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盆腔对女人的重要性
盆腔对女性来说范围包括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和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详细组成如下:子宫 人和动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的一部分,是人和动物胎儿或幼体发育生长的场所。 子宫内膜即粘膜,由上皮(属单层柱状上皮,有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二种)和(由结缔组织构成,其内有大量的星形细胞,称为基质细胞)固有膜组成,子宫内膜可分为浅表的功能膜和深部的基底层,功能层较厚,约占内膜厚度的4/5,基底层较薄较致密,约占1/5,在月经周期中,功能层可剥脱,而基底层不可剥脱。 输卵管 只有左侧发育,是一条长而弯曲的管道。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由前向后依次分为五部分:漏斗部——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边缘薄呈伞状。膨大部或称蛋白分泌部——是最长最弯曲的部分。峡部——为膨大部后方的缩细部分。子宫部——扩大成囊状,壁较厚。阴道部——变细 盆腔弯曲成“S”形,后端开口于泄殖腔的左侧。 卵巢 位置与睾丸相同,仅左侧发育(右侧已退化),呈葡萄状,均为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卵泡,卵泡呈黄色,卵巢表面密布血管。卵巢的大小与年龄和产卵期有关。 卵巢位于子宫底的后外侧,与盆腔侧壁相接。当妊娠时,由于子宫的移动,其位置也有极大的改变。胎儿娩出后,卵巢一般不再回到其原来位置。卵巢属于腹膜内位器官。其完全被子宫阔韧带后叶包裹形成卵巢囊(Ovariancapsule)。卵巢与子宫阔韧带间的腹膜皱襞,称为卵巢系膜(Mesovarium)。卵巢系膜很短,内有至卵巢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通过。卵巢的移动性较大,其位置多受大肠充盈程度的影响。一般位于卵巢窝内,外侧与盆腔侧壁的腹膜相接。卵巢窝(Ovarianfossa)在髂内、外动脉起始部的交角内,前界为脐动脉索,后界为输尿管和髂内动脉。卵巢窝底由闭孔内肌及覆盖其表面的盆筋膜和腹膜壁层组成。在卵巢窝底处的腹膜外组织内,有闭孔血管和神经通过。胎儿卵巢的位置与男性睾丸的位置相似,位于腰部和肾的附近。初生儿卵巢位置较高,略成斜位。成人的卵巢位置较低,其长轴近于垂直位。其输卵管端,位于骨盆上口平面的稍下方,髂外静脉附近,恰与骶髂关节相对。子宫口向下,居盆底腹膜的稍上方,与子宫外侧角相接。系膜缘位于脐动脉索后方。游离缘位于输尿管前方。老年女性的卵巢位置更低。卵巢的位置可因子宫位置的不同而受影响。当子宫左倾时,左卵巢稍向下移位,子宫端稍转向内;右e68a847a6431333332623262倾时,则相反。卵巢的输卵管端及其后缘上部被输卵管伞和输卵管漏斗覆盖。 急性盆腔炎多有高热、畏寒、下腹剧疼及压痛。慢性盆腔炎多有下腹持续疼痛,腰酸痛、月经失调、白带增多、尿急、尿频、排尿困难、食欲不佳、发热、头痛等症状,小腹两侧有条索状肿物硬结,并伴有不孕症。 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2、漏斗韧带和阔韧带的区别?
两者所在位置不同。
骨盆漏斗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行。骨盆漏斗韧带:阔韧带分为前后两叶,其上缘游离,内2/3部包裹输卵管(伞部无腹膜遮盖),外1/3部移行为骨盆漏斗韧带或称卵巢悬韧带,卵巢动、静脉由此穿行。
阔韧带是子宫两侧的双层腹膜皱襞,由子宫前后面的腹膜向盆侧壁延伸而成。其上缘游离,内包输卵管。下缘和外侧缘连至盆壁移行于盆壁的腹膜。
3、目前治疗盆腔炎的方法哪种最好呢
盆腔炎
一 概述
盆腔炎即盆腔炎症,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慢性盆腔炎症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其发病时间长,病情较顽固。细菌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妇女都会患上盆腔炎,发病只是少数。这是因为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
二 病因
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因有恶露流出,未及时关闭,宫腔内有胎盘的剥离面,或分娩造成产道损伤,或有胎盘、胎膜残留等,或产后过早有性生活,病原体侵入宫腔内,容易引起感染;自然流产、药物流产过程中阴道流血时间过长,或有组织物残留于宫腔内,或人工流产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等均可以发生流产后感染。
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环、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黏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等,由于术前有性生活或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后急性感染发作并扩散;也有的患者手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术后不遵守医嘱,同样可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3.经期卫生不良:若不注意经期卫生,使用不洁的卫生巾和护垫,经期盆浴、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4.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最常见的是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盆腔炎症;患慢性宫颈炎时,炎症也可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5.其他: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等。
三 分类
1.输卵管积水与输卵管卵巢囊肿
输卵管发炎后,伞端粘连闭锁,管壁渗出浆液性液体,潴溜于管腔内形成输卵管积水;有时输卵管积脓的脓液吸收后,也可形成输卵管积水;如果同时累及卵巢则形成输卵管卵巢囊肿。
2.输卵管炎
是盆腔炎中最为常见的;输卵管黏膜与间质因炎症破坏,使输卵管增粗、纤维化而呈条索状或进而使卵巢、输卵管与周围器官粘连,形成质硬而固定的肿块。
3.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炎症蔓延到宫旁结缔组织和子宫骶韧带处最多见;局部组织增厚、变硬、向外呈扇形散开直达盆壁,子宫固定不动或被牵向患侧。
四 临床表现
盆腔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两类:
1.急性盆腔炎症
其症状是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头痛、食欲不振。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若盆腔炎包裹形成盆腔脓肿可引起局部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压迫直肠可出现里急后重等。急性盆腔炎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急性盆腔炎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引起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因有: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2)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3)经期卫生不良4)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5)慢性盆腔炎的急性发作等。
2.慢性盆腔炎症
是由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慢性盆腔炎症的症状是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其次是月经异常,月经不规则。病程长时部分妇女可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
慢性盆腔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2)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3)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时可致不孕。
·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较高的原因
盆腔炎尤其是慢性盆腔炎是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在我国,由于个人卫生条件以及医疗条件的限制,或在妇科小手术和计划生育手术中无菌操作观念淡漠,加之广泛应用宫内节育器时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使盆腔炎的发病率很高。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因此而引起的盆腔炎也在增多。这种情况在性意识淡薄,性生活混乱以致性病高发的地区更加明显。
五 检查
1.分泌物直接涂片
取样可为阴道、宫颈管分泌物,或尿道分泌物,或腹腔液(经后穹隆、腹壁,或经腹腔镜获得),做直接薄层涂片,干燥后以美蓝或革兰染色。凡在多形核白细胞内见到革兰阴性双球菌者,则为淋病感染。因为宫颈管淋菌检出率只有67%,所以涂片阴性并不能除外淋病存在,而阳性涂片是特异的。沙眼衣原体的镜检可采用荧光素单克隆抗体染料,凡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一片星状闪烁的荧光点即为阳性。
2.病原体培养
标本来源同上,应立即或在30秒内将其接种于Thayer-Martin培养基上,置35℃温箱培养48小时,进行细菌鉴定。新的相对快速的衣原体酶测定代替了传统的衣原体的检测方法,也可用哺乳动物细胞培养进行对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此法系酶联免疫测定。
细菌学培养还可以得到其他需氧和厌氧菌株,并作为选择抗生素的依据。
3.后穹隆穿刺
后穹隆穿刺是妇科急腹症最常用且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穿刺,所得到的腹腔内容或子宫直肠窝内容,如正常腹腔液、血液(新鲜、陈旧、凝血丝等)、脓性分泌物或脓汁,都可使诊断进一步明确,穿刺物的镜检和培养更属必要。
4.超声波检查
主要是B型或灰阶超声扫描、摄片,这一技术对于识别来自输卵管、卵巢及肠管粘连一起形成的包块或脓肿有85%的准确性。但轻度或中等度的盆腔炎很难在B型超声影像中显示出特征。
5.腹腔镜检
如果不是弥漫性腹膜炎,病人一般情况尚好,腹腔镜检可以在盆腔炎或可疑盆腔炎以及其他急腹症病人施行,腹腔镜检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可以对盆腔炎的病变程度进行初步判定。
6.男性伴侣的检查
这有助于女性盆腔炎的诊断。可取其男性伴之尿道分泌物作直接涂片染色或培养淋病双球菌,如果发现阳性,则是有力的佐证,特别在无症状或症状轻者。或者可以发现有较多的白细胞。
六 诊断
1.最低标准
宫颈举痛或者子宫压痛或者附件压痛。
2.附加标准
体温超过38.3℃;宫颈或者阴道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NaCl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血沉增快;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3.特异标准
子宫内膜活检发现子宫内膜炎的组织学证据;经阴道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显像显示输卵管壁增厚、管腔积液、并发或不并发盆腔积液或输卵管卵巢脓肿;腹腔镜检查有符合PID的异常发现。
有急性盆腔炎症史以及症状和体征者,诊断多无困难,但有时患者症状较多,而无明显盆腔炎病史及阳性体征,此时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须慎重,以免轻率作出诊断造成患者思想负担。有时盆腔充血或阔韧带内静脉曲张也可产生类似慢性炎症的症状。慢性盆腔炎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时不易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较显著,若能摸到典型结节,有助于诊断。鉴别困难时可行腹腔镜检查。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前者除有盆腔炎病史外,肿块呈腊肠型,囊壁较薄,周围有粘连;而卵巢囊肿一般以圆形或椭圆形较多,周围无粘连,活动自如。盆腔炎性附件包块与周围粘连,不活动,有时与卵巢癌相混淆,炎性包块为囊性而卵巢癌为实性,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急性慢性盆腔炎症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诊断。但是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七 鉴别诊断
1.盆腔淤血综合征
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及小腹坠痛,向下肢放射,久站及劳累后加重。检查宫颈呈紫蓝色,但子宫及附件无异常,与盆腔炎的症状与体征不符。通过B超,盆腔静脉造影可以确诊。
2.子宫内膜异位症
主要表现是继发渐进性痛经,伴月经失调或不孕。若在于宫后壁、子宫骶骨韧带、后陷凹处有触痛性结节,即可诊断。此外,慢性盆腔炎久治无效者,应考虑有内膜异位症的可能。
3.卵巢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亦可表现为盆腔包块,与周围黏连、不活动,有压痛,与炎性包块易混淆。但其一般健康情况较差,病情发展迅速,疼痛为持续性,与月经周期无关。B超检查,可见腹部包块,有助于诊断。
八 治疗
1.药物治疗
抗生素为急性盆腔炎的主要治疗措施,包括静脉输液、肌肉注射或口服等多种给药途径。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并联合抗厌氧菌药物,注意疗程足够。且可联合中药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疗效。
2、中医药治疗。我们的“闻喜助孕汤”系由三世医人化裁中医秘方,集四十余年医药心血经历,临床验证实践,逐步至臻完善而来。以调经助孕为主,补气生血,滋育津液。能调节女性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抵御生殖系统病源微生物感染,及时消除附件及其周围组织局部充血、水肿,有效解决盆腔炎之类难缠痼疾。能调整子宫内膜,加快优势卵泡的生长速度,改善宫颈粘液分泌,增加精卵结合机遇,能及时有效提高受精卵着床率。【该方为孕媒教授治不孕时最常用的方剂之一,当月即可见到满意效果者,两、三个月后效果尤佳。】
3.手术治疗
有肿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行手术治疗;存在小的感染灶,反复引起炎症发作者亦宜手术治疗。手术以彻底治愈为原则,避免遗留病灶再有复发的机会,行附件切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术。对年轻妇女应尽量保留卵巢功能。慢性盆腔炎单一疗法效果较差,采用综合治疗为宜。
4.物理疗法
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中医上也有中药包塌渍治疗的方法。
5.心理治疗
一般治疗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的信心,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提高机体抵抗力。
4、盆腔炎问题!
绝大多数初发的盆腔炎经恰当的抗生素治疗能彻底治愈,如不能彻底清除致病菌回,容易引起后遗答病变。
女性初发盆腔炎时,因感染的病原体不同或者患者机体免疫力不同,其盆腔炎的急缓亦有不同。有些女性表现为急性盆腔炎,症状明显,如下腹痛,发热,阴道脓性分泌物增多,但有不少女性初发盆腔炎时症状轻微,可能仅仅有下腹隐痛,腰骶酸坠,阴道异常出血等等。
因此,当女性朋友出现盆腔炎症状时,不论病情缓急,均应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妇产科(最好是当地三甲医院)就诊,进行规范的治疗,切不可贪图省事省钱到不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或者因症状轻微就自行服药,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或者病情迁延不愈,转成慢性盆腔炎。
5、折磨我的盆腔炎呀!
这种病可得要注意性卫生,良好的治疗加上健康的饮食就没问题了。
6、盆腔积水如果不治会变成盆腔癌吗?
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是妇女常见病之一。
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的种类繁多,有溶血性链球菌、厌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等。
盆腔炎大多是由于病原体经生殖道或经期子宫内膜剥脱面以及生殖器手术的创面侵入生殖器所致。致病菌可由肛门、外阴进入阴道,沿粘膜上行.通过于宫颈、宫内膜,沿输卵管蔓延至卵巢、腹腔;也可经血行播散至生殖器官;或经淋巴系统蔓延至盆腔;邻近器官的感染,如阑尾炎、结肠憩室炎等可直接播散到输卵管与子宫。
盆腔炎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盆腔炎者发病急,病情较重,患者皆有不同程度的发冷、发烧和小腹痛。有时泌尿道也可出现受激惹或压迫症状,如尿痛、尿频、排尿困难等症。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慢性盆腔炎病情常较顽固,多形成输卵管、卵巢粘连包块,且。与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因而,不容易彻底治愈。
月经血量增多,月经过频、经期延长等月经变化,常继发不孕。
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必须及时、彻底(用足药量),且最好采用综合治疗。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使炎症局限于低位盆腔,减少蔓延的机会)。
为促进炎症局限在急性炎症初期,局部宜冷敷,止痛,而后热敷.以促进炎症吸收。慢性盆腔炎多采用中药配合理疗、TDP治疗机外照射或针灸等方法。
手术只限于慢性盆腔炎有明显包块,如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肿块不能排除肿瘤者,或伴有严重痛经、腹痛、月经紊乱等症状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范围以获得彻底治愈为原则,以免遗留病灶再度复发,故40岁以上的患者,以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为宜,一般在术中,根据病变范围,适当保留卵巢组织,以维持患者术后雌激素水平。于手术前后均应用抗生素治疗,以预防炎症扩散。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带下”、“痛经”、“徵瘕”等范围,有时仅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其病因为毒邪感染,热伏胞中,影响气血运行,致使气血瘀滞、冲任受损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热毒型:证见高热,寒战,头痛,小少腹疼痛拒按,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质经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2.湿热型:证见低热,小腹疼痛灼热感,口干不欲饮,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赤黄相兼,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湿热瘀滞型:证见小腹胀痛拒按,口苦口干,带下黄而稠,小便混浊,大便于结,舌黯红,苔黄或白,脉弦或弦数。
4.瘀血阻滞型:证见下脂持续疼痛拒按,或经行不畅,或量多有块,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脉沉弦或涩。
5.冲任虚寒型:证见小腹冷痛,喜暖喜按,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一、可选用的西药
(一)急性盆腔炎
1.抗生素:宜联合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1)青霉素G:每日240万一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每日80万一160万单位,分次肌肉注射。
(2)红霉素:每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
(3)庆大霉素:每日16万一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4)林可霉素:每次0.3-0.6g,一日3次,肌肉注射。
(5)克林霉素:每次0.6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口服,每次0.3g,每6小时1次。
2.给予充分营养及液体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二)慢性盆腔炎
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可用α一糜蛋白酶5mg或透明质酸1500单位,肌肉注射,隔日1次,5一lO次为一疗程。也可抗生素与泼尼松同时应用,泼尼松5mg,每日口服3次,停药后应逐渐减量。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热毒型:
(1)野菊花拴;外用,每次1粒,肛门给药,一日1-2次。
(2)清开灵注射液:肌肉注射,成人每次2-4m1,一日1-2次。静脉滴注,每日20-40ml,稀释于10%的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1中。
(3)妇科千金片:每次4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湿热型:
(1)金鸡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2)三妙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黛蛤散:每次6g,一日1-2次,布包水煎服或温开水调服。
(4)妇科止带片:每次4-6片,一日2-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
(5)龙胆泻肝丸(片):水丸剂成人每次3-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此剂每次4-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6)白带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湿热腹滞型:
(1)妇宝冲剂:每次20g,一日2次,开水冲服。
(2)妇乐冲剂:每次128,一日2次,开水冲服。
(3)妇炎康复片:每次6片,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4)花红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服。
4.瘀血阻滞型:
(1)妇女痛经丸:每次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桂枝茯苓丸:每次1丸,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3)妇科回生丸:每次1丸,一日2次,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4)少腹逐瘀丸:每次1丸,一日2-3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5)调经益母丸:每次20-30粒,一日3次,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6)活血止痛散:每次1.5-3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5.冲任虚寒型:
(1)十二温经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温经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止带丸:每次3-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妇科白带丸:每次3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5)调经白带丸:每次9-15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调经止带丸:每次9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7)坤灵丸:每次服15粒,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8)妇宁丸:每次1丸,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7、盆腔炎怎么能诊断出?
盆腔炎诊断方法:
1、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到增粗的输卵管,呈索条状,并有轻度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摸到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
2、B超检查:示盆腔内有渗出或炎性包块。
3、妇科检查:阴道、宫颈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明显。子宫压痛,活动受限,输卵管炎时可触及到子宫一侧或两侧索条状增粗,压痛明显。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宫骶韧带增粗,触痛明显。盆腔脓肿形成时,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囊性肿物,压痛。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x109/L,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
其它盆腔炎诊断标准:
1.急性盆腔炎
(1)症状:急性者寒战高热,伴有消化系症状或泌尿系症状。
(2)体检: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3)盆腔检查:阴道大量脓性分泌物,阴道充血,穹窿明显触痛,宫颈充血水肿,举痛明显。宫体略大且压痛,双侧压痛明显或可扪及包块,或宫旁结缔组织炎症时,可扪到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均增高,子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必要时后穹窿穿刺液可查到白细胞及细菌。
2.慢性盆腔炎
(1)症状:一般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下腹坠张,疼痛及腰骶部疼痛,在劳累、性生活后、经期加剧,常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
(2)体征:子宫活动常受限,粘连固定,在子宫以及卵管一侧或双侧可触及索状物,并有轻度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时一侧或双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可扪到包块。
8、交界性卵巢囊肿是癌症吗
卵巢囊肿属广义上的卵巢肿瘤的一种,各种年龄均可患病,但以 20-50 岁最多见。卵巢恶性肿瘤由于患病期很少有病,因此早期诊断困难,就诊时 70 %已属晚期,很少能得到早期治疗, 5 年生存率始终徘徊在 20-30 %,是威胁妇女生命最严重恶性肿瘤之一,卵巢是人体中较小的器官,但为多种多样肿瘤的好发部位,卵巢肿瘤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单一型或混合型、一侧性或双侧性、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并有不少卵巢肿瘤能产生妇性或男性的性激素。
症状:
卵巢囊肿在早期并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患者往往因其他疾病就医在行妇科检查时才被发现。以后随着肿瘤的生长,患者有所感觉,其症状与体征因肿瘤的性质、大小、发展、有无继发变性或并发症而不同。
1、下腹不适感
为患者未触及下腹肿块前的最初症状。由于肿瘤本身的重量以及受肠蠕动及体位变动的影响,使肿瘤在盆腔内移动牵扯其蒂及骨盆漏斗韧带,以致患者有下腹或骼窝部充胀、下坠感。
2、腹围增粗、腹内肿物
是主诉中最常有的现象。患者觉察自己的衣服或腰带显得紧小,方才注意到腹部增大,或在晨间偶然感觉,因而自己按腹部而发现腹内有肿物,加之腹胀不适。
3、腹痛
如肿瘤无并发症,极少疼痛。因此,卵巢瘤患者感觉腹痛,尤其突然发生者,多系瘤蒂发生扭转,偶或为肿瘤破裂、出血或感染所致。此外,恶性囊肿多引起腹痛、腿痛,疼痛往往使患者以急症就诊。
4、月经紊乱
一般卵巢,甚至双侧卵巢囊肿,由于并不破坏所有的正常卵巢组织,故多半不引起月经紊乱。有的子宫出血并不属于内分泌性,或因卵巢瘤使盆腔的血管分布改变,引起子宫内膜充血而起;或由于卵巢恶性肿瘤直接转移至子宫内膜所致。因内分泌性肿瘤所发生的月经紊乱常合并其他分泌影响。
5、压迫症状
巨大的卵巢肿瘤可因压迫横膈而引起呼吸困难及心悸,卵巢肿瘤合并大量腹水者也可引起此种症状;但有的卵巢肿瘤患者的呼吸困难系由一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所致;并且往往合并腹水,形成所谓 M eigs 综合症。
巨大的良性卵巢囊肿充盈整个腹腔,使腹腔内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导致腹壁及双侧下肢水肿;而固定于盆腔的恶性卵巢囊肿压迫髂静脉,往往引起一侧下肢水肿。
盆腹腔脏器受压,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便急或大便不畅等现象。
体征:
1、腹内肿块
中等大以下的腹内肿块,如无并发症或恶变,其最大特点为可动性,往往能自盆腔推移至腹腔。 肿块一般无触痛,但如有并发症或恶变,则不仅肿块本身有压痛,甚至出现腹膜剌激症状。
2、腹水征
腹水存在常为恶性肿瘤的特征,但良性囊肿如卵巢纤维瘤及乳头状囊腺瘤亦可产生腹水。 内分泌症状 如多毛、声音变粗、阴蒂肥大等为男性化囊肿。
3、恶病质
其特征是腹部极度膨大、显著消瘦、痛苦的面部表情及严重衰竭。
发病率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其种类之多在全身各器官的肿瘤中居首位,其在妇科疾病中患病率为 13-23.9 %,其中恶性肿瘤约占 10% 。卵巢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在多数发生在生育年龄,良性卵巢肿瘤大多发生在 20-44 岁,恶性卵巢肿瘤发生在 40-50 岁,青春期或幼女也可患卵巢肿瘤,常为恶性,而绝经后期患肿瘤也多为恶性。由于卵肿瘤位于盆腔,早期无症状,而恶性肿瘤扩散快,患者就医时 70 %以上已为晚期,据国内外报告卵巢癌五年存活率仅在 30 %左右,其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
分类
1、浆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朱瘤来源于副中肾体腔上皮,为最常见的卵巢瘤之一。据国内统计,占全部卵巢瘤的 23.1% ,常见于 30-40 岁的妇女。以单侧性为多,但亦有不少为双侧性。可以分为单纯性液囊腺与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两种。
(一)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占所有卵巢瘤的 15% 左右。肿瘤直径为 5-10cm ,个别可充盈整个腹腔,多呈球形,外表光滑。单房或多房,壁甚薄,仅由一层能分泌浆液之柱状或立方上皮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带有纤毛,与输卵管上皮细胞极为相似。囊瘤的内容为淡黄色透明液体,含有血清蛋白,偶尔呈少许粘液性,系部分上皮细胞为粘液所致。
(二)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一般呈球形,多户,外表光滑,呈灰白色或棕色,内容显示多数细小或粗大的乳头状突起,有的充盈整个囊腔,形成一近似实质的肿瘤,多为双侧。乳头状突起可以穿透囊壁移于囊外,使囊壁易破裂。凡乳头达囊腺瘤表面者,皆产生腹水。浆液性囊腺瘤如不早期治疗,发生恶性变者可高达 50% 。上皮细胞层的增厚,丝状分裂活动的增多,细胞大小与形态的多变,细胞不成熟及染色反应的变化,均为恶性转变的特征。
2、浆液性囊腺腺癌
浆液性囊腺癌为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卵巢瘤,约占所有恶性卵巢瘤的 40-60%, 半数为双侧性,一般为中等大,半囊性。其显著特点为具有大量质脆的乳头突起。起初位于肿瘤内壁,常空透瘤壁,在肿瘤外面继续生长。在后一种性况,肿瘤向周围器官和组织,如肠管、子宫及附件、壁层及脏层腹膜侵犯,形成广泛癌性种植。
浆液性囊腺癌的手术预后不佳,与肿瘤的组织象有一定的关系,据统计其 5 年的生存率低于 20 %。
3、粘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为较常见的卵巢瘤,国内统计占所有卵巢瘤的 21.7 %,多发生于生育期年龄( 26-45 岁),有少数病例为儿童,最年幼者为 7 岁。
肿瘤多为单侧,但约有 10 %为双侧。大多数肿瘤为多房性(故有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之称),并具有较浆液性囊腺瘤炎大的倾向,甚至可达到巨大的程度,远超过足月妊娠子宫大(照片 29-5 )。患者可有月经异常,但症状多由肿瘤增大压迫所致。
肿瘤呈椭圆形或形成大小不等的球形突起,表面光滑,中等硬度,瘤壁较厚。切面可见大小、数目不等的房,房间隔亦较厚。
如果在手术切除粘液性囊腺瘤时未发生破裂,则这种肿瘤的预后极佳。肿瘤的恶变占 5% 。
任何粘液性囊腺的瘤的内容溢入腹腔,均可导致肿瘤的腹膜种植,呈团块状,并可引起脏器粘连。这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所有卵巢的粘液性囊腺瘤中仅占 12-13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切除卵巢的粘液性囊腺瘤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如先行穿刺或不慎损伤瘤壁),以致囊内溶物溢入腹腔,亦可发生腹膜粘液瘤。
4、粘液性囊腺癌
可为实性或囊性。癌变部位可局限于肿瘤的某一部,但多数扩展至整个肿瘤。如未穿破瘤壁,肿瘤表面光滑;但如侵蚀瘤壁,则与邻近脏器粘连。囊腔内含有混浊的粘血性液体,为恶变表现之一。
五、子宫内膜样瘤
肿瘤表面光滑,常为单房,其内壁由一层极似子宫内膜型的高柱状上皮所构成,周围的结缔组织缺乏子宫内膜间质,在囊瘤的内外也无出血现象。
子宫内膜样癌
这种种瘤为单侧性或双侧性,后者可高达50%。一般为中等大,瘤壁外表光滑,但可有硬节状突起。部分为实性,部分生有乳头状突起的囊腔,可见坏死与出血灶。小部分为结缔组织型,质地较硬。肿瘤的预后较浆液性及粘液性囊腺癌为佳。其5年生存率可达55%
透明细胞瘤
此种肿瘤通常发生于近绝经期或期或绝经期后,文献记载最老的患者为 87 岁,约 60 %见于 60 - 70 岁。 肿瘤常为单侧,但约有 25 %为双侧,中等大。肿瘤表面高低不平,以多数相互紧密连接的囊性突起为特征。此类肿瘤极少恶变,一般间质不参与恶变,但可发生黄素化,并有内分泌影响。
Brenner瘤
BrennerBuy瘤是较少见的肿瘤。其发生率在所有卵巢瘤中占0.5%,发生于40-50岁者为多。一般为单侧性(多为右侧),约8%为双侧性。极少数可恶性变为鳞状细胞癌或粘液性腺癌。 Brenner瘤为典型的实质性圆形或椭圆形肿瘤。表面灰白,大小自1cm至25cm直径不等,多为6-7cm直径。肿瘤无明显的包膜,但周围的卵巢间质被压缩。肿瘤无明显的包膜,但周围的卵巢间质被压缩。在绝经期后的患者,可并发子宫内膜增生。
交界性肿瘤
浆液性肿瘤中表面乳头状瘤为最常见的交界性瘤。浆液性交界性瘤中约33-60%局限于一侧卵巢,而显然恶性瘤则双侧者约占50%。交界性瘤在诊断时有转移性病16-18%,而显然恶性瘤则超过60%。 粘液性瘤中交界性瘤占35%,而显然恶性瘤占10-15%。在诊断时,约80-90%交界性瘤局限于卵巢,而显然恶性瘤则仅约50%。双侧卵巢均受累者两组约在5-10%。 子宫内膜样瘤的交界瘤表现为更少的不典型增生,局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内膜样腺性纤维瘤范围内,其中上皮细胞具有低度恶性细胞核的特征,但无侵蚀现象。
良性囊性畸胎瘤
良性囊性畸胎瘤,国内统计约占所有良性卵巢的16.4%,国外为10%.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为20岁以下妇性最为常见的肿瘤。约12-20%为双侧生长。一般为中等大,偶尔在探查对侧卵巢时发现直径有1-2cm大的。
良性囊性畸胎瘤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这种肿瘤,大体为球形,在切除后则有扁平的倾向。表面光滑,色白,带有区域性黄色,由于肿瘤的重量,可使骨盆漏斗韧带伸长,肿瘤在腹腔内的活动性亦随之增加,因此易发生扭转。
良性畸胎瘤的内容如漏入腹腔,可引起化学性腹膜炎,形成慢性巨细胞肉芽肿或油性一角蛋白肉芽肿。此种病例在手术时往往易将所形成的纤维状弥漫性腹炎误为泛发性结核或癌症。囊性畸胎瘤一般无症状,除非肿瘤较大,压迫邻近器官,但瘤蒂扭转的倾向。恶变率一般为5%,绝大多数为其中的鳞状上皮成分发生癌变。
良性实性畸胎瘤
较囊性畸胎瘤少见,但较多见于儿童期。表面光滑,坚硬。剖视:大部为实性,有少数小囊腔。
胎儿型畸胎瘤
此种种瘤的内容,极似发育不全的胎儿。
卵巢甲状腺瘤
实为一种特殊型的畸胎瘤,小或中等大。实性或呈结节状,切面棕色,偶有囊腔及出血灶。部分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约有5-1%的病例发生恶变,形成乳头状瘤,并可有转移。
恶性畸胎瘤(畸胎癌)
卵巢的恶性畸胎瘤为一种恶性的胚细胞肿瘤。实性或半实性,主要发生于年轻妇女。
在卵巢的畸胎瘤中如发现未成熟组织,表示病变有恶性可能,这点应引起重视。肿瘤被全部切除后1个月内消失,倘若以后重现,即表示有转移或肿瘤复发。
无性细胞瘤
此种肿瘤能发生于卵巢或睾丸,当包膜破裂,邻近器官受侵犯,为双侧性或合并畸胎瘤者,预后一般不佳。无性细胞瘤大多数发生于 30 岁以下,最年幼者仅 2 岁,最老的为 78 岁。多为单侧,并以右侧为多见,双侧者约占 15 %。
肿瘤的直径自数 cm 至 50cm 不等,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硬或如橡皮样,但大的肿瘤变软、脆(坏死、出血所致)而发生囊性变。
无性细胞瘤对放射线高度敏感,好使发生转移的病例,亦应争取治疗。一般施行双侧输卵管巢与子宫全切除术;对年轻、未孕的单侧早期肿瘤患者,可考虑保留对侧正常卵巢及子宫,有报道术后怀孕者,但约有 1/3 对侧卵巢又复发。
纤维瘤
多见于绝经期或绝经期后,但在 12 岁以下的儿童中亦有发现。
卵巢的纤维瘤常为单侧,约有 10 %为双侧生生。大不不等。小者仅为卵巢表面一上结节;大者几乎充满腹腔,由于压迫邻近器官及蒂长易发生据转而有明显症状。
卵巢纤维瘤表现光滑,硬,呈灰白色;或为多发结节状,结节大小不等。其切面均显示交错的结缔组织束,并可有变性区域,甚至形成囊腔。
卵巢纤维瘤可发生恶变。良性纤维瘤可以合并腹水及胸水。
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久巢肿瘤
此类肿瘤曾有多种名称,如性腺间质瘤、间叶瘤或性索间叶瘤。
(一)最不的患者仅14周,最老者为85岁,一般发生于生育期的后期及绝经期后(36-58岁)。
肿瘤大小不等。大者可达40cm直径,22kg重,一般为中等大,多属单侧性,约5-10%双侧生长。起初为实质性,随期增大而含有多数小囊性间隙,甚至部分形成囊状,偶有出血区。为圆形或椭圆,有结节状隆起,表面光滑,质较软。
因肿瘤的大小其内分泌作用而不同。肿瘤产生的大量雌激素,可以引起青春期前患者的性早熟;生育年龄患者月经异常(闭经、月经过多),但可不明显;或绝经后患者的子宫出血;或使子宫内膜发生腺囊样与腺瘤样增生以及子宫一致性增大。
(二)卵泡膜细胞瘤:较粒层细胞瘤少见,多发生于绝经期前后,很少在青春期前发生。肿瘤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质较硬,常为单侧性,大小从数mm卵巢内结节至15-20cm直径,偶呈巨大囊性肿瘤含26kg液体。
(三)粒层细胞--卵泡腊细胞瘤:此种肿瘤系兼有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两种成分的混合瘤,其中的两种成分比例不等。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以产生雌激素为特征,偶有产生雄激素者。
(四)含睾丸细胞瘤:含睾细胞瘤为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卵巢肿瘤,多发生于20-30岁妇女,则引起异性性早熟。肿瘤一般为中等大小,少数很小或直径超过25cm,重达12kg,96%为单侧发生,常为实质性,但总含有多少不等的囊腔,肿瘤较大时所含囊肿亦增大。表面光滑有结节状隆起,常为灰白及草黄色。囊腔内含浆液血性液体。
含睾丸细胞瘤患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为:女性体态消失,月经多少,随即闭经,伴发乳房与子宫萎缩以及男性化(多毛、痤疮、阴蒂肥大及音调变得低沉)。
约30%左右的含睾细胞瘤显示恶性,对于肿瘤仅限于一侧卵巢并无转移的年轻患者,可作单纯瘤及同侧附件切除,术后须密切随诊。
卵巢转移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有的来自身体其他器官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特称为卵巢的 “ 转移性肿瘤 ” 。一般愈易发生肿瘤的器官成为转移部位的可能愈小,但卵巢却是例外,某些部位如胃及乳房的原发癌,较其他器官的癌瘤转移到卵巢的倾向更大,占卵巢转移瘤的 80 %, 80% 的卵巢转移瘤转移为瘤为双侧生长。
卵巢肿瘤种类复杂,变化多端。几乎任何部位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都可转移至卵巢,但最多来自乳房、胃肠道及生殖器官。
常为实性,一般如拳头大,表面光滑,有光泽,在盆腔内无粘连。小者保持卵巢正常形状,较大者则无粘连。小者保持卵巢正常形状,较大者则表面呈脑回状或分叶状,也可因变性而发生囊腔,几乎均为双侧生长。
诊断
临床上对于卵巢瘤的诊断应达到4个要求:(1)是否卵巢肿瘤;(2)是何种卵巢肿瘤;(3)有无并发症;(4)何侧生长。
关于是否卵巢肿瘤的诊断
卵巢肿瘤的诊断往往因肿瘤的大小、性状不同而有难易之别,详细询问病史时不仅注意生殖器官,并需注意周身情况与其他重要器官的有关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体检,除注意肿瘤本身的特征外,尚应了解周身情况,故不仅妇科检查,而周身检查,特别是腹部检查亦极重要。必要时借助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如妊娠试验、全消化道X线透视、子宫输卵管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超声诊断或CT、MRI,以及个别特殊情况下应用腹腔穿刺、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等,再结合病史经过全面分析后,方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卵巢肿瘤患者可能有腹部肿块史,而并无严重的症状或其他对于身体的影响;通过腹部视诊、触诊及双合诊,一般能查清子宫及肿块的境界,肿块且有一定的活动度。小的卵巢肿瘤虽无症状,一般伴有月经障碍、炎症或不孕情况而卵巢瘤相应小者均无此种现象。
关于卵巢瘤类别的诊断
根据肿瘤生长的快慢、大小、性状、侧别、活动度、有无并发症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如B超、CT、MRI等)所得,多数在治疗前能获得较确切的诊断。如肿瘤虽大而无显著症状,囊性而略带充实感,形状稍不规则者多为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大如手拳、实性、表面有结节感、浮动于腹水中,并有一侧胸腔积液者多为纤维瘤;同样大,实性而较软,双侧生长,并无月经影响者多为囊性畸胎瘤。若以上情况突然生长迅速,并有肿瘤之一部变硬(癌变)或变软(坏死、出血),由原先之可动变为固定,多为良性肿瘤恶变。有的肿瘤起始即为实性,双侧生长,发展迅速,伴有腹水,甚至一侧下肢水肿,营养不良,应考虑为原发性恶性卵巢瘤,以腺癌为多见。先有胃肠道症状,随后发现双侧卵巢实性肿瘤,则应考虑来自胃肠道的转移瘤。
有的病例可由患者的排泄物或伴发的腹水检定其性质,如肿瘤穿破肠壁由粪便或穿破膀胱由尿液排出毛发或皮脂样物,则囊性畸胎瘤的诊断得以确立。
关于有无并发症的诊断
如原先为手拳大可动之下腹肿块,于某一动作后突然发生剧烈腹痛,随后肿块即不能移动。检查时腹部有压痛。双合诊:子宫境界清晰而于一侧附件区触及疼痛性肿块,结合无月经异常史,即可诊断为某侧卵巢蒂扭转。此种患者也可有多次类似发作史。又如原先腹部肿块较大且患者自己能扪清,突因摔倒,腹部剧痛一阵后,即不能扪清肿块,且有不适感。检查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而无明显肿块可及,有疑似腹水征。双合诊:子宫正常大而有漂浮感,于一侧附件区可触及境界不清之块物,则卵巢囊肿(可能为多房性粘液性囊腺瘤)破裂的诊断可以建立。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月经量多,但浆膜下的肌瘤并无此症状。一般子宫肌瘤为多发生性,并随宫体及宫颈移动,质硬,可与卵巢性肿瘤鉴别。
并发症
卵巢肿瘤。卵巢体积虽小,却是肿瘤最好发生的器官;肿瘤种类之多亦居全身器官之首。卵巢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生育期的妇女。由于卵巢位于盆腔内,无法直接窥视,而且早期无症状,又缺乏较好的早期诊断和鉴别的方法,一旦发现为恶性肿瘤时,往往已属晚期病变,因此迄至今日,卵巢癌5年生存率仍仅25%-30%,为妇科肿瘤中威胁最大的疾患。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较非妊娠时更易发生扭转和破裂;早孕时肿瘤嵌入盆腔可引起流产,晚期妊娠时阻塞产道可发生梗阻性难产。
妊娠时合并的良性肿瘤以成熟囊情畸胎瘤及浆液或粘液性囊腺瘤最多见,恶性者以浆液性囊腺癌为多。在妊娠前半期尚可合并妊娠黄体囊肿,因此在早孕时发现卵巢囊肿时,应想此可能性。
在早期妊娠时,较易发现卵巢瘤;中期妊娠以后则较困难。在早期妊娠发现合并卵巢囊瘤时,如为单侧、活动、囊性肿瘤可待孕3个月后进行手术,一方面可以减少流产的可能,另一方面观察是否为妊娠黄体囊肿而自然缩小或消退。如在妊娠晚期发现,可待胎儿存活后即进行手术。如因肿瘤阻塞产道应即行剖宫产,同时切除肿瘤。如为卵巢癌或疑有恶性或恶变时应及时手术,不宜等待。
囊性、实性、良性或恶性的卵性的卵巢瘤,都可发生并发症,而并发症可于任何时期出现。有的有诱因,有的则无。
瘤蒂扭转
约有10%的卵巢瘤发生扭转。发生卵巢瘤蒂扭转的条件,是瘤蒂长而肿瘤拳头大至胎儿头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肿瘤在腹腔中活动较易。囊性畸胎瘤、粘液性及浆液性囊腺瘤最易发生蒂扭转,这类肿瘤的蒂瘤的蒂一般较长且重心偏于一侧,瘤体易于受肠蠕动或体位变动的影响而转动。颇多患者诉称,在疼痛发作前,曾有起床或弯腰等活动,但有时患者系因疼痛发作而醒(也可能在睡眠中曾翻动身体,或肠蠕所致)。如卵巢瘤患者合并妊娠,则瘤蒂扭转多发生于妊娠前半期或产后。因中期妊娠时卵巢瘤随子宫体升入腹腔,较先前在盆腔之活动余地大,而产生子宫缩小,腹壁松弛,卵巢瘤的活动余地更大,故也易发生蒂扭转。
首先静脉受压而阻塞,动脉继续供应,致使肿瘤充血,呈紫褐色。囊瘤内的血管可以破裂,血液充盈囊腔,偶亦有腹腔内出血。如瘤蒂扭转严重,则动脉亦阻塞,久之肿瘤坏死。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突然下腹部剧烈疼痛。亦有疼痛发作轻缓者,则为瘤蒂扭转较慢而不严重。扭转急剧者伴有呕吐;偶因子宫内膜血管充血而致有少量子宫出血。病史中多有下腹可动性肿块,并可能有过一二次相似的发作性腹痛。
破裂及穿破
前者指囊瘤胀破或被挤破,其内容溢入腹腔;后者指囊瘤内容侵蚀囊壁而进入腹腔,如浆液性囊腺瘤或癌之乳头状突起空透瘤壁。
卵巢瘤的破裂率约为3%,恶性畸胎最易发生破裂。
自发性破裂较多见,由于生长过快,囊壁的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增量的囊液即自囊壁的薄弱部破出,溢入腹腔。不同的瘤内容在腹腔内可形成不同的后果,在形成这些情况的过程中可引有复膜炎、肠粘连甚至肠梗阻。
外伤性裂较少,可发生于较大的囊瘤患者腹部受重伤之后,偶有卵巢囊瘤嵌顿于子宫直肠窝,在分娩过程中为胎儿先露部分所挤破者。但较多的原因为较小而境界不清囊瘤在双合诊时或麻醉下反复检查所挤破。因此,在检查卵巢肿瘤者时,即使在行B超检查时,必须动作轻柔,小囊肿破裂时患者多仅感轻微腹痛,但由于囊瘤性质的不同以后可产生不同的症状。大囊瘤的破裂或破口特大,患者常有剧烈疼痛,并因瘤内容物进入腹腔后的刺激,引起呕吐及不等程度的休克。腹部检查有压痛及腹壁紧张,原有的肿块消失或仅能触及小于疼痛发作前的肿块。囊内容物溢出多,或刺激性强者可出现腹水征。双合诊:阴道后穹窿部可有触痛及触及缩小的肿块或有子宫浮动感。
出血
在剖腹查中发现卵控查中发现卵巢囊瘤内有小量出血者为数不少,但不引起症状。偶有瘤内大量出血者,尤其是恶化肿瘤,则可产生如同瘤蒂扭转的症状。瘤蒂扭转或破裂可致腥腔内不等程度的出血,甚至引起休克。
感染
卵巢肿瘤合并感染的发生率,最高者20%,可由种种原因所致,多数感染继发于瘤蒂扭转或产生感染。卵巢瘤蒂扭转或穿破后与肠管粘连,继发大肠杆菌感染,甚至有肿瘤内容物由邻近粘连的器官(肠、膀胱)排出者,如囊性畸胎瘤。
由于腹膜炎所引起的腹壁紧张,不易查清肿瘤的境界。有时误诊为脓肿,患者多先觉有下腹肿块而后有腹痛、体温升高等感染症状。
嵌顿
小于胎儿头大的卵巢瘤,可被挤入子宫直肠窝,偶亦可被挤入子宫膀胱而引起排便或排尿障碍。
水肿
囊肿主要为纤维瘤,可并发明显水肿,致使肿瘤体积急速增大,常易误诊为恶性肿瘤。
腹水
腹水可以并发于良性或恶性,囊性或突发性,完整的或破裂的卵巢瘤。腹水呈淡黄色、黄绿色,或带红色甚至为明显的血性;有时由于混有粘液或其他瘤内容物而混浊。
腹水多伴发于恶性卵巢囊肿,尤其是有腹膜种植或转移者。腹水发生与肿瘤之恶性程度成正比,腹水最多伴发于实质性原发癌,占75%。腹水亦可发生于并无蒂扭转、坏死或炎性变化的良性肿瘤。
Meigs综合征(Meigs syndrome)
卵巢纤维瘤常并发腹水与胸水。
Meig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往往颇似晚期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晚期恶性肿瘤,但切除肿瘤后,腹水及胸腔积液均消失。此种综合症常并发于卵巢的实质性肿瘤、Brenner瘤及粒层细胞瘤。
子宫内膜变化
子宫内膜变化,可以见于具有异常内分泌作用的卵巢瘤。
恶性卵巢肿瘤的周身性并发症
囊肿恶性卵巢对于全身影响较大,因而可引起种种全身性并发症。
贫血常见于癌症患者,可因出血、造血不良或溶血所致。已知肿瘤的坏死性产物可使红细胞加速破坏并抑制骨髓的造血细胞作用。溶血则目前认为系一种自体免疫现象,肿瘤可形成与患者本身红细胞作用之抗体而发生溶血。这种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偶可发生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在切除卵巢瘤后,溶血病变即消失。此外,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尚可引起皮肌炎。据报道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存有与肿瘤浸出物起反应的抗体,在其横纹肌及皮肤胶原束的表面,也发现有免疫球蛋白,释放至血循环的肿瘤抗原与肌肉及胶原表面的抗体起反应,从而引起患者有皮肌炎的临床表现。因此,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后发生皮肌炎,则应想到有复发的可能。
卵巢肿瘤的腹膜外生长
有些卵巢瘤在其生长过程中一部或大部向腹膜后深埋,大多进入同侧阔韧带内,使子宫移位;逐渐发展,更可使乙状结肠、直肠、膀胱、输尿管移位,并使之受压,产生各脏器的压迫症状,如排尿、排便障硬,腰腹痛,下肢水肿;有的甚至可进至肾脏周围,引起肾盂积水。
向腹膜外生长的卵巢瘤,偶见于多房性粘液囊腺癌。在手术切除时易损伤邻近器官--输尿管、膀胱或肠管,通过现代影象检查( B 超、 CT 、 MRI ),不难判断。
贺思途百度优化x信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