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镰状韧带转移

镰状韧带转移

发布时间:2020-10-20 00:30:10

1、乳腺癌转移的途径是什么

乳腺癌的分型:
1、非浸润性癌:
2、早期浸润癌: 小叶癌、导管癌 3.浸润癌特殊型癌:乳头状癌、小管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粘液腺癌、腺样囊性癌、鳞癌、大汗腺样癌、Paget病
4、浸润性非特殊性癌: 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腺癌、单纯癌、 硬癌、髓样癌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
1、局部扩展 :
乳腺癌细胞延导管蔓延,或沿筋膜间隙伸展,继而侵及皮肤,首先累及乳腺悬韧带,使之缩短,从而形成酒窝征,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则出现橘皮样水肿。淋巴管内癌细胞继续生长,可发展成分散的结节,即卫星结节。
2、淋巴道转移:一般病人就诊时有50%~77%已有淋巴结转移。
乳房的淋巴引流有四个途径:
1)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引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流向胸大、小肌淋巴结,直接到达锁骨下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上淋巴结。
2)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
3)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以流向另一侧。
4)乳房深部淋巴网可延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另外,癌细胞也可以返流引起胸膜及脊柱转移。
3、血道转移:乳腺癌细胞可进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循环而至远处转移。可引起肺、骨、软组织、肝及肾上腺等转移。其中:骨转移以胸、腰椎及骨盆多见。
寻医问药提示:乳腺癌的转移概率很大,主要是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等,乳腺癌转移后的治疗应该选择中药综合治疗。

2、肝脏上的韧带是干什么的?

肝脏被腹膜皱折形成的肝周韧带固定在上腹部,包括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等。肝圆韧带是脐静脉闭锁后形成的纤维索,自脐移行至脐切迹,经镰状韧带游离缘的两层腹膜之间到达门静脉左干的囊部与静脉韧带相连。

3、肝左叶 右叶的分界标志是什么韧带

肝的左右叶分界标志是镰状韧带,镰状韧带呈矢状位,因此肝借此分为左、右两叶。

4、求解剖 题答案!

1E
2C
3E
4C
5B
6A
7D
8E
9B
10C

5、左肝叶低密度灶符合肝镰状韧带假性病变表现需定期复检?

这是守株待兔——高给你符合(也许不是),看看你的反应,如果你愿意检查,给你一点药,吃一段时间,你就是那个病了。

对策:敲打左右肝经大腿内侧那一段,每日2次,每次6分钟,7天见效,1月就没事了。不放心,到另一家医院复查。

6、腹膜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1.打开腹膜腔
自剑突向两侧沿肋弓切开至腋中线,再向下切至髂前上棘,将腹前外侧壁向下方翻起。翻起时可见肝镰状韧带,自脐和腹前壁连于肝的膈面和肝门,可在靠近腹前壁处切断之,并剪断韧带游离下缘内的肝圆韧带。
2.原始腹膜腔和脏器的观察
打开腹膜腔后,可见贴附于腹内筋膜内面光滑的膜,即腹膜壁层;覆盖于脏器表面的光滑的浆膜为腹膜脏层。另外在器官与器官之间或器官与腹壁之间有腹膜形成物(韧带、网膜、系膜)相连。腹膜壁层与脏层、脏层与脏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即腹膜腔,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浆液存在,腹膜腔的形态随器官盈虚、运动等因素而变化。
在两侧肋弓围成的胸骨下角内,可见到肝膈面的一部分露出。肋下缘与右销赃骨中线相交处可见胆囊底。肝下缘与左肋弓之间可见到胃体及胃大弯的一部。自胃大弯向下垂有帘子状的大网膜,成人几乎覆盖了胃下方全部的腹部脏器。小儿大网膜较短,仅能覆盖一部分脏器。
将大网翻起,可见蟠曲的小肠袢,小肠袢周围有大肠围绕,即居于右髂窝的盲肠和阑尾、右侧的升结肠、上方的横结肠、左侧的降结肠和左髂窝的乙状结肠等。
3.检查腹膜腔上部的腹膜形成物
肝镰状韧带一端已从腹前壁切下,将右侧肋弓上提,将肝推向下方,可见镰状韧带呈上宽下窄的镰刀状。用手指搓捻其游离下缘,内含结缔组织索即肝圆韧带。将手指插入肝膈面与膈之间,指尖可触及肝镰状韧带两层分别向左、右侧分开,系于膈与肝上面之间,构成冠状韧带的前层,沿此层向左、右可探查到位于其两端的左、右三角韧带。绕过左三角韧带的游离缘可摸到冠状韧带的后层。
将肝推向右上方,可见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间有薄而疏松的小网膜(左侧的肝胃韧带和右侧的肝十二指肠韧带)。
沿胃大弯下方约2厘米处,剪开大网膜前2层,将右手食指由切口伸入胃后面的网膜囊,在胃底部和脾门之间,用拇指和食指夹撮胃脾韧带,再用左手沿脾与膈之间向绕过脾后缘,与右手食指间探查脾肾韧带。在脾的下方可见从结肠左曲连于膈的膈结肠韧带。
4.探查网膜囊和网膜孔
将右手食指自胃大弯下缘的切口伸入网膜囊,依次探查囊的上壁为肝左叶和膈下面的腹膜,下壁即大弯切口处、大网膜前两层和后两层的愈着部,左界为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界为小网膜游离右缘后方的网膜孔。再将左手食指伸入网膜孔,使左、右食指在网膜囊内会合,证实网膜孔为网膜囊右侧的开口。摸触网膜孔的四界,前界为小网膜(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游离右缘;后界为覆盖下腔静脉的腹后壁腹膜;上界为肝尾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
5.观察扇形的小肠系膜后将小肠袢推向左侧,检查小肠系膜根自第二腰椎左侧,斜向右下至右骶髂关节前方。
6.循大肠走向依次观察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及乙状结肠系膜的附着部位以及升、降结肠三面被覆腹膜的情况,升、降结肠外侧的结肠旁沟。
7.观察腹膜的陷窝和陷凹,将手伸至右肾的上方,探查右肾与肝之间的肝肾隐窝,该处常有液体蓄积,是平卧位时腹膜腔的最低点。将小肠袢推向右侧,并将横结肠向上翻起,在横结肠系膜根部可见一腹膜皱襞,延伸到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部,即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在盆腔,腹前壁腹膜向腹后壁腹膜移行,男性在膀胱和直肠间形成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则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后者较深,当半坐位时是腹膜腔的最低点。
8.依次从正中线向两侧观察腹前壁下部的腹膜皱襞和窝。它们是脐正中襞、成对的脐内侧襞和脐外侧襞(腹壁下动脉壁)以及位于它们中间的成对的膀胱上窝、腹股沟内侧窝以及位于脐外侧襞外侧的腹股沟外侧窝。
9.按讲义观察腹膜腔分区,注意它们的位置和通向。

7、人解剖的各处分界? 例如:环状软骨分界:上下呼吸道

膈是胸腔与腹腔的分界
十二指肠悬肌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
齿状线是直肠粘膜与皮肤的分界
白线是内个痔的分界
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环状软骨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角切迹是胃体与胃窦的分界
骨盆界线是真假骨盆的分界
腹股沟是腹与大腿的分界
镰状韧带是肝左右叶的分界
子宫峡是体与颈的分界
胸骨角水平是气管分杈的分界,也是主动脉分三段的分界
前后正中线是人体外表左右对半的分界
等等

与镰状韧带转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