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判断我的左侧副韧带是否断裂,有什么特别症状吗
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时,被牵拉的韧带超出生理负荷而发生撕裂、断裂等损伤,以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有压痛点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侧受强大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外展,内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相反,膝或腿部内侧受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内收,外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在严重创伤时,侧副韧带、十字韧带和半月板可同时损伤。
常见病因
膝或腿部受强大暴力打击或重压
常见症状
膝部伤侧局部剧痛、肿胀,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
2、哪个是韧带??
韧带(拉丁语 Ligamenta,单数 Ligamentum)是可弯曲,纤维样的致密结缔组织。它附着于骨骼的可活动部分,但限制其活动范围以免损伤。韧带连接骨与骨,相对肌腱连接的是骨和肌肉。韧带来自于胶原。
韧带损伤
疾病介绍: 膝部关节韧带较多,对关节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主要韧带有:内、外侧副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和髌韧带。
发病机理: 当膝关节微屈时,突然受到外翻或内翻应力,即可引起内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由于膝外侧容易受到外力的冲击,使膝过度外翻,故内侧副韧带损伤。部分断裂,完全断裂,合并半月软骨损伤或膝交叉韧带损伤3种类型。损伤部位可发生于韧带本身,也可由附着处撕脱骨片或嵌入关节内。
临床症状: 以内副韧带损坏伤为例,伤后膝内侧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斑、活动受限,不能完全伸直。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如为完全撕裂,则小腿外展范围增加,内侧关节间隙加大,有时于内侧可触知两断端之间的凹陷。半月软骨或膝交叉韧带损伤时,关节内有积血。如抽出的血液中有脂肪球,则可有撕脱骨折。
诊 断: 1、有外伤史。
2、以内侧副韧带损为例,伤后,膝内侧肿胀、疼痛、压痛,皮下瘀血斑、活动受限,不能完全伸直。
3、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
4、X线拍片。
辅助检验: 双膝伸直外翻位,拍正位X线片。如内侧关节间隙明显加宽,为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或可发现胫骨棘撕脱。
治 疗: 1、部分断裂:关节内无积血,外翻位X线片显示内侧关节间隙不大,可做局部封闭、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早期锻炼股四头肌或用踝上长腿石膏托固定于膝内翻和稍屈位3—4周,石膏完全干后可开始股四头肌锻炼和下地行走。
2、完全断裂:原则上应行手术治疗如韧带断裂,可直接缝合;如骨附着处撕脱,可用钢丝贯穿法固定或直接缝合于骨膜及软组织上。如有撕脱骨片,则用钢丝或螺丝钉固定。如合并半月软骨损伤,应予以切除。合并前膝交叉韧带损伤者,应先修补。术后石膏固定4—6周。
3、陈旧性损伤:积极坚持股四头肌锻炼,以增加关节稳定性。经积极锻炼后,关节仍不稳定者可行手术修补。用阔筋膜或半腱肌,股薄肌腱代替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受伤机会很少,很少需要手术治疗。
4、膝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合并胫骨棘撕脱骨折者,可用膝过伸和后推胫骨使之复位,用长腿石膏固定4—6周。对于未能复位者,应及时手术修补。将骨折片用钢丝固定。单纯韧带断裂者,用石膏固定。对陈旧性损伤,以保守治疗为主,经锻炼后,关节仍不稳定,亦可考虑手术修补。后交叉韧带可不修补。
3、韧带在什么位置
韧带处于骨骼的外侧附属位置。一般来说,人身上只要有骨头就有韧带,所以说韧带在人的身体各个地方。
韧带是可弯曲,纤维样的致密结缔组织。它附着于骨骼的可活动部分,但限制其活动范围以免损伤。韧带连接骨与骨,相对肌腱连接的是骨和肌肉。韧带来自于胶原。若韧带超过其生理范围地被弯曲(如扭伤),可以导致韧带的延长或是断裂。
拓展资料:
韧带的分类:
位于关节腔周围的称囊外韧带。位于关节腔内的称囊内韧带。位于关节囊上的,即关节囊纤维层增厚部分称关节囊韧带。还有一种韧带是由腹膜皱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层与脏层之间或腹膜脏层与脏层之间移行而成的。这种韧带有的是由单层腹膜形成,有的是由双层腹膜形成的。
韧带的作用:
韧带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胶原纤维使韧带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弹力纤维则赋予韧带在负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
韧带大多数纤维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较为专一,往往只承受一个方向的负荷。由于韧带很坚韧,因此可以加强骨的稳定性,可使内脏固定于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动范围。
人体内的主要韧带有膝关节交叉韧带、腹股沟韧带、喙肩韧带、肘关节的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等。有些韧带是胚胎器官的残存遗迹,如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的动脉导管封闭而成,肝圆韧带则由脐静脉萎缩形成。
韧带损伤:
韧带是纤维关节囊增厚部分,但有些与关节囊分开。当受到暴力就可引起损伤,轻者为韧带扭伤。系韧带过度牵伸或部分纤维断裂所致。表现为疼痛、压痛、不同程度的肿胀,活动受限。
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重者为韧带断裂,有时合并关节扭伤、撕脱骨折或关节脱位。表现为疼痛、明显肿胀、淤血、关节积液或血肿、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腔宽窄不均。
韧带劳损可采用局部制动,理疗或封闭等。对韧带完全断裂一般须手术治疗,某些新鲜闭合性断裂可用石膏固定治疗。
参考链接:
网络:韧带
4、屈氏韧带解剖位置
屈氏韧带(又称Treitz韧带)也叫十二指肠悬韧带,解剖位置在横结肠系膜根部、第二腰椎左侧。
5、右面膝盖左侧韧带撕裂 怎么判断
你好,膝关节侧副韧带撕裂可查体结合膝关节核磁共振来判断,轻者打石膏,严重的做手术
6、膝盖左侧韧带拉伤
楼上说的很好不过也要注意休息,毕竟伤筋动骨一百天啊
7、膝关节左侧副韧带损伤
侧副韧带损伤
内侧副韧带呈三角形,分前后两股,起与股骨内髁内收肌结节附近,止于胫骨内髁。前股深部纤维与内侧半月板紧密相连。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内侧副韧带甚紧张,可阻止膝关节外翻或胫骨旋转。外侧副韧带呈束状,起于股骨外髁,止于腓骨头,膝关节完全伸直时,外侧副韧带紧张和骼胫束一起,可以制止膝关节内翻。
侧副韧带损伤,以内侧副韧带损伤较多。损伤后,膝关节内侧或外侧剧痛,肿胀,行走困难,膝关节不能完全伸直。有明显压痛,压痛点常在股骨和胫骨的内、外侧髁部,而少有在关节间隙者,这是与半月板损伤的鉴别要点之一。
治疗:
侧副韧带部分损伤的,应将膝关节置于略屈曲位制动,使副韧带松弛,利于愈合。外敷活络、散瘀的中草药,消除肿胀,减轻疼痛,帮助愈合。完全断裂的应尽早手术,修补断裂的韧带,避免以后关节不稳定,影响膝关节功能。
8、人体左侧有哪些器官
左侧是身体的一部分,基本上的器官都有哦。(一)脑颅骨(8)
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1块)
顶骨、颞骨(各1对)
(二)面颅骨(15)
包括: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下鼻甲(各1对)
下颌骨、舌骨、犁骨(各1块)
四、附肢骨骼
(一)上肢骨(共64块,每侧各32块)
1.肩胛骨
2.锁骨
3.肱骨
4.前臂骨
①桡骨
②尺骨
5.手骨
①腕骨(共8块)
包括: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腕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②掌骨(共5块)
③指骨(共14块,除拇指2块其余各指均为3块)
(二)下肢骨(62)
1.髋骨(由髂骨、耻骨、坐骨融合而成)
2.股骨
3.髌骨
4.小腿骨
①胫骨
②腓骨
5.足骨
①跗骨(共7块)
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各1块)
楔骨3块
②跖骨(共5块)
③趾骨(共14块,除拇趾2块其余各趾均为3块)
(五)听小骨
2肌肉系统
编辑
一、头部肌
(一)颅面肌
1.颅顶肌
2.眼周围肌(眼轮匝肌)
3.口周围肌(眼轮匝肌)
(二)咀嚼肌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二、颈前外侧肌
(一)颈浅层肌和颈外侧肌
包括: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二)舌骨上肌群
包括: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三)舌骨下肌群
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四)椎外侧肌
1.前斜角肌
2.中斜角肌
3.后斜角肌
三、躯干肌
(一)背部深层肌
1.夹肌
包括:头夹肌、颈夹肌
2.竖脊肌
(二)枕下肌
(三)胸部肌
1.肋间肌
①肋间外肌
②肋间内肌
③肋间最内肌
2.膈肌
(四)腹部肌
1.腹前外侧群
①腹外斜肌
②腹内斜肌
③腹横肌
④腹直肌
2.后群
包括:腰大肌、腰方肌
(五)盆部肌
包括:肛提肌、尾骨肌、梨状肌、闭孔内肌
四、上肢肌
(一)连接上肢与脊柱的肌
1.斜方肌
2.背阔肌
3.菱形肌
4.肩胛提肌
(二)连接上肢与胸壁的肌
1.胸大肌
2.胸小肌
3.前锯肌
(三)肩胛部肌
1.三角肌
2.冈上肌
3.冈下肌
4.小圆肌
5.大圆肌
6.肩胛下肌
(四)上肢肌
1.前群
①喙肱肌
②肱二头肌
③肱肌
2.后群(为肱三头肌)
(五)前臂肌
1.前群第一层
①肱桡肌
②旋前圆肌
③桡侧腕屈肌
④掌长肌
⑤尺侧腕屈肌
2.前群第二层(为指浅屈肌)
3.前群第三层
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
4.前群第四层(为旋前方肌)
5.后群浅层
①桡侧腕长伸肌
②桡侧腕短伸肌
③指伸肌
④小指伸肌
⑤尺侧腕伸肌
6.后群深层
①旋后肌
②拇长展肌
③拇短伸肌
④拇长伸肌
⑤示指伸肌
(六)手肌
1.外侧群(为大鱼肌)
2.内侧群(为小鱼肌)
3.中间群(包括:骨间肌7块、蚓状肌4块)
五、下肢肌
(一)髂区肌
1.髂腰肌
2.腰小肌
(二)臀肌和大腿肌
1.臀肌
包括: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2.大腿肌
①前群
包括:阔筋膜张肌、缝匠肌、股四头肌
②内侧群
包括:股薄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
③后群
包括: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三)小腿肌
1.前群
包括: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
2.外侧群
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3.后群
①后群浅层
包括: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
②后群深层
包括: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
(四)足肌
1.足背肌
2.足底肌
3.足固有肌
3消化系统
编辑
一、口腔
(一)口腔黏膜
(二)口唇与颊
(三)牙龈
(四)腭
(五)牙
(六)舌
二、唾液腺
(一)腮腺
(二)下颌下腺
(三)舌下腺
三、咽
(一)鼻咽
(二)口咽
(三)喉咽
四、消化管
(一)食管
(二)胃
(三)小肠
1.十二指肠
2.空肠
3.回肠
4.盲肠
5.阑尾
6.结肠
7.直肠
8.肛管
五、消化腺
(一)胰
(二)肝
(三)肝外胆道
1.肝总管
2.胆囊
3.胆总管
六。腹膜
(一)腹膜腔
(二)腹膜隐窝
1.肝肾隐窝
2.陷凹
(三)网膜
1.小网膜
2.大网膜
3.网膜囊
七、系膜
(一)肠系膜
(二)阑尾系膜
(三)横结肠系膜
(四)乙状结肠系膜
4韧带系统
编辑
(一)肝的韧带
1.镰状韧带
2.冠状韧带
3.三角韧带
4.肝圆韧带
(二)脾的韧带
1.胃脾韧带
2.脾肾韧带
5呼吸系统
编辑
一、鼻
(一)外鼻
(二)鼻腔
1.鼻前庭
2.固有鼻腔
(三)鼻旁窦
1.上颌窦
2.额窦
3.蝶窦
4.筛窦
二、喉
(一)喉的软骨
1.甲状软骨
2.环状软骨
3.勺状软骨
4.会厌软骨
(二)。喉的连接
1.环勺关节
2.环甲关节
3.弹性圆锥
4.甲状舌骨膜
(三)喉肌
(四)喉腔
(五)喉黏膜
三。气管和主支气管
(一)气管
(二)主支气管
1.右主支气管
2.左主支气管
四。肺(左右各一)
五.胸膜
(一)胸膜的分部
1.脏胸膜
2.壁胸膜
(二)壁胸膜的分部
1.胸膜顶
2.肋胸膜
3.膈胸膜
6泌尿系统
编辑
一、肾(左右各一)
(一)结构
1.肾小盏
2.肾大盏
3.肾盂
(二)肾的被膜
1.纤维囊
2.脂肪囊
3.肾筋膜
二、输尿管(左右各一)
三.膀胱
四.尿道
7循环系统
编辑
一、心血管系统
(一)血管的种类
1.动脉
包括: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微动脉
2.毛细血管
3.静脉
包括: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微静脉
(二)心
1.心壁
包括: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2.心骨骼
包括:纤维三角2个(即:左、右纤维三角)
瓣环4个(即:肺动脉瓣环、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环、三尖瓣环)
3.心间隔
包括:房间隔、室间隔
4.心的内腔
①右心房
包括:固有心房、腔静脉窦
②右心室
包括: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
③左心房
包括:左心耳、左心房窦
④左心室
包括:左心室流入道、左心室流出道
5.心的传导系
①窦房结
②房室结
包括:前结间束、中结间束、后结间束
③房室束
包括:左束支、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的血管
1.冠状动脉
①左冠状动脉
包括:前室间支、旋支
②右冠状动脉
包括:后室间支、左室后支
2.心的静脉
①心最小静脉
②心前静脉
③冠状窦
包括: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
(四)心包
1.纤维心包
2.浆膜心包
3.心包窦
(五)动脉
1.肺动脉干
①左肺动脉
②右肺动脉
2.主动脉
①升主动脉
②主动脉弓
包括: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③头臂干
包括: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
3.头颈部的动脉
①颈总动脉
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②颈外动脉
向前发出:甲状腺上动脉、面动脉、舌动脉
向后发出:枕动脉、耳后动脉
自内侧壁发出:咽升动脉
终末支是: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③颈内动脉(入颅腔)
4.上肢的动脉
①锁骨下动脉
包括: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
②腋动脉
包括: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旋肱后动脉
③肱动脉
包括:桡动脉、尺动脉
④桡动脉
包括:掌浅支、拇主要动脉
⑤尺动脉
包括:骨间总动脉、掌深支
⑥掌浅弓、掌深弓
5.躯干的动脉
①胸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肋间后动脉、膈上动脉
b.脏支
包括:支气管支、心包支、食管支
②腹主动脉
a.壁支
包括:膈下动脉、腰动脉、骶正中动脉
b.脏支
成对的脏支:肾上腺中动脉、肾动脉、睾丸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6.盆部的动脉
①髂总动脉
包括:髂内动脉、髂外动脉
②髂内动脉
a.壁支
包括: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闭孔动脉
b.脏支
包括:膀胱下动脉、直肠下动脉、子宫动脉、阴部内动脉
③髂外动脉
包括:腹壁下动脉、旋髂深动脉
7.下肢的动脉
①股动脉
包括:股深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
②腘动脉
包括:胫前动脉、胫后动脉
③胫前动脉
④胫后动脉
包括:腓动脉、足底内侧动脉、足底外侧动脉
⑤足背动脉
包括:弓状动脉、足底深支、第一趾背动脉、足底弓
⑥足底弓
(六)静脉
1.肺循环的静脉
包括:左肺上、下静脉,右肺上、下静脉
2.体循环的静脉
①上腔静脉系
接纳:
a.头臂静脉(接纳:椎静脉、胸廓内静脉、甲状腺下静脉、肋间最上静脉)
b.头颈部的静脉 接纳:
I.颈内静脉(接纳:颅骨、脑、面、浅部和颈部大部分区域的静脉)
即:颅内属支
颅外属支(接纳:面静脉、下颌后静脉、舌静脉、咽静脉、甲状腺上、中静脉)
II.颈外静脉
III.锁骨下静脉
C.上肢的静脉
包括:上肢的浅静脉(接纳: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
上肢的深静脉(接纳:腋静脉)
d.胸部的静脉
包括:胸腹壁静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脊柱的静脉(接纳:椎内静脉丛、椎外静脉丛)
②下腔静脉系
接纳:
a.下腔静脉
b.髂总动脉 接纳:(髂内静脉、髂外静脉)
c.下肢的静脉
包括:下肢浅静脉(接纳:小隐静脉、大隐静脉)
下肢深静脉(接纳:腘静脉)
d.下腔静脉的属支
包括:壁支(接纳:膈下静脉、腰静脉)
脏支(接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肝静脉)
e.肝门静脉系统
肝门静脉的主要属支(接纳: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8淋巴系统
编辑
(一)淋巴组织
(二)淋巴管道
1.毛细淋巴管
2.淋巴管
3.淋巴干
①左、右颈干
②左、右锁骨下干
③左、右支气管纵隔干
④左、右腰干
⑤肠干
4.淋巴导管
①右淋巴导管
包括: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右支气管纵隔干
②胸导管
(三)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脾和胸腺
(四)全身各部的淋巴结
【头颈部的淋巴结】
1.头部的淋巴结
①枕淋巴结
②乳突淋巴结
③腮腺淋巴结
④下颌下淋巴结
⑤颏下淋巴结
2.颈部的淋巴结
①颈前淋巴结
②颈外侧淋巴结
a.颈外侧浅淋巴结
b.颈外侧深淋巴结
包括:咽后淋巴结、颈内二腹肌淋巴结(角淋巴结)、颈内静脉肩胛舌骨肌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上肢的淋巴结】
1.肘淋巴结
2.腋淋巴结
①外侧淋巴结
②胸肌淋巴结
③肩胛下淋巴结
④中央淋巴结
⑤尖淋巴结
【胸部的淋巴结】
1.胸壁淋巴结
①胸骨旁淋巴结
②肋间淋巴结
③膈上淋巴结
2.胸腔脏器淋巴结
①纵隔前淋巴结
②纵隔前淋巴结
③气管、支气管和肺淋巴结
包括:肺门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腹部的淋巴结】
1.腹壁的淋巴结
2.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结
①沿腹腔干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②沿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③沿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分支排列的淋巴结
【盆部的淋巴结】
1.髂外淋巴结
2.髂内淋巴结
3.骶淋巴结
【下肢的淋巴结】
1.腘淋巴结
2.腹股沟淋巴结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9、左膝盖左侧韧带拉伤
膝盖韧带拉伤:内外侧韧带可限制关节侧向移动,交叉韧带可限制关节过度向前向后移动,关节囊后韧带可限制关节过伸,髌韧带可限制关节过屈。正常膝关节伸屈范围在30°屈-180°伸之间。上述任何组织发生撕裂或损伤,均可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治疗;用接骨散外敷治疗,可以快速止痛消肿,使损伤彻底愈合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