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少年怎么拉韧带?大神们帮帮忙
(一)要看你的恒心了,如果你能坚持的话一般2个月就可以的。必须坚持每天的要练,先做一下柔韧操(就是上体育课是做的准备运动),然后慢跑10-15分钟或做几组高抬腿,再考试压腿。压腿时要放松肌肉,不要因为痛就把肌肉绷紧了。而且压腿的时候要压到极限然后上下稍微晃动身体,如果感觉大腿肌肉颤动得厉害就要稍微收小幅度,不然会造成韧带或肌肉拉伤的。 总之,就看你自己的意志了,一定要坚持下去。注意:压腿并不是一两天就能成功的事,所以也不要逞强,不然会有很大损伤的 在锻炼韧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准备活动,不要练得过快、过猛。尤其在冬季锻炼前应活动活动四肢。若锻炼前不热身,则易引起肌肉、韧带拉伤或扭伤。练习最理想的时间是在晚间睡前。首先做好准备活动,从最基本的压腿开始,分速压和缓压。缓压每次用三四十秒的时间,轻柔地拉伸肌肉,感到轻微疼痛即可,速压就是快速压腿,疼痛即收。如果在锻炼的时候手够不到目标区域,不要勉强,可以加绳子来辅助练习。 1、坐式拉伸韧带:前胸向膝盖靠拢,膝盖不要弯曲。感觉腿部韧带与后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并作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重复动作12次。 2、卧式拉伸韧带:慢慢拉起绷直的左腿,膝盖不要弯曲,臀部与大腿肌肉绷紧,直到大腿与身体呈直角后停止拉伸,做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 3、还有一个我最喜欢又简单的动作:站直,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脚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开,脚不要弯曲,大身向下弯曲,用手去碰脚尖。感觉到双腿内、后侧有拉伸的感觉。 4、仆步压腿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体向直腿一侧振压。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 5、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上体俯卧或侧倾。七、盘腿前俯 两腿屈膝盘坐,两脚掌相对;两手握住两脚;上体前俯。韧带嘛,有两种拉法。要看你本人的年龄了。基本上讲,人的韧带在16岁之前和之后是有区别的。16岁之后,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所以,韧带也就定型了。所以,年纪小的人,建议他们用振颤法。在做好拉伸的姿势有,通过振颤运动把韧带拉象极限。这样拉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对于骨骼相对成熟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只能带了短期的韧带拉伸。而且十分危险容易受伤。所以,16岁以上的,建议使用静压法。保持一个极限姿势30秒,休息几秒种,再保持这个姿势。一般建议拉伸的极限姿势不超过30秒。否则可能会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伤。这种静压的方法会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韧带的稳定柔韧性。 韧带完全拉开至少需要10—15分钟的柔韧性练习,每天至少一次。这种方式也是紧张运动后的一种很好的放松。肌肉也会由于这些简单的拉伸练习而变得更富有弹性。柔韧练习必须学会轻柔,否则极易拉伤。 (二)拉韧带的方法 一.基础篇(给新人的建议): 1.倒计时:劈叉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后停住,然后从10倒数到1,再放松。如此多循环几次。但是要注意,千万要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再数——也就是你痛到不行的时候坚持10秒钟。否则就没有什么效果。(如果10秒钟受不了的可以先忍5秒钟,这样一步步的来,但是最好不要低于5秒)。 2.随时性: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学习或工作累了, 可以试着拉拉,不一定要忍多大的酸痛(但也不能太轻松),抱着只是随便拉拉韧带的心。这样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只要每天找个时间这样拉一下,% C4愕娜痛 辽俨换崴趸厝ァ#ㄎ移匠T诩揖褪谴┳磐闲 岵嬉幌伦泳拖氯チ恕K 约词刮液 倮镆桓鲈旅挥辛稵KD,韧带还是没有缩水) 3.资源利用:在跆协训练的时候,最好让教练或者韧带比较好的会员来帮你压。因为他们自己也曾经被压过,比较有经验,能掌握分寸,也能教你很多种不同的拉韧带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你拉各个不同部位的韧带,有助于你提高。这样可以避免你总是拉一个地方的韧带而其他部位依然不是很好(我以前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都只练横劈,结果两个星期下来连纵叉都到不了底,后来被小惠死压了几次后韧带明显好了很多,虽然很痛,但是能下去还是蛮自豪的^_^) 4.持续性:一定要每天(真的不能做到每天的话隔天也行,最好周期不要超过2天)压韧带,否则韧带再好的人都会缩回去。 5.循序渐进:在拉韧带的时候也并不是一定要求马上就下到底,可以一点一点地来,大概花2到3个星期就可以到底了。不要对自己要
2、怎么把韧带拉软?
柔韧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 发展柔韧素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性。其伸展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力"的拉伸作用的结果。柔韧素质的练习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主动或被动形式的静力拉伸法和主动或被动形式的动力拉伸法。这两种练习方法的特点,都是在"力"的拉伸作用下,有节奏地逐渐加大动作幅度或多次重复同一动作,使软组织逐渐地或持续地受到被拉长的刺激。 一、柔韧素质练习的方法 (一)主动或被动的静力拉伸方法 缓慢的将肌肉、肌腱、韧带拉伸到一定酸、胀、痛的感觉位置并略有超过,然后停留一定时间的练习方法。 这种方法可减少或消除超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防止拉伤,由于拉伸缓慢不会激发牵张反射。一般要求在酸、胀、痛的位置停留6秒~8秒,重复6~8秒。 (二)主动或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 有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幅度逐渐加大的多次重复一个动作的拉伸方法。 在运用该方法时用力不宜过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作几次小幅度的预备拉长,然后加大幅度,从而避免拉伤。每个练习重复5~10次(重复次数可根据专项技术需要而增加)。 主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动的动力性拉伸方法是靠同伴的帮助或负重借助外力的拉伸,但外力应与运动员被拉伸的可能伸展能力相适应。 上述方法可单独采用亦可混合运用,练习时间根据需要确定。 二、发展柔韧素质可采用的手段 (一)在器械上的练习:利用肋木、平衡木、跳马、把杆、吊环、单杠等。 (二)利用轻器械的练习:利用木棍、绳、橡皮筋等。 (三)利用外部的阻力练习:同伴的助力、负重等。 (四)利用自身所给的助力或自身体重的练习:如压腿时双手用力压同时上体前压振;在吊环或单杠上作悬垂等。 (五)发展各关节柔韧所采用的动作:压、踢、摆、搬、劈、绕环、前屈、后仰、吊、转等。 三、发展各关节柔韧性的练习方法、手段 (一)肩关节 肩关节是由半球形的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的球窝关节,所以肩关节是关节中最灵活、活动幅度最大的关节。它的加固主要靠喙肱韧带和三角肌。因此该关节的练习用以增加肩部肌肉力量同时增加肩部柔韧。 发展肩关节的柔韧练习主要有主动或被动地压肩、拉肩、吊肩、转肩等。如手扶肋木的体前屈压肩、背对肋木双手上握向前的拉肩,在单杠或吊环上作各种握法的悬垂、借助绳或木棍的转肩练习。 (二)肘关节 肘关节是由肱尺关节、挠尺关节、肱挠关节构成。它是由内侧、外侧副韧带及挠骨环状韧带加固。肘关节的运动时屈伸动作较多,所以在发展屈肌力量练习的同时配以屈肌的伸展性练习。主要采用压肘、旋内、旋外、绕环的练习。 (三)腕关节 腕关节由挠腕关节(使手屈伸、内收外展)及腕间关节(使手旋转)构成。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能力:采用俯卧撑推手、倒立爬行等练习;篮球、排球、乒乓球、手球、网球等项目对手腕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既发展屈伸、内收外展又发展旋转的能力,主要通过基本动作、基本技术来发展;举重运动员发展手背后屈柔韧等。 (四)膝关节、胯关节 1、膝关节: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髌骨后的关节面以及半月板构成,由内外侧副韧带、髌骨韧带、交叉韧带加固。膝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腿部后面肌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的伸展性;发展屈膝能力主要发展腿部前面肌群(股四头肌、缝匠肌、胫骨前肌、姆长伸肌)的伸展性。 2、胯关节:由球形的股骨头与胯骨的胯臼构成。由于胯臼较深,并有软骨形成的关节盂加大与股骨头的紧屈适应,虽然它是球窝关节,但运动幅度受到限度。它的加固由髌骨韧带及股圆韧带加固。 胯关节的柔韧主要发展前后、左右开胯的能力。 发展膝关节、胯关节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称为腿部柔韧练习。经常采用的练习有主动或被动的压腿、踢腿、摆腿、劈腿等。 (五)踝关节 由距骨上关节面、胫骨内踝关节面、胫骨下关节面及腓骨外踝关节面构成。踝关节前后韧带薄弱,而两侧的内、外侧副韧带较强。 踝关节主要发展背屈和背伸及内翻外翻的能力。 体操运动员主要发展足背的绷脚面能力,常采用各种后足背的练习;足球运动员主要发展内、外翻的能力;举重运动员主要发展背屈的能力等。 (六)脊柱 由26块椎骨组成,椎骨之间靠椎间盘连在一起。其中有23块椎体有椎间盘,椎骨之间由于椎间盘的弹性有少许转动,当肌肉牵动椎骨时,每一个椎骨少许转动的总合就使脊柱有了相当大的运动幅度。因此脊柱能前屈、后倾、向右侧屈、向左侧屈及转动。 脊柱的柔韧包括颈椎、胸椎、腰椎的柔韧。 1、颈椎柔韧主要采用头前后屈、左右侧屈、左右转动及绕环的练习。 2、胸腰椎柔韧常结合在一起练习,主要采用下腰、甩腰、体前屈等练习。 四、发展柔韧素质的具体方法 柔韧素质的发展应从各项目的特点出发,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以下根据教学训练体会,提供一些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供教学训练时参考。 (一)手指手腕柔韧性练习 1、握拳、伸展反复练习。 2、两手五指相触用力内压,使指根与手掌背向成直角或小直角。 3、两手五指交叉直臂头上翻腕,掌心朝上。 4、手腕伸屈、绕环。 5、手指垫高的俯卧撑。 6、杠铃至胸,用手指托住杠铃杆。 7、用左手掌心压右手四指,连续推压。 8、面对墙站立,连续做手指推撑。 9、左、右手指交替抓下落的棒球(或小铅球)。 10、靠墙倒立。 (二)肩关节柔韧性练习 1、压肩 (1)手扶一定高度体前屈压肩。 (2)双人手扶对方肩,体前屈直臂压肩。 (3)面对墙一脚距离站立,手、大小臂、胸触墙压肩(逐渐加大脚与墙的距离)。 (4)练习者背对横马并仰卧在鞍马上,另一人在后面扶着他上臂下压。 (5)两人互相以手搭肩,身体前倾,向下有节奏地肩压。 2、拉肩 (1)双人背向两手头上拉住,同时作弓箭步前拉。 (2)练习者站立,两手头上握住,帮助者一手拉练习者头上手,一手顶背助力拉。 (3)练习者俯卧,两手相握头上举或两手握木棍,帮助者坐练习者身上,一手拉木棍,一手顶其背助力拉。 (4)背对肋木坐,双手头上握肋木,以脚为支点,挺胸腹前拉起成反弓形。 (5)背向肋木站,双手反握肋木,下蹲下拉肩。 (6)背向肋木屈膝站肋木上,双手头上握肋木,然后向前蹬直双腿胸腹用力前挺。 (7)侧向肋木,一手上握一手下握肋木向侧拉。 (8)体前屈坐垫下,双手后举,帮助者握其两手向前上推助力拉。 3、吊肩 (1)单杠各种握法(正、反、反正、翻等握法)的悬垂摆动。 (2)单杠负重静力悬垂。 (3)杠悬垂或加转体。 (4)后吊:单杠悬垂,两腿从两手间穿过下翻成后吊。 4、转肩:用木棍、绳或橡皮筋作直臂向前、向后的转肩(握距逐渐缩小)。 (三)腰腹部柔韧性练习 1、弓箭步转腰压腿。 2、两脚前后开立,向左后转,向右后转,来回转腰。 3、体前屈手握脚踝,尽量使头、胸、腹与腿相贴。 4、站在一定高度上作体前屈,手触地面。 5、分腿体前屈,双手从腿中间后伸。 6、分腿坐,脚高位体前屈,帮助者可适当用力压其背部助力压。 7、后桥练习,逐渐缩小手与脚距。 8、向后甩腰练习。 9、俯卧撑交替举后腿,上体尽量后抬成反弓形。 10、双人背向,双手头上握或互挽臂互相背。 11、肩肘倒立下落成屈体肩肘撑。 (四)胸部柔韧性练习 1、俯卧背屈伸。练习者腿部不动,积极抬上体、挺胸。 2、虎伸腰。练习者跪立,手臂前放于地下,胸向下压。要求主动伸臂,挺胸下压。 3、练习者面对墙站立,两臂上举扶墙,抬头挺胸压胸。要求让胸尽量贴墙,幅度由小到大。 4、练习者背对鞍马头站立,身体后仰,两手握环使胸挺出。要求充分伸臂,顶背拉肩,胸。 5、练习者并腿坐在垫子上,臂上举,同伴在背后一边向后拉其双手,一边用脚蹬练习者肩背部,向后拉肩振胸。 (五)下肢柔软性练习 1、前后劈腿。可独立前后振压,也可以将腿部垫高,由同伴帮助下压。 2、左右劈腿。练习者仰卧在垫子上,屈腿或直腿都可以,由同伴扶腿部不断下压。 3、压腿:将脚放在一定高度上,另一腿站立脚尖朝前,然后正压(勾脚)、侧压、后压。 4、踢腿:原地扶把杆或行进,正踢(勾脚)、侧踢、后踢。 5、摆腿:向内、向外摆腿。 6、控腿:手扶支撑物体,前控、侧控、后控。 7、弓箭步压腿。 8、跪坐压脚面。 9、在特制不同形状的练习器上练习脚腕不同方位的柔韧(特制练习器械见弹跳力部分) 10、用脚内侧、外侧、脚跟、脚尖走。 11、负重深蹲,脚跟不离地使脚尽量弯曲。 12、双刀腿坐,双脚互相顶位,双手相拉,一人前俯,一人后仰。 13、背对背坐,双手头上拉,一个前俯,一人后仰。 (六)踝关节和足背部柔韧性练习 1、练习者手扶腰部高度肋木,用前脚掌站在最下边的肋木杠上,利用体重上下压动,然后在踝关节弯曲角度最大时,停留片刻以拉长肌肉和韧带。 2、练习者跪在垫子上,利用体重前后移动压足背,也可将足尖部垫高,使足背悬空做下 压动作,增加练习时的难度。 3、练习者坐在垫子上,在足尖部上面放置重物,压足背。 4、做脚掌着地的各种跳绳练习。 5、做脚前掌着地的各种方向、各种速度的行走练习。
3、求拉<韧带>视频教程。有悬赏·!
膝韧带损伤
一.概念
韧带是膝关节的稳定因素,侧副韧带、关节囊韧带和交叉韧带损伤颇为常见。韧带断裂若失去早期修复机会.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膝关节不稳。不稳定的关节容易反复受伤,导致股部肌肉萎缩或变性关节炎。晚期韧带重建方法虽多,远期效果多不理想,不能完全恢复原韧带的功能。因此,对膝关节韧带损伤,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二.生理解剖及功能 韧带是膝关节的重要稳定因素,特别是侧副韧带和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由浅、深、斜三部分组成。浅(前)部起于股骨内髁,止于关节线远侧约3—4cm的胫骨上部,前缘明显易辩 ,深面下有膝内下动静脉和一滑囊。膝关节过伸时该部韧带较易撕裂。内侧副韧带深部来自关节囊,起止于靠近关节软骨边缘的股骨及胫骨内髁。该部纤维较短而厚实,其中段与内侧半月板相连。斜行纤维始于股骨内髁浅部纤维的后方,向下呈扇状散开,止于关节线下方的胫骨内髁后半部。此部亦与与内侧半月板相连。内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侧的主要稳定结构。其功能主要抵抗作用。
外侧副韧带起自股骨外上髁上方,止于腓骨头,呈圆索状。该韧带与外侧半月板不相连,有腘肌腱相隔。膝关节外侧有四重结构。分别是髂胫束、股二头肌肌腱、外侧副韧带、腘肌。主要抵抗内翻应力。
膝关节伸直时,侧副韧带可防止关节侧向活动,但屈膝时旋转应力可造成侧韧带损伤.
膝十字韧带分为前、后十字韧带,它和膝内、外侧副韧带、髌韧带、膝部伸屈肌群和关节囊等,共同维持关节的稳定.
前十字韧带,起于胫骨髁间隆突前方偏外凹陷处及外侧半月板前角,向后上外方成60º角斜行、止于股骨外髁内侧面之后部。在股骨附着部以下10一12mm处开始呈扇形扭曲,随膝伸屈活动而改变。韧带在胫骨附着部的前后长度为30mm,其前缘距胫骨平台为15mm,前十字韧带在上端附着部使韧带呈圆弧状,前缘为弧线形并向后侧隆突,附着点在内收肌结节水平下12mm,与胫骨干后侧皮质延长线的后方8mm处。
前十字韧带分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后外侧束较前者肥大,前内侧束止于弧线上,而后外侧束止于直线上,前者比后者更偏后。此韧带长度为37—41mm,平均39mm,宽度10—12cm,平均11mm。前十字韧带的股骨髁附着点位于膝关节矢状面屈伸轴的后方,而胫骨附着点位于屈伸轴的前方.当膝关节屈曲50一60º。时,后外侧束的股骨髁附着点与胫骨附着点相互靠
近,后外侧变得松弛;前内侧束的股骨髁部附着点的最突出部向下或向后移位,不随膝关节屈曲而后前移动,故于屈膝位时前内侧束紧张。
前十字韧带分为三束,即前内侧束、中间束与后外侧束。认为单纯切断前内侧束并不增加前内侧旋转不稳定,但如果同时切断中间束,则可增加的内例旋转不稳定。
供应前十字韧带的血运来自膝中动脉,在股骨髁间窝部进入前交叉韧带,沿韧带的背侧下行在接近胫骨隆突部分为两支。称为胫骨髁间动脉,最终供应胫骨两髁。
关于前十字韧带的功能
1.限制胫骨前移
2.限制过伸
3.限制内、外旋活动
4.限制内、外翻活动
后十字韧带:起于胫骨髁间隆突的后方,向前内方成70—80º角,斜行止于股骨内髁部,附着点呈圆弧形,上界虽水平而下界凸出,且平行于股骨髁关节面的下缘,其上界距股骨内收肌结节水平23mm处。后十字韧带的平均长度为38mm,宽度13mm。后十字韧带强度为前十字韧带的2倍,在伸膝位,后十字韧带的走行方向近于垂直,在屈膝位时则较为水平;该韧带又可分为前、后两束,当伸膝时张而后束松弛;屈膝位时前束紧张。
后十字韧带的功能
1.限制胫骨上段后移
2限制过伸
3.限制旋转
4.限制侧方活动
肌肉是膝关节的动力性稳定因素.股四头肌是全身最强有力的肌肉之一,膝关节受伤或感染时该肌迅速萎缩。股内侧肌是四头肌重要的组成部分,功能减退或丧失时,膝关节不能
完全伸直,关节不稳定.缺股四头肌虽然也能走路,但起立、上楼梯等活动需要良好的股四头肌功能。
腘绳肌与腓肠肌同为膝关节屈肌.膝关节屈曲时胫股骨之间可发生旋转活动,股二头肌有外旋胫骨作用,缝匠肌、股薄肌、半膜肌和半腱肌等有胫骨内旋作用。阔筋膜张肌是强有力的膝关节外旋肌,膝关节若长时间处于屈曲位,常可发生胫骨外旋畸形。股二头肌为膝外侧提供动力性支援。半膜肌对膝关节后内侧稳定必不可少,其肌腱从胫骨内髁向上,横过膝后方,成为后斜韧带,止于股骨外髁。腘肌靠近外侧半月板,其肌腱与外侧半月扳相连.腘肌收缩可使胫骨内旋,也可使外侧半月板向后外侧移动,对外侧半月板有保护作用。
三. 韧带损伤分类与诊断
(一)膝关节损伤机制
由于韧带损伤或是其他因素,造成膝关节发生异常的活动,被称作膝关节不稳定。本节
主要涉及的是由于韧带损伤而引起的膝关节不稳定。
1.膝关节的运动 膝关节运动的主要表现是伸屈、旋转和收展。这些运动实际上是沿着运动轴的轴向的移位活动和绕着轴的旋转活动。膝关节每活动一度都是三维空间的运动,在三维空间内共有三个运动轴,分别是x(矢)轴、Y(冠)轴和z(垂直)轴。因此,沿着三个轴上的六个方向的移位活动,和绕着三个轴的六个方向的旋转活动被称为膝关节六相自由度。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股骨髁和胫骨髁相对运动形式包括了滚动(沿着x轴向的前后移位),滑动(绕着Y轴的旋转活动),旋转(绕着z轴的旋转活动)和摆动(绕着x轴的旋转活动),以及上下的活动(沿着z轴向的远近移位)。膝关节屈伸运动瞬时中心的心型曲线描述了膝关节运动在二维空间的活动轨迹,反映了胫骨股骨之间的滚动与滑动的比例关系。对扣锁机制的表述则充分体现了膝关节三维运动的特点。描述膝关节运动,临床上多以胫骨作为主要活动对象,股骨作为相对静止的一方。如屈曲往往指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屈曲运动。
x轴代表矢状轴。对应于x轴的活动是沿着轴向的前后移位和绕着轴的旋转活动—膝关
节的内收外展。
Y轴代表冠状轴。在某种意义上,Y轴是股骨髁的轴。与其相对应的活动是沿轴向的内
外移位和绕着轴的膝关节的屈曲和伸直。在正常的膝关节屈伸运动中,Y轴有一定范围的移
动,即膝关节屈伸运动的瞬时中心型曲线。另外,在本节涉及的活动中均不包括沿Y轴的
内外移位,只有在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章节里才涉及沿Y轴的内外侧移位。
Z轴代表垂直轴,是胫骨的纵轴。正常位于胫骨平台中心附近,与其相对应的活动是沿轴向远近端移位和绕着轴向的旋转-胫骨的内旋外旋。
当膝关节不稳定发生异常活动时,胫骨相对于股骨的活动方向是以此为标淮而确定的。
例如:胫骨内侧相对于股骨内侧向前移位,内侧关节间隙张开,称为前内侧旋转不稳定。其
意义是胫骨内髁沿x轴的前移,沿Z轴的远近端分离移位,但不是绕z轴旋转,而是绕着病理性胫骨平台的前外侧区域轴旋转;胫骨内侧相对于股骨内侧发生远近端分离移位.称为单平面内侧不稳定(沿z轴的远近端移位)等等。
(二)韧带损伤的分度
根据1968年美国医学会为韧带损伤的定义,损伤是指附着]于骨与骨之间的(韧带)结
缔组织的损伤,或是附着于骨组织部位的撕脱伤。
韧带损伤分三度: I度:少量纤维或1/3以下的韧带损伤,无关节不稳定;Ⅱ度:中量或2/3以下韧带损伤,无不稳定;Ⅲ度:2/3以上的纤维损伤,有关节不稳定。
在临床应用中,常以对侧肢体作为对比检查的对象。当与对侧关节的稳定试验比较无差
别时,记为0度;差别在5mm以内时为I度;差别在5—10mm为Ⅱ度;10mm以上为Ⅲ度。在标定不稳定的移位时,美国骨科学会使用0—3+表示法:0代表正常;1+代表5mm以下移位;2十表示5—10mm移位;3十为10—15mm移位。以后有人又在此基础上定义了4度,为15mm以上的移位。
(三)膝关节不稳定分类与诊断 1976年美国骨科协会运动医学研究教育委员会公布了目前公认的膝关节不稳定分类。表1分类中包含了损伤外力方向,机制,应力试验种类以及病理解剖基础等。
膝关节不稳定分类
4、带匠字的成语
别具匠心
能工巧匠
宗匠陶钧
一代宗匠
目营心匠
匠石运金
大匠运斤
匠心独运
郢匠挥斤
神工意匠
匠门弃材
梓匠轮舆
能人巧匠
匠遇作家
5、肌肉挫伤韧带拉伤时可以立即贴敷老匠帮吗?
什么膏贴都不要马上帖,因为肌肉挫伤韧带是会引起水肿,立刻帖不会起到作用
6、带匠的成语有哪些
带匠的成语有 :
别具匠心、
能工巧匠、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宗匠陶钧、
一代宗匠、
匠石运金、
目营心匠、
梓匠轮舆、
大匠运斤、
匠遇作家、
能人巧匠、
郢匠挥斤、
匠心独运、
神工意匠、
匠门弃材
7、在家没把杆怎么拉韧带?
在锻炼韧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做准备活动,不要练得过快、过猛。尤其在冬季锻炼前应活动活动四肢。若锻炼前不热身,则易引起肌肉、韧带拉伤或扭伤。练习最理想的时间是在晚间睡前。首先做好准备活动,从最基本的压腿开始,分速压和缓压。缓压每次用三四十秒的时间,轻柔地拉伸肌肉,感到轻微疼痛即可,速压就是快速压腿,疼痛即收。如果在锻炼的时候手够不到目标区域,不要勉强,可以加绳子来辅助练习。
1、坐式拉伸韧带:前胸向膝盖靠拢,膝盖不要弯曲。感觉腿部韧带与后背有酸痛感,停止拉伸并作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重复动作12次。
2、卧式拉伸韧带:慢慢拉起绷直的左腿,膝盖不要弯曲,臀部与大腿肌肉绷紧,直到大腿与身体呈直角后停止拉伸,做两次深呼吸,慢慢恢复为起始动作。
3、还有一个我最喜欢又简单的动作:站直,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脚尖向腿的方向外八字打开,脚不要弯曲,大身向下弯曲,用手去碰脚尖。感觉到双腿内、后侧有拉伸的感觉。
4、仆步压腿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挺膝伸直,身体向直腿一侧振压。练习时,左右腿交替进行。
5、横叉:两手在体前扶地,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上体俯卧或侧倾。七、盘腿前俯 两腿屈膝盘坐,两脚掌相对;两手握住两脚;上体前俯。韧带嘛,有两种拉法。要看你本人的年龄了。基本上讲,人的韧带在16岁之前和之后是有区别的。16岁之后,骨骼发育基本定型,所以,韧带也就定型了。所以,年纪小的人,建议他们用振颤法。在做好拉伸的姿势有,通过振颤运动把韧带拉象极限。这样拉的效果很明显。但是,对于骨骼相对成熟的人来说。这种方法只能带了短期的韧带拉伸。而且十分危险容易受伤。所以,16岁以上的,建议使用静压法。保持一个极限姿势30秒,休息几秒种,再保持这个姿势。一般建议拉伸的极限姿势不超过30秒。否则可能会造成反方向的肌肉受伤。这种静压的方法会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保持韧带的稳定柔韧性。
韧带完全拉开至少需要10—15分钟的柔韧性练习,每天至少一次。这种方式也是紧张运动后的一种很好的放松。肌肉也会由于这些简单的拉伸练习而变得更富有弹性。柔韧练习必须学会轻柔,否则极易拉伤。
(二)拉韧带的方法
一.基础篇(给新人的建议):
1.倒计时:劈叉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极限后停住,然后从10倒数到1,再放松。如此多循环几次。但是要注意,千万要到自己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再数——也就是你痛到不行的时候坚持10秒钟。否则就没有什么效果。(如果10秒钟受不了的可以先忍5秒钟,这样一步步的来,但是最好不要低于5秒)。
2.随时性: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学习或工作累了, 可以试着拉拉,不一定要忍多大的酸痛(但也不能太轻松),抱着只是随便拉拉韧带的心。这样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只要每天找个时间这样拉一下,%
C4愕娜痛
8、“轮迈执其规矩,大人带银的规矩以废天下之方圆”是什么意思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圜
意思是“做轮子的工匠用圆规和直尺来测定方和圆的形状”
9、求个带有匠字的店名
北方小伙提起你:匠心独到
10、带 匠 的词语
花匠、巧匠、铜匠、匠心、瓦匠。
一、花匠
以栽培花木为职业的人。
引证解释: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现在有钱的人住在租界里,雇花匠种数十盆菊花,便做诗……自以为合于 渊明 的高致,我觉得不大像。”
二、巧匠
技艺精巧的工匠。
引证解释:朱心 《鱼抬梁,土堆亭》:“ 鲁班 师傅真是天生的巧匠,谁比得上他!”
三、铜匠
制造和修理铜器的手工业工人。
引证解释:梁斌 《红旗谱》一:“铜匠说:‘花了钱就是俺的。’”
四、匠心
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创造性的构思:独具~。
引证解释:周克勤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五:“精巧的安排,不浪费一个小角落,细心的管理,全见主人的匠心。”
五、瓦匠
泥水匠。
引证解释: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第三场:“您看人家女瓦匠,穿着长统胶皮靴子,小帽子在脑勺上一扣,多么神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