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腰麻棘间韧带

腰麻棘间韧带

发布时间:2020-11-12 13:44:12

1、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是指那个部位

棘上韧带位于浅层,棘间韧带位于深层。在胸椎或腰椎,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较深处,其薄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韧。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间韧带有腰神经后支分布,和棘上韧带起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2、如何确诊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e799bee5baa631333231616663较深处,其薄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韧。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间韧带有腰神经后支分布,和棘上韧带起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动作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造成棘间韧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磨擦、牵拉和挤压,日久可引起其变性。在此基础上,一旦加上外伤的因素,该韧带有可能发生松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间韧带损伤。且棘上韧带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极度弯腰时,该处棘间韧带所受拉力更大;当在膝关节伸直位弯腰时,骨盆被固定在旋后位,棘间韧带受到高度牵拉,都是棘间韧带损伤好发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间韧带损伤,特别是断裂,多合并棘上韧带同时断裂。

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即感腰痛,疼痛及压痛位置在两棘突之间的正中处,重压则疼痛加剧。劳累后及弯腰时,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奴夫卡因局部痛点封闭后疼痛暂时缓解,待药性消失后压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点封闭后拍腰椎前屈状态下侧位片可显示棘突间隙增宽,腰棘间韧带造影可发现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松弛或发生穿孔。腰棘间韧带造影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病变而造影正常的可高达70%。

治疗方法

1 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确定棘突间病变处,用龙胆紫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4号针刀,按四步进针法操作。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纵行切开剥离,然后将针体向上、下倾斜在上棘突的下缘和下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切开剥离1刀~2刀。出针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后敷创可贴。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复正。5~6天治疗1次,最多治疗2次。
2 针刺治疗
主穴为阿是穴(棘突间压痛点),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针,先在病变棘突间直刺一针,再在两侧旁开1寸处分别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针,深约1.5寸,腰俞穴向上横刺1寸~1.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高频连续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从针刀治疗后的第2天开始针刺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

治疗结果

治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11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受凉后有不适感,或经治愈后1年内复发)22例,有效(症状减轻,劳累后又发作,再经治疗可缓解)6例;无效(经治1个疗程后症状无减轻)。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2个疗程。

3、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区别 腰麻与硬膜外麻醉有什么不同

腰麻来和硬膜外麻醉都源属于椎管内麻醉,但是两者有多处不同之处。
1、穿刺部位
硬膜外穿刺几乎可以包含整条脊柱:腰椎最多、主要做下腹部双下肢手术;胸椎次之,主要是胸部、上腹部和全麻辅助麻醉;颈椎几乎没有,因为风险过高。而腰麻,主要穿刺点是腰椎2-3或3-4,这样保证不会刺伤脊髓。
2、穿刺层次
硬膜外穿刺: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间隙
腰麻: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外间隙-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
3、作用机制
硬膜外麻醉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位于硬脊膜和黄韧带之间的潜在腔隙),扩散的局麻药将此腔内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麻醉。
腰麻是将局麻药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实体腔隙,充满脑脊液),以阻滞该部位的神经根
4、用药剂量
硬膜外用药量比腰麻时大5~10倍
5、作用时间
腰麻起效快,大约5分钟内就可达到满意效果;硬膜外麻醉起效慢,大约15分钟。
6、持续时间
腰麻持续时间短,一般2-3小时;硬膜外麻醉由于置管,可持续长时间维持。
7、适用范围
脊柱椎体
腰麻:下腹部、双下肢手术。
硬膜外麻醉:包括胸部、上腹部、下腹部和双下肢。

4、棘间韧带损伤如何休息?

棘间韧带损伤的治疗: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但因脊柱未行固定,受伤的韧带无法制动,故不易短期内治愈。
1.出现症状后应尽可能避免弯腰动作,以增加修复条件。
2.局部注射皮质激素可明显缓解症状。如同时用腰围进行制动,则可缩短疗程。
3.理疗有一定疗效。推拿、按摩对本病帮助不大,仅能缓解继发性骶棘肌痉挛。
4.病程长、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有人行筋膜条带修补术,其疗效尚不肯定。
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5、“棘突间韧带综合征”是怎么回事?严重吗对生活影响大不大?

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是指在弯腰时突然遭受外力或负重时,腰肌突然失力而引起的急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腰背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
(二)取穴及部位:阿是穴、腰部夹脊穴、八髎、承山、委中及患部棘突和间隙。
(三)主要手法:按揉、推抹、弹拨、擦法等。
(四)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医者先以按揉法在患病部位及周围施术,重点按揉结节状或条索状物,使其消散。如有棘上韧带剥离移位时,可用拇指拨动已剥离的韧带使其复位。
2、在腰部两侧用轻手法按揉治疗3~5遍,然后沿棘上韧带方向作上下推抹,使其平复。
3、直擦打好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局部可配合湿热敷,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注意事项】
(一)本病治疗以理筋整复为主,如无剥离移位,则手法以活血散瘀为主。治疗期间制动1~2周。
(二)本病急性期一般不主张推拿治疗,应卧床休息,减少弯腰活动。可内服镇痛解痉药,外敷消肿止痛药物。
(三)术后腰部宜用宽皮带护腰,局部保暖,适当休息,以利修复。

6、怎样判断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 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7、腰椎麻醉后遗症。

你说的可能是腰麻或者硬膜外麻醉,也就是在后背脊柱正中打针的方式。腰痛首先可能和你平时的生活方式有关,久坐或者房事频繁,其次再考虑麻醉的影响,腰麻打的多了是有可能出现腰痛的情况的,这是一种合理的并发症,毕竟进针会损伤韧带,修复需要时间,但是不会长期造成这个后果。脚底痛就更不可能了,要是神经损伤绝不是这么简单的后遗症了。更有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

8、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如何治疗?能不能痊愈?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较深处,其薄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韧。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间韧带有腰神经后支分布,和棘上韧带起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动作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造成棘间韧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磨擦、牵拉和挤压,日久可引起其变性。在此基础上,一旦加上外伤的因素,该韧带有可能发生松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间韧带损伤。且棘上韧带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极度弯腰时,该处棘间韧带所受拉力更大;当在膝关节伸直位弯腰时,骨盆被固定在旋后位,棘间韧带受到高度牵拉,都是棘间韧带损伤好发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间韧带损伤,特别是断裂,多合并棘上韧带同时断裂。

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即感腰痛,疼痛及压痛位置在两棘突之间的正中处,重压则疼痛加剧。劳累后及弯腰时,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奴夫卡因局部痛点封闭后疼痛暂时缓解,待药性消失后压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点封闭后拍腰椎前屈状态下侧位片可显示棘突间隙增宽,腰棘间韧带造影可发现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松弛或发生穿孔。腰棘间韧带造影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病变而造影正常的可高达70%。

治疗方法

1 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确定棘突间病变处,用龙胆紫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4号针刀,按四步进针法操作。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纵行切开剥离,然后将针体向上、下倾斜在上棘突的下缘和下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切开剥离1刀~2刀。出针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后敷创可贴。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复正。5~6天治疗1次,最多治疗2次。
2 针刺治疗
主穴为阿是穴(棘突间压痛点),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针,先在病变棘突间直刺一针,再在两侧旁开1寸处分别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针,深约1.5寸,腰俞穴向上横刺1寸~1.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高频连续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从针刀治疗后的第2天开始针刺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

治疗结果

治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11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受凉后有不适感,或经治愈后1年内复发)22例,有效(症状减轻,劳累后又发作,再经治疗可缓解)6例;无效(经治1个疗程后症状无减轻)。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2个疗程。

与腰麻棘间韧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