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组成髌韧带

组成髌韧带

发布时间:2020-10-14 01:44:26

1、麻烦大家帮忙回答: 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多轴球窝关节。关节盂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来加深关节窝,关节周围有薄而松弛的关节囊包绕,关节囊丄壁有喙肱韧带加固。作用:肩关节为全身最灵活的关节,可做三轴运动,即冠状轴上的屈和伸,矢状轴上的收和展,垂直轴上的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肘关节,包括三个关节:肱尺关节、肱桡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和尺骨滑车切迹构成,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关节凹构成,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和尺骨桡切迹构成。三个关节包裹在一个关节囊内,有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加固。作用:肘关节的运动以肱尺关节为主,允许做屈、伸运动。肱桡关节允许做屈、伸、旋前和旋后运动。桡尺近侧关节和桡尺远侧关节联合可使前臂旋前和旋后。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主要韧带有髌韧带,腓侧副韧带、胫侧副韧带腘斜韧带和膝交叉韧带,膝交叉韧带又包括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囊的滑膜层向上突起形成髌上囊,髌骨下方中线两侧部分滑膜层突向关节内,形成一对翼状襞,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有髌下深囊。关节面之间还有半月板,分为呈C型的内侧半月板和呈O型的外侧半月板。膝关节的作用是屈膝和伸膝。

2、有几个关于解剖的问题。很急!!!! 【多选】由肌腱组成的结构有:A 跟腱 B 髌韧带 C 交叉韧

<

3、膝盖的筋伤到,都一年了,怎么办?

软组织损伤是指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以及风寒湿邪侵袭等原因造成人体的皮肤、皮下浅深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韧带、关节囊、滑膜囊、椎间盘、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软组织损伤。临床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软组织损伤的主要分类:扭伤类,挫伤类,碾压伤类;有急性筋伤,慢性筋伤类;有开放性损伤类,闭合性损伤类等。

中医称软组织损伤为“筋伤”。临床分型有:(1)初期,即伤后1~2周,以气滞血瘀,疼痛、肿胀或瘀血化热为主。治宜攻利法、攻下逐瘀、行气活血和清热凉血为主。(2)中期,即伤后2~6周,以营卫不和为主。治宜和营止痛。(3)后期,即伤后6周以后,以气血不足为主。治宜补益为主。

方1 佛手陈皮饮

组成:佛手50克,陈皮30克,白糖2匙。
用法:将佛手、陈皮洗净切碎,置人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文火煮10分钟,滤渣取汁,加白糖,分次饮服。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即损伤1周以内,且病情较轻者。
附注:佛手行气止痛,陈皮行气宽胸。
来源:民间验方。

方2 荔枝核粥

组成:荔枝核50克,粳米100克。
用法:将荔枝核捣碎洗净,置锅中,加清水100毫升,急火煮开10分钟,滤渣取汁;将粳米荔枝核汁共人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服用。
功效:行气止痛散结。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局部肿胀明显或有结块者。
附注:荔枝核有行气止痛散结之功效。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05

方3 月季花饮

组成:月季花5克,红糖15克。
用法:将月季花洗净,置锅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沸5分钟,滤渣取汁,加红糖,分次饮服。
功效: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初期,肿胀疼痛明显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7

方4 桃仁冬瓜米粥

组成:桃仁10克,冬瓜20克,粳米100克。
用法:桃仁捣烂如泥,用水研汁去渣,与冬瓜、粳米一同置锅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行气消肿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早期,肿痛明显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7

方5 黑豆白芷饮

组成:黑豆20克,白芷20克,白糖2匙。
用法:将黑豆、白芷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滤渣取汁,加白糖,趁热分次饮用。
功效: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中期,肿胀疼痛不减,但较稳定者。
附注:黑豆活血祛风,白芷行气止痛。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7

方6 韭菜炒鹌鹁蛋

组成:韭菜200克,鹌鹑蛋10只。
用法:韭菜拣净洗清,段成条,鹌鹑蛋去壳拌匀。鹌鹑蛋下油锅炒成块,盛起备用;韭菜炒熟,再将鹌鹑蛋拌炒,加盐、味精拌和, 上碟食用。
功效:行气活血散瘀。
主治:软组织损伤中期,以腰以下损伤为明显者。
附注:韭菜辛温,温阳补虚,行气理血、活血散瘀。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

方7 橘皮米粥

组成:橘皮干10克,粳米50克。
用法:将橘皮干碾为细末,置锅中,加粳米,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3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分次饮食。
功效:行气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中期,伴有脾胃不适,纳差者。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205

方8 桃仁牛血羹

组成:桃仁12克,鲜牛血(已凝固)200克,精盐少许。
用法:将桃仁去皮、尖,研成细末。将桃仁末、牛血同放人锅中,加清水500毫升,急火煮开,文火煲成汤,放人精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活血通络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中期。
来源:薛秀娟,等.大众药膳.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58

方9 黄酒鸡血饮 .

组成:活鸡热血15毫升,热黄酒25毫升。
用法:活杀鸡时取鸡热血15毫升,即刻注入热黄酒内,趁热服用。
功效:行气通络散结。
主治:软组织损伤后期瘀肿趋于硬结者。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7

方10猪血豆腐汤

组成:猪血(凝固)100克,豆腐100克。
用法:将猪血、豆腐切成小块,投入煮沸的鸡汤250毫升内,加入调味品,再煮沸后食用。
功效:和胃养血柔筋。
主治:软组织损伤中后期。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8

方11 黄酒泡薏仁

组成:薏苡仁100克,黄酒500克。
用法:薏苡仁洗净晾干,研成细末,放人黄酒瓶中封固,每天均摇1次。封固5天后,分次饮用,每日2次,每日10~15克。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健脾胃。
主治:软组织损伤中后期复感风邪者。
附注:薏苡仁有健脾益气,清利湿热之功。
来源:夏翔,等.家庭食养食补食疗全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28

方12 大枣白芷粥

组成:大枣10枚,白芷10克,粳米200克。
用法:将大枣、白芷分别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30分钟,成粥,趁热分次饮用。
功效:补益中气,行气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后期体虚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13 牛肉荔枝羹

组成:牛肉50克,荔枝(鲜)50克。
用法:牛肉煮熟后切成块,鲜荔枝去核,共置锅中,加清水200毫升,急火煮开2分钟,文火煲成羹,分次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理气止痛。
主治:软组织损伤后期。
附注:牛肉味甘性平,补脾益气,强筋壮骨。荔枝生津和胃,补益气血,理气止痛。
来源:王慕同.大众药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58

4、膝关节的基本构成?

膝关节由下股骨,上胫骨和髌骨组成。它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属于滑车关节。

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散。它附着在每个关节面的周边,并通过韧带加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韧带包括:

1、髌韧带

它是股四头肌肌腱的中央纤维索,从髌骨向下延伸到胫骨转子。髌韧带平坦而结实,其浅表纤维穿过髌骨并连接股四头肌肌腱。

2、腓侧副韧带

它是一种坚韧的纤维索,起源于股骨的外上髁,向下延伸到腓骨的头部。韧带表面多由股二头肌腱覆盖,股骨腱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3、胫骨副韧带

宽扁平束,位于膝关节的内侧后部。从股骨的内侧上髁,它向下连接到内侧胫骨髁和相邻的骨体,并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连接。胫骨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展膝盖时是紧张的,在弯曲膝盖时是松弛的,而当半膝弯曲时最松弛。因此,允许膝关节在半屈曲位置进行一些内旋转和外旋。

4、斜韧带

它从半膜肌腱延伸,从内侧胫骨髁开始,向外倾斜向上,在股骨外侧髁末端,并将一些纤维与关节囊融合,以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

5、膝关节的十字韧带

位于膝关节中间,非常结实,坚韧。它由滑膜衬里,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十字韧带(ACL)起源于小腿的内侧部分并从胫骨髁间区域下降,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合。纤维以扇形方式附接到外侧股骨髁的内侧。

后十字韧带比前十字韧带更短,更强壮,更垂直。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侧,向内侧倾斜向上,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

膝关节十字韧带牢固地连接股骨和胫骨,这可以防止胫骨沿着股骨向前和向后移动。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伸展最紧张的,可以防止胫骨向前移动。后十字韧带是膝关节屈曲最紧张的,可以防止胫骨后倾。

一般来说,膝关节只能进行屈曲和伸展,因为此时它是滑车状的。在屈曲位置,髌骨向上移动。此时,膝关节是双髁的,因此它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以及轻微的内旋和外旋运动。由于膝关节两侧存在侧副韧带,因此不能进行牵开和伸展。

5、脐小指部、内踝、足掌、髌韧带和人中穴的浅或深感觉传导至大脑皮质的过程:分别通过哪些部位的何结构传至皮

小指(尺神经)——脊髓偰束——偰束核——间脑(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躯体感觉中枢(对侧)
内踝(胫后神经)——腓总神经——坐骨神经——脊髓薄束——薄束核——间脑(丘系交叉)——内侧丘系——躯体感觉中枢(对侧)
足掌——坐骨神经——薄束。。。。。。。
髌韧带——股神经——薄束。。。。。。。
人中——面神经——面神经核——间脑——躯体感觉中枢
浅感觉: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传导通路/第一级感觉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其树突构成脊神经中的感觉纤维,分布在皮肤内,其轴突形成脊神经后根。后根进入脊髓后,在脊髓灰质后角更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级元)。其纤维立即斜越到对边,痛觉与温觉在脊髓侧索上行,触觉和压觉在脊髓前索上行,二者共同组成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在丘脑外侧核的腹后部再次更换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换元后发出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再上行经内囊,投射至大脑皮层中央后回的上2/3躯干和下肢的感觉区。(你问的这些部位的感觉都是浅感觉为主的)
深感觉:躯干、肢体的深感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也位于脊神经节内,其树突分布于肌肉、肌腱及关节内,轴突随脊神经根进入脊髓后,在同侧后索内上行组成薄束和楔束,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在此更换第二级神经元后,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内侧丘系。再上行经脑干到达丘脑,并在丘脑外侧核的腹后部更换第三级神经元。换元后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至中央后回、中央前回上/2/3处和下肢运动感觉区。

6、膝盖运动量过大了,造成前交叉韧带损伤,影像所见: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关节诸构成骨形态,骨质信号未见异

对,很矛盾。
动才能有肌肉的活力,受伤又要求关节制动。
正确的做法是做---等长收缩:坐凳前面一点,就是关节(膝盖)不动,直腿抬腿10CM高,坚持5S,放腿休息,再做。反复20个。先不负重,如果有力量习惯以后再负重。
(没法上图,意思到了,能看懂就行。一种是坐位,一种是仰卧位)
日本是膝疼痛人数比较多的国家,日本对膝盖的研究比较全面。
日本医生推荐用运动疗法引退积水,又锻炼肌肉。
腰疼痛者,坐位更适合

7、运动解剖简答题:膝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有那些?

一、膝关节的关节囊薄而松弛,附着于各关节面的周缘,周围有韧带加固,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主要结构有:

1、髌韧带

为股四头肌腱的中央部纤维索,自髌骨向下止于胫骨粗隆。髌韧带扁平而强韧,其浅层纤维越过髌骨连于股四头肌腱。

2、腓侧副韧带

为条索状坚韧的纤维索,起自股骨外上髁,向下延伸至腓骨头。韧带表面大部分被股二头肌腱所遮盖,与外侧半月板不直接相连。

3、胫侧副韧带

呈宽扁束状,位于膝关节内侧后份。起自股骨内上髁,向下附着于胫骨内侧髁及相邻骨体,与关节囊和内侧半月板紧密结合。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在伸膝时紧张,屈膝时松弛,半屈膝时最松弛。因此,在半屈膝位允许膝关节作少许旋内和旋外运动。

4、斜韧带

由半膜肌腱延伸而来,起自胫骨内侧髁,斜向外上方,止于股骨外上髁,部分纤维与关节囊融合,可防止膝关节过伸。

5、膝交叉韧带

位于膝关节中央稍后方,非常强韧,由滑膜衬覆,可分为前、后两条:

前交叉韧带,起自胫骨髁间降起的刖方内侧,与外侧半月板的前角愈着,斜向后上方外侧,纤维呈扇形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

后交叉韧带.较前交叉韧带短而强韧,并较垂直。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

膝交叉韧带牢固地连结股骨和胫骨,可防止胫骨沿股骨向前、后移位。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防止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防止胫骨后移。

二、辅助结构:

膝关节的滑膜层是全身关节中最宽阔最复杂的,附着于该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周缘,覆盖关节内除了关节软骨和半月板以外的所有结构。滑膜在髌骨上缘的上方,向上突起形成深达5cm左右的髌上囊于股四头肌腱和股骨体下部之间。

在髌骨下方的中线两侧,部分滑膜层突向关节腔内,形成一对翼状襞alar folds,襞内含有脂肪组织,充填关节腔内的空隙。还有不与关节腔相通的滑液囊,如位于髌韧带与胫骨上端之间的髌下深囊。

(7)组成髌韧带扩展资料: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及髌骨的关节面构成.结构特点:

1、关节囊:广阔而松弛。

2、韧带:分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囊内韧带有膝交叉韧带,它包括前方的前交叉韧带,后方的后交叉韧带.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部;后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囊外韧带主要有髌韧带、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

髌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前方,由股四头股包髌骨的前方和二侧向下止于胫骨粗。胫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内侧,连于股骨内上髁与胫骨内侧髁之间.腓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的外侧,连于股骨外上髁与腓骨头之间。

3、半月板:它可分为内侧半月板和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较大而窄,呈“C”字形;外侧半 月板较小而宽,近似环形,有时也呈盘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膝关节

8、人体的运动系统是有哪几部分构成的怎么运动的,生殖系统呢?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所组成。它们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并构成人体的轮廓。 运动系统顾名思义其首要的功能是运动。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以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而实现的。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数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滑、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体姿。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骨骼肌经常处于不随意的紧张状态中,即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维持一定的紧张度,在静止姿态,需要互相对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所取得的动态平衡。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众所周知,人的躯干形成了几个体腔,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这些体腔由骨和骨连接构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构成某些体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侧壁,胸廓的肋间隙等,或围在骨性体腔壁的周围,形成颇具弹性和韧度的保护层,当受外力冲击时,肌肉反射性地收缩,起着缓冲打击和震荡的重要作用。

人体骨有206块,借关节、韧带、软骨连结其中。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见人体骨骼示意图)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人体各骨连结基本上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直接连结包括颅顶各骨之间的膜性连结(缝);椎体间的软骨连结;骶椎间的骨性连结。这是三种直接连续的方式。间接连结又称关节。尽管人体的关节有多种多样,但其基本结构不外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各骨相互接触处的光滑面叫关节面。关节面为一层软骨复盖称关节软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组成,它附着于关节面周围的央面上。关节腔就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间所密闭的窄隙。

躯干骨包括脊柱骨26块,肋骨24块,胸骨1块。这些骨互相连接构成脊柱和胸廓。脊柱由二十四块椎骨(其中颈椎七快,胸椎十二块,腰椎五块)一块骶骨和一块尾骨相迭而成。胸廓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肋骨共十对,左右对称,肋骨前端借肋软骨与胸骨连结构成胸肋关节,后端与胸椎连结构成肋椎关节,第八至第十肋的前端不接胸骨,各与上位的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第十一、十二肋骨的前端不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称为浮肋。胸骨居胸前正中部。

颅骨包括脑颅骨8块,面颅骨15块,听骨6块。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①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上臂的肱骨,前臂的尺骨及桡骨和手的八块腕骨,五个掌骨和十四节指骨。

腕骨可分为两排:近侧排由拇指侧向小指侧,有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豆骨;远侧排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

掌骨由拇指向小指依次称第一、二、三、四、五掌骨。

指骨除拇指为两节,其余各指为三节,共计十四节。指骨由肢体近端到远端,分别称第一(近),第二(中)和第三(远)指节。

肩关节由关节囊包围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而成。因肱骨头的关节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关节盂小而且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所以,肩关节活动灵活,是全身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由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可展伸140°。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的关节凹构成。只能作屈伸和回旋运动。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上端的桡切迹构成。伸肱时,前臂与上臂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与上臂之间形成一开向外侧的角度,这个角叫提携角(男性约为165°,女性约为135°)。桡腕关节 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月和三角骨构成,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桡腕关节与腕间关节共同活动的范围是:屈最大,约90°,伸45°,内收40°,外展20°,环转度极小。

腕掌关节由下排腕骨与掌骨构成。除拇指腕掌、小指拇掌关节能作屈伸、收展、对掌及环转(仅拇指腕掌关节有)等运动外,余三个腕掌关节基本不动。

②下肢骨包括髋骨、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胫骨及腓骨以及足骨。

足骨分为跗、跖、趾骨。跗骨:7块,分别叫做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和楔骨。跗骨位于足的后半部,内侧是距骨,它与胫腓骨构成踝关节;距骨下方是跟骨,形成足跟;距骨前内是足舟骨;跟骨前外是骰骨;骰骨内侧依次排有外侧、中间和内侧楔骨。三块楔骨与第一、二、三跖骨形成第一、二、三跗跖关节。骰骨与第四、五跖骨形成第四、五跗跖关节。跖骨:5块,与趾骨一起构成足的前半部。近端与跗骨相关节,远端与趾骨相关节。趾骨:14块,趾2节,余均3节。第一跖趾关节附近常见有一对籽骨。

骨盆由两块髋骨与骶、尾骨连结而成。两块髋骨的前部借软骨连结在一起称耻骨联合。该联合仅在女性分娩时有一定的活动性。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由于髋臼较深能容纳股骨头的2/3,而且髋关节囊及其周围的肌肉又比较强厚,因此,稳固性比肩关节大。髋关节脱位也仅次于肘关节和肩关节。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关节面,胫骨上端的关节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滑膜腔被两条交叉韧带分割。前、后两条交叉韧带尚有防止胫骨前、后移位的作用。膝关节内有月牙状的关节盘,叫半月板,其内侧大,外侧小。当膝关节半屈于内旋或外旋位时,突然的强力伸膝运动,可使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囊坚韧,关节囊的前壁有髌骨和髌韧带;两侧有胫、腓侧副韧带;后方有斜韧带加强。

踝关节由胫骨下端及内踝、腓骨外踝与距骨构成,属于滑车关节。踝关节负重最大,关节面较小,但踝关节囊有韧带加强,内侧韧带从内侧将内踝、足舟骨、距骨和跟骨连结起来;在外侧有距腓前、后韧带和跟腓韧带连结腓骨、距骨和跟骨。因踝关节周围韧带强而有力,以致在踝扭伤时,即使内外踝发生了骨折,韧带尚未受损。

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人体肌肉可分为骨骼肌(又叫横纹肌)、平滑肌、心肌三种。按着是否可以随人的意志而收缩,可分成随意肌和不随意肌。骨骼肌是随意肌,心肌、平滑肌是不随意肌。

运动系统所讲的肌肉属于骨骼肌。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产生运动。

肌肉的形态多种多样,可概括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四肢肌多为长肌,收缩力强,活动幅度大。短肌多分布于各椎骨之间。腹部多为阔肌,对内脏起支持和保护作用。轮匝肌由环形肌纤维构成,分布于眼、口、肛门周围,收缩时关闭各孔裂。

锥体外系统是运动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锥体系统以外的运动神经核和运动传导束,由基底神经节(新纹状体——尾状核、壳核,旧绞状体——苍白球、黑质)和丘脑底核、红核、网状结构等组成,主要调节肌张力、肌肉的调节运动和平衡。锥体外系统损害,可出现肌张力的改变,不自主多动,如帕金森氏综合征、舞蹈症、舞蹈样手足抽动症和扭转性痉挛等。 生殖系统:女{输卵管、膀胱、尿道、外阴、卵巢、子宫、阴道}
男{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睾丸、精囊、前列腺}

与组成髌韧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