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韧带的名词解释。
韧带属于致密结缔组织。主要可分为两类:弹性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彼此交织成的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弹性组织(elastic tissue)是以弹性纤维为主的致密结缔组织。粗大的弹性纤维或平行排列成束,如项韧带和黄韧带。韧带白色带状的结缔组织,质坚韧,有弹性,能把骨骼连接在一起,并能固定某些脏器如肝、脾、肾等的位置。韧带亦称铰合韧带(hinge ligament)。为软体动物斧足类的左右两个贝壳的连结物。一般将位于壳顶后方外面的韧带称外韧带。
韧带是可弯曲,纤维样的致密结缔组织。它附着于骨骼的可活动部分,但限制其活动范围以免损伤。韧带连接骨与骨,相对肌腱连接的是骨和肌肉。韧带来自于胶原。若韧带超过其生理范围地被弯曲(如扭伤),可以导致韧带的延长或是断裂。在生物学中,贝壳类动物连接两片壳的组织也被称为韧带。
2、名词解释:上消化道、
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
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从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纤维索带向下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相连,将十二指肠空肠固定在腹后壁。Treitz韧带为确认空肠起点的重要标志。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1)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
(5)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等。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1)空肠、回肠: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连回肠,回肠连接盲肠。空肠、回肠无明显界限,空肠的长度占全长的2/5,回肠占3/5,两者均属小肠。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肠: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成人大肠全长1.5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3、屈氏韧带解剖位置
屈氏韧带(又称Treitz韧带)也叫十二指肠悬韧带,解剖位置在横结肠系膜根部、第二腰椎左侧。
4、Treitz氏韧带有什么别名?
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Treitz氏韧带、屈氏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上后壁借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称屈氏韧带,是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也能确定胰腺的位置,此韧带以上为上消化道,此韧带以下为下消化道。该韧带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
5、Treitz韧带的位置
十二指肠空肠区的上后壁有一束由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端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又叫Treitz韧带。手术中,Treitz韧带可以认为是空肠起始的部位。
6、十二指肠悬韧带名词解释
Treitz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位于第2腰椎左侧的十二指肠悬肌(起自右膈脚,止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部后面)和包于其下段外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腹膜皱襞跨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缘和横结肠系膜根之间。韧带有悬吊固定十二指肠的作用,是空肠起点标志。十二指肠悬韧带位于十二指肠上襞右上方深部,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从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面向上连至右膈脚,有上提和固定十二指肠空肠曲的作用。又称屈氏韧带,是区分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的标志。
7、名词解释:十二指肠悬肌
就是Treitz韧带,又叫十二指肠悬韧带.为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缘至横结肠系膜根下方的半月形皱襞,手术时常用它来确认空肠的起始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