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贝类的韧带

贝类的韧带

发布时间:2020-10-20 09:57:41

1、贝类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不同的贝壳肉营养价值不同。如牡蛎含有各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花蛤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不饱和脂肪酸等

牡蛎。牡蛎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有糖元、牛磺酸、谷胱甘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牡蛎的主要成分“糖原”能迅速补充恢复体力,并可以提高肌体免疫力;

其牡蛎又是补钙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丰富,由于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所以有利于钙的吸收。蚶肉含有很丰富的蛋白质,还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铁质含量也很丰富。

蛏子生长快,个体大,肉嫩而肥,色白味鲜。在闽南文化中,蛏子被誉为海里的人参。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花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有各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由于含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1)贝类的韧带扩展资料:

贝类食用禁忌:


1、从声誉好的来源地购买双壳贝类,生贝类海鲜的零售者应该出示发货标签,证明捕捞于安全的海岸;


2、购买之后即刻冷冻,不能将贝类海鲜放入封闭的容器和自来水中,用防湿橡皮布将其包裹并放在冰箱的最底层。去壳的贝类应放置在密封的容器内,生贝类可以在冰箱存放2到4个月,主要取决于它们的新鲜度和质量;


3、检查冰冻贝类的包装,确保未被拆开及包装袋上有没有小的结霜和冰晶。太多的霜意味着冰冻了很长时间,有的海鲜属于解冻之后又再冷冻;


4、使得贝类海鲜远离煮熟的食物,并保持良好的习惯,如勤洗手、用温水和肥皂洗菜板和案台;


5、确保贝类的新鲜,新鲜的牡蛎、蛤蚌、扇贝、贻贝的贝壳是紧闭的。

2、这个是什么贝类,可以吃吗

青蛤,贝类动物,贝壳中型,韧带外在,位于后方。主齿加上前侧齿有3个。大多分布中国和日本,可以做水产养殖的经济动物。

中文学名

青蛤

拉丁学名

Cyclina sinensis

别    称

赤嘴仔、赤嘴蛤、环文蛤、海蚬

3、贝类分为几种?

●全世界的贝类有12万种,它是自然界生物中仅次于昆虫类的第二大族类
●2000余种贝生活在南中国海,为海南的海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仅从餐桌上去了解贝类,是远远不够的
初到海南,最常吃到一种清香鲜淡的"冬瓜海螺汤"。 在岛上呆得时间长了,才知道这汤是被称为"海南第一汤"的。积食上火、疲惫劳顿,便煮一锅这样的汤,吃下去立马觉着舒适很多。很多人便是从餐桌上开始认识这种海洋生物---贝类的。 不过,仅仅从餐桌上认识贝类,不免太粗浅。 贝类,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极宝贵的资源。全世界贝类约12万种之多,河川、溪流、湖泊、海洋,到处都有贝类的踪迹,它是自然界生物中仅次于昆虫的第二大族类。那奇特无比的造形、赏心悦目的色彩、绝妙精美的花纹,展示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馈赐,让人叹为观止。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贝类无不以它独具的魅力折射出人类社会的演化与进程。贝的种类 全世界的贝类大体可分为陆生和水生两种,其中水生的海洋贝类占了总量的80%以上。 海洋贝类实质是软体动物,其特点是体软不分节,由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和壳5部分组成。根据其外壳形体特点和结构,贝又可分为5类。 腹足类:包括蜗牛、海螺和玉黍螺等,形状呈螺旋形扭转; 双壳类:有蛤蜊、牡蛎和扇贝等,它们一般有两扇贝壳组成,呈瓣状; 头足类:包括乌贼、鹦鹉螺和章鱼等; 多板类:这类贝壳多达8块壳板,组成一幅奇特的形状; 掘足类:壳顶向前,膜面弯曲,呈浅帽状。5种类别的贝,腹足类、双壳类最多,占现有贝类总量的80-90%以上。贝的结构 典型的贝壳有3层结构,外层为有质层,称为壳素,是一种硬蛋白;中层较厚称棱柱层或壳层;内层为叶状的霰石结构,极富光彩,称珍珠层。外层和中层由外膜的背部边缘分泌而成,内层则由外套膜全部表面所分泌。有些贝壳却并不具备这3层结构,如江珧贝壳和乌贼等。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占了总成分的95%,其它成分有镁、铁、磷酸钙、硫酸钙和硅酸盐等无机物,还有少量贝壳素等有机物。 贝的称呼 在汉语中,贝类的称呼有多种,通常使用最多的是贝壳、海螺、牡蛎、蛤蜊等;还有的叫石鳖、鲍鱼、砗磲、章鱼、墨鱼、海牛、蚌、蜗牛、蛞蝓、虫豪、蚶、蛏、乌贼、田螺等,可谓五花八门。 贝类,就形状而言,多达10多万种,有的状如斗笠或帽子,有的呈陀螺状、圆锥状、宝塔状,还有的则似一圆盘或球体。形状各异的贝类,大小也相差悬殊,虹蛹螺小到身体仅0.03毫米长,砗磲最大的壳长达1.8米,重量可达500斤左右。贝类的颜色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天然色彩,其斑纹更是百姿千态,令人称奇。海南的贝类 拥有多种多样的辽阔海洋环境的海南岛,水质优良,盐度稳定,水温适度,为各类软体动物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形成了海南特有的种类丰富的贝类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海域海洋贝类近二千余种,有些种类更是独有。其中可供食用的有鲍鱼、马蹄螺、贻贝、泥蚶、毛蚶、江珧、扇贝、日月贝、文蛤等多种。可供药用的有鲍鱼壳、蝾螺厣(中药称为云母石)、锥螺壳与肉、宝贝壳、红螺壳及其厣与肉、荔枝螺壳、泥蚶壳、贻贝壳、牡蛎壳、文蛤壳与肉等。生长在海南海域的珍珠贝,是名贵贝类之一,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珍珠贝有马氏珠母贝、珠母贝(俗称黑蝶贝)、大珠母贝(俗称白蝶贝)等。其中大珠母贝是最大型的种类,壳长30多厘米,壳质坚实厚重,壳表有灰黄褐色放射肋,壳内有丰厚的银白色珍珠层,常栖息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区,是海南岛特有的品种。可供制作装饰品、工艺品贝雕观赏用的有珍珠贝的珍珠与壳、夜光螺壳、鹦鹉螺、虎斑宝贝、法螺、冠螺、篱凤螺、斑凤螺、芋螺等多种。这些经过精心或简单雕饰而成的工艺品,把一种别样的海洋文化气息传达。有天然珍贵艺术品之称的贝类,同样成为收藏界的瑰宝,世界上许多自然博物馆都有专门的贝类馆,成为人们观赏的好去处。 目前我国展馆面积最大、贝类品种最多的贝壳馆,当属2001年6月建成的海口热带海洋世界贝艺馆,其展馆面积为700多平方米,原贝藏品种达800余种,该馆并珍藏了一批世界名贝。位于三亚亚龙湾的贝壳馆,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贝壳展示馆,该馆贝艺品十分丰富,是贝壳工艺的购物天堂。

4、贝类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贝类的幼虫都是浮游生活的。成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
固着生活的贝类无足,不能运动。
有些贝类的足部很发达,多数位于腹面,具有宽广的蹠面,靠肌肉的伸缩运动。还有的足特化成鳍或翼,变为游泳器官,使身体漂浮于水中营浮游生活,如翼足类。还有的如海蜗牛的足腺能分泌一种物质,形成浮囊,内含有空气,使其能营浮游生活。

5、花甲、蛤蜊和扇贝 ,这三个有什么区别?

花甲又名花蛤,海南地区称芒果螺,是一种软体动物,长约3厘米,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贝壳较瘦长,是长卵圆形。

蛤蛎属软体动物门,其贝壳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文蛤肉嫩味鲜,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

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扇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与海参、鲍鱼齐名,并列为海味中的三大珍品。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

拓展资料

花甲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蛤壳中则含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碘、溴盐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在文蛤中有一种叫蛤素的物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抗癌效应。

蛤蜊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江苏民间还有“吃了蛤蜊肉,百味都失灵”之说。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是一种低热能、高蛋白,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理想食品。

扇贝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扇贝可以帮助人解除一些烦恼症状。

6、贝类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贝类在动物学上的学名是“软体动物”,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贝壳,是它们的外骨骼。

现存的贝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从岸边到深海,每一个角落几乎都能够找到它们的踪迹。根据包括贝壳和软体在内的形态特征,它们一般被分为五类。腹足类和双壳类是最常见的两种。腹足类是种类最多的软体动物,它们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发达的足部位于身体的腹面,因此也被称为“单壳类”或者“螺类”。双壳类最明显的特征是有左右两个壳,壳间由一条韧带连接起来。它们的鳃通常呈瓣状,所以又被称为“瓣鳃类”。另外三类不论是数量还是形态都要少得多。石鳖是多板类的代表,它们的身体是椭圆形的,身上有8块板状的贝壳,贝壳与外套膜边缘之间裸露的部分,叫做“环带”。和克劳德虫化石很相似的象牙贝,学名是掘足类或管壳类,它们的贝壳微微弯曲,呈牛角状或象牙状,象牙贝的名字由此而来。 头足类中最有名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鹦鹉螺。海洋物馆中的这个鹦鹉螺模型,初看很象是一个巨型的大头虾,如果仔细观察这只鹦鹉螺的活体,您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虾须其实是它的腕足,共有90多条。发达的头部和足部是头足类共同的特征,它们的头部前方都环生着很多条腕足,被称为“八带鱼”的章鱼有8条腕足,并且每条上面都长满吸盘,乌贼,也就是我们餐桌上的墨斗鱼,有10条腕足。它们虽然和鹦鹉螺同属一类,却没有外壳,它们的壳长在身体内部。

鹦鹉螺的运动方式也和章鱼和乌贼类似,它的头部有个明显的漏斗,借助喷水而造成的反作用力,它的身体向反方向进行水平运动。
贝类幼体一般都是可以运动的,要经过担轮幼虫和浮游幼虫期。
不过也有些贝类发育到成体后就不再运动,营附着生活,如牡蛎、船蛸等。

7、贝类动物是怎样运动的

贝类动物也是有脚的,有些贝类动物是哄骗斧足上的肌肉一伸一缩运动,有些贝类动物的脚又大又平,运动时靠足面双侧的肌肉瓜代伸缩运动, 再加之它们脚上的足腺能分泌粘稠液体,所以,贝类动物走路一般很慢 17]

8、贝类的形态和构造

贝类的身体柔软,左右对称,不分节,由头、斧足、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组成。头部生有口、眼和触角等感觉器官。斧足在身体的腹面,由强健的肌肉组成,是爬行、挖掘泥沙或游泳的器官。内脏囊位于身体背部,包括心脏、肾脏、胃、肠、消化腺和生殖腺等内脏器官。外套膜包被于身体的外面,系由内外两层表皮和其间的结缔组织、少许肌肉组成。外套膜的表皮细胞分泌贝壳,外套膜和贝壳都是贝类的保护器官。

贝类的神经系统由脑、足、侧、脏 4对神经节和与其联络的神经构成。脑神经节位于食道的背侧,派出神经至头部和体前部;足神经节位于足的前部,派出神经至足部;侧神经节位于身体前部,派出神经至外套和鳃;脏神经节位于身体之后部,派出神经至内脏诸器官。贝类原始的种类神经系统简单,没有显著的神经节,较进化的种类形成神经节,更进化的种类则是各神经节集中在头部形成“脑”。感觉器官主要有触角、眼、平衡囊、嗅检器等。

消化系统包括口、齿舌食道、胃肠、肛门和附属的消化腺,其中齿舌是贝类比较特殊的舐食和磨碎食物的器官,又是分类的重要根据之一。
贝类靠鳃和肺呼吸。水生的种类有鳃,通常由外套膜内面皮肤伸展形成的,称为本鳃。每一鳃片鳃轴的两侧或一侧生有鳃丝,鳃上生有纤毛。依纤毛的运动使呼吸水流按一定线路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有的种类本鳃消失,而用皮肤表面或在皮肤表面形成二次性鳃(后鳃类)进行呼吸。陆生种类外套膜的一部分形成脉网密集的肺室,借以在空气中呼吸。
循环系统一般是开管式的,但在高等的头足类动脉管和静脉管由微血管联络成为闭管式。贝类循环系的中枢为心脏,心脏有1个心室,1个、2个或4个心耳。血液含血青素,一般无色,仅少数种类如双壳类的蚶和腹足类的扁卷螺有血红素,血液为红色。
排泄系统的主要器官为肾脏。肾由具纤毛的肾管形成,一端与围心腔相通,另一端在外套腔中开口。肾脏的数目因种类而异,有6对、2对、1对或仅1个的。除肾脏外,有的种类围绕心腔壁上的腺体或肝脏的一部分也有排泄功能。
生殖系统包括生殖腺、生殖输送管、交接器和一些附属腺体。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

9、为什么贝类煮熟会张开壳?

贝类的贝壳之所以能自由开合,全靠它们特殊的身体构造。贝壳张开主要靠连接两个贝壳的韧带;闭合主要靠两块圆柱状的闭壳肌,一块在前,一块在后,又称肉柱。扇贝的肉柱就是商店里卖的干贝。
闭壳肌收缩时,肉柱就变长了,拉不住两个贝壳,贝壳也就张开了。肉煮熟了以后,闭壳肌失去收缩的功能,所以贝壳就张开来了。
贝壳的开合,不但可以看出其是否生熟,而且也可以识别是活的还是死的。一死,贝壳也会张开。

10、请问这是什么贝类?

青蛤,贝类动物,贝壳中型,韧带外在,位于后方。主齿加上前侧齿有3个。大多分布中国和日本,可以做水产养殖的经济动物。

中文学名

青蛤

拉丁学名

Cyclina sinensis

别    称

赤嘴仔、赤嘴蛤、环文蛤、海蚬

与贝类的韧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