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脏上的韧带是干什么的?
肝脏被腹膜皱折形成的肝周韧带固定在上腹部,包括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等。肝圆韧带是脐静脉闭锁后形成的纤维索,自脐移行至脐切迹,经镰状韧带游离缘的两层腹膜之间到达门静脉左干的囊部与静脉韧带相连。
2、肝的大体解剖结构是?
肝的位置
人的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及上腹部,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上界在右锁骨中线平第5肋,上部紧贴膈肌,与右肺和心脏相邻;下面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右曲相邻;后面接触右肾、肾上腺和食管贲门部,是人体最大腺体,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右端圆钝,左端扁薄,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一般重约1200~1600g,约占成人体重的1/50,男性的比女性的略重,成年人肝脏男性有1.4-1.8公斤,女性有1.2-1.4公斤。胎儿和新生儿的肝脏相对较大,可达体重的1/20。正常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软而脆。肝脏形态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偏窄,一般左右径(长)约25cm,前后径(宽)约15cm,上下径(厚)约6cm。上面突起浑圆,与膈肌接触,下面较扁平,与胃、十二指肠、胆囊和结肠相邻。肝上界与膈肌的位置一致,约在右侧第五肋间,肝脏有一定的活动度,可随体位的改变和呼吸而上下移动;肝下界一般不超过肋弓,正常情况下在肋缘下摸不到,有时在剑突下可触及,但一般不超过3cm,而小儿多可在肋缘下触及。
3、肝段划分的标志结构
肝裂是肝内分叶、分段的自然界线。
肝内有3个叶间裂,2个段间裂。叶间裂有正中裂、左叶间裂和右叶间裂。段间裂有左外叶段间裂和右后叶段间裂。
正中裂middle hepatic fissure在肝的膈面相当于自肝前缘的胆囊切迹中点,至下腔静脉左缘连线的平面。在肝的脏面以胆囊窝和腔静脉沟为标志。裂内有肝中间静脉走行。此裂将肝分为对称的左、右半肝,并将尾状叶也同时分为左、右两半(即尾状叶左、右段)。
右叶间裂right interlobar fissure位于正中裂的右侧,此裂在肝的膈面相当于从肝前缘的胆囊切迹右侧部的外、中1/3交界处,斜向右上方到达下腔静脉右缘连线的平面。裂内有肝右静脉走行。此裂将右半肝分为右前叶和右后叶。
左叶间裂left interlobar fissure位于正中裂的左侧,起自肝前缘的肝圆韧带切迹,向后上方至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连线的平面。在膈面相当于镰状韧带附着线的左侧1cm,脏面以左纵沟为标志。裂内有肝左静脉的左叶间支走行。此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外叶和左内叶。
左外叶段间裂left intersegmental fissure相当于自肝左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左缘的中、上1/3交界处连线的平面。裂内有肝左静脉走行。此裂将左外叶分为上、下两段。
右后叶段间裂right intersegmental fissure在肝脏面相当于肝门横沟的右端与肝右缘中点连线的平面,再转到膈面,向左至右叶间裂。此裂将右后叶分为上、下两段。
4、韧带和筋有什么区别?
一、作用:
1.韧带:
限制骨骼活动范围以免损伤
2.筋:
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
二、位置:
1.韧带:
位于关节腔周围的称囊外韧带。位于关节腔内的称囊内韧带。位于关节囊上的,即关节囊纤维层增厚部分称关节囊韧带。还有一种韧带是由腹膜皱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层与脏层之间或腹膜脏层与脏层之间移行而成的。
2.筋:
大多看不见,它附着在骨头上。
(4)肝圆韧带与镰状韧带扩展资料
韧带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胶原纤维使韧带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弹力纤维则赋予韧带在负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韧带大多数纤维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较为专一,往往只承受一个方向的负荷。
由于韧带很坚韧,因此可以加强骨的稳定性,可使内脏固定于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动范围。人体内的主要韧带有膝关节交叉韧带、腹股沟韧带、喙肩韧带、肘关节的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等。有些韧带是胚胎器官的残存遗迹,如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的动脉导管封闭而成,肝圆韧带则由脐静脉萎缩形成。
5、试述肝的形态结构
肝脏呈一不规则楔形,右侧钝厚而左侧扁窄,借助韧带和腹腔内压力固定于上腹部,其大部分位于右侧季肋部,仅小部分超越前正中线达左季肋部。
外观可分膈、脏两面,膈面光滑隆凸,大部分与横膈相贴附,其前上面有镰状韧带,前下缘于脐切迹处有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向后上方延伸并向左、右伸展称冠状韧带,冠状韧带又向左、右伸展形成左、右三角韧带,在右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有一部分肝面没有腹膜覆盖,称肝裸区。
脏面有两个纵沟和一个横沟,构成H形。右纵沟由胆囊窝和腔静脉窝组成,其后上端为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即第2肝门所在,其后下端为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此为第3肝门所在;
左纵沟则由脐静脉窝和静脉韧带组成;横沟连接两纵沟,为第1肝门所在,在横沟右端伸向肝右方,常见一侧沟,称右切迹。
(5)肝圆韧带与镰状韧带扩展资料
肝脏对人体的作用很大,人体主要是靠肝脏来代谢的,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它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
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造血和凝血作用。
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吃进去的毒物、有损肝脏的药物等等也必须依靠肝脏解毒。
肝脏分解由肠道吸收或身体其他部分制造的有毒物质,然后以无害物质的形式分泌到胆汁或血液继而排出体外。
6、肝脏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名称
肝脏分为肝左叶、肝右叶、胆囊、镰状韧带、肝圆韧带、冠状韧带、下腔静脉、下缘。
肝的上面隆凸称膈面,朝向前上方,与脆弯窿相适应,能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隔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称为脏面,朝向后下方,与腹腔器官相邻。脏面的中部有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
左侧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为胚胎时期的脐静脉闭锁的遗迹;右侧纵沟的前部容纳胆囊,后部紧接下腔静脉。横沟叫肝门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淋巴管及神经等由此进入肝脏。
外观可分膈、脏两面,膈面光滑隆凸,大部分与横膈相贴附,其前上面有镰状韧带,前下缘于脐切迹处有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向后上方延伸并向左、右伸展称冠状韧带,冠状韧带又向左、右伸展形成左、右三角韧带,在右冠状韧带前后叶之间,有一部分肝面没有腹膜覆盖,称肝裸区。
脏面有两个纵沟和一个横沟,构成H形。右纵沟由胆囊窝和腔静脉窝组成,其后上端为肝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处,即第2肝门所在,其后下端为肝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此为第3肝门所在;左纵沟则由脐静脉窝和静脉韧带组成;横沟连接两纵沟,为第1肝门所在,在横沟右端伸向肝右方,常见一侧沟,称右切迹。
(6)肝圆韧带与镰状韧带扩展资料
护肝食物
1、奶制品
主要为补充蛋白质,但以酸奶为佳,因酸奶可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毒素排出,另有酸奶可促进干扰素生成一说,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2、大豆及豆制品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磷、维生素B、中等量脂肪及少量碳水化合物对肝脏修复非常有益,绿豆增强肝脏解毒功能。
3、海鲜类
例如白带鱼、黄鱼、银鱼、及甲壳类如牡蛎、蟹等,能增强免疫功能,修复破坏的组织细胞、不受病毒侵犯。但选择、烹调要得当否则会食物中毒,蒸煮应在100度加热半小时以上。保肝的食品有哪些?若对海鲜过敏则忌食,可多食香菇、银耳、海带、紫菜等。
4、西瓜、黄花郎、荔枝、猪血、乌梅、柠檬、菌类、鸭子、甲鱼、西红柿、柑橘、李、梨、葡萄、大枣、蜂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