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牵拉韧带 拉多久比较合适“?
现今被认为最科学和有效的柔韧方法,是美国的运动神经学博士(Tomas Kurz)经过长期的研究而创立的‘对等性柔韧训练(isometric stretches)’,该广告在美国‘黑带’杂志上连续刊登了十年,现在还在继续!这个方法帮助了很多年纪很大的武术爱好者顺利的作出横叉和竖叉,比如著名的George A. Dillman, 空手道9段大师,就是其中之一的受益者。
该方法其实并不怎么复杂,但柔韧的练习要系统的安排,才能达到好的效果!主要分成2个部分,第一,每天早上话4~15分钟做动态柔韧练习,也就是活动关节,做正抬腿,后撩腿和侧撩腿。但绝对不要做静态压腿!第二,一个星期只要2次的11~23分钟的对等性柔韧练习。简单的讲,对等性练习就是比较特别的劈叉方法,腿劈开到最大限度后,保持不超过30秒,然后略微收起,大腿上部的肌肉用力大概3~5秒,感觉就是让腿自己用力撑起身体。然后放松慢慢再下压到极限,保持不超30秒,再一样的略微用力收起腿,反复如此,大概5次左右。以我自己的经验,应该是一次可以比一次压的低。不过不用太着急,如果第二天感觉肌肉很疼,那就是训练过渡了,需要暂停,直到肌肉不疼为止!根据记录,普通人大概需要3~6个月可以顺利劈开横叉,主要是根据个人的柔韧基础,有些甚至9天就可以完全劈叉!当然,这个方法还有很多辅助的训练,比如建议你多跑步,跑步可以提高肌肉的弹性,还要多做腹肌和背肌的练习,可以帮助你轻松的起高腿,负重深蹲等腿步力量训练也是必需的,还有一个每天要做的就是,仰卧后,举起双腿,然后左右分腿到极限,然后再并起,再分腿,反复100次,一个月后脚腕上负重,每天50次分举腿,以后每个月增加分量,这个方法对劈叉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一个方法比较多,有点理论化:
在锻炼韧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准备活动,不要练得过快、过猛。尤其在冬季锻炼前应活动活动四肢。若锻炼前不热身,则易引起肌肉、韧带拉伤或扭伤。练习最理想的时间是在晚间睡前。首先做好准备活动,从最基本的压腿开始,分速压和缓压。缓压每次用三四十秒的时间,轻柔地拉伸肌肉,感到轻微疼痛即可,速压就是快速压腿,疼痛即收。如果在锻炼的时候手够不到目标区域,不要勉强,可以加绳子来辅助练习。
1、坐式拉伸韧带:前胸向膝盖靠拢,膝盖不要弯曲。感觉腿部韧带与后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并作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重复动作12次。
2、卧式拉伸韧带:慢慢拉起绷直的左腿,膝盖不要弯曲,臀部与大腿肌肉绷紧,直到大腿与身体呈直角后停止拉伸,做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
3、还有一个我最喜欢又简单的动作:站直,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脚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开,脚不要弯曲,大身向下弯曲,用手去碰脚尖。感觉到双腿内、后侧有拉伸的感觉。
4、仆步压腿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体向直腿一侧振压。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
5、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上体俯卧或侧倾。七、盘腿前俯两腿屈膝盘坐,两脚掌相对;两手握住两脚;上体前俯。韧带嘛,有两种拉法。要看你本人的年龄了。基本上讲,人的韧带在16岁之前和之后是有区别的。16岁之后,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所以,韧带也就定型了。所以,年纪小的人,建议他们用振颤法。在做好拉伸的姿势有,通过振颤运动把韧带拉象极限。这样拉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对于骨骼相对成熟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只能带了短期的韧带拉伸。而且十分危险容易受伤。所以,16岁以上的,建议使用静压法。保持一个极限姿势 30秒,休息几秒种,再保持这个姿势。一般建议拉伸的极限姿势不超过30秒。否则可能会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伤。这种静压的方法会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韧带的稳定柔韧性。
韧带完全拉开至少需要10—15分钟的柔韧性练习,每天至少一次。这种方式也是紧张运动后的一种很好的放松。肌肉也会由于这些简单的拉伸练习而变得更富有弹性。柔韧练习必须学会轻柔,否则极易拉伤。
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2、为什么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会变厚
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会变厚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面,周围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呈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
并且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
眼球的主要屈光结构:透明、呈双凸形扁圆体,无血管、富弹性,包以透明的被囊。晶状体位于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其周缘部由晶状体悬器(睫状小带)系于周围的睫状体(眼球血管膜的增厚部分),以固定其位置。
晶状体悬器的紧张度受睫状肌的调节,晶状体悬器放松,被囊舒张,晶状体凸度增加,晶状体悬器和被囊紧张则晶状体凸度减小。
(2)牵拉韧带扩展资料:
晶状体的直径约9mm,呈双凸状,且前面比后面略平坦。其前面离角膜前顶点约3.6mm。当无调节时,前后面的曲率半径各为+10.0mm和-6.0mm(Gullstrand氏数据),厚度为4-5mm。
晶状体后面和玻璃体相接触,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充满眼球的后段。光线通过晶体之后,行进于玻璃体而到达视网膜。玻璃体的折射率可以取同于房水的折射率(1.336)。
3、下腰和竖叉的技巧与要领是什么?
1.如果想从直接下腰变成直立下腰,那就要练腰的控制力。
2.下叉时剧痛很正常,那是牵拉韧带,下叉时当疼的时候,就忍着,建议你下叉前做一些准备活动,就是踢踢腿,左右各50差不多。
4、阐述柔韧性素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影响柔韧素质的生理因素
1.肌肉,韧带组织的伸展性 肌肉、韧带组织的伸展性不仅取决于性别和年龄特征,而且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有关。例如,在比赛中情绪高涨时柔韧性会提高。
肌肉伸展性与肌肉温度有关,通过准备活动,提高肌肉的温度,降低肌肉内部的粘滞性,有利于柔韧性的提高。
2.关节面的结构 关节面的结构是影响柔韧性最不容易改变的因素,基本上是由遗传决定,但训练可以使关节软骨增厚(图15—24)。研究证明,跑10min后膝关节软骨厚度比静止不动要增加12—13%。其原因是由于活动关节软骨交替地受到加压和减压作用,使关节液由关节腔渗入软骨,引起关节软骨增厚,结果软骨的压缩性发生改变,使骨阜和骨槽变得更合槽。
3.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 研究证明,身体脂肪的含量和肌肉的体积等可以影响柔韧性,身体脂肪或肌肉体积过大都将影响邻近关节的活动幅度使柔韧性降低。例如,胖人的肚子很大两手很难触到地面,经过运动减肥之后,就有可能触到地面了。
4.中枢神经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 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肌调节功能的改善,主要是调节主动肌与对抗肌之间协调性的改善,使主动肌收缩对抗肌充分放松,降低动作的阻力,保证运动幅度的加大。
(二)柔韧素质的训练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两种,主动性练习和被动性练习。主动性练习是通过与有关联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增大关节活动幅度的方法,被动性练习是依靠外力的作用促使关节活动幅度增大的方法。这两种柔韧性练习方法主要是采用一些伸展性练习。
发展肌肉韧带伸展性练习,一般可分为爆发式牵拉练习和缓慢牵拉练习两种。通常所用的“拉韧带”和“压腿”就是缓慢牵拉练习,这种练习是在做好准备活动之后,使关节的韧带和肌肉慢慢拉长到一定程度,然后坚持8—10s再还原。这种练习方法一般不会超越组织的伸展限度,可以有效地避免损伤,同时通过反牵张反射使被拉长肌肉放松,从而收到更大的锻炼效果(表15-16)。
爆发式牵拉是指“摆腿”和“踢腿”等练习。进行这种练习虽然有疼痛感,但它不仅可以发展柔韧性,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张力。有研究表明:当拉长的长度相同时,爆发式牵拉练习比缓慢牵拉练习的张力大2倍。为了有效的发展柔韧性和张力,在运动实践中可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交替练习。
5、韧带撕裂一个月可以走路吗
对于那些韧带撕裂的人来说,建议他们最好在家多休息,可能要休息两到三个月,这样才会让他们韧带得到更好的恢复也会让他们将来行走,更加的健康。
6、牵拉韧带强度多大为最合适?一天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请指教
上面的朋友说的对!我要知道的是你是为了什么要牵拉韧带的。如果你是运动员,就需要的强度大点,但是时间是有限制的。那就需要半个小时以内!如果你不是运动员,你要想需要这样的,那你应该由弱到强的一点点加大难度,当然时间上由5分钟---30分钟一点点推进!
7、韧带受牵拉每天应该如何锻炼
韧带受伤就不能锻炼了,必须把韧带养好后在锻炼。韧带受伤不是小事,很可能影响你后半生的运动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