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发布时间:2020-04-26 14:40:13

1、人体的穴位

解溪穴,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或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足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为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定位】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垂足等下肢、踝关节疾患。 ②头痛,眩晕。 ③癫狂。 ④腹胀,便秘。 昆仑穴在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 ②癫痫。 ③滞产。(昆仑穴图)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在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分歧部;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版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的分支。【主治】 ①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 ②痴呆,中风。 阳陵泉,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取穴,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仰卧时对下肢微屈,在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取之。主治疾病:
阳陵泉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权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2、趾短伸肌很痛

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7天后的疼痛基本消失。除酸痛外,还有肌肉僵硬,轻者仅有压疼,重者肌肉肿胀,妨碍活动。任何骨骼肌在激烈运动后均可发生延迟性肌肉酸痛,尤其长距离跑后更易出现。长跑者可出现髋部、大腿部和小腿部前侧伸肌和后侧屈肌的疼痛,在肌肉远端和肌腱连接处症状更显。在炎热夏天进行极量运动后,除肌肉疼痛外,还可出现脱水、低钙、低蛋白等症状。 这种肌肉酸痛的确切原因还未完全清楚。
多数人认为,肌肉的过度使用可造成肌肉酸痛症,
其原因为:
1、肌肉的张力和弹性的急剧增加,可引起肌肉结构成分的物理性损伤。
2、新陈代谢的增加,代谢废物对组织的毒性增加。
3、肌肉的神经调节发生改变,使肌肉发生痉挛而致疼。
应怎样防止?
1、锻炼安排要合理。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原先出现的肌肉酸痛症的运动量,就较少出现症状了。并且表现有特异性。例如下坡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能减轻下坡锻炼带来的肌肉酸痛症。
2、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3、牵伸肌肉的运动可减轻酸疼。牵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缓解,有助于紧张肌肉的恢复。这种肌肉牵伸练习也为预防锻炼时的拉伤打下基础
4、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

3、腱鞘康复组合贴是真的吗?

.局部症状 检查时可摸到一外形光滑、边界清楚的圆形包块,表面皮肤可推动,无粘连。囊肿多数张力较大,肿块坚韧,少数柔软,但都有囊性感。囊肿的根基固定,几乎没有活动。B超检查可帮助确定肿块的性质。可选用传统骨碎宁。效果不错
(1)手腕部腱鞘囊肿:多发生于腕背侧,少数在掌侧。最好发的部位是指总伸肌腱桡侧的腕关节背侧关节囊处,其次是桡侧腕屈肌腱和拇长展肌腱之间。在腕关节掌侧的腱鞘囊肿,有时需与桡动脉瘤相鉴别,在切除该处囊肿时要保护好桡动脉、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腕管内的屈指肌腱鞘亦可发生囊肿,压迫正中神经,诱发腕管综合征。少数腱鞘囊肿可发生在掌指关节以远的手指屈肌腱鞘上,米粒大小,硬如软骨。
(2)足踝部腱鞘囊肿:足踝部共有8个腱鞘:前方3个(胫前肌腱、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内侧3个(胫后肌腱、拇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外侧1个(腓骨长、短肌腱)、后侧1个(跟腱)。以足背腱鞘囊肿较多见,多起源于足背动脉外侧的趾长伸肌腱腱鞘。跗管内的腱鞘囊肿可压迫胫神经,是跗管综合征的原因之一。

4、大拇指长伸肌腱与短伸肌腱和长展肌健的区别和各自的作用

大拇指长伸肌腱与短肌腱和长展肌腱的区别和各自的做用

5、请问胃经都有哪几个位置?具体位置怎么找?我只知道足三里。谢谢!

16.膺窗:
[定位] 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解剖] 第三肋间隙,有胸大肌、胸小肌,深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胸前神经分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
[操作] 平刺或斜刺0.5~0.8寸.
17.乳中:
[定位] 乳头中央.
[说明] 本穴不针不灸,只作胸腹部腧穴的定位标志.
18.乳根:
[定位] 在第五肋间隙,乳头直下.
[解剖] 在第五肋间隙,胸大肌下部,深层有肋间内、外肌,有肋间动脉,胸壁浅静脉,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深层为肋间神经干.
[主治] 咳嗽,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少.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
19.不容:
[定位] 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 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操作] 直刺0.5~0.8寸.
20.承满:
[定位] 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 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支处.
[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操作] 直刺0.8~1寸.
21.梁门:
[定位] 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 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处.(右侧深部当肝下缘,胃幽门部)
[主治] 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操作] 直刺0.8~1.2寸.
22.关门:
[定位] 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 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操作] 直刺0.8~1.2寸.
23.太乙:
[定位] 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 (内部为横结肠)
[主治] 胃痛,心烦,癫狂.
[操作] 直刺0.8~1.2寸.
24.滑肉门:
[定位] 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 (内部为小肠)
[主治] 胃痛,呕吐,癫狂.
[操作] 直刺0.8~1.2寸.
25.天枢:
[定位] 脐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 (内部为小肠)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症瘕.
[操作] 直刺1~1.5寸.
[说明] 1.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
26.外陵:
[定位] 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 (内部为小肠)
[主治] 腹痛,疝气,痛经.
[操作] 直刺1~1.5寸.
27.大巨:
[定位] 脐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分支. (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
[操作] 直刺1~1.5寸.
28.水道:
[定位] 脐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分支,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分支. (内部为小肠)
[主治]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不孕,疝气.
[操作] 直刺1~1.5寸.
29.归来:
[定位] 脐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在腹直肌外缘,有腹内斜肌,腹横肌腱膜,外侧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下神经.
[主治] 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白带,阴挺.
[操作] 直刺1~1.5寸
30.气冲:
[定位] 脐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 在耻骨结节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内斜肌,腹膜肌下部,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外壁为腹壁下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萎,阴肿.
[操作] 直刺1~1.5寸.
[说明] 冲脉所起.
31.髀关:
[定位] 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平臀沟处.
[解剖] 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之间,深层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痿痹,腹痛.
[操作] 直刺1~2寸.
32.伏兔: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
[解剖] 在股直肌在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腰痛膝冷,下肢麻痹,疝气,脚气.
[操作] 直刺1~2寸.
33.阴市: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腿膝痿痹,屈伸不利,疝气,腹胀腹痛
[操作] 直刺1~1.5寸.
34.梁丘:
[定位] 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操作] 直刺1~1.2寸.
[说明] 足阳明经郄穴.
35.犊鼻:
[定位] 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解剖] 髌韧带外缘,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主治] 膝痛,下股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操作] 向后内斜刺0.5~1寸.
36.足三里:
[定位]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羸瘦.
[操作] 直刺1~2寸.
[说明] (1)足阳明经所入 为“合”.(2)本穴有强状作用,保健要穴.
37.上巨虚:
[定位] 足三里下3寸.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 直刺1~2寸.
[说明] 大肠经下合穴.
38.条口:
[定位] 上巨虚下2寸.
[解剖] 同上巨虚穴.
[主治]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操作] 直刺1~1.5寸.
39.下巨虚:
[定位] 上巨虚下3寸.
[解剖] 在胫骨前肌与趾长伸肌之间,深层为拇长伸肌,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浅神经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小腹痛,泄泻,痢疾,乳痈,下肢痿痹,腰脊痛引睾丸.
[操作] 直刺1~1.5寸.
[说明] 小肠经下合穴.
40.丰隆:
[定位] 外踝高点上8寸,条口穴外1寸.
[解剖]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和腓骨短肌之间,有胫前动脉分支,当腓浅神经处.
[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痫,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1~1.5寸.
[说明] 足阳明经络穴.
41.解溪:
[定位] 在足背踝关节横纹在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 在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0.5~1寸.
[说明]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42.冲阳:
[定位] 在解溪穴下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当二、三跖骨与楔状骨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有足背动、静脉及足背静脉网,当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第二支本干处,深层为腓深神经.
[主治] 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痛,足痿无力.
[操作] 避开动脉,直刺0.3 ~0.5寸.
[说明]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43.陷谷:
[定位] 足背第二、三跖趾关节后凹陷中.
[解剖] 在第二跖骨间隙间,有骨间肌,有足背静脉网,深层有第二跖背脉,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主治] 面浮身肿,目赤肿痛,肠鸣腹痛,热病,足背肿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1寸.
[说明] 足阳明经所注为“输”.
44.内庭:
[定位] 足背第二、三趾间缝纹端.
[解剖] 有足背静脉网,布有腓浅神经足背支.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痛,鼻衄,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操作] 直刺或斜刺0.5~0.8寸.
[说明]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45.厉兑:
[定位] 第二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解剖] 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布有腓浅神经的足背支.
[主治] 鼽衄,齿痛,咽喉肿痛,腹胀,热病,多梦,癫狂.
[操作] 浅刺0.1寸.
[说明]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

6、刮痧如何治疗足跟痛?

足跟痛临床表现为早晨起床后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后疼痛加重。局部检查无红肿,在跟骨跖面的跟骨结节压痛或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摄片示足跟底部有骨质增生。一、治疗(一)症状本病多见于中老年,轻者走路、久站才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常伴有腰膝酸软,神疲倦怠,肢冷等症状。(二)治法(1)选穴 昆仑、解溪、申脉、照海、太溪、阿是穴。(2)定位昆仑: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申脉: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照海:内髁尖正下方凹陷处。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3)刮拭顺序 先刮足内侧的照海,再刮昆仑、解溪、太溪、申脉,最后刮阿是穴。(4)刮拭方法 补法。在需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足部内侧的照海穴,宜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然后继续刮拭足部昆仑、解溪、太溪、申脉穴,自上而下来回刮动,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足部阿是穴,出痧为度。

7、腿部的穴位有几个?在哪里?

1.膝眼穴
〖标准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取穴〗患者屈膝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髌韧带与髌内侧支持带之间、膝关节囊。分布有隐神经的髌下支。
〖功用〗活血通络,疏利关节。
〖主治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膝关节病,髌骨软化症等。
〖刺灸法〗屈膝,从前外向后内或从前内向后外斜刺0.5-1寸,可灸。
2.梁丘穴 Liáng Qīu(ST34)
〖取穴方法〗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尿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 1~1.2寸。
〖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
梁丘穴足阳明郄穴。
〖别名〗鹤顶穴,跨骨穴。
〖穴义〗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3.复溜穴Fù liū(KI7)
〖取穴方法〗位于人体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解剖〗在比目鱼肌下端移行于跟腱处之内侧;前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主治疾病〗泄泻,肠鸣,水肿,腹胀,腿肿,足痿,盗汗,脉微细时无,身热无汗,腰脊强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后溪穴、阴郄穴治盗汗不止;配中极穴、阴谷穴治癃闭。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附注〗肾经经穴。
〖别名〗伏白穴,昌阳穴。
〖穴义〗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再次吸热蒸发上行。4.阴谷穴Yīn gǔ(KI10)
〖取穴方法〗位于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主治疾病〗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照海穴、中极穴治癃闭;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门穴治寒疝、阳痿、早泄、月经不调、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注〗肾经合穴。
阴谷穴合穴,属水。
〖穴义〗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汇合并形成大范围的水湿云气常5.血海穴 Xuè hǎi(SP10)
〖取穴方法〗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解剖〗 在股骨内上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配曲池穴治瘾疹。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别名〗百虫窝穴,血郄穴。
〖穴义〗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6.承山穴 Chéng shān(BL57)
〖取穴方法〗 人体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解剖〗 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股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腓神经。
〖主治疾病〗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痔疾。
〖刺灸法〗 直刺1~2寸。
〖别名〗鱼腹穴,肉柱穴,伤山穴,鱼肠穴,肠山穴,鱼腹山穴,玉柱穴,鱼腰穴。
〖穴义〗随膀胱经经水下行的脾土微粒在此固化。7.解溪穴 Jiě Xī(ST41)
〖取穴方法〗 位于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剖〗 在拇长伸肌膜与趾长伸肌胫之间;有胫前动、静脉;浅部当腓浅神经,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解溪穴经穴,属火。
〖别名〗草鞋带穴,鞋带穴。
〖穴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流四方。8.委中穴 Wěi zhōng(BL40)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解剖〗 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
〖主治疾病〗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肠俞穴治腰痛。
〖刺灸法〗 直刺 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委中穴合穴,属土。
〖别名〗腘中穴,郄中穴,血郄穴。
〖穴义〗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
9.足三里穴 Zú sān lǐ(ST36)
〖取穴方法〗 位于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解剖〗 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之间;有胫前动、静脉;为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分布处,深层当腓深神经。
〖主治疾病〗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梁丘穴治胃痛;配内关穴治呕吐;配气海穴治腹胀;配膻中穴、乳根穴治乳痛;配阳陵泉穴、悬钟穴治下肢痹痛;常灸天里可养志保健。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3)参考资料:a.据报道,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观察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b.据报道,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c.据报道:针刺人及家兔的该穴,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含有大量多糖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d.据报道: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使其调理素明显增加,从而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别名〗三里穴,下陵穴,胃管穴,鬼邪穴,下三里穴。
〖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常
10.阳陵泉穴 Yáng líng quán(GB34)
〖取穴方法〗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疾病〗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人体穴位配伍〗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阳陵泉穴合穴,属土,筋会。
〖别名〗筋会穴,阳陵穴。
〖穴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11.阴陵泉穴 Yīn líng quán(SP9)
〖取穴方法〗 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
〖主治疾病〗 腹胀,腹痛,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肝俞穴、至阳穴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穴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别名〗阴陵穴。
〖穴义〗脾经气血在此会合。
12.三阴交穴 Sān yīn jiāo(SP6)
〖取穴方法〗 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屈趾长肌;有大隐静脉,胫后动、静脉;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主治疾病〗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肠鸣泄泻;配中极穴治月经不调;配子宫穴治疗阴挺;配大敦穴治疝气;配内关穴、神门穴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
三阴交穴足少阴厥阴太阴之会,足太阴络。
〖别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
〖穴义〗足三阴经气血在此交会。
13.百里穴 取穴方法:
百里穴位于腿的后侧,从弯曲膝盖时的皱纹5厘米左右下中央称为“百里穴”。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可以治疗风湿疼痛,对于懒散性格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详情见于相关网页:治疗懒散、治疗风湿疼痛。

 补充内容:
内踝尖穴
【标准定位】内踝尖位于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取穴。
【功用】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牙痛,腓肠肌痉挛。
【刺灸法】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外踝尖穴
【标准定位】外踝尖位于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取穴】患者正坐位或侧卧位取穴。
【功用】舒筋活络。
【主治病症】牙痛,腓肠肌痉挛。
【刺灸法】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太渊穴(手太阳之腧、肺之原穴)
定位:仰掌,腕横纹之桡侧凹陷处。
主治病症:支气管炎、百日咳、流感、哮喘、肺结核、多种原因所致的胸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备考: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别名太泉、大泉、鬼心。太,大也;渊,深也。位于寸口为诸脉之汇,通达诸经。《针灸甲乙经》:“咳逆烦闷不得卧,胸中满,喘不得息,背痛,太渊主之。”

与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