通。
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½¬大学、武汉大学国学班特聘教授。
张其成教授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工作,每年进行讲座一百余场,先后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山东卫视等电视台及新浪网、搜狐网、和讯网等门户网站。
中医方面著作:
《易学与中医》
《中华养生智慧》
《金丹养生的秘密》
《医易文化与应用》
《中医哲学基础》
7、《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年之中如何养生
《皇帝内经》中四季养生的说法:“故智者之生也zd,必须顺四时而避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一年四季的特点:春温、夏热、秋凉、冬专寒。
合理安排饮食:春季宜补温养生;夏季宜清热属防暑;秋季宜生津防燥;冬季宜补温去寒。
8、为什么说睡眠是养生第一大道?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十分重视睡眠养生。我国古代医学家称“睡眠是养生之要务”。现代医学家把睡眠称为“自然康复剂”。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睡眠,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
因此,采用正确的睡眠养生方法,达到养神、促进气化、生精的目的,对于提高生存质量、抗病防衰、延年益寿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历代养生家非常重视的内容。
首先要有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在子时(23时至01时)以前上床,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中医睡眠机制为阴气盛则寐即入眠,阳气盛则寤即醒来。《黄帝内经》中说,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
其次是合适的睡眠姿势。古今医家都推荐右侧卧位,这是因为右侧卧可使心脏在胸腔中受压最小,利于减轻心脏负荷。另外右侧卧时肝处于最低位置,有利于肝脏血液的循环,并且右侧卧时胃和十二指肠的开口均在下方,有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故《老老恒言》说:“如食后必欲卧,宜右侧以舒脾气”。
还有就是良好的睡眠环境。安静的环境是帮助入睡的基本条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新鲜的空气是良好睡眠的保障。卧室宜在睡前醒后开窗通风,氧气充足有利于大脑细胞迅速减轻疲劳。当然睡觉时幽暗的光和舒适的卧具也会对睡眠有所帮助。
科学研究证明,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完整的休息。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体内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体各部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有“睡眠是天然的补药”。
9、求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或称养生大道)电子版,一定要47节以后的内容
http://book.qq.com/s/book/0/13/13946/index.shtml
这书百不度错问啊答!回答
10、为什么说行大道不养生??
行大道不养生.大道乃虚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乾坤乃人物之父母.天有四时春夏秋冬.一年12个月.人天合一,故人的青年时代对应春季三个月,人的青年为1-30岁,壮年对应夏季三个月,壮年为31-60岁,老年对应秋季三个月,为61-90.91-120对应冬季三个月.人的正常生命应为120岁
个人认为,只要你遵循大道至理行事(做人光明磊落),不用养生(就是注意饮食,做健体操之类的) 也可以很长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