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椎体间的连结结构有哪些
前纵韧带位于椎体的前面,上起枕骨的咽结节和寰椎前结节,下至S1~2,在其行程中借纤维束紧密附着于各椎体边缘,但与椎体连接疏松。
后纵韧带比较薄弱,位于椎体的后部,上起枢椎,下达骶骨,最上部延展为覆膜。
间盘即椎间纤维软骨,除C1~2之间外,其他椎体之间包括L5与S1之间均有这种结构,因此成人的椎间盘总数为23个。
(1)位于椎管前壁的韧带是扩展资料:
椎间盘的功能:
1.椎间盘不但是椎体间主要的坚强连系与支持结构,同时也是脊柱运动和吸收震荡的主要结构,起着“弹性垫”的作用。
2.能承受身体的重力,将施加于脊柱的力吸收并重新分布。椎间盘能保护和控制脊柱各种活动,有平衡缓冲外力的作用。
3.椎间盘受到压缩或牵引后,能很快恢复原来形状。
4.正常椎间盘髓核各方面的压力均相等,中心重力可使椎间盘向各方向膨出。
参考资料:
椎体连接-网络
2、解剖学试题及答案选择第一题相邻椎体之间的结构是什么木
是椎间盘啊
3、解剖生理学期末考试了~我要以前的~试题和答案~!
看看可以吗?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占体液总量最多的部分是什么?( )A.组织液 B.血浆C.细胞内液 D.淋巴液2.血小板聚集释放的物质是( )A. ADP B. ATP C. cAMP D. PGG23.心室肌的静息电位,相当于( )A. Na+的平衡电位 B. K+的平衡电位C. Ca2+的平衡电位 D. Cl-的平衡电位4.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因素有( )A.静息电位增大(绝对值) B.静息电位减少(绝对值)C.阈电位增大(绝对值) D.Na+通道正处于备用状态5.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淋巴回流不会增加?(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蛋白浓度升高C.组织液中蛋白质浓度升高 D.血管通透性增加6.血管紧张素可引起( )A.醛固酮释放减少 B.静脉回心血量减少C.肾脏排出钠量减少 D.血量增多7.通过肾脏滤过的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在(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骨C.远球小管 D.集合管8.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敏感的因素是( )A.血压轻度降低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容量轻度减少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9.含氮激素作用的第二信使之一是( )A.激素 B.受体C.腺苷酸环化酶 D. cAMP10.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 )A.高血糖 B.低血糖C.血中氨基酸增多 D.血中脂肪酸减少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含有结肠带、结肠袋和肠脂垂的肠管为( )A.盲肠 B.阑尾 C.乙状结肠 D.直肠 E.横结肠2.输尿管( )A.起于肾大盏,终于膀胱 B.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C.属腹膜外位器官 D.沿腰大肌前面下降E.与子宫动脉交叉处是结石易嵌顿部位3.子宫( )A.位于盆腔中央 B.属腹膜内位器官C.呈前倾前屈位 D.两侧有输卵管和卵巢E.前倾指子宫体和子宫颈之间形成向前开放的钝角4.腰干( )A.由腰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合而成B.腰淋巴结位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C.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的淋巴D.还收集下肢和盆部的淋巴E.注入乳糜池5.支配手皮肤的神经有( )A.正中神经 B.前臂内侧皮神经 C.前臂外侧皮神经D.尺神经 E.桡神经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实测的静息电位值比钾平衡电位略_______,这是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对_______也有较小的通透性所致。2.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不同之点在于前者是_______的_______梯度的转运过程。3.粗肌丝主要由_______分子组成,分子的球状部裸露在粗肌丝主干的表面,形成_______。4.特异投射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和_______。5.甲状腺激素主要有两种,_______和_______。6.影响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pH降低、_______、_______和温度升高。7.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_______,_______和眼球会聚。8.咽鼓管平时处于_______,当吞咽或呵欠时_______。9.胃在中等充盈时,贲门位于_______,幽门位于_______。10.胆总管长4~8cm,由_______和_______汇合而成。11.肾的表面自内向外有三层被膜,最内层的为_______,最外层的为_______。12.子宫主韧带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13.左房室口周缘附有_______瓣,肺动脉口周缘附有_______瓣。14.窦房结位于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心外膜深面。15.脾位于左季肋区,平对_______肋,脾上缘有_______可作为触诊脾的标志。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阈强度——2.时间肺活量——3.肌紧张——4.声门裂——5.黄斑和中央凹——6.边缘叶——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何谓动作电位?试述其产生原理。2.试述胃液的成分和作用。3.试述椎骨间的连结。4.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走行的主要结构。人体解剖生理学试题参考答案(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 2.A 3.B 4.A 5.B6.D 7.A 8.B 9.D 10.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CE 2.BCD 3.ACD 4.ABDE 5.AD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小 钠2.消耗能量 逆电-化3.肌凝蛋白(肌球蛋白) 横桥4.引起特定感觉 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5.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T4) 三碘甲腺原氨酸(T3)6.CO2分压升高 红细胞内2,3-DPG增高7.晶体变凸 瞳孔缩小 8.关闭 开放9.第11胸椎左侧 第1腰椎右侧10.肝总管 胆囊管11.肾纤维囊 肾筋膜12.固定子宫颈 防止子宫向下脱垂13.二尖瓣 肺动脉瓣14.上腔静脉 右心耳(右心房)15. 9~11 脾切迹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1.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之。2.是指在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出气体,分别记录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3.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4.喉腔内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间的裂隙称为声门裂。是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5.视神经盘颞侧(外侧)约3.5mm,有一黄色小区称为黄斑,黄斑的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是视网膜感光最敏锐的部位。6.大脑内侧面紧靠胼胝体上方由前而后,由扣带回,海马旁回和钩环绕于大脑与间脑的边缘处称边缘叶。五、问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促可逆、可扩布性的电位波动。产生原理:1)去极相——钠通道开放,Na+内流,达Na+平衡电位2)复极相——钠通道关闭,K+通道激活开放,K+外流2.1)盐酸:(1)激活胃蛋白酶原;(2)使蛋白质变性;(3)杀灭细菌;(4)引起促胰液素释放;(5)造成酸性环境。2)胃蛋白酶原:激活后成为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成为蛋白月示和蛋白胨3)粘液:润滑和保护作用4)内因子:促进回肠吸收维生素B123.椎体间连结:椎间盘,位于上、下相邻椎体之间,由外周的纤维环和内部髓核两部分构成。前纵韧带位于椎体前面,自枕骨大孔前缘至第1或2骶椎体后纵韧带位于椎体后面(椎管前壁上),起于枢椎,终于骶管前壁椎弓间的连结:关节突至节一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黄韧带(弓间韧带)是连结相邻椎弓之间的韧带棘间韧带连结于各棘突之间4.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内囊前肢(前脚)位于尾状核、豆状核之间内囊后肢(后脚)位于豆状核、背侧丘脑之间内囊膝位于前、后肢相接的弯曲处。经过纤维:前脚:额桥束膝部:皮质核束(皮质脑干束)后脚: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丘脑中央辐射,丘脑上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4、何谓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
椎板切除椎管探查术适用于切除椎管后方的压迫物(如黄韧带肥厚皱突、椎板骨质增生肥厚等)、椎管内肿瘤以及椎管前壁后纵韧带骨化组织、外伤性脊椎骨折脱位等椎管中央的和椎管前方的压迫物或减压。椎板切除后,黄韧带皱突对脊髓的压迫即可解除;切开硬膜和切断束缚脊髓的齿状韧带可使脊髓获得局部的游离,有利于避开椎管前壁骨赘的挤压或后纵韧带骨化组织的顶压;椎管内肿瘤除髓内肿瘤外,一般均可通过本术式摘除,以解除其对脊髓的压迫。
椎板切除术一般是以切除颈椎双侧椎板达到减压或暴露椎管为目的,少数病例也可仅切除半椎板,通常将以病变椎板为中心的2 ~ 3个椎板予以切除。手术沿颈后侧入路,暴露椎板后,用薄型咬骨钳或微型气钻(或电钻),选择一较宽之椎板间隙,于双侧各打开一缺口,再沿缺口按预定范围向两侧切除椎板,显露硬膜囊。值得指出的是,在病理状态下,硬膜囊易与椎板形成粘连,故每次切骨前,均应先用神经剥离子进行松解分离,以防误伤。
对怀疑有椎管内肿瘤等病变者,可在直视下探查,如病变位于硬膜囊内,可在脑棉保护下用尖刀切开硬脊膜,通过透明的蛛网膜观察蛛网膜下腔有无病变及异常。对有阳性发现者应酌情处理,如为椎管内肿瘤则应尽力切除。对脊髓本身不宜牵拉,切忌误伤脊髓及其血管。
对颈椎前方较稳定,且减压范围不超过小关节者,一般不需植骨融合;而对前方椎体间关节不稳定者,可行植骨融合术,即取髂骨制成片状置于两侧椎板处,长度超过上下减压椎节各一节以上,骨片两端用钢丝与棘突结扎固定。
5、位于椎管前壁的韧带是什么?
一般有前纵、后纵韧带,后纵韧带: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颈椎,沿椎体的后壁,连结椎间盘,止于骰骨。它和椎体线及椎间盘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为椎体间的连接并防止脊柱过度前屈。颈部反复多次的劳损,可引起后纵韧带出血、钙化,压迫脊髓,引发脊髓型颈椎病,并对椎间盘的约束作用下降,加速颈椎病的发生。
6、颈部的韧带都有哪些
所谓韧带,即富有坚韧性的纤维带,有加强骨与关节之间的稳固性作用,在颈部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几种韧带:
(1)前纵韧带起于枕骨,向下经环椎及推体的前面,止于骶骨前面,由许多组纤维构成,是人体最长最宽厚的韧带,和推体及椎间盘边线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的过度后伸活动,位于颈椎的部分能对抗头颅的重量,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2)后纵韧带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颈椎,沿椎体的后壁,连结椎间盘,止于骰骨。它和椎体线及椎间盘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为椎体间的连接并防止脊柱过度前屈。颈部反复多次的劳损,可引起后纵韧带出血、钙化,压迫脊髓,引发脊髓型颈椎病,并对椎间盘的约束作用下降,加速颈椎病的发生。
(3)黄韧带位于椎管后的两个椎板间,起于上一椎板的前下方,止于下个推板的后上方,呈叠瓦状,扁平、坚韧。因其呈浅黄色,故有此称。黄韧带弹性较大,有较强的伸缩性,可协助颈部肌肉维持头颈直立。黄韧带退化肥厚或钙化,可使椎管狭窄,压迫脊髓而引发脊髓型颈椎病。
(4)林间韧带介于相邻棘灾之间,前缘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在腰部较强而预部弱。可限制颈椎的过度前屈。
(5)项韧带棘突之上的连接为棘上韧带,但在颈椎部自第七颈椎棘突向上移行称为项韧带。位于颈后部,呈三角形,底面向上附于枕骨,尖端向下连干棘突及下部的棘上韧带。其子面是矢状,后线游离,前接棘突。可限制颈椎过度前屈。长期伏案工作者,由于项韧带反复多次持续性劳损,可出现出血,钙化或骨化。项韧带钙化在颈椎病病人中相当多见。在生理状态下,各韧带间相互协调,以维持颈椎各项活动的动态平衡。
7、颈部的韧带都有哪些?
所谓韧带,即富有坚韧性的纤维带,有加强骨与关节之间的稳固性作用,在颈部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几种韧带: (1)前纵韧带起于枕骨,向下经环椎及推体的前面,止于骶骨前面,由许多组纤维构成,是人体最长最宽厚的韧带,和推体及椎间盘边线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是限制脊柱的过度后伸活动,位于颈椎的部分能对抗头颅的重量,增强颈椎的稳定性。 (2)后纵韧带位于椎管的前壁,起自第2颈椎,沿椎体的后壁,连结椎间盘,止于骰骨。它和椎体线及椎间盘紧密相连。其主要作用为椎体间的连接并防止脊柱过度前屈。颈部反复多次的劳损,可引起后纵韧带出血、钙化,压迫脊髓,引发脊髓型颈椎病,并对椎间盘的约束作用下降,加速颈椎病的发生。 (3)黄韧带位于椎管后的两个椎板间,起于上一椎板的前下方,止于下个推板的后上方,呈叠瓦状,扁平、坚韧。因其呈浅黄色,故有此称。黄韧带弹性较大,有较强的伸缩性,可协助颈部肌肉维持头颈直立。黄韧带退化肥厚或钙化,可使椎管狭窄,压迫脊髓而引发脊髓型颈椎病。 (4)林间韧带介于相邻棘灾之间,前缘接黄韧带,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在腰部较强而预部弱。可限制颈椎的过度前屈。 (5)项韧带棘突之上的连接为棘上韧带,但在颈椎部自第七颈椎棘突向上移行称为项韧带。位于颈后部,呈三角形,底面向上附于枕骨,尖端向下连干棘突及下部的棘上韧带。其子面是矢状,后线游离,前接棘突。可限制颈椎过度前屈。长期伏案工作者,由于项韧带反复多次持续性劳损,可出现出血,钙化或骨化。项韧带钙化在颈椎病病人中相当多见。在生理状态下,各韧带间相互协调,以维持颈椎各项活动的动态平衡。
8、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有哪些
椎骨 椎骨共24个,可分为颈椎(7个)、胸椎(12个)和腰椎(5个)。它们都具有类似的形态和功能,但又有各自的特殊之处。
椎骨的一般形态
一般椎骨都有一个椎体和一个椎弓,椎弓上有七个突。
椎体约呈短圆柱状,内部为骨松质,外为薄层骨密。上、下椎体以软骨连成柱状,支持体重。椎弓在椎体后方,与椎体相连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细,上下各有一切迹,下切迹较明显。相邻椎骨之间在椎弓根处形成椎间孔。椎弓的后部呈板状,叫椎板。左右椎板相连形成完整的椎弓。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24个椎骨的椎孔连成贯穿脊柱的椎管以容纳保护脊髓。椎弓上有七个突: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棘突,多数可在背部正中线摸到;左右各伸出一个横突,棘突和横突都有韧带和肌肉附着;椎弓上下各有一对突起,叫上、下关节突s,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相对,以关节面组成关节。
颈、胸、腰椎的主要特征
⑴颈椎(如图:颈椎上面、第7颈椎上面),共7个,第1、2颈椎属特殊椎骨,将单独介绍。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其上面的左右两端上翘,与上位椎骨椎体侧缘构成关节,有病变时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症状。颈椎椎孔较大。横突生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横突孔内有椎动、静脉走行。横突末端可分前后两个结节,特别是第六颈椎,前结节肥大,又叫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在其前方经过。颈椎关节突不明显,关节面近于水平位。颈椎棘突一般短而平,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不分叉且特长,在颈部皮下,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
⑵胸椎(如图:胸椎上面、胸椎侧面)共12个。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横截面近三角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与肋骨头相接的半关节面叫肋凹。横突的前面也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形成关节。棘突长,伸向后下方,邻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叠。呈瓦楞状排列。关节突明显,其关节面位于冠状方向。
第1胸椎体的肋凹有一个圆形的全肋凹和一个半圆形的下肋凹;第10胸椎只有一个上肋凹;第11、12胸椎各有一个全肋凹,横突无肋凹。
⑶腰椎(如图:腰椎上面、腰椎侧面)共5个。椎体大,约呈蚕豆形。椎孔大。棘突为板状,位于矢状方向平伸向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近矢状方向。
特殊椎骨
⑴寰椎atlas(如图:寰椎上面、寰椎下面)是第1颈椎,呈环形。分前弓、后弓和左右侧块。前弓较短,内面有关节面叫齿突凹。侧块上面有椭圆形关节凹,与枕骨髁构成环枕关节,下有圆形关节面与第2颈椎连接。上关节凹后方有椎动脉沟,椎动脉出横突孔经此沟而入枕骨大孔。后弓长,中点略向后方突起,叫做后结节。环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⑵枢椎axis(如图)为第2颈椎。椎体上方有齿突,与环椎齿突凹形成关节。在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1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椎。
椎骨的常见变异
椎骨在动物进化(种系发生)和个体发育过程中,都经过由间充质至软骨,再由软骨骨化的阶段。脊柱的分段也是逐渐由鱼类只分躯干椎和尾椎的阶段到陆生动物分化出颈、胸、腰、骶、尾5段的过程;人类出生前脊柱只有一个向后凸弯的弯曲,出生后随着抬头和坐立姿势的发展,才相继出现向前凸弯的颈曲和腰曲。
在脊柱各段落之间的椎骨形态变化,是逐渐过渡的。在过渡处常发生变异,如腰椎和骶骨的节数可互有增减,形成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这类变异可导致慢性腰痛。
椎骨的骨化可因某些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畸形,如椎弓由左右各一骨化点骨化,最后在正中线愈合而形成,但于腰下部和骶部,常见两侧椎弓骨化点不愈合,造成椎管后壁裂缝或敞开,仅由软组织覆盖,这种异常叫脊柱裂,严重者有脑膜膨出甚至神经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