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据前肌韧带

据前肌韧带

发布时间:2020-10-12 08:30:51

1、左脚扭伤,上海华山医院确诊: 左侧距腓前韧带完全撕裂(距骨端);跟腓韧带轻度肿胀;腓骨肌上支持带损伤

确证了吗?是韧带撕裂吗?
开刀现在有微创和非微创的,
微创手术费用较高,但是创面小,疤痕小 容易康复
韧带断了就需要加一段韧带进去,你可以从自己身上取一段(每个人都有一段不用的韧带,优点是省了你买材料的费用,缺点是,身上另一个地方要挨刀)
也可以花钱买异体韧带(就是别人的韧带,优点是:自己不用挨刀,缺点是价格昂贵,4股的双通道韧带在1.5W左右,),还有进口的,价格就更贵了,不过我觉得没必要,
有钱就用异体的,没钱用自己的,效果是一样的
这个手术最多住院1周,不是休息个几天就能正常走路的,需要配合医生的理疗进行复健,(你的韧带断了,肌肉肯定猥琐了,加进去的韧带需要你做相关运动让它来达到你能正常生活的目的,做运动增加韧带的张力,把你的猥琐肌肉练起来,这样加进去的韧带才能在你体内正常运作)
如果要完全好,需要1年左右,不管是异体韧带还是自己的韧带,最终都会被我们自身长出来的韧带替换掉,虽然理论时间是8个月,但是临床证明,一般平均时间为1年,
你的韧带长好后,也不能剧烈运动,登山,担担子,最好不要,减轻受伤部位的压力,
希望我说的能帮到你,还有疑问,可以给我留言

2、胫骨前肌的目标肌肉

八个动作塑造男人完美肌肉

八大简单的动作训练计划,让你在一个月内迅速提高体能、塑造漂亮肌肉和完美的身形。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们立即进入体能加油站吧!

1、杠铃深蹲

训练部位:腿部

组数和次数:2组轻重量热身,4组正式组10、8、8、6次

训练师往往限制初学者下蹲的深度,并告诫他们如果蹲得太低会使膝盖受伤。但是根据研究发现,膝盖健康的人最好还是采用全蹲。训练的关键在于,在下蹲的过程中要慢慢的蹲下去,并且在你刚开始接触这一动作的时候就掌握要领,不要急于采用大重量,先从轻重量开始,注意各个肌肉之间的协调性,弄清楚主要发力肌肉、韧带、肌腱和辅助发力肌肉群,在做动作之前集中你的意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动作完成之中去,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习惯成自然,时间长了自然驾轻就熟,也就降低了受伤的几率。

2、杠铃卧推

训练部位:胸大肌

组数和次数:2组轻重量热身,4组正式组12、10、8、6次

如果有一种推举训练,使所有人都能通过它变得更强壮的话,那就是卧推了。这个经典的动作可以给予胸部最佳的刺激。在肩部和肱三头肌的帮助下,你可以推举更大的重量(所以更好的刺激胸部),这是其他胸部练习不能做到的。大重量的卧推应该安排在胸部训练的开始阶段。

TIPS:“坚持顶峰收缩几秒钟,这样能真正挤压目标肌肉。在每个重复动作之间停留几秒钟来挤压肌肉要比没有任何停顿的重复动作更有益处,当然也会很艰苦。使用一个你可以控制的重量,体会胸部挤压的感觉。”

3、俯身杠铃划船

训练部位:背部

组数和次数:2组轻重量热身,4组正式组6、8、10、15次

为了给中背部和背阔肌下部增加厚度,这个动作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有经验的运动员会通过改变握距和提拉角度来改变所刺激肌肉的侧重点。更窄的握距会使背阔肌下部得到更多的刺激,相反宽握侧重背阔肌上部和中背部。向胸部提拉杠铃,背阔肌上部会参与的更多;向小腹部提拉,更多的施压于背阔肌下部。

动作: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宽距离正握住杠铃。膝关节微屈,背部平直,从腰部向前倾,直到上身几乎与地面平行,抓起杠铃悬于胫骨前部,目视身体前方地面。

动作:保持俯身的姿态,通过用力收缩你的背部肌肉将杠铃提到上腹部。在最高点保持1~2秒做顶峰收缩,然后慢慢将杠铃按原路径回到初始位置。然后重复动作。

4、硬拉

训练部位:背部

组数和次数:2组轻重量热身,4组正式组12、10、8、6次

硬拉是全身性的运动,它会强迫身体去提高和适应,可以锻炼全身主要的肌群,经常被用来当作背部或腿部训练的第一练习动作。如果有必要,可以请一名有经验的教练员指导你完成动作的每个环节。只有富有经验的运动员才采用大重量少次数的训练方法。所以当最开始学习这个动作时,使用轻重量多次数的方法,并在规范动作下进行。

动作:将杠铃放在地上,双脚约等肩宽站立。胫骨接触杠铃站在两侧杠铃片的正中间。双臂伸直,膝关节微屈,保持腰背部平直。保证大拇指环绕握住杠铃,可以两只手都是正握也可以一只手正握一只反握。保持双臂平直,双手刚刚宽于两小腿距离。

注意:确保背部脊柱弯曲的正常,防止动作过程中的受伤。

呼吸:在做动作之前,深吸一口气,提拉时屏住气。在到达顶部时吐气。

5、立姿杠铃弯举

训练部位:肱二头肌

组数和次数:2组轻重量热身,4组正式组12、10、8、6次

尽管哑铃弯举有很多优点,但是没有动作像严格的做立姿杠铃弯举一样给肱二头肌增加顶峰和宽度的。这个动作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通过身体的晃动来完成,但更好的是保持腰腹与上身的稳定来加大刺激。并且双手同时用力可以比哑铃弯举承担更大的重量。

动作:同时向肩部弯举杠铃,在顶峰处挤压肱二头肌2秒。慢慢放下杠铃,至初始位置。

TIPS:

a、肘部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在身体两侧。如果他们向前移动,将使三角肌前束参与运动,从而降低对肱二头肌的压力。

b、头部竖直,挺胸,保持身体稳定。

6、仰卧臂屈伸

训练部位:肱三头肌

组数和次数:2组轻重量热身,4组正式组12、10、8、6次

这个动作经常被错误的使用了。他说人们总是把曲杆降到头下方,然后回到超过胸部的初始位置,而不是头上的位置。“曲杆应该被慢慢的降低到刚好在眼睛上面的地方,然后从这里举起到使手臂伸直的状态,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肱三头肌的持续用力。

7、杠铃颈前推举

训练部位:肩部

组数和次数:2组轻重量热身,4组正式组12、10、8、8次

因为肩关节复杂和脆弱的性质,超负荷刺激肩部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通过大重量的推举——杠铃颈前推举可以安全高效的加强肩部。使用杠铃会比使用哑铃让肩部产生更大的推力。但仍然要注意动作的正确以避免受伤,可以使用低背训练凳来保证腰部的稳定。

8、下斜卷腹

训练部位:腹肌

组数和次数:6组25、22、20、18次

动作:面部朝上,躺在30~45度的下斜板上,小腿固定在靠垫下以确保安全。双手轻放在头部两侧。保持身体在斜板的中心,双手不要对头部进行牵拉,慢慢卷起躯干,直到躯干和大腿呈大约90度。在顶峰时保持这个姿势几秒钟,之后慢慢回复到初始位置。

TIPS:“在这个动作的顶峰时,要抬起你的下巴,而不是把它藏在胸口——这样能更好的对腹肌进行挤压。有时候,在做向后躺的重复动作时,我也喜欢把头部下放到与斜板保持六七厘米的距离,这样在再次进行卷腹动作前,可以对腹肌保持一个持续不断的压力。”

3、胫骨前肌怎么锻炼?

胫骨前肌肉一般通过跳绳,提踵,蛙跳等跳跃类练习提高。

4、运动前人的各关节韧带肌肉和其他的器官皆处于什么状态?

运动前人的各个关节,韧带肌肉和其他器官都属于静止的状态,应该充分的热身刺激他们,让他们进入一个活动的状态。

5、如何在前十字韧带重建后对膝盖附近的肌肉进行锻炼

首先要说明:

以下介绍的所有练习方法,必须在专业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之下才可以开始练习。同时由于不同医院的手术方式和临床处理不同,练习方法和时机可能会有相应的不同,所以可以作为术后康复的参考。潍坊市人民医院骨外科王军

一、炎性反应期:(手术后0-1周)

要注意的问题:

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手术之后怎么来摆放自己的腿。

正确的方式是:手术的腿要放于枕头上垫高,好能在卧床的时候高于心脏的位置促进循环。脚尖要竖直向正上方,不要歪向一边。最重要的是膝关节下方应该空出来,千万不能用枕头垫着膝关节底下,不能让腿成为稍微弯曲的位置!

这个体位让膝关节一直处于10-30°的微屈状态,膝关节的关节间隙会比较大,关节最为放松,所以疼痛也轻,患者自己会觉得这是最舒服的姿势。但是这会造成膝关节的后侧关节囊总是在放松的状态,同时髌下脂肪垫在手术刺激之后会有些增生,就可能长到扩大的前侧关节间隙里面。关节的后面组织挛缩被拉紧,前面又有东西占位卡住,膝关节的伸直角度就会受限!(严重的后果是什么,写在《关节为什么会粘连》里面了)

所以只要不是疼痛得不能忍受,还是要让腿尽量保持伸直的体位才更有利于功能的恢复。

同时要注意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

即使手术后的疼痛很轻,状态很好,也不要过多的行走!更不要觉得是腿的问题,就用行走当作为练习的方法!

觉得不能走路就要练习走路是非常错误的认识!走路是下肢非常复杂的功能,要有足够的肌力、活动度,本体感觉要没问题,关节要足够稳定,疼痛和肿胀也要在一定限度之内,等等等等,绝不是试着去走就能练出来的。

同时手术后的初期和早期过多行走,势必会造成膝关节的肿胀和积液,不但影响功能的恢复,持续的肿胀和炎症还会危及组织的愈合!

而且在这个阶段由于疼痛和无力,还有恐惧感和自我保护的心理,走路的姿势并不正确,都是“一瘸一拐”走路的。这样的姿势练习得越多,错误动作的“动力定型”就越巩固,记得越牢,很多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恢复到一定水平之后走路还是“瘸”,一部分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早期除了日常生活必须的活动(去厕所、洗脸刷牙之类),就不要下地练习走路了。

当然,这些话的意思绝不是说走路会引起诸多不良后果,所以能不走路就不走路,能不下地就不下地,尽量少活动就是对的。如果不是组织条件不允许,或者是手术中的一些处理不允许(比如半月板的缝合、软骨的某些处理),该下地负重和走路的时候是一定要走的,只是要控制好下地的时间和走路的量。不敢下地负重就会造成软骨的退变,关节控制能力和本体感觉的下降和骨质的脱钙,同样影响功能的恢复和组织的愈合!

记得几年前有一首电视剧的主题歌曾经传唱很广,叫做“该出手时就出手”。在这里我们也可以套用这句话,就是“该负重时就负重,该走路时就走路” !走路过多和过少都是问题,象前面说到的,只进行日常生活必须的行走,不要用行走来练习就好了!

需要做的康复功能练习:

手术当天:

在麻醉消退之后,就可以开始活动脚趾和踝关节,来促进循环和知觉的恢复。如果疼痛不是难以忍受,就可以开始做前面《踝泵-简单但重要的下肢功能练习》中详细介绍过的踝泵练习。

手术后1天:

手术后的24小时,如果生命体征稳定,疼痛不是难以忍受,就可以在保护之下扶双拐,手术这条腿的脚不着地的行走。但是象前面说过的,只鼓励去厕所之类必须的日常生活活动,绝对专门去不能练习走路!

(1)“踝泵”练习:

就是主动的屈伸踝关节,要求动作缓慢、用力、在不引起明显疼痛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活动、反复连续进行练习。

最好是不睡觉的时候就尽可能多做,至少也需要5分钟/小时。才能达到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意义。具体机制和内容详细写在《踝泵-简单但重要的下肢功能练习》里面了。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就是大腿前面的肌肉(应该算肌群),绷劲和放松交替活动的练习。要求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地多做,要每天大于500-1000次才有效果。这个练习可以尽量避免下肢肌肉的萎缩,同时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500-1000次看起来好像很多,实际仔细想想就知道这个量远远不够了!下肢的功能是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等等,也就是说是克服体重在工作,那么轻轻的绷劲和放松的运动强度能有多大呢?相信大家已经明白意思了。练习作用微乎其微,只能是减缓萎缩,对于股四头肌这样大的肌肉,远不够维持和提高肌力的!

具体的机制和练习方法详细写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了。

(3)腘绳肌等长练习:

腘绳肌就是大腿后侧的肌群,前面一篇《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的康复(二)-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简单介绍》里面已经提到过这个肌群的位置和作用了。

练习方法就是用脚后跟和小腿同时向下用力压床面,或者是腿下面垫的枕头。这时候如果用手摸着大腿的后面,就能感觉到腘绳肌的收缩变硬。要点是下压的时候要保持腿伸直,否则膝关节弯曲可能会引起疼痛或者造成损伤。

同样是要求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多做,也要大于每天500-1000次。原因和机制前面说过,就不再重复了。

(4)直抬腿练习:

在这里,要分不同情况练习了,就是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练习的时机和量会有所不同。

采用腘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或者是使用异体肌腱,再或者是人工韧带的患者,由于膝关节前侧的损伤较小,疼痛也就比较小,所以可以开始尝试着做直抬腿练习。

但这个时期不要求时间和次数,主要是要维持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防止失用。所以只要每隔一两个小时能抬起一下就可以了,太多的练习会增加疼痛!

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5)如果是采用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髌腱切口处会非常疼痛,就可以推迟到术后2-3日再尝试“直抬腿”练习,不必勉强练习增加疼痛和炎症。

手术后2天:

(1)继续加强上面的各项练习。

(2)下地行走之后,可能会有患腿充血的胀痛的感觉,要加强“踝泵练习”,来促进肢体远端的血液回流。

要提醒的是,不要因为怕充血的感觉几天都不下地,在床上卧床休息的时间越久,再下地的时候,充血胀痛的感觉就会越明显越难受。还有可能造成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问题会更多。所以如果医生认为组织的情况允许,就要适当尝试下地和负重,延误只会增加并发症,没有任何好处。

(3)加强直抬腿练习:

目的是强化股四头肌的肌力,为膝关节的稳定和下地行走负重等等打下基础。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4)开始侧抬腿练习(包括内侧和外侧直抬腿):

目的是强化大腿内外侧的肌肉,

采用腘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由于取腱的切口偏内侧,可能在练习内侧直抬腿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可以暂时推迟1-2天再开始练习。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4)后抬腿练习:

采用腘绳肌肌腱(具体点说就是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患者,由于取的就是大腿后群腘绳肌的肌腱,所以可能在练习内侧直抬腿的时候疼痛会明显,可以暂时推迟3-5天再开始练习。具体练习方法详细写在《直抬腿-下肢经典肌力练习》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一般练习的量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以上的所有直抬腿练习,在力量增强之后,都可以在踝关节处绑个沙袋作为负荷,来强化练习更好的加强肌肉力量。练习的量还是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注意要增加的是负荷的重量,不是增加次数和时间,具体方法参看《肌力练习的一些原则》。

手术后3天:

根据手术和组织的情况,由医生决定是否能够开始早期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

(1)同样是继续加强以上的各项练习。

(2)患腿的负重和及平衡练习(注意是否有半月板的缝合和关节软骨的处理):

在可以下地患腿可以沾地负重的基础上,站在墙壁或椅子等等随时可以扶稳保护的位置。

双腿的肌肉都要绷劲,好能控制身体的平衡,之后逐渐移动身体的重心,增加患腿的负重和用力的程度。这样在1-2周的时间里,逐渐达到患侧单腿可以完全负重站立的程度。

一般的练习量是5分/次,2次/组,2-3组/日。什么时候练习到可以患腿单腿站稳1分钟了,就可以脱拐走路了。当然还是要小心保护好!

(3)根据情况开始被动的膝关节屈曲练习:

在微痛的范围之内,肌肉完全放松,采用“床边垂腿”的方法。练习的时候把夹板或者支具去掉,练习之后一定要再戴好夹板!

整个过程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不要反复进行,1次/日练习,避免炎症和疼痛的增加。更要避免暴力推拿和盲目追求角度加快练习!

具体的方法写在《膝关节弯曲角度的康复功能练习》里面。

(4)上面的膝关节屈曲练习之后,要即刻冰敷20分左右,避免肿胀和出血。如果平时关节内有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当然,还有棉花腿加压包扎的时候,就不必冰敷了。

(5)膝关节伸展练习:

手术之前膝关节伸直就不能达到正常的患者,必须练习伸直,否则以后的伸直受限就很难解决了!

如果手术前角度正常,注意文章开始时正确体位的摆放就可以了,等到屈曲角度加大之后再开始伸展练习。

同样是练习的时候摘掉夹板或者支具,练习完再戴好夹板!要注意的是应该和被动屈曲练习间隔尽可能长的时间(比如上午练习弯曲,下午练习伸直)。才能避免反复的屈伸刺激造成膝关节的炎症和肿痛增加。

与据前肌韧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