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髌韧带局限性损伤症状

髌韧带局限性损伤症状

发布时间:2020-11-22 20:04:54

1、左膝髌韧带损伤、外侧半月板前角损伤;

朋友你还是去找个好医院的专家帮你看看,别在网上浪费时间了,网上很多说法都是对我们不负责的。。。

2、髌韧带损伤怎样治疗

病情分析:看你情况,是过度运动造成的髌韧带拉伤,产生的后遗症,现在看治疗会好的很慢,需要长期疗养
意见建议:1,清淡饮食,忌辛辣
2,按疗程理疗
3,配合活血止痛,舒筋类药物
4,热敷,多按摩

3、髌骨韧带损伤?

首先要对髌韧带的损伤的做一下定性,它是不完全断裂还是完全断裂,是单纯型断裂,还是复合型断裂,复合型断裂就是合并了其他的损伤,像骨折、关节脱位什么的。 髌韧带的损伤治疗同其他肌腱损伤治疗是一样的,都是讲的三早,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早诊断就是刚才说的。早治疗就是说一旦需要手术治疗的话,尽快手术,手术做得越早,术后恢复越好。 如果不需要手术,也应该马上进行一个石膏或者支具外固定,保持在膝关节伸直位,然后固定时间是三到四周。 第三,就是早康复,因为在固定期间,它是限制膝关节活动的,这时候就是疼痛和肿胀减轻的时候,应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主要是做一些远侧的关节活动以及肌肉的舒缩运动,但是不可以做膝关节的屈伸运动。 早康复的话,它主要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的粘连、促进病情的恢复。

4、如何辨别膝关节部位的韧带是否受伤

韧带损伤
膝关节为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韧带的构成和作用亦远较其他关节复杂。膝关节的韧 带损伤若未得到合理科室治疗,常可导致关节不稳定,运动失控。韧带损伤的临床高尚表现为日本局部肿痛、压痛或关节不稳等。疼痛、不稳定以及晚期创伤性关节炎学会是韧带损伤的经过主要后遗症。 以往多认为对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运动员等发生韧带损伤后才需积极手术影像修复,其他人多可保守治疗。但长期随诊的结果证明,即使非体力劳动者发生韧带损伤后,也往往因早期未得到合理的目前治疗而造成晚期的严重功能障碍。因此,本人们日益趋向积极同时进行早期修复。强调确切诊断、早期处理、全面修复。早期处理的基础天津是确切的腹腔诊断,处理的要求则是全面修复。否则任何遗留的未修复的韧带损伤,都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最终会导致晚期的症状。一部分损伤可行直接修复,损伤严重者则需以邻近的肌腱、筋膜等组织一项转移修复。最最后具有代表性的韧带损伤为膝关节韧带损伤和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疾病介绍: 膝部关节韧带较多,对关节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主要韧带有: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和髌韧带。
发病机理: 当膝关节微屈时,突然受到外翻或内翻应力,即可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由于膝外侧容易受到外力的冲击,使膝过度外翻,故内侧副韧带损伤。部分断裂,完全断裂,合并半月软骨损伤或膝交叉韧带损伤3种类型。损伤部位可发生于韧带本身,也可由附着处撕脱骨片或嵌入关节内。
临床症状: 以内副韧带损坏伤为例,伤后膝内侧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活动受限,不能完全伸直。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如为完全撕裂,则小腿外展范围增加,内侧关节间隙加大,有时于内侧可触知两断端之间的凹陷。半月软骨或膝交叉韧带损伤时,关节内有积血。如抽出的血液中有脂肪球,则可有撕脱骨折。
诊 断:
1、有外伤史。
2、以内侧副韧带损为例,伤后,膝内侧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血斑、活动受限, 韧带
不能完全伸直。
3、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
4、X线拍片。
撕裂的后交叉韧带  
 辅助检验: 双膝伸直外翻位,拍正位X线片。如内侧关节间隙明显加宽,为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或可发现胫骨棘撕脱。
治疗方法:
1、部分断裂:关节内无积血,外翻位X线片显示内侧关节间隙不大,可做局部封闭、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早期锻炼股四头肌或用踝上长腿石膏托固定于膝内翻和稍屈位3—4周,石膏完全干后可开始股四头肌锻炼和下地行走。
2、完全断裂:原则上应行手术治疗如韧带断裂,可直接缝合;如骨附着处撕脱,可用钢丝贯穿法固定或直接缝合于骨膜及软组织上。如有撕脱骨片,则用钢丝或螺丝钉固定。如合并半月软骨损伤,应予以切除。合并前膝交叉韧带损伤者,应先修补。术后石膏固定4—6周。
3、陈旧性损伤:积极坚持股四头肌锻炼,以增加关节稳定性。经积极锻炼后,关节仍不稳定者可行手术修补。用阔筋膜或半腱肌,股薄肌腱代替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受伤机会很少,很少需要手术治疗。
4、膝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合并胫骨棘撕脱骨折者,可用膝过伸和后推胫骨使之复位,用长腿石膏固定4—6周。对于未能复位者,应及时手术修补。将骨折片用钢丝固定。单纯韧带断裂者,用石膏固定。对陈旧性损伤,以保守治疗为主,经锻炼后,关节仍不稳定,亦可考虑手术修补。后交叉韧带可不修补。

5、膝盖韧带拉伤的症状

跟我一样,交叉韧带拉伤,就是十字韧带拉伤。建议楼主速度前往医院治疗,或服用一些壮骨活血化瘀的药物。我也是踢球弄的,膝盖后面大腿和小腿连接的部分受伤歇了半年才好些。下楼比上楼还费劲,唉!

6、髌韧带劳损如何治疗?

髌韧带起自髌骨下端,止于胫骨上部的胫骨粗隆。其形态粗大,性质坚韧,是人体较大的韧带之一。当髌骨上移时,通过髌韧带牵拉小腿的胫骨使膝关节伸直,同时髌韧带还有稳定膝关节的作用。

1.病因 由于髌骨在运动时可以发生位置的变化,特别是在屈膝时,髌韧带与髌骨相接处可以转折成角,因此,髌韧带起始部所受牵拉力的方向在经常发生改变,加之这种牵拉力较大,致使髌韧带起始部容易发生病变。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膝关节的伸屈活动十分频繁,病变组织得不到应有的休息,常易使病变转为慢性,治疗效果也不易巩固。

髌韧带受到碰撞、打击等直接暴力时,可以造成损伤;用力猛提腿或突然伸直小腿时,髌韧带的起始部受到突然的大力牵引,也可使髌韧带发生损伤。急性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转为慢性。临床上最多见的是长期、反复的牵拉使髌韧带发生的慢性劳损性病变。

2.症状 开始为膝部酸胀不适,以后出现持续性钝痛。在开始活动时疼痛加重,稍活动后疼痛减轻,但过度活动后疼痛又明显加重。上下楼梯、下蹲站立、负重行走及用力踢球等,都会使髌骨下端疼痛;半蹲位时疼痛最为明显。重病人平日步行时也出现疼痛。病人感觉膝软无力,走路时容易疲劳,致使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更不能背负重物行走。

3.检查 在髌骨下端髌韧带的附丽区有明显压痛,触摸时可感到该处的髌韧带有肿胀、钝厚的改变,令病人做半蹲位站立姿势,会引起髌骨下端的疼痛,此为半蹲试验阳性。在病人仰卧做伸膝动作时给予一定的阻力,如出现膝部疼痛加重,称为伸膝抗阻试验阳性。这些试验均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4.治疗

(1)休息:膝关节前、后、左、右用适当的夹板固定,以使患膝制动得到休息,这对早期、急性病变的恢复是十分必要的。

(2)简易按摩手法:在髌韧带起始部的病变部位上用拇指指端来回刮拨髌韧带20~30次,然后再用力按在此处3~5min,多数病人的症状会得到好转或消失。但是,如果治疗后病人得不到适当的休息,髌韧带仍然不断受到牵拉,次日症状可再复出现。如能坚持治疗并使局部制动休息,其治疗效果还是相当乐观的。

(3)针灸:在髌骨下缘正中垂直刺人,左右两侧再各施一针,针尖指向髌骨下缘中部,留针10 ~ 20min。在留针期间针尾置艾绒或药艾条燃烧,会明显增加针刺的疗效。

(4)注射疗法:用常规配伍的合剂5ml,沿髌骨下缘浸润注射,5d注射1次,常可收到良好效果。

少数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行髌骨后下缘髌韧带附丽区的切痕松解术,效果满意。

7、髌下脂肪垫损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骨、胫骨和股骨的缝隙之间,附着于髌骨下1/2后方及髌韧带后方,呈近似三角形。此脂肪垫具有增加关节稳定,减少髌骨、髌韧带与关节囊、骨关节面的摩擦及润滑的作用。当其出现损伤时,会引发一系列症状。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为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尤以下楼时加重明显。小腿前方、足背及足尖部可出现放射痛,且第2~4拇趾的背侧常有疼痛及麻木感;多数患者的膝前方疼痛可向后方放射,继而引起腘窝酸痛不适、小腿肚酸痛、跟腱痛及足跟痛。少数患者的膝前方疼痛并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膝后侧疼痛,或小腿肚痛,或足跟痛。损伤严重时,膝关节不能伸直,并伴有足尖外撇,导致患者在行走时用足底外侧着地、甚至出现跛行。当患者做膝关节过伸活动或用足尖着地进行支撑时,可出现剧烈疼痛。脂肪垫受损可出现肿胀及肥大,导致膝关节活动时出现弹响声,有时可出现关节被卡住的现象。患者膝关节活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尤以外展、外旋时明显。

与髌韧带局限性损伤症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