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髋关节 > 髋关节穿刺定位

髋关节穿刺定位

发布时间:2020-09-09 02:56:07

1、人的髋骨在那里?

髋骨

髋骨 把双手叉在腰上向下摸,两侧那块又大又硬的骨即是髋骨。儿童时期身体每边的髋骨是3块独立的骨。分别叫髂骨、坐骨和耻骨,3块骨借软骨相互连结。长到十五、六岁以后,3块骨才融合成1大块髋骨,加强了支撑力。在3骨融合处的外侧有一深窝,称为髋臼,髋臼前下方的大孔称闭孔。上缘称髂嵴,两侧骼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可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

2、髋关节脱位是怎么回事?在哪里可以做个更好的检查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比较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以后脱位为多见,出生时即已存在,病变累及髋臼、肌骨头、关节囊、韧带和附近的肌肉,导致关节松弛,半脱位或脱位。有时可合并有其它畸形,如先天性斜颈、脑积水、脑脊膜膨出,其它关节先天性脱位或挛缩等。
临床表现
病因学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当然,多发性畸形附有髋关节脱位应属于先天性畸形。总的说来,近年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病因并不是单一的。这说是说有许多因素参加才会引起此症的产生。
(一)遗传因素 无可否认的事实说明此症有明显的家族史,尤其在双胎婴儿中更为明显,有此症之患者家族中其发病率可以高达20~30%,而且姐妹中更为多见。同样的疾病在姐妹中可以出现髋脱位半脱位与发育不良三种类型,倘若不进行详细的,早期的检查与X线片诊断,除第一类之外,后两类往往可以遗漏而到达7、8岁时髋关节已完全正常。
(二)韧带松弛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证明关节韧带松弛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动物实验中Smith将小狗的关节囊,圆韧带切除后,产生髋脱位现象的百分比很高,临床上Andren指出X线片中耻骨联合的分离在髋脱位病例中为正常婴儿的两倍,他认为这是母体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内分泌使韧带松弛,超量的内分泌变化是引起髋脱位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Andren、Borglin在新儿髋脱位病例3天以内发现尿中雌酮(Estrone)雌二醇17β(Estradil)排出量与正常婴儿比较有变化。但是Thieme利用16个病婴儿与19个正常婴儿比较,逐月测量时,经统计学处理发现没有区别。因此,内分泌变化引起韧带松弛学说尚不能成立。
(三)体位与机械因素 髋脱位病例中臀位产有人报道高达16~30%之多,正常生育中臀位产仅占3%,Wikinson(1963)将幼儿髋关节固定于屈曲、外旋、膝关节伸直,并给予雌激素和黄体酮。可出现髋关节脱位畸位。
出生后的体位亦有人认为是引起此病的一个因素。如在瑞典和美洲印地安人的发病率高的原因是由于婴儿应用襁褓位有关。
病理改变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包括骨质变化及周围软组织改变两部分:
(一)骨质变化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根本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髋臼、骨盆、股骨头、股骨颈,严重者还可影响到脊柱
1.髋臼 安全性髋关节脱位者出生时尚属正常,而有髋臼外上缘外有切迹,随着生长发育髋臼逐步变狭而浅,呈三角形。髋臼唇盂增厚,由于股骨头的不断挤压可造成内翻或外翻,髋臼后上方由于股骨头的挤压形成假臼,髋臼前缘内上方往往可见一缺损。髋臼由于没有股骨头的造模作用而发育不良,髋臼逐渐变小,变浅,臼底充满脂肪纤维组织,圆韧带经过不断牵拉往往增厚肥大充塞于髋臼中。
2.股骨头 新生儿的股骨头为畸形,表面有光滑的软骨面,而后由于脱位于髋臼外,股骨头的形状可逐步改变,头可变大或变小,呈尖锥形或葺形,股骨头受压处往往出现部分股骨头扁平。股骨头骨骺出现迟缓。有时应用强大暴力手术复位,由于髋臼与股骨头不相适应,对股骨头的压力过大,可造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3.股骨颈 由于髋关节脱位,股骨颈一般变短而粗,是肢体缩短的一个原因。股骨颈前倾角变大,据Caffey报道正常新生儿前倾角为25°,以后逐步减少至5°~15°之间,当股骨头外移后,由于正常肌力作用,向股骨头向前旋转,前倾角因而增大,一般在60°~90°之间。如果能早期复位,前倾角多能逐步自行纠正。尤其在1岁以内得到复位者几乎都能恢复正常。
4.骨盆和脊柱 脱位一侧的骨盆往往伴有发育不良情况,髂翼较斜,坐骨结节较分开。在两侧脱位时,以上病变存在外,骨盆向前倾斜而使腰前突弧度增加,有时可以出现侧弯。
(二)软组织变化 这是指所有一切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包括皮肤、筋膜、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以及髋关节内盘状软骨,其中以关节内盘状软骨、关节囊与肌腱最重要。
1.盘状软骨(Limbus)正常14.8mm的胚胎,髋关节是一堆间质细胞,此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出现间隙,间质细胞块中间开始吸收至仅存边缘。到达25mm时出现关节囊与髋臼环状韧带(glenoid labrium)任何机械刺激在髋臼形成的主要阶段时就会产生正常间质停止吸收出现盘状软骨,实际上盘状软骨吸收不全多半见于髋臼后上部,它的增生与肥大使股骨头不能直接指向髋臼中心。Leveurf与Somerville认为这是髋脱位的主要原因,复位的关键。在手术中3岁以上的患儿凡牵引后股骨头不能进入髋臼者,多半有肥厚的盘状软骨。这类软骨完全像膝关节中的盘状半月板一样,它遮住了很大一部分关节面使股骨头与髋臼不能接触,引起二者之发育不良。
2.关节囊 正常的髋关节囊是一层纤维组织0.5~1.0mm厚薄。自从股骨头脱离髋臼向外向上移位,小孩负重后,关节囊受到牵拉而增长增厚有时可大2~3mm之多,长期牵拉使关节囊与髋臼上方髂翼粘连,加上圆韧带、盘状软骨与关节囊之间粘连,形成整整一片结缔组织,阻碍股骨头进入髋臼。关节囊在后期呈葫芦形,有狭窄的颈部,股骨头本身就不能通过。髂腰肌腱经过关节囊前面,有时在很早期出现一个切迹,阻碍股骨头复位。关节囊附着在股骨头以下而不是附着大小粗隆之间。
3.圆韧带 正常圆韧带连接股骨头中心凹与髋臼之内下方。髋关节脱位病例中,关节囊与圆韧带同时受到牵拉而增长增厚,久而久之圆韧带与关节囊粘连成一片而消失。圆韧带内的中心动脉亦因牵位增厚而过早闭塞。
4.肌肉 由于股骨头向上移位,凡是起自骨盆沿股骨向下行走的大部分肌肉都发生短缩,其中以内收肌及髂腰肌更为明显,而且许多肌腱有纤维变性。后侧肌群包括臀肌,亦有缩短,肌力减弱,影响关节稳定性,出现摇摆步态。
5.筋膜 虽然外侧肌群在理论上是被拉长,但可见到臀筋膜有挛缩,患者不能内收,这种筋膜都有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有胶原变性。手术中必须进行筋膜松懈才能保证复位。
诊断鉴别
患儿的母亲常发现患儿肢体不正常,而来院求诊,若无炎症或外伤史,就应引起对本病的警惕。症状可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点:
(一)关节活动受限 在儿童期先天性髋脱位通常是以无痛和关节活动不受限为其特点。然而在婴儿和新生儿时期则恰恰相反,有暂时性关节功能障碍,呈某种固定姿势。典型症状主诉为患儿肢体呈屈曲状不敢伸直,活动较健侧差,无力,牵拉下肢时则可伸直,但松手后又呈屈曲,少数婴儿下肢呈外旋位,外展位或两下肢呈交叉位,甚至髋关节完全呈僵直状态,少数患儿在牵拉下肢时有哭吵。
(二)肢体缩短 单侧髋关节脱位常见患侧肢体缩短。
(三)其它常见症状有大阴唇不对称,臀部、大腿内侧或腘窝的皮肤皱折加多,加深或不对称,会阴部加宽,有时可在牵动患肢时有“弹响声”或弹跳感。
以上一些症状如能及时发现,进行仔细检查,则能做出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治疗效果将会大大的提高。
治疗预防
诊断
主要依靠体征和X线检查和测量。新生儿的检查亦注意下列的各点:
(一)外观与皮纹 多发性畸形伴有髋脱位时,检查者往往发现大腿与小腿的比例不相称,大腿短而粗,小腿却细长,往往臀部宽大,腹股沟皱纹短或不清楚。臀部检查时可见两侧的皮纹不同,患侧一般升高或增加一条,整个下肢在放平剂时往往感觉患肢外翻15~20°有缩短现象。
(二)股骨头不能摸到 屈髋屈膝各90°一手握住小腿上端,另一手拇指置腹股沟韧带处,其它4指置臀部环跳处,将手旋转小腿时,正常情况下在前面可以发现股骨头的活动与突起。脱位时,前面空虚而臀部后面的四指却感到股骨头在活动。
(三)加里阿齐征(Galeazzi) 将小孩平卧,两下肢屈膝到85°~90°之间,两踝放平对称位,发现两膝有高低,称为加氏征。股骨缩短,髋脱位者均出现此征。
(四)外展试验(Otolani征)将小孩平卧,屈膝、屈髋90°,医师面向小孩臀部将两手抓住两膝同时外展,正常情况两膝可以放平而触及桌面。但髋脱位中一侧不能到达90°,往往是65°~70°之间,内收肌明显隆起,称做外展试验阳性。有外展至75°~80°之间有滑动或跳动感觉,以后却可以更外展至90°,称为Otolani跳动声,是诊断上一个重要依据。检查中有时候髋臼内外的弹响声,彩关节的半月板跳动声必须分清,不能相互混淆。
(五)关节松动试验 检查关节松动的先决条件是股骨头周围软组织很松,肌肉不紧张,股骨头可以上下移动,进入以及退出髋臼。这类试验包括下列三种方法:
1.妥马试验(Thomas)在新生儿中将健腿屈至腹壁上使腰部前凸消失,将患侧腿伸直时可以完全呈一直线。正常婴儿伸直时仍有30°左右的屈曲存在,又能完全放平成一直线。
2.巴罗试验(Barlow) 将患肢屈膝使足跟触及臀部。一手握住踝关节以及同侧的大小粗隆,另一手拇指推住耻骨联合另外4指抵住骶骨。在外展中途时,大拇指用力可感到股骨头向后脱位,大拇指放松时骨头复入关节。巴罗试验阳性说明关节松弛容易脱位但并不是髋脱位。
3.套叠试验 小孩平卧,屈髋90°屈膝90°,一手握住膝关节,另一手压迫骨盆之两侧髂前上棘,将膝关节向下推动,可感到股骨头向后突出,向上提升时,股骨头复入髋臼,称做套叠试验阳性。
上三组关节松动检查法一般适用于新生儿,并且能合作不哭吵闹的情况下才能正确,否则往往不能检查,因此,尚有一定的限制。
(六)跛形步态 虽然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但仍有不少病例是因跛行而来门诊。此类步态在行走中稍加分析即可看出。小孩走路当患肢在负重期(stance phase)是骨盆有下垂,晃动,不能上升:在摆动期(swing phase)时却不明显。此类检查一般在小孩行走之后才能明确诊断,最早约2足岁以上,但治疗时就比较晚了。两侧髋脱位患孩在行走中骨盆两侧撮动非常明显,常称做鸭步摇摆姿态,臀部向后突出,腰椎向前突增加,检查很容易想到髋脱位。
(七)屈氏试验(Trendelenurg征) 这是一个古老方法,目前已很少应用。小孩站立,当健侧单腿站立,患腿上举,骨盆同侧向上升高。相反,当患肢单腿站立时,因患侧股骨头不在髋臼内,加上臀肌萎缩,髋关节不稳,致使骨盆向下垂。
(八)大粗隆上升 正常婴儿自髂前上棘经大粗隆顶点至坐骨结节呈一条直线,称做奈氏线(Nelaton)。倘若股骨头不在髋臼内,而向上脱位时,大粗隆随之上升,这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X线检查 临床检查是诊断的第一步,它只能说明髋关节有问题,但最后作出诊断需用X线摄片。婴儿出生后2~3月内,股骨头骨骺骨化中心尚未出现,X线检查乃依靠股骨颈的干近侧端与髋臼关系来测量。骨化中心出现后,摄片包括双侧髋关节的骨盆片可以确定诊断,摄片时将双下肢并拢,将患肢上推和下拉住各摄一片对比测量,则变化更明显可靠。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连接双侧髋臼Y型软骨的水平线(称Y线或Hilgenreiner线),自髋缘外侧骨化边缘的垂线(称Perkin线或Ombredarne线),两线交叉将髋臼划为四区,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应在其内下区,若位于其它地区,则为脱位。脱位侧骨化中心常较小。
(二)髋臼指数 自Y形软骨中心至髋臼边缘作连线,此线与Hilgenreiner线间夹角称髋臼指数,此角说明髋臼之斜度亦是髋臼发育程度(图6)。出生时髋臼指数为25.8~29.4°,6个月婴儿在19.4°~23.4°(Caffey 1956)。2岁以上者在20°以内。多数学者认为超过25°即为不正常,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如超过30°则有明显脱位趋向。近年来对于正常新生儿的髋臼指数发现高达35~40°,而绝大多数以后转化为正常髋关节。因此在诊断上下不能单看髋臼指数一项。但大于正常值者说明臼顶倾斜度增加,为髋臼发育不良。
(三)骨骺外移测定 自股骨头骨骺中心至耻骨联合中央垂线之间距离称为旁氏中心距,两侧比较,有距离增宽表明股骨头向外移位。常用于髋关节半脱位,此法在测量轻度半脱位时很有价值,骨骺出现前,同样可用股骨颈内侧缘为点作测量。
(四)Von Rosen线 双侧大腿外展45~50°并内旋,摄包括双侧股骨上端至骨盆正位片。作双侧股骨中轴线,并向近侧延长即Von Rosen线。正常时此线通过髋臼外上角;脱位时通过髂前上棘。在股骨头骨化中心未出现前,对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五)兴登(Shenton)线 正常骨盆X线中耻骨下缘之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之弧形可以连成一条完整的弧度称做兴登氏线。凡有髋脱位,半脱位病例中,此线完整性消失。
此线在任何脱位中都消失,因此不能区别炎症、外伤、先天性等情况。但是仍不失为最简单的诊断方法这一。
(六)股骨颈前侧角摄片 偶尔需要X光摄片进一步明确前倾角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患儿平卧,髋部向上作骨盆正位摄片。同样,将大腿完全内旋再作骨盆正位摄片,将两片比较可以看出完全内旋时股骨颈全长出现,股骨头清楚,髋骨向上时股骨头与大小粗隆重叠,可以估计前倾角的存在。
(七)关节造影 一般情况之下很少有必要进行关节造影来明确诊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需要明确盘状软骨、关节囊狭窄、复位失败原因时,造影术偶有必要。在全身麻醉下,髋关节进行皮肤消毒无菌操作,在关节前作穿刺注射1~3ml35%碘油造影剂(diodone diodast)。在透视下可以发现髋臼外缘有无障碍,髋臼外缘的软骨情况以及关节囊有无狭窄,必要时手法复位后可以再次造影明确股骨头是否完全进入髋臼,盘状软骨的复位与变形。由于操作复杂,造影充盈不足,读片困难,近年来较少有人应用造影诊断。
(八)中心边缘角(CE角) 随访病例时常需测定股骨头进入髋臼的程度,伟氏(Wibeng)取股骨头中心为一点,髋臼外缘为一点,连此两点成一直线。髋臼外缘作垂直线向下,两线成钝角于髋臼外缘称边缘中心角。此角正常范围为20~46°,平均35°;15~19°为可疑;少于15°,甚至负角,表示股骨头外移,为脱位或半脱位。
并发症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大多与手法粗暴、牵引不够,手术指征未掌握,未弄清阻碍复位因素和固定不当等原因所致。多数可以避免。常见并发症有:
(一)再脱位 常因阻碍复位因素未消除。X线出现假象,换石膏时不小心,前倾角过大或髋臼发育不良,因而即使复位后,还是较易再脱位。
(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这类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法粗暴或手术创伤过大,损伤了股骨头的血供;固定时强力极度外展;复位前牵引不够或内收肌、髂腰肌未松解,复位后股骨头受压过度及还有一些原因不明。
(三)髋关节骨性关节病 是晚期的并发症,一般在年龄较大患儿手术后,待到成年后往往较难避免有些类并发症出现。
(四)股骨头骨骺分离,股骨上段骨折,坐骨神经损伤等,这些均为牵引不足,复位时使用暴力或麻醉太浅等原因引起,一般均可避免。

3、髋骨是哪里?

髋骨

髋骨 把双手叉在腰上向下摸,两侧那块又大又硬的骨即是髋骨。儿童时期身体每边的髋骨是3块独立的骨。分别叫髂骨、坐骨和耻骨,3块骨借软骨相互连结。长到十五、六岁以后,3块骨才融合成1大块髋骨,加强了支撑力。在3骨融合处的外侧有一深窝,称为髋臼,髋臼前下方的大孔称闭孔。上缘称髂嵴,两侧骼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可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

图片http://www.dhxx.net.cn/zxzr/source/czsw/ZCHYD/H009t046.jpg

4、人体穿刺是什么东西

一种诊疗技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常用穿刺术有以下几种。 脑或脊髓腔穿刺术 用于诊断或治疗。有以下几种: 硬脑膜下腔穿刺。常于婴幼儿。当前囟未闭合或冠状缝扩大时,用腰穿针从前囟侧角或从冠状缝穿入硬膜下,抽出外伤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和化脓性脑膜炎时的硬膜下积液,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脑室穿刺术。可分为前角穿刺、侧角穿刺和后角穿刺三种。最简便的方法是用颅锥在前发际后2cm,中线旁2.5cm快速钻通颅骨,然后用腰穿针或脑室引流管穿入侧脑室前角。当脑压过高、病人昏迷、瞳孔开大、呼吸浅表、有脑疝形成时,进行快速脑室穿刺放出脑室液,脑疝可立即缓解。亦可测定脑室压,或接上引流瓶做脑室持续引流,取脑室液化验,也可注入美蓝,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情况。还可从穿刺针注入空气、氧、造影剂,如碘苯酯、60%碘,葡胺(康瑞)、甲泛葡胺做脑室造影,用于诊断颅内占位病变和脑室系统梗阻。碘过敏者忌做造影。脑室液放液过快,偶致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脑血管穿刺术。大脑半球由颈内动脉供血,小脑及脑干由椎动脉供血。可穿刺颈总动脉或椎动脉,注入造影剂进行脑血管造影术,颈总动脉造影可显示大脑半球血管。方法是平甲状软骨上缘,胸锁乳突肌内缘用血管造影针穿刺颈总动脉,然后注入造影剂,如甲泛葡胺、60%碘葡胺(康瑞)、优唯显。椎动脉造影可显示屏下血管,方法为在气管旁平第3~4或第4~5颈椎间隙,用血管造影针穿刺椎动脉,注入上述药造影。腰椎穿刺术。用腰穿针穿刺腰脊髓蜘网膜下腔,是神经科重要的临床辅助检查方法。可以用以测量脑压,收集脑积液做常规、生物化学和细菌学检查、肿瘤细胞和医学检查,为颅内炎症、肿瘤、出血和脑白质脱髓鞘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是当颅压过高时,腰穿要小心谨慎,放液必须缓慢,最好不放液,只用联结脑压表胶管中的脑脊液做化验,以免发生脑疝。也可将造影剂如碘苯酯、60%碘葡胺(康瑞)、DimerX、Amipague、甲泛葡胺注入蛛网膜下腔行下行或上行造影。也可将空气(或氧)注入蛛网膜下腔,定向流动到颅内,做椎管内病变造影、脑室气脑造影和脑池造影。 胸部体腔穿刺术 有以下几种:胸膜腔穿刺术。用胸穿针穿刺胸膜腔。穿刺点在肩胛下7~9肋间或腋中线相当6~7肋间。穿刺胸膜腔后可以抽出气体治疗气胸,也可抽出胸膜腔内炎性渗出液,或注入药物以治疗胸膜炎,解除呼吸窘迫症状。抽出液体可作化验、细菌培养。诊断性抽液抽出50~100ml即可。外伤所致气胸第一次抽气不宜超过600ml。也可做胸腔闭式持续引流来抽出液体和气体。如果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局部剧痛等虚脱症状,立即停止放液放气,并注入1:1000肾上腺0.3~0.5ml,并令其平卧。心包穿刺术。用胸穿针从左锁骨中线第5~6肋间,心浊音界外穿刺心包腔。抽出炎性液体,解除对心脏压迫。第一次抽液不宜超过300ml。在操作中更换针管时,应钳闭接管,避免空气进入。亦可往心包内注入抗生素进行治疗。 腹部体腔和脏器穿刺 包括以下几种:腹腔穿刺术,用穿刺针,在脐到耻骨联机中点上1cm,旁开1~1.5cm穿刺腹腔。用于诊断原因不明的腹水和放出腹水解除呼吸困难。也可往腹腔内注药。初次放液不超过3000ml,必要时可做持续闭式引流。但若病人出现虚脱,应立即停止放液并平卧,静脉注入高渗葡萄糖。肝脏穿刺术。可用于活体组织检查(见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肾脏穿刺术。用9~10号腰穿针,在第十二肋下缘,背中线旁6~6.5cm处进行穿刺肾脏,取活体组织送检。用于不明确的原发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症、多发骨髓瘤累及肾脏、肾肿瘤、肾硬化等。患者有出血倾向、高血压以及肾周围脓肿、肾结核者忌穿刺。膀胱穿刺术。在耻骨中点上方穿刺膀胱,用于因前列腺肥大、导尿失败的尿潴留病人。子宫穿刺术。在耻骨上方穿刺子宫,取出羊水测定卵磷脂/硝磷脂比率(L/s),有助于判断胎儿肺成熟度,生后是否患透明膜病以及预测妊娠最佳时间和妊娠最佳方式。 骨髓穿刺术 有髂穿刺、脊椎棘突穿刺和胸骨穿刺。用于血液病、某些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的诊断。有出血倾向者禁止做骨髓穿刺。 淋巴结穿刺术 用于穿刺原因不明的浅表淋巴结,抽出液可做化验和病理检查。但恶性淋巴肿瘤和深在淋巴结不应穿刺检查。 关节腔穿刺 有肩关节腔、肘关节腔、腕关节腔,髋关节腔、膝关节腔和踝关节腔穿刺。穿刺后可抽液化验,也可注入空气造影和注入药物治疗。关节腔穿刺要求严格无菌,严防感染。适用于原因不明的关节病、关节腔肿瘤等。 血管穿刺术 常见的如股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包括置入导管保留输液)以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三处血管均可穿刺抽血。锁骨下静脉可穿刺后置入导管保留,做静脉高营养治疗。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可做心、脑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穿刺股动脉,用塞尔丁格氏法将导管在电视屏下送到主动脉弓、颈总动脉或椎动脉开口附近,加压注入造影剂,用快速换片机摄取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脑血管影相,来诊断幕上下肿瘤和血管病变。脊髓血管造影术。用塞尔丁格氏法将导管插入股动脉,在X射线视屏下,送到椎动脉或脊髓根动脉做颈髓和上胸段脊髓动脉造影。将导管送到第4~7肋间动脉的根动脉做中胸段脊髓动脉造影。将导管送到第9~12肋间动脉和第1~2腰动脉的根动脉,行下胸段或腰段脊髓动脉造影。用于诊断脊髓血管畸形、髓内肿瘤、闭塞性脊髓血管病等。一般很安全,很少发生并发症。左心和冠状动脉造影。从股动脉穿刺,送入导管达主动脉号,行左心动脉造影或用Juakin氏法将导管送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注入造影剂,行冠状动脉造影。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梗塞、风湿性心瓣膜病、梅毒性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炎、心内膜炎、完全性左束技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碘过敏者禁忌。静脉导管造影。从股静脉穿刺,送入导管,经髂外静脉、髂静脉注入造影剂25~40ml,连续拍片,做脊髓静脉造影,用于诊断脊髓静脉畸形、脊髓肿瘤和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还可穿刺颈总静脉,送入导管,送达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行右心导管造影。用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如房或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风湿性瓣膜病等。禁忌症同左心造影

5、穿刺是什么?

穿刺是一个医学常用手术用语,是将穿刺针刺入体腔抽取分泌物做化验,向体腔注入气体或造影剂做造影检查,或向体腔内注入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穿刺的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等。

穿刺检查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检验方法之一.通过骨髓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可了解骨髓内各种细胞的生成情况,各种细胞的形态,成分的改变及发现异常的细胞等,以明确诊断,观察疗效,估计预后.例如,对贫血的诊断,可以从形态上帮助诊断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诊断各种类型的白血病; 关于恶性肿瘤方面,骨穿对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瘤,淋巴瘤侵犯骨髓的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5)髋关节穿刺定位扩展资料:

穿刺系统划分

1、骨髓穿刺术

有髂嵴穿刺、脊椎棘突穿刺和胸骨穿刺。用于血液病、某些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的诊断。有出血倾向者禁止做骨髓穿刺。

2、淋巴结穿刺术

用于穿刺原因不明的浅表淋巴结,抽出液可做化验和病理检查。但恶性淋巴肿瘤和深在淋巴结不应穿刺检查。

3、关节腔穿刺术

有肩关节腔、肘关节腔、腕关节腔、髋关节腔、膝关节腔和踝关节腔穿刺。穿刺后可抽液化验,也可注入空气造影和注入药物治疗。关节腔穿刺要求严格无菌,严防感染。适用于原因不明的关节病、关节腔肿瘤等。

4、血管穿刺术

常见的如股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目的是抽血化验、输血、输液(包括置入导管保留输液)以及置入导管做血管造影。三处血管均可穿刺抽血。锁骨下静脉可穿刺后置入导管保留,做静脉高营养治疗。穿刺股动脉置入导管可做心、脑血管造影。

6、全髋关节置换术

可以理解你的担心,现在不靠 谱的多啊!比如说一个医院,南京邦德骨科医院呢,帮你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后期的功 能 锻 炼和 康 复 保 健也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主 张治 疗与功 能 锻 炼同时进行,避免 愈 后并 发 症,配 合 正 确的功 能 活 动,形成一个良 好的生活习惯,康 复 后的保 健 至 关 重 要

7、髋关节滑膜炎三天一次穿刺好吗

指导意见:你好, 建议你不要寒凉刺激的饮食的,拥浔 孤封 膏积极的药物来治疗的,加上补钙来治疗的,宜选食驱风、、高维生素饮食,如鳝鱼、白鸭、蛇肉、羊肉、狗肉、骨髓、生姜、花椒、、苡米粥和新鲜水果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迷恋那些干干净净的存在, 我渴望着风能吹走所有的寂寞和疲倦,让寻常日子里累积的阴霾,风烟俱散;也渴望着一场雪,能覆盖所有的灰尘,让被欲望蒙蔽的心,变得善良而温暖;我渴望着用善意和阅历累起的城池,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用真诚来敲门。
我知道,生活不是诗,是平凡的欢笑和眼泪,是认真做好每一天份内的事,不妄想得不到的,放弃无能为力的事,知道总有些地方不能抵达,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努力的适应身边的环境,懂得孤单和不如意本就是如影随行,不抱怨,不埋怨,心安,便是生活最好的状态。
岁月深远,如若你是花一样美好的人,便会遇到芬芳,如若你是雪一样纯净的人,也定会有一颗纯洁素美的心,人生的风景,其实是内心的风景,到最后都会回归于简单,于简单处看人间冷暖,水瘦山寒的日子里,更要学会珍惜和懂得,愿在寒凉的日子里,也能有温暖的人与你同行。

8、髂前上棘的定位方法

髂嵴的前端为髂前上棘( 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平卧位 ,经脐画水平线与正中线相交,以脐为起点向外下侧画一角平分线,在此平分线上向外下侧连续两次移放4横指,最后拇指指腹触之坚硬处即为髂前上棘。此法常用于髂前上棘不明显之肥胖者。临床上常在此后3横指髂结节的骨面平坦处做骨髓穿刺。在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处常行腹腔穿刺。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常对L3~L4棘突间隙,临床可依此行椎管内麻醉。

与髋关节穿刺定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