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14岁男生,体重130,身高1.6 得了左右胫骨结节骨软骨炎 两个月了还不好,很痛,马上就体育中
今年要体育考试的话确实不能完全禁止运动太长时间,只能建议你控制好锻炼的量和频率,此外可以考虑晚上进行热敷,也可以考虑一些外用膏药,可以稍微缓解疼痛;注意不要用力按压;此外在你保持体育锻炼的情况下是很难恢复的,保持现状是比较合理的期待。
在中考之后才是恢复的重要时期,你出现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已经两个月了,说明你这段时间并没有停止运动。那么中考后一定要完全禁止任何运动两个月到半年时间,正常情况下还是能够自愈的,之后可以重新运动;否则要等青春期结束后疼痛才会消失,且很可能因为损伤严重有碎骨而导致成年后仍然疼痛。
最后再复述一下胫骨结节骨软骨炎这个问题,通过这些你能明白运动的同时要恢复是很难的:
胫骨结节骨软骨炎主要好发于11~15岁的男孩,男孩较多见。多在参加剧烈运动或长期的过量膝关节运动后产生局部不适。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两个方面:1、疼痛 主要在胫骨结节处疼痛,有时候可表现为屈膝痛,出现疼痛性步态。伴轻度肿胀、明显的压痛,轻者在参加剧烈运动时出现,休息后或者局部止动后马上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加重。2、肿胀 主要是胫骨结节处肿胀,一些轻的病例,局部肿胀可不明显,但典型胫骨结节软骨炎患者,由于局部出现坏死、新骨形成、异位骨化等交替过程,同时软组织由于无菌性炎症也出现水肿样改变,胫骨结节处隆起较明显。膝关节局部无肿胀、无压痛,牵拉股四头肌可局部疼痛。
该问题主要是胫骨结节局部无菌性的炎症和骨坏死、新骨形成交合过程。正常的股四头肌末端腱纤维越过髌骨而延续为髌腱,止于胫骨结节部,其附着处的连接方式为骨组织钙化软骨层一纤维软骨带一腱纤维连接。正常的胫骨结节部骨骺为舌状骨骺,属牵拉骨骺,一般在11岁左右,出现胫骨骨凸的骨化中心,至16岁时,胫骨近端骨骺与胫骨骨凸骨化中心联合成为胫骨结节。由于剧烈运动或膝关节的过量长期运动,导致股四头肌附着点即胫骨结节处骨骺血供受到影响,表现为局部骨骺血供障碍,影响骨骺正常生长,同时附着点继续接受外来的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脱。但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和成骨细胞的活动,髌韧带及其附近的软组织又出现新的成骨现象,导致异位骨化的产生。表现为局部既有骨骺坏死,又有新骨的形成,使局部骨质增生,胫骨结节增大,向前突出畸形。同时部分骨骺由于持续的牵拉导致骨骺移位,进一步产生畸形。
当然,描述比较吓人,但是这个问题在青少年中还算常见。解决的关键还是在于克制运动,这一点很多孩子做不到,导致到青春期结束后疼痛才消失,并且胫前结节严重凸起,很不美观;而严重的在成年后仍然会疼痛。所以中考后一定要坚持至少两个月不要运动(休息一周可能就会不痛了,但是再次剧烈运动很可能继续损伤又开始疼痛)。
有问题可追问。
2、髌下脂肪垫受损
你好,说的笼抄统一点就是膝关节劳损,细一点就是脂肪垫受损!一般可以选择针灸配合理疗治疗,并且在治疗期间制动处理,当然也可以封闭治疗,不过封闭治疗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在封闭3次都任然复发者,禁止继续封闭治疗,并且每次封闭最好间隔一个周!小邱
3、髌韧带的名词解释
腰肌劳损是慢性腰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疼痛,以长期反复发作性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常常是对没有器质性改变的慢性腰背痛的总称。由于急性损伤及慢性劳损导致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粘连、挛缩而引起,主要病变在腰背肌纤维、筋膜,韧带等软组织。其特点为:腰背疼痛,时轻时重,或晨起、天气变化时加重,稍活动后可减轻,劳累后容易复发。除有腰腿酸困以外,多无下肢疼痛症状。
腰肌纤维炎全名为腰肌筋膜纤维质炎,又称肌风湿症,肌筋膜炎,肌筋膜综合征。此种病症病因较多,但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1、损伤:较大、微小损伤均可引发此病。如运动时受伤或劳动时受伤,使肌肉、筋膜组织或骨与关节发生急性损伤,等组织逐渐纤维化后瘫痕收缩,可引起广泛疼痛。2、寒冷与潮湿:冬季或春季发病者多,如夜间睡于潮湿、寒冷的地板上,早晨起来就可能发生腰背痛。3、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等可引起腰腿酸痛。4、精神紧张:疼痛使患者精神紧张,后者使肌肉张力增加甚至痉挛,产生疼痛——痉挛——疼痛环,形成恶性循环,使疼痛加重。5、与风湿症有关:风湿病人在风湿热后出现腰痛,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也有纤维质炎表现。
『治疗』
腰肌筋膜炎常用以下几种手法治疗:
(1)扌衮法:在患者腰部沿骶棘肌纤维走行方向施以扌衮法,手法宜轻柔缓和,连续滚动8分钟,再于患部施以分筋法,如有明显的条索状改变时,手法要略重,以手拇指沿肌纤维方向进行弹拨约2分钟。
(2)掌揉法:医者以大小鱼际着力,在腰痛部位的软组织上作环形揉动,自上而下,稍加一定的压力,反复揉动7~8分钟,再在腰背部做散法2分钟,使局部血运改善,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效果。
(3)膊运法:医者以前臂的尺侧面接触病人的皮肤,作环形或半环形揉动,此法接触面积较大,每次可治疗5~7分钟,然后再于局部施以顺筋法,自上而下捋顺肌肉,约5分钟。
(4)按压法:采用双掌按压,双手相叠,用掌根鱼际或全掌着力按压,按压时动作要持续缓和,按压到一定深度时,可作旋转性按压,每次10分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