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髋关节 > 髋关节屈曲实验

髋关节屈曲实验

发布时间:2020-11-22 06:42:14

1、髋关节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髋关节由髋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韧带和肌肉组成。前方为腹股沟,呈轻度凹陷,有股动脉、静脉和股神经通过。后方臀肌饱满,有坐骨神经走行。

视诊:畸形髋关节畸形复合者居多,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于腰椎前凸和骨盆倾斜的代偿,畸形不明显,检查时需注意将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将骨盆在矢状面上放正,可将健腿极度屈曲,患髋屈曲畸形即显示出来。可用角度尺测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连线与躯干直线垂直,骨盆在冠状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收和外展畸形显示出来;旋转畸形:使两侧髂前上嵴距床面距离相等,骨盆在横截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旋或外旋即显示出来,可利用髌骨面的垂线测量。有时对比双足体位,可作粗略估计;缩短畸形:因髋关节伤病引起的下肢短缩,除尺量法之外,可通过对比两侧大转子的位置来判断。

肿胀和肿块。髋关节本身的肿胀显于前方,即腹股沟饱满;而臀部的异常丰满,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变。髋关节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脱位或半脱位引起,而外下方肿胀则属大转子病变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脓肿。大腿内上方肿胀,除耻骨和小转子病变外,也可考虑流注脓肿。

臀皱襞婴幼儿双侧臀皱襞不对称,可反映先天性髋脱位的存在。

臀肌萎缩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常见。

步态。臀式步态:在负重期,髋关节应呈轻度外展位,当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髋关节脱位时,髋关节不能外展负重,而是相反的呈内收位,即显臀部下垂。为了减轻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动将躯干侧向负重侧的患腿,这种跛行步态称之为臀式步态。当双侧髋脱位时,双侧臀部交替下垂,类似鸭行;下肢广泛麻痹步态:主要表现在摇摆期的腿不能作屈髋动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离地。负重期也属臀式步态,同时躯干后倾,因臀大肌麻痹,靠髋后伸紧张前方韧带来维持站立。有时病人以手扶大腿来维持伸膝站立;关节强直时,靠骨盆的扭转来移动下肢,即腰椎代偿性的伸屈动作;髋关节各类型的畸形体位,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异常步态,有的难于描述,但经仔细分析即可明确。

触诊:压痛点。髋关节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沟中点或臀部中央区寻找压痛。大转子压痛易于寻找,有的按压大转子可引起髋关节痛。

肿块。髂窝部可表现肥厚或饱满(脓肿),有时在耻骨上可触及肿块(肿瘤)。疑有髋关节感染或耻、坐骨肿瘤时,应作肛门指诊,寻找脓肿或肿块。疑有髋关节脱位时,需在臀部或髋关节外上方寻找股骨头,通过关节的旋转可触及股骨头的转动。

活动:被动活动。病人平卧位,髋关节伸直为0度,屈曲时大腿可贴腹壁,与躯干交角约为30度,屈伸角度可连续记录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为0度,实际活动范围共150度,外展和内收则以中立位为0度,小腿内收的角度等于髋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于股内收。检查时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转动代替了髋关节的活动而引起误差。

主动活动主要检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动伸屈髋关节,同时出现弹响声,即所谓的“弹响髋”,常因为阔筋膜张肌腱肥厚与大转子磨擦所致。有时在内侧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与小转子磨擦而来。

2、为什麽屈髋屈膝肘髋关节屈曲的幅度比屈髋伸膝大?

在屈膝时屈髋,股前部可抵达腹前壁;在伸膝时屈髋,由于受股后部肌(腘绳肌)的紧张限制,仅可达90°左右。

3、髋关节怎样检查?

髋关节由髋臼、股骨上端,以及所附的韧带和肌肉组成。前方为腹股沟,呈轻度凹陷,有股动脉、静脉和股神经通过。后方臀肌饱满,有坐骨神经走行。

视诊:畸形髋关节畸形复合者居多,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和屈曲外展外旋畸形等。由于腰椎前凸和骨盆倾斜的代偿,畸形不明显,检查时需注意将骨盆放正。屈曲畸形:将骨盆在矢状面上放正,可将健腿极度屈曲,患髋屈曲畸形即显示出来。可用角度尺测量;展收畸形:使髂前上嵴连线与躯干直线垂直,骨盆在冠状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收和外展畸形显示出来;旋转畸形:使两侧髂前上嵴距床面距离相等,骨盆在横截面上摆正,患髋的内旋或外旋即显示出来,可利用髌骨面的垂线测量。有时对比双足体位,可作粗略估计;缩短畸形:因髋关节伤病引起的下肢短缩,除尺量法之外,可通过对比两侧大转子的位置来判断。

肿胀和肿块。髋关节本身的肿胀显于前方,即腹股沟饱满;而臀部的异常丰满,常反映髂骨本身的病变。髋关节外上方突起,多因先天性脱位或半脱位引起,而外下方肿胀则属大转子病变或系腰骶部感染流注的脓肿。大腿内上方肿胀,除耻骨和小转子病变外,也可考虑流注脓肿。

臀皱襞婴幼儿双侧臀皱襞不对称,可反映先天性髋脱位的存在。

臀肌萎缩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中常见。

步态。臀式步态:在负重期,髋关节应呈轻度外展位,当臀中、小肌(外展肌)麻痹或髋关节脱位时,髋关节不能外展负重,而是相反的呈内收位,即显臀部下垂。为了减轻臀下垂,每走一步,主动将躯干侧向负重侧的患腿,这种跛行步态称之为臀式步态。当双侧髋脱位时,双侧臀部交替下垂,类似鸭行;下肢广泛麻痹步态:主要表现在摇摆期的腿不能作屈髋动作,靠提升骨盆(腰方肌)离地。负重期也属臀式步态,同时躯干后倾,因臀大肌麻痹,靠髋后伸紧张前方韧带来维持站立。有时病人以手扶大腿来维持伸膝站立;关节强直时,靠骨盆的扭转来移动下肢,即腰椎代偿性的伸屈动作;髋关节各类型的畸形体位,表现出各式各样的异常步态,有的难于描述,但经仔细分析即可明确。

触诊:压痛点。髋关节本身疾患可在腹股沟中点或臀部中央区寻找压痛。大转子压痛易于寻找,有的按压大转子可引起髋关节痛。

肿块。髂窝部可表现肥厚或饱满(脓肿),有时在耻骨上可触及肿块(肿瘤)。疑有髋关节感染或耻、坐骨肿瘤时,应作肛门指诊,寻找脓肿或肿块。疑有髋关节脱位时,需在臀部或髋关节外上方寻找股骨头,通过关节的旋转可触及股骨头的转动。

活动:被动活动。病人平卧位,髋关节伸直为0度,屈曲时大腿可贴腹壁,与躯干交角约为30度,屈伸角度可连续记录为0~150度,即屈曲到150度位,伸直为0度,实际活动范围共150度,外展和内收则以中立位为0度,小腿内收的角度等于髋外旋的角度,小腿外展等于股内收。检查时需要注意固定骨盆,避免骨盆的转动代替了髋关节的活动而引起误差。

主动活动主要检查肌力。有的病人主动伸屈髋关节,同时出现弹响声,即所谓的“弹响髋”,常因为阔筋膜张肌腱肥厚与大转子磨擦所致。有时在内侧是髂腰肌肥厚的肌腱与小转子磨擦而来。

4、哪位医生能帮帮我 我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现在能较正常的走 但还是有撇 但左右腿粗细不一 为什么谁能帮我

目前有手术可以解决问题。

1.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纳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小儿麻痹后遗症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预防和矫正已有的肢体畸形,重新分配肢体有用的肌肉力量,建立新的力量平衡,稳定瘫痪的关节,最大限度地恢复瘫痪肢体的功能。手术治疗具体条件可参考以下几方面:
① 患者发病2年以上,肢体肌肉瘫痪不再恢复者。
② 肢体留有畸形、活动功能严重障碍,医生认为手术后能确有效果者。
③ 年龄在6岁以上,能配合医生检查治疗和训练者。
④ 需手术的肢体皮肤无破溃化脓等病变者。
⑤ 患者和家属乐于接受多次手术和系统治疗,并有坚持到底的决心。

2.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在什么情况下不应该施行手术治疗?
在下情况下一般不宜采用手术治疗:
① 肢体瘫痪是均衡性的,没有畸形以及关节的不稳定。
② 肢体瘫痪或者肢体畸形较轻,运动功能不受限制。
③ 肢体虽然一长一短,但长短差在2厘米以内,不用手术方法即可补偿功能不良。
④ 中、老年患者身体条件较弱,手术后功能恢复较差,手术与否要采取慎重的态度。

3.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康复训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掌握适当的训练尺度、数量和方法。训练量不够,无明显效果;而训练过量又可造成肢体的损害,比如:肌肉拉伤、关节肿胀、骨折脱位等等。所以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训练量要适当。
⑵训练应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轻到重。训练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⑶任何训练都不应该引起明显疼痛。有时训练中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如果训练时发生严重疼痛,休息后又不消失,常常是操作的信号,要停止训练。如果训练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下肢浮肿,表明运动过量,也应该暂时停止训练。
⑷训练不应感到疲劳。如有疲劳感觉时,应休息5-10分钟再训练,以免过度劳累造成伤害。

4.患者行走要摔倒时,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在行走时,常常有摔倒的可能,所以学会自我保护是重要的。具体办法是,要摔倒时,患者应弯曲下肢膝关节,伸出两手主动向侧面倒,肘关节要弯曲,轻柔扶地,这样就可避免遭受严重外伤。

5.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手术后,怎样进行康复训练?
髋关节屈曲进行矫正手术后的康复重点是尽量使髋关节伸直。具体训练方法是:
① 仰卧位时,在患侧臀部下方垫软枕头,使大腿后伸。
② 手术后如果还有残余的髋关节屈曲畸形,可让患者俯卧位,做大腿后伸运动,使髋关节能尽量伸直。也可以让患者趴在床上,在臀部加上适当重物(如大沙袋),训练时可逐渐加大重量,以患者稍微感到疼痛为止,治疗中可随时调节增减沙袋重量。通过压力可逐渐伸长、拉开挛缩的组织,使髋关节伸直。但需注意不能强用暴力,以免拉伤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甚或更严重者造成骨折,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
③ 患者趴在床上练习后伸患肢,以增强后伸髋关节臀肌的力量,可促进髋关节屈曲挛缩的纠正。每天上、下午各训练1次,每次做50个左右的动作,以微感疲劳为佳。训练时可逐渐增加在小腿上沙袋的重量,有利于提高训练的效果。

6.髋关节不稳定手术治疗后,怎样进行康复训练?
儿麻后遗症患者髋关节不稳定手术治疗后的康复训练一般做法是:
⑴床上关节活动训练。手术后患者的石膏拆除以后(一般在手术后6-8周拆除石膏),患者应及时开始床上训练,这时髋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可练习在床上缓慢坐起,做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各关节的主动活动或者主动借助活动,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但应防止强力牵拉关节活动以免拉伤。
⑵站立训练。在床上训练关节活动2周以后,可开始试行下地做站立活动训练。先扶物站立,接着做不扶物站立。动作练习应以身体能够承受,手术部位无疼痛为训练适度。
⑶行走训练。患者能很好地站立后,再进行行走训练,先在双杠内由他人保护下做行走练习,熟练后再训练扶拐行走,最后达到丢掉拐杖自己步行的目的。

7.因膝关节屈曲、下肢外撇等畸形在大腿外侧手术后怎样进行康复训练?
这种手术一般是将大腿外侧引起下肢畸形的一条紧张的筋膜条索切断,所以手术叫做“髂胫束切断”,知道这个手术名称对查找医学资料时可能有益。在这里应该提醒一点,手术将患腿由屈曲变成伸直时,如不注意容易拉伤腿的神经和血管。所以患者要注意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如足和足趾发麻、疼痛,原来会动的脚趾不会动了、脚趾发凉、颜色变紫、变白等等,若有这些表现应马上找医生诊治,把腿由伸直再变回屈曲,以免发生下肢坏死。 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① 去除石膏以后要积极进行髋、膝、踝关节主动活动训练,以及抬起大腿训练。
② 在手术后 固定的石膏去除以后,及时进行患肢站立和行走训练。此时应尽量保持膝关节伸直,必要时可以用细木板、厚纸板或大画报垫上棉花保护后缠在膝部,维持膝关节伸直的位置,保持腿的站立姿势,并可防止膝关节屈曲畸形复发。站立和步行训练应先练习站立,站立功能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行走,训练应循序渐进,一步步提高难度,同时训练时要注意保护,防止摔伤,此期训练约进行3个月左右。
③ 训练站立和行走活动时除膝关节注意伸直外,还特别要注意髋关节要尽量伸直,克服髋关节屈曲的异常,保持身体正直的良好姿势。

8.膝关节屈曲畸形矫正手术后,怎样进行康复训练?
大腿股骨下端切断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手术后,起初要特别注意神经、血管的牵拉操作,如发现要及时处理。其它康复训练内容为:
⑴鼓励患者积极进行患腿的脚和脚趾的活动,每日4次,每次5分钟。另外患者做大腿绷劲活动,这样可以防止肌肉萎缩,增强肌力。
⑵去除石膏后即可在保护下进行站立训练。
⑶站立熟练后进行保护下行走训练。
⑷膝关节伸屈活动训练,增强膝关节活动能力,此训练与站立行走训练可同时进行,但应注意手术后膝关节僵硬难以进行屈伸活动,训练时不能着急,切忌粗暴,要缓慢地一点点来,应以患者自己活动为主,配合他人的帮助。
⑸手术后3个月左右照X光片,证实手术部位的骨头愈合良好,这时才可以进行下肢不扶拐的行走训练。

9.足跟不着地、足内撇畸形施行肌腱手术后,怎样进行康复训练?
对于足跟不着地,足内撇畸形施行肌腱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内容主要如下:
⑴手术后患肢在石膏固定时即应先进行足趾活动及小腿绷劲的练习。
⑵一般在手术后4周去除石膏后即应开始脚趾、踝关节的屈伸活动,每天4次,每次1分钟,以后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但应避免他人帮助强力牵拉足趾及踝关节,以防牵拉损伤手术后的肌肉、肌腱。
⑶赤足做站立及行走训练,训练时保持足能放平,足跟着地,脚不内撇。
⑷患者平时将足保持放平的位置,女患者手术后1-2年内不许穿高跟鞋,以免抬高足跟使畸形复发。
⑸如果患腿比健腿稍短(在3厘米之内),患足的鞋底可钉上一个2-3厘米高的鞋掌,相当于使短腿加长了2-3厘米,可以使走路不瘸,并能防止脚畸形的复发。

10.两下肢粗细、长短不一畸形的残疾特点是什么?
儿麻后遗症患者的患腿因疾病影响其生长,常常表现短而细,而健肢相对长而粗。两腿长短不同的差距往往与发病年龄和患腿瘫痪程度轻重有关,患儿年龄越大,瘫痪越重,患肢越短。 一般来说患腿短缩不足3厘米的走路可以不瘸。因此也可以不必治疗,仅加高鞋底即可。如果腿短超过了3厘米,多出现走路瘸,短缩越多瘸的越重。一般的治疗方法有:① 延长患肢。② 短缩健肢。③ 短缩健肢加延长患肢。其中最常用的办法是延长患肢。

与髋关节屈曲实验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