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肝脏悬韧带

肝脏悬韧带

发布时间:2020-10-19 13:30:10

1、肝下垂是什么病好冶吗? 就是吃饭吃不下恶心

此病与各种悬肝来韧带、腹壁及肠自道的支撑作用减弱及局部因素牵拉或致膈肌下降有关。肝下垂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前者多与冠状韧带或悬韧带的缺失、软弱有关。获得性肝下垂多与营养因素等造成肝脏支撑组织病变有关,如悬肝韧带松弛、延长,腹肌张力减弱,腹内压降低及肠下垂致肝脏失去肠道的支撑等;肺气肿、右侧大量胸腔积液及肺癌等导致的膈肌下降也可促使肝下垂;邻近器官肿瘤与肝脏黏连,肿瘤增大牵拉肝脏使之位置下移;高强度的工作、锻炼等亦可诱发肝下垂;胆囊疾病也可引起肝下垂。

2、人体解剖学内脏学消化系统试题~!跪求正解~~~~~~~~

1、有关食管的描述,错误者为
D.第二狭窄距咽峡25cm

2、确认空肠起端的标志是
B.十二指肠悬韧带

3、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在
D.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

4、某男,53岁,近日常出现便血现象,入院处置后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检查时直肠定位的标志是什么
D.直肠横襞

5、不经肝门出入的结构是
B.肝静脉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参与构成咽峡的有
A.腭垂
B.腭舌弓
C.舌根

2、牙周组织包括
A.牙龈
B.牙周膜

3、位于鼻咽部的结构有
A.咽扁桃体
B.咽鼓管咽口
4、有关肝的描述,正确的有
A.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B.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
D.小儿肝体积相对较成人大

5、关于胰的描述,何者错误
A.平对第3-4腰椎高度

C.属于内分泌部器官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3对唾液腺均开口于口腔底部的舌下阜
错误

2、腭扁桃体位于口咽的内侧壁。
错误

3、三条结肠袋汇集于阑尾根部。
正确
4、肝静脉出肝门注入下腔静脉。
错误

5、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在右肋弓下缘摸不到肝脏。
正确

3、哪个器官不是消化系统的器官

消化器官      

关于人体消化器官应称为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胆本身并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不能称之为消化器官,只是所贮藏的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物的消化。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在消化过程中包括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形式。   食物经过口腔的咀嚼,牙齿的磨碎,舌的搅拌、吞咽,胃肠肌肉的活动,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从口腔推移到肛门,这种消化过程叫机械性消化,或物理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由消化腺所分泌的各种消化液,将复杂的各种营养物质分解为肠壁可以吸收的简单的化合物,如糖类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类分解为甘油及脂肪酸。然后这些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体内,进入血液和淋巴液。这种消化过程叫化学性消化。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参考: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和吸收   参考资料: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许多小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人体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作为生命活动能量的来源,满足人体发育、生长、生殖、组织修补等一系列新陈代谢活动的需要。人体消化系统各器官协调合作,把从外界摄取的食物进行物理性、化学性的消化,吸收其营养物质,并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它是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系统。   上、下消化道是如何区分的?   上、下消化道的区分是人为的,它是根据其在Treitz韧带的位置不同而分的。位于此韧带以上的消化管道称为上消化道,Treitz韧带以下的消化管道称为下消化道。   Treitz韧带,又称十二指肠悬韧带,从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纤维索带向下与十二指肠空肠曲相连,将十二指肠空肠固定在腹后壁。Treitz韧带为确认空肠起点的重要标志。   上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上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组成。   (1)口腔:由口唇、颊、腭、牙、舌和口腔腺组成。口腔受到食物的刺激后,口腔内腺体即分泌唾液,嚼碎后的食物与唾液搅和,借唾液的滑润作用通过食管,唾液中的淀粉酶能部分分解碳水化合物。   (2)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咽依据与鼻腔、口腔和喉等的通路,可分为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三部。咽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吞咽这一复杂的反射动作。   (3)食管:食管是一长条形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30厘米。食管有三个狭窄部,这三个狭窄部易滞留异物,也是食管癌的好发部位。食管的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入胃,其次有防止呼吸时空气进入食管,以及阻止胃内容物逆流入食管的作用。   (4)胃:分胃贲门、胃底、胃体和胃窦四部分,胃的总容量约1000~3000毫升。胃壁粘膜中含大量腺体,可以分泌胃液,胃液呈酸性,其主要成分有盐酸、钠、钾的氯化物、消化酶、粘蛋白等,胃液的作用很多,其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杀灭食物中的细菌、保护胃粘膜以及润滑食物,使食物在胃内易于通过等。   胃的主要功能是容纳和消化食物。由食管进入胃内的食团,经胃内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后形成食糜,食糜借助胃的运动逐次被排入十二指肠。   (5)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度相当于本人十二个手指的指幅(约25~30厘米),因此而得名。十二指肠呈C型弯曲,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下部和升部四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粘液、刺激胰消化酶和胆汁的分泌,为蛋白质的重要消化场所等。   下消化道有哪些器官,有什么功能?   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1)空肠、回肠:空肠起自十二指肠空肠曲,下连回肠,回肠连接盲肠。空肠、回肠无明显界限,空肠的长度占全长的2/5,回肠占3/5,两者均属小肠。空肠、回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   (2)大肠:大肠为消化道的下段,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成人大肠全长1.5米,起自回肠,全程形似方框,围绕在空肠、回肠的周围。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4、100分求解三个问题!!!

最好请教一下专业医师

5、肝到底在哪儿啊?

一、肝脏在哪里?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 我们的身体,除掉了头和四肢,就剩下了躯干,也就是胴体了。 而胴体里面就装藏有各种器官。胴体在中间,有一片厚膜的隔墙,叫做「横隔膜」,它把胴体分为上下两个腔洞;上面的腔洞叫 做「胸腔」,里面藏有心脏、肺脏、大动脉等;下面的腔洞叫做「腹腔」,就是腹部,里面藏有包括肝脏在内的胃、胰脏、肾脏 、大小肠、子宫、卵巢、输卵管等器官。肝脏之位置,就在腹腔的最上面,也就是右侧横隔膜之下,前面整个被右胸廓下部的肋骨所盖住,而它的下端,也不超出右侧最下面的肋骨,所以正常的肝脏从腹壁上面是能摸不到的。肝脏由韧带“悬挂”在腹腔内,而韧带又有一定的伸缩性,所以肝脏的位置可随腹腔压力和容积的改变而变化。孕妇、有腹水者肝脏可上移。 肝脏最近的“邻居”是胆囊,它附在肝叶之下,其间有胆管相通,若肝脏受损,胆囊也易被其影响,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容易合并胆囊炎、胆管炎。相反胆囊、胆管有病变时,也可波及肝脏。其次肝脏还与胃、胰腺、脾脏及十二指肠相关联,这些器官多属消化器官,共同调节人的消化功能。一旦肝脏受损,也可影响“左邻右舍“。如慢性肝炎可有胰腺病变,重型肝炎可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可引起脾肿大及食道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等。 当人体仰卧或大口吸气时,由于横膈的移动,肝脏被压向肋骨正文,一部分肝脏就可从肋下触及。当怀疑有肝病的时候,医生通常通过触诊,即从肋下触摸肝脏,初步了解肝脏质地与形态的变化。一般正常人的肝脏为橡皮样柔软的组织,当患有肝炎、肝硬化、肝癌时,肝脏就肿大、变形、质硬,有经验的医生一摸便可有所了解。
二、肝脏长得是什么样的? 肝脏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成人肝脏重约1400g(男性1500g左右,女性1300g左右)占体重的1/30-1/50。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并占据上腹的一部分,小部分位于左上腹,卧位时,肝脏的上界在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通过叩诊便可发现其上界。一般情况下在上腹部触摸不到肝脏下缘,但有一少部分人肝脏位置下垂,则可于肋缘下触及肝下缘。

在儿童期,肝脏位置较成人略低,肝下缘在肋下1cm~2cm处,少年期后,在肋下不易触及。肝脏的位置可随体位及呼吸变化有一定改变,站位和吸气时肝脏下移1~2cm,而仰卧位和呼气时则有所上升。 三、肝脏承担着什么样的工作?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承担着消化、解毒、代谢等重要功能,我们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都必须依靠肝脏进行加工,才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除了物质代谢外,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可以说,人体没有肝脏,就没有生命,肝脏受损,健康受损。

6、人体器官图心肝脾肺肾位置

人体器官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器官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功能相适应。我们一般都比较容易注意到一些组织集中的直观的器官。比如: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再如:内脏器官心、肝、肺、胃、肾等。不少器官都容易被人们忽略而不认为是器官。比如任何一块骨骼肌,皮肤等。

心肝脾肺肾

心脏

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压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

肝脏

肝脏是人体内脏里最大的器官,位于人体中的腹部位置,在右侧横隔膜之下,位于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脏平均重达1.5公斤(约在1-2.5公斤之间;另一说1-1.6公斤),为一红棕色的V字形器官。

脾脏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脏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将其“悬挂”在上腹部。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肺有分叶,左二右三,共五叶。肺经肺系(指气管、支气管等)与喉、鼻相连,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肾脏

肾脏的位置:右肾门正对第二腰椎横突,左侧针对第一腰椎横突,右肾由于肝脏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正常肾脏上下移动均在1-2厘米范围以内。肾脏是在横膈之下,体检时,除右肾下极可以在肋骨下缘扪及外,左肾则不易摸到。

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7、肝脏靠什么固定?

?

与肝脏悬韧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