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睛有哪些重要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请简
眼睛重要结构有:玻璃体、视网膜、巩膜、脉络膜、黄斑、视乳头、角膜、睫状体和虹膜等。
1、玻璃体:是富含大量水分的无色透明的组织,像蛋清一样,呈果冻状。穿过晶状体的光经过这里进入视网膜。玻璃体使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可在视网膜上形成相应大小的图像。另外,玻璃体还具有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防止损坏视网膜,经常说的飞蚊症,其实就是玻璃体浊。
2、视网膜:视网膜是厚度约为0.2mm的非常薄的薄膜,总共由10层膜组成。它在眼睛视物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的话,那么视网膜就相当于胶片。穿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的光,在视网膜上成像,形成电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送到大脑。
3、巩膜:巩膜是覆盖眼白部分的厚度约为1mm的不透明的白色膜,可维持眼结构。
4、脉络膜:脉络膜在巩膜的内侧,是含有丰富血管的膜。为了防止进入眼睛的光的反射,脉络膜中含有大量的黑色素,呈黑色。另外,脉络膜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向视网膜输送氧气和营养。
5、黄斑: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黄斑区富含叶黄素,比周围视网膜颜色暗些。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人眼的视力检查,就是查黄斑区的视觉能力。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视力是极其低下的。
6、视乳头: 视乳头位于黄斑区鼻侧约3mm处,直径约1.5mm,境界清楚,呈圆盘状,因此也称为视盘。视乳头中央有一小凹陷区,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视乳头是视神经纤维聚合组成视神经的起始端,它没有视细胞,因而没有视觉,在视野中是生理盲点。视网膜中央血管由视神经乳头进入眼底。因为视神经与脑神经直接相连,当脑组织有疾病时,就会导致视神经发生改变。
7、角膜: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部分,覆盖虹膜、瞳孔及前房,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加上晶状体的屈光力,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在人眼的折光系统中,角膜的折光能力是最强的,因为它直接和空气接触。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为了保持透明,角膜并没有血管,透过泪液及房水获取养份及氧气。
8、睫状体:是眼球壁中膜的增厚部分,内表面有许多突出并呈放射状排列的皱褶,外表面有睫状肌(平滑肌)。睫状体是续连于虹膜后方的环形增厚部分,通过晶状体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内含平滑肌,有调节晶状体曲度的作用。
9、虹膜:虹膜中心有一圆形开口,称为瞳孔,犹如相机当中可调整大小的光圈,内含色素决定眼睛的颜色。日间光线较为强烈时,虹膜会收蹜,只使一小束光线穿透瞳孔,进入眼睛;当进入黑暗环境中,虹膜就会往后退缩,使瞳孔变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睛,多数的脊椎动物的眼睛都有虹膜。因为每个人的虹膜都是不同的,所以也用于身份标识。
(1)眼球悬韧带扩展资料: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和亮度的光线,并将这些信息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人眼是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基准,就是说放大倍数是1,口径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它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2到7毫米之间波动。
成像原理:
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正常眼睛的近点在距离眼睛约10厘米处。
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一般为10厘米左右,(明视距离指人眼看书时间长而不疲劳的距离),正视眼的明视距离为25厘米左右,人眼在这一距离看书不易疲劳。
可见光波长:
据科学研究表明,眼睛的性能与太阳的关系最为密切。事实上,人眼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复杂灵巧、维妙传神的光学系统,是人类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漫长进化的一个结果。宇宙天体发出的电磁波,包括了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波长的很宽范围。但地球大气层仅留下两个“天窗”,一个是波长在0.39~0.76μm 的光学窗口(或称可见光窗口),另一个是波长在1mm~10m左右的射电窗口。
而太阳,除了发出可见光之外,其它波段的电磁辐射则基本上被地球大气全部吸收。既然它们不能“参与”照明,那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眼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它们“设置”感光细胞了。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人眼能够感受的所谓的“可见光”是在这样的一个波段(390nm~760nm),而不是其它波段。
2、眼球解剖结构有哪些?
眼由眼抄球及其眼附器构成。
一、眼球,分成眼球壁和眼内容物两部分;
眼球壁:分外层(又称纤维膜:分角膜和巩膜2部分)、中层(又称血管膜:分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3部分)、内层(称视网膜:分视网膜虹膜部、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脉络膜部3部分)。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二、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眶、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
3、足球运动员在看清飞来的足球时,眼球要作何种调节() A.睫状体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曲度变
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复、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制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zd;视近物时,正好相反.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4、眼球结构
1、悬韧带。2、晶状体。3、瞳孔。4、角膜。5、虹膜。6、巩膜。7、色素膜。8、视网膜。9、玻璃体。10、视神经。11、控制眼球运动的肌肉。
5、人体眼睛的构造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和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
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和亮度的光线,并将这些信息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人眼是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基准,就是说放大倍数是1,口径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它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2到7毫米之间波动。
(5)眼球悬韧带扩展资料
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正常眼睛的近点在距离眼睛约10厘米处。
眼睛的性能与太阳的关系最为密切。事实上,人眼发展成这样一个复杂灵巧、维妙传神的光学系统,是人类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漫长进化的一个结果。太阳,除了发出可见光之外,其它波段的电磁辐射则基本上被地球大气全部吸收。既然它们不能“参与”照明,那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眼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它们“设置”感光细胞。
6、眼睛里面那是什么东西
眼晴里有巩膜,有角膜,还有几版板肌肉和韧带,人体有很多疾病都在眼晴内反映出来,例于当肾脏有病时,眼晴就会出现水肿,当肝脏有病时巩膜就会发黄,等等。
7、眼球的结构及作用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与眼内容物所组成。婴儿出生时眼球较小,前后径为12.5~15.8mm,前后径(称为眼轴)随着年龄生长,至成人时眼球前后径(外径)平均24mm。这在眼科屈光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就是从婴幼儿到成人,是一个轻度远视正视化的过程。婴儿常有200~300度(专业论述+2.00D~+3.00D)的远视,至成年时达到正视眼(+0.50D~-0.25D)。前后径超过25mm者已经表现为近视。
(一)眼球壁:分三层,由外到内依次为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1、外层(纤维膜):由角膜、巩膜组成。
角膜:纤维膜的前1/6,内无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椭圆形,横径为11.5mm~12mm,垂直径为10.5mm~11mm.中央瞳孔区附近大约4mm直径的圆形区内近似球形,其各点的曲率半径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线穿透的区域。角膜分为五层,由前向后依次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和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纤维组织代替。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选在基质层。角膜总屈光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状及保护眼内组织。
2)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屈光手术的重要组织。
巩膜:外膜的后5/6部分,质地坚韧,不透明,呈瓷白色,由致密交错的纤维所组成。巩膜向前与角膜相连,后部与视神经交界处分为内外两层,外2/3移行于视神经鞘膜,内1/3呈网眼状,称巩膜筛板,此板很薄,视神经纤维束由此处穿出眼球。
巩膜功能:1)维持眼球外形
2)保护眼内组织以稳定视力。
2、中层(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营养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丰富的部位,供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视锥、视杆细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为圆盘状,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约2.5-4mm,虹膜的肌肉分为两种,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两者相互作用,调节瞳孔大小。交感神经支配瞳孔开大肌,副交感神经支配瞳孔括约肌。
虹膜功能:1)营养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有利于视网膜成像并减少有害光线损伤视网膜。
睫状体:为宽约6mm的环状组织,位于虹膜与视网膜的锯齿缘之间。前1/3肥厚处为睫状冠,其上有睫状突可分泌房水,后2/3为睫状体平部,晶状体悬韧带附着在睫状体上,位于睫状突和巩膜之间有睫状肌,受来自第三对脑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睫状肌收缩时,悬韧带张力降低,晶状体依靠自身的弹性回缩而变厚,产生眼的调节作用。
睫状体功能:1)营养眼球
2)分泌的房水营养晶状体和眼前段结构,且有维持眼压的功能。
3)改变晶状体形态, 产生调节作用。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是色素丰富的血管性结构,由3个血管层组成: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外层的大血管层
脉络膜的功能:1)营养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内颗粒层以外的视网膜。
2)散热、遮光和暗房作用。
3)为黄斑中心凹提供血液供应。
3、内层(神经层):视网膜
视网膜:为一透明薄膜,是大脑的延伸部分,也是视觉信息形成的第一站。视网膜外层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内层为神经感觉层(是视网膜的内9层),两层之间存在一个潜在性间隙,临床上视网膜分离即由此处分离。
视网膜上两个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区,称为黄斑,其中央有一直径约0.1mm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有密度较大的视锥细胞,约占视网膜视锥细胞总数的10%,在黄斑以外视锥细胞逐渐减少,在黄斑中央0.25mm直径范围之内没有视杆细胞。在此以外视杆细胞迅速增多。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褐色决,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无色视觉,所以黄斑中心凹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视杆细胞含视紫红质,如缺乏维生素A,或某些酶或微量元素锌等代谢障碍时,就会影响视紫红质再合成的过程,导致夜盲。
视盘: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边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的结构称为视乳头(视盘),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穿过巩膜筛板的部位,其中央有一小凹区称为视杯或生理凹陷。视乳头无视细胞,故无视觉,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视网膜功能:接受视觉信息并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
(二)眼内容物: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三者均透明而又有一定屈光指数,通常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
1、房水:是眼内的透明液体,充满前房和后房,
功能:维持眼内压,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2、晶状体:富有弹性,形似双凸透镜的透明体,直径约9—10mm,厚约4—5mm前面的曲度较小,曲率半径约为9—10mm,后面的曲率半径较大,曲率半径为5.5mm。晶状体主要由水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含有氨基酸、类脂物、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质成分。晶状体本身无血管,其营养来自房水,因此当房水成分发生改变时,会影响晶状体的代谢,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
晶状体的功能:1)充当双凸透镜,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折射成像。
2)完成眼的调节功能。
3)滤过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
3、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空腔内的无色透明的胶样体,主要有胶原纤维丝及98.5%—99.7%的水组成的胶状物。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代谢作用很低,其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玻璃体易受各种物理、化学、外伤、炎症类症、退行性变性等影响,发生分解,出现液化现象。表现为眼前有点状、线状、蜘蛛网状等各种形态的漂浮物,并随眼球运动上下浮动。
玻璃体的功能:1)是眼屈光间质之一。
2)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
(三)眼附属器:包括眼睑、泪器、结膜、眼外肌、眼眶。
1、眼睑:位于眼球前,对眼球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眼睑组织由前向后分为六层,依次为:眼睑皮肤、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肌层、肌下结缔组织、纤维层和睑结膜。以下分述前三层:
(1)眼睑皮肤:为全身皮肤中最薄者,但富于弹性,以适应眼睑运动的需要。
(2)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皮下组织疏松,组织液或血液易于在皮下集聚,炎症反应也容易在此扩散。
(3)肌层:包括眼轮匝肌、提上睑肌和muller肌
(4)眼轮匝肌:由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支配。
眼轮匝肌的功能:肌肉收缩时眼睑闭合。
(5)提上睑肌:次肌受第三对脑神经动眼神经支配。
提上睑肌的功能:收缩时提起上睑各部分,包括眼睑皮肤、睑板和睑结膜。
如动眼神经核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会引起上睑下垂,发生在幼儿,不及时矫治会造成弱视。
(6)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
muller肌功能:使睑裂开大
2、结膜:为一薄层透明的粘膜,覆盖在眼睑内面,并翻转覆盖在眼球前部巩膜表面,其上皮与角膜上皮相延续。如以睑缘为口,角膜为底,结膜呈一囊状,故称结膜囊。
临床上结膜分为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三部分。
(1)睑结膜为覆盖眼睑内面的部分;
(2)穹隆结膜位于睑结膜与球结膜之间,该处结膜较厚,多皱褶,富扩张力,使眼球与眼睑得以自如活动;
(3)球结膜介于穹隆结膜与角膜之间,覆盖眼球前1/3的巩膜表面,球结膜最薄,最透明,富移动性。
3、眼外肌
包括4条直肌与2条斜肌。
表 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动作表
眼外肌 主要动作 次要动作
外直肌 外转眼球 ——
内直肌 内转眼球 ——
上直肌 上转眼球 内转、内旋
下直肌 下转眼球 内转、外旋
上斜肌 内旋眼球 下转、外转
下斜肌 外旋眼球 外转、上转
表 眼外肌检查的六个注视位置
注视位置 被检查的眼外肌
向右看 右外直肌 左内直肌
向左看 右内直肌 左外直肌
向右上看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向右下看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向左上看 右下斜肌 左上直肌
向左下看 右上斜肌 左下直肌
眼外肌
4、视路:是指神经纤维由视网膜到达大脑皮质中枢的传导径路。
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8、眼球是由哪些组织构成的?
眼球壁由外向内可分为三层:纤维膜、色素膜和视网膜。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较硬,坚韧而有弹性,对眼球有保护作用,并能维持眼球的形状,似鸡蛋壳一样,纤维膜又可分为角膜、巩膜、角巩膜缘。色素膜又叫葡萄膜,具有营养眼内组织及遮光的作用,自前向后又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中间有一直径2.5~4mm的圆孔,这就是我们熟悉的瞳孔。不同人种的虹膜是有差别的,黄种人含色素较多,呈棕褐色,远看如黑色,而白种人色素少,呈浅灰色或淡蓝色。在虹膜的表层有凹凸不平的皱褶,据科学家研究,这些皱褶像指纹一样每个人都不相同,而且不会改变。
根据虹膜的这一特点,制成了电子密码门锁,当开门者把眼睛凑近扫描孔,扫描装置就会将虹膜的图像扫描下来,并与预先设置好的图形进行对比,如果吻合,门锁自动打开。最里面是视网膜,它紧贴着脉络膜内面,为高度分化的神经组织薄膜,具有感光作用。
眼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这三部分加上外层中的角膜,就构成了眼的屈光系统。房水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前后房,约有0.15~0.3ml,它具有营养和维持眼内压力的作用。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借助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联系,是一种富有弹性、透明的半固体,形状似双凸透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
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状体,充满晶状体后面的空腔里,具有屈光、固定视网膜的作用。
9、眼球玻璃体是什么?
眼球玻璃体(vitreous)为透明有弹性的胶体物质,占眼球体积的80%。
在胚胎发育期间,初级、次级与三级玻璃体依序发展,最后至完全成熟。简单地说,初级玻璃体与玻璃体的血管供应系统有关,次级玻璃体为成年玻璃体的前身,三级玻璃体则促成晶状体悬韧带的形成。
玻璃体依解剖构造可分为:
(1)前侧玻璃体(Anteriorvitreous)位于视网膜睫状体交界处(oraciliarisretinae)的前侧。
(2)后侧玻璃体(Posteriorvitreous)位于视网膜睫状体交界处的后侧。
(3)皮质部(Cortex)由周边玻璃体组成,包括:
①附着在网膜睫状体交界处的玻璃体基底部(vitreousbase)。
②邻近于视神经盘(opticdisc)的视神经乳突周玻璃体(peripapillaryvitreous)。
(9)眼球悬韧带扩展资料:
眼球玻璃体生理特点:
1、玻璃体无血管、无神经、透明,具有屈光作用。其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本身代谢极低,无再生能力,脱失后留下的空隙由房水填充。当玻璃体周围组织发生病变时,玻璃体代谢也受到影响而发生液化、变性和混浊。
2、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的玻璃体腔内,起着支撑视网膜和维持眼内压的作用。如果玻璃体脱失、液化、变性或形成机化条带,不但影响其透明度,而且易导致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