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

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

发布时间:2020-11-17 11:11:50

1、在“颈椎螺旋CT扫描 三维重建”的结果显示“第6颈椎后纵韧带钙化”是什么意思?怎样治疗

后纵韧带是一细长的结缔组织,在椎管内紧贴椎体的后面,自颈2椎体向下延伸至骶骨,韧带呈上部宽、下部窄,在椎体上下缘之间的椎间盘后部接触紧密,而在椎体后部中央由静脉丛分隔。后纵韧带较前纵韧带更坚韧致密,该韧带可分为深浅两层,浅层连续分布在3~4椎节,深层位于两相邻椎体之间,正常情况下该韧带为一弹性与韧性较坚强的纤维组织,由于急性损伤、慢性劳损或退行性变,导致后纵韧带钙化、增生、化生而形成骨化。1964年Terayma等将这种特殊病变正式定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强调与其他脊柱病不同,例如后纵韧带与强直性脊柱炎,老年性骨质增生和脊柱关节炎等,无论病因、病理或临床征象都有差别。目前OPLL已作为一种独立的颈椎疾病。OPLL是一种老年性疾病,临床上好发年龄为50~60岁,其发病率占全部颈椎疾患的O.2%~4%,在60岁以上年龄组高达10%~15%。颈椎各段均可发生后纵韧带骨化,最多见的部位在颈2~6椎,对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累及第七颈椎者,要注意上段胸椎常同时存在后纵韧带骨化。OPLL首先在日本发现,多见,又称“日本人病”,此后在澳大利亚、朝鲜和中国等地陆续有过报道。本病为什么多发生于黄种人,其原因目前尚无确切解释,但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种族性,又有地区倾向性。

【病因】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此病可能与葡萄糖代谢有某种关系。本病约有l/10的病例患有隐性糖尿病,种族性和地区性又可提示与气候和饮食习惯有关。其二是部分病例全身多发性的脊椎韧带骨化或增生常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并存。通常认为本病是全身性骨质增生和骨化在颈椎局部的一种特殊表现。其三是创伤学说,这是目前多数学者所承认的发病机制.认为颈椎活动量较大,反复前屈动作使后纵韧带受到牵拉伤是引起后纵韧带骨化的因素.根据后纵韧带和伴有易发生骨化椎体,后缘静脉丛之间解剖关系推测,由于椎间盘在后侧部膨出,覆盖其表面静脉遭受较轻微创伤而有少量出血,并进入后纵韧带内引起钙化.创伤部位在颈椎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但多见于颈2,3和颈4,6节段水平。其四是椎间盘变性学说:椎间盘变性后发生突出,后纵韧带所受应力增大,引起局部增生、化生而导致骨化。

【病理】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主要病理变化如下。

(1)后纵韧带内有异常的骨化组织,骨化呈连续性,但在椎间盘水平骨化组织常有中断现象,由纤维软骨组织连接。

(2)骨化的后纵韧带增宽增厚,使椎管变窄,对脊髓或神经根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损害,骨化的后纵韧带也可能首先压迫脊椎前动脉,造成中沟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脊髓的中央性损害,患者出现上肢麻痹,病变波及椎体束外侧部分时出现下肢麻痹。

(3)骨化的后纵韧带与硬脊膜常发生粘连,有时粘连很紧,甚至硬脊膜也可发生骨化。因此,手术切除后纵韧带骨化块很困难,甚至会加重脊髓损害。

(4)后纵韧带骨化区内的颈椎节段稳定不动,但骨化间断处及非骨化区的颈椎节段活动代偿性增加,产生节段性不稳,退行性改变发生早而且明显。

(5)连续性后纵韧带骨化使数节颈椎固定,当颈椎受到外力作用时(包括颈部外伤及重手法按摩),作用力集中于骨化区两端与非骨化区邻接的节段,容易使颈椎和脊髓受损伤。

(6)脊髓发生病理性改变,脊髓受压变扁,呈新月型。神经组织数量减少,前角细胞数量亦减少,白质中可见脱髓鞘现象。脊髓对慢性压迫的耐受性较急性压迫为强。有人曾做过动物试验。用直径的致压物压迫猫的脊髓,每两周压迫一次,每次压迫深度为0.25mm,致压物在椎管内占位平均为10%时才出现脊髓受压症状,因此,巨大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会造成严重的椎管狭窄及脊髓变形,但病人的临床症状却轻重不等,有的病人尚能独立步行。

2、椎体水平后纵韧带肥厚什么原因

后纵韧带在椎管内,位于椎体后方,后纵韧带肥厚可以造成椎管狭窄,其原因一般是退行性变

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治疗措施

<

4、前纵韧带钙化怎么办

颈椎病患者颈背部触诊时,时常可沿棘突扪及质地较硬的条索状物,仔细触摸,有时尚可发现“剥离”现象,这就是所谓的项韧带钙化。项韧带为颈项部强而有力的韧带,基底宽而紧密地附着于枕骨外嵴和枕外隆凸上,其弹力纤维呈三角形,尖部向下与寰椎后结节和下面6个颈椎棘突相连,其深部与棘上韧带相延续,后缘游离而肥厚,有斜方肌附着,与颈椎部其余韧带一起参与保护脊柱颈段,维持头颈部的直立体位,防止过度屈曲所致的损伤。颈椎24小时保养法 颈椎病患者在椎间盘、椎体边缘和钩椎关节退变的同时,长期的过度负荷和劳损也导致了包括项韧带在内的颈椎有关韧带的退变。在椎体失稳、颈椎曲度改变的条件下,早期可以使项韧带纤维增生或硬化,后期则因长期慢性的刺激,碳酸钙和磷酸钙不断沉积于与病变椎体相一致的局部而发生钙化,以至骨化。 由于项韧带的局部硬化与钙化,可直接对颈椎起到制动作用,从而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缓解颈椎病症状,减缓颈椎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这种改变不妨可以认为是一种人体自然的、本能的防御机制的产物。 长春骨科专家解释说,项韧带钙化并不会引起严重的症状,但往往可由此提示与项韧带钙化相对应的椎节部位有病变发生,这在X线片上观察则更为明显。另外,项韧带钙化在某种意义上预示,颈椎其余韧带也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或钙化,而一旦这种变化发生在黄韧带、后纵韧带,其增生、钙化则极易造成对脊髓的刺激与压迫而产生较严重的后果。

与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