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是免疫性损伤,以骶髂关节为重,是全身性疾病,对腕横韧带或许有些影响,但不至于出现腕管综合征,你手掌的小鱼际有没有萎缩?挠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刺痛?
腕管综合征
系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
所以强直性脊柱炎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可能很小。
2、我母亲教了30书,结果患了腕管综合症,如何治疗?
腕管综合症是一种很常见的文明病,主要和以手部动作为主的职业有关。得了这种病会出现手部逐渐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手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到了晚上,疼痛会加剧,甚至让患者从梦中痛醒。
功能恢复.现介绍和了解腕管综合征:腕管象一座拱桥,其背面是腕骨,掌面由腕横韧带构成,管内有9条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因神经比肌腱脆弱得多,故虽同时受压,却往往先出现神经受压症状.所谓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挤压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损伤,但急性损伤、炎症、肿物等,只要导致腕管内容物体积增大,或腕管体积减少如该处骨折、脱位、过度掌屈位、腕横韧带增厚等均可引起此综合征.诊断:1.中年居多,女多于男,常为双侧.2.手的活动笨拙;3.挠侧三指感觉迟钝或麻木;4.患手多动时麻痛加剧,休息后减轻,久休息又痛,摔手活动能再减轻;5.少数病人有手指烧灼样痛,出现大鱼际肌萎缩、拇指不能对掌;6.屈腕或在腕正中轻叩,则麻痛迅速加重,并向手指放射.治疗:1去掉病因,适当休息.2手术切断腕横韧带减压3神经在管内若有粘连,应作神经松解术.供您参考,祝您妈妈早日康复.
3、腕管综合症的特点是什么
腕管综合症又称鼠标手或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食指、中指疼痛、麻木和拇指肌肉无力感等症侯。当局部骨折脱位、韧带增厚或管内的肌腱肿胀、膨大引起腕管相对变窄,致使腕部正中神经慢性损伤产生腕管综合症,属于“累积性创伤失调”症,好发于30~50岁年龄段的办公室女性。
4、我妈妈的手得了腕管综合症,该怎么治疗才好啊?
您好:您的孝心很感动,您为您的妈妈的手很着急是能理解的,我因双手腕管综合征在3月份己作了手术,术后立即就不麻了,功能恢复.现介绍和了解腕管综合征:腕管象一座拱桥,其背面是腕骨,掌面由腕横韧带构成,管内有9条肌腱和正中神经通过.因神经比肌腱脆弱得多,故虽同时受压,却往往先出现神经受压症状.所谓腕管综合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被挤压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损伤,但急性损伤、炎症、肿物等,只要导致腕管内容物体积增大,或腕管体积减少如该处骨折、脱位、过度掌屈位、腕横韧带增厚等均可引起此综合征.诊断:1.中年居多,女多于男,常为双侧.2.手的活动笨拙;3.挠侧三指感觉迟钝或麻木;4.患手多动时麻痛加剧,休息后减轻,久休息又痛,摔手活动能再减轻;5.少数病人有手指烧灼样痛,出现大鱼际肌萎缩、拇指不能对掌;6.屈腕或在腕正中轻叩,则麻痛迅速加重,并向手指放射.治疗:1去掉病因,适当休息.2手术切断腕横韧带减压3神经在管内若有粘连,应作神经松解术.供您参考,祝您妈妈早日康复.
5、腕管综合症长期不治疗有什么影响吗?有一年多了,左右手都是!
透析的吗?严重的腕管综合征,长期不治疗,压迫神经,血管,手部肌肉会萎缩,畸形的。
6、颈椎病人为什么会韧带肥厚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可将其周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及椎体骨膜掀起,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组织之间形成间隙,称"韧带间盘间隙",其中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就可能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两类。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学专家主张非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二至三种方法,同时施行。现分别介绍如下:
手法按摩推拿疗法
这是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它的治疗作用是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恢复颈椎活动,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
颈椎牵引疗法
这是颈椎病较为有效并且应用较广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适用于各类颈椎病,对早期病例更为有效。
理疗
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可起到多种作用。一般认为,急性期可行普长因离子透入、超声波,紫外线或间动电流等;疼痛减轻后用超声波、碘离子透入,感应电或其他热疗。
温热敷
此种治疗可改善血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消除肿胀以减轻症状,有助于手法治疗后使患椎稳定。本法可用热毛巾和热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药熏洗方来热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状较重时不宜作温热敷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在本病的治疗中可起到辅助的对症治疗作用,可选择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血管扩张剂及中草药等,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
7、腕管综合征怎么治疗
腕管综合症又称腕管狭窄症,系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对于急性期病情较重患者,应将患臂用硬纸板托住,呈功能位。用三角巾悬吊于胸前,松弛压迫,减少运动。患者每天可自行活动手部数次,以促进血液循环。急性期后,疼痛缓解。嘱患者练习腕伸屈、臂旋转、伸指握拳等,促使肌肉及肌腱的活动,防止废用性萎缩和粘连。患者应注意局部保暖,防止受凉,避免用冷水,可经常自行擦热患部。
意见建议:建议经常适当活动,避免过度长时间使用鼠标、搬运、托举、扭拧、捏拿等工作。
8、双腕管综合征 妈妈做的肌电图,检查结果是双腕管综合征,挂的是手足外科
腕管综合症又称腕管狭窄症,系指腕部外伤、骨折、脱位、扭伤或腕部劳损等原因引起腕横韧带增厚,管内肌健肿胀,瘀血机化使组织变性,或腕骨退变增生,使管腔内周径缩小,从而压迫正中神经,引起手指麻木无力为主的一种病症。本病好发于职业性搬运、托举、扭拧、捏拿等工作的人群中。本病的主要症状如下:患者挠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刺痛,夜间加剧,寐而痛醒,温度高时疼痛加重,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寒冷季节患指发凉、发绀、手指活动不灵敏,拇指外展肌力差;病情严重者患侧大小鱼际肌肉萎缩,甚至出现患指溃疡等神经营养障碍症状。
该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打开狭窄的腕管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保守治疗通常反复发作 且效果不佳
9、腕管综合征是怎么引起的?
腕管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腕管是腕掌部的一个骨——纤维管,拇长屈肌和4根屈636f70797a6431333332643265指浅肌腱,4根屈指深肌腱及正中神经通过此管进入手部,腕管在手腕掌桡侧,由腕骨和腕横韧带构成,腕横韧带坚韧,近侧缘增厚,是压迫正中神经的主要因素,正中神经在腕管中位置表浅,容易受腕横韧带的压迫,造成损伤。
腕管综合征的发病与慢性损伤有关,手及腕劳动强度大时容易发病。
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1.局部因素
(1)引起腕管容积减小的因素:如Colles骨折,Smith骨折,舟骨骨折及月骨脱位后畸形愈合,以及肢端肥大症等。
(2)引起腕管内容物增加的因素:如脂肪瘤,纤维瘤,腱鞘囊肿,腕管内肌肉位置异常(指浅屈肌肌腹过低,蚓状肌肌腹过高),非特异性滑膜炎,血肿。
2.全身性因素
(1)引起神经变性的因素:如糖尿病,酒精中毒,感染,痛风等。
(2)改变体液平衡的因素:如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血液透析,甲状腺功能低下。
3.姿势因素用腕过度劳动者,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扶拐杖走路的残疾人,手指及腕关节反复屈伸,Gellman等人对77例截瘫患者调查发现,其中有38例(占49%)患有腕管综合征。
但需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患腕管综合征的患者病因不清楚。
(二)发病机制
腕管是由腕骨沟和桥架其上的腕横韧带共同构成的骨纤维性管道,腕管的桡侧为舟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骨;背侧为头骨,舟骨,月骨及小多角骨;掌侧为腕横韧带,腕横韧带尺侧附着于豌豆骨及钩骨沟,桡侧附着于舟骨结节和大多角骨顶,腕横韧带很坚韧,近似梯形,大小如一般的小邮票(约2cm×2cm),厚1~2mm,远端与掌腱膜相延续,近端与腕掌侧韧带(前臂深筋膜)相延续,其位置约在近腕骨与掌骨基底部水平。
腕管的横断面略似椭圆形,其顶点在桡侧,在腕管中有9条屈肌腱和1条神经(即正中神经)通过,腕管的面积与9条屈肌腱和1条神经的面积总和之比约为3∶1,因而,腕管的面积为腕管内容物的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9条肌腱分浅,深两层排列,浅层为指浅屈肌腱,由小指至食指依次重叠排列,深层为指深屈肌
腱,从桡侧向尺侧重叠排列,它们又被两个腱滑液鞘所包绕,即桡侧滑液囊和尺侧滑液囊,拇长屈肌腱位于浅层桡侧,其位置较为恒定。
正中神经在指浅屈肌腱的浅面(多位于中指,环指指浅屈肌腱浅面),位置较为恒定,正中神经总是直接与腕横韧带相接触,这一特定的局部解剖关系加之腕横韧带又是较为坚韧的纤维组织,弹力纤维少,所以任何原因引起的腕横韧带变性必将引起对正中神经的摩擦及卡压,尤其在腕背伸时更为明显,正中神经绝大多数(约95%)在腕横韧带远侧缘分成内,外侧两支,外侧支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对掌肌及拇短屈肌(浅头),终末支为第1指掌侧总神经,其末端又分为3支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别分布于手拇指桡,尺侧及食指桡侧缘皮肤,且至食指桡侧缘的固有神经有分支至第1蚓状肌;内侧支分为第2,3指掌侧总神经,至掌指关节近侧又各分为2条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于食指,中指与中指,环指相对缘的皮肤,第2指掌侧总神经还分支至第2蚓状肌,因而,正中神经卡压后出现相应的感觉运动障碍(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