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深感觉与肌腱反射的关系

深感觉与肌腱反射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1 06:02:42

1、什么叫本体感觉,浅感觉,深感觉?

所谓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例如,人在闭眼时能感知身体各部的位置)。

浅感觉传导经路,即脊髓丘脑束,传导面部以外的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

深感觉传导经路:是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的传导束,位于脊髓的后索内。

拓展资料:

本体感觉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三级:大脑皮质综合运动感觉。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缺失,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三级缺失。

根据运动功能再获得的固有规律:感觉输入(外力协助)→本体感觉输入(无外力协助)→ 运动模式标准固定 →多次或超量标准重复运动 →在大脑皮质建立运动功能区→ 运动功能再获得!我们可以得知:没有本体感觉输入,就没有运动功能再获得!

深感觉是指感受肌肉、肌腱、关节和韧带等深部结构的本体感觉,即肌肉是处于收缩或舒张状态;肌腱和韧带是否被牵拉以及关节是处于屈曲还是伸直的状态等的感觉。

躯干、肢体的深感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的细胞体也位于脊神经节内,其树突分布于肌肉、肌腱及关节内,轴突随脊神经根进入脊髓后,在同侧后索内上行组成薄束和楔束,终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在此更换第二级神经元后,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内侧丘系。

再上行经脑干到达丘脑,并在丘脑外侧核的腹后部更换第三级神经元。换元后的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经内囊投射至中央后回、中央前回上/2/3处和下肢运动感觉区。

2、简述肌紧张和腱反射的概念和意义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腱反射的传入纤维直径较粗(12至20微米),传导速度较快(90m/s以上)。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反射的潜伏期很短(约0.7ms)。例如膝反射,叩击膝关节下的股四头肌肌腱,股四头肌即发生一次收缩。腱反射是体内唯一的单突触反射。
腱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枢在脊髓前角,效应器主要是肌肉收缩较快的快肌纤维。若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损,而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临床上常通过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3、深反射是刺激什么的反射

第9节 深反射
1. 何为深反射?
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射是通过深部感受器完成的,故称深反射。

4、深反射异常的肱二头肌腱反射异常

biceps reflex abnormalitg (一)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n-Barre’s syndrome) 多有感染病史,主要表现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可波及躯干和颅神经,四肢末梢手套、袜套样的感觉减退或消失。严重的可累及肋间肌和隔肌导致呼吸肌麻痹。瘫痪为弛缓性,肌张力低,肱二头肌肌腱反射及其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伴有远端肢体麻木、烧灼感、神经根性痛、感觉过敏、可有植物神经损害。口腔分泌物增多、血压升高、出汗、流涎、皮肤潮红、心律不齐及皮肤营养障碍,少数病例有括约肌功能障碍。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二)多发性神经炎(polyneuritis) 多有感染、中毒、营养缺乏、代谢障碍等病史。急性或慢性起病,肢体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轻瘫或完全瘫、肌张力减低,肱二头肌及其它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后期可出现肌萎缩、肢体挛缩与畸形。早期感觉障碍为肢体远端触痛、蚁走感、烧灼痛和感觉异常,以后可出现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程度可不同,典型患者呈手套、袜套状分布。皮肤光滑、干燥或菲薄、指(趾)甲松脆、多汗或无汗等植物神经症状常明显。
(三)臂丛上干型损害 表现为上肢近端损害,而手及手指的机能保留,主要是三角肌、肱二头肌、肱肌及肱桡肌瘫痪和萎缩,有时岗上肌、岗下肌和肩胛下肌亦可波及。出现上肢不能上举、不能屈肘、外展、内旋与前收。肱二头肌反射消失,桡骨膜反射也可能减弱。因感觉纤维重叠支配,所以感觉保存,也可出现上臂与前臂外侧有部分缺失。
(四)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pathy) 多发于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起病较缓慢,压迫5~6颈神经根引起臂神经痛。压迫感觉神经根时产生根性神经痛,压迫运动神经根时产生肌痛性疼痛。根性为发麻或确电样疼痛,位于上肢远端,多在前臂桡侧及手指。肌痛性常在上肢近端、肩部及肩胛等区域,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及短暂的深部钻刺样不适感。多数肩部运动受限,病程较短者常有肩部附近肌腱的压痛。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可减低或丧失。

5、深反射与浅反射的区别?

浅反射:刺激皮肤或者粘膜引起的反应称为浅反射。
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官完成的,称为深反射,也叫腱反射。

6、深反射亢进的临床意义

霍夫曼氏征( Hoffmann ) 又称:椎体束征阳性 是诊断的一种病理反射 方法及临床意义:临床表现检版查者以右权手的食指、中指夹持的中指末节使其腕关节背屈,其余各指处于自然放松屈曲状态。检查者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此时由于中指深屈肌突然受牵拉,而引起各指之掌屈曲反射是为阳性,如果一侧阳性,表示该侧腱反射亢进,提示锥体束损害,如两侧阳性,且无神经系统体征则无定位意义。 病因病理病机传入神经为尺神经、正中神经,中枢在颈髓6-8、胸1,传出神经为正中神经,锥体束损害时此反射多为单侧或双侧强度不对称或伴有其它锥 体束损伤体征。脊髓病变、脑动脉硬化、周围神经损害、神经官能症、神经兴奋性增高亦可出现此反射,多为对称性,而无锥体束的其它体征。

7、什么是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早期肌萎缩

1.浅反射:刺激皮来肤或黏膜源引起反应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
射等

2.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反应
包括肱二肌反射、肱三肌反射、桡骨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等深反射减弱或消失系器质性病变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脑或脊髓急性损伤;骨关节病肌营养良

3.病理反射称锥体束征见于运神经元损伤1岁半内婴幼神经系统发育熟呈阳性

8、什么是浅反射、深反射?

浅反射:刺激皮肤或者粘膜引起的反应称为浅反射。

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官完成的,称为深反射,也叫腱反射。

9、深浅反射各包含哪几项检查以及消失的临床意义?

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腹壁反射异常:传入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通过中枢胸髓第7~12节段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同时后角细胞的纤维上行到达大脑顶叶皮质,通过大脑连合系到大脑运动区,发出纤维伴锥体束下行,止于第7~12胸髓前角。传出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
临床上腹壁反射消失最有意义,生理性腹壁反射消失多见于老年人、经产妇、腹部脂肪过多、腹壁松弛或腹腔疾病(腹膜炎、腹水)。多发性硬化早期锥体束损害征尚未出现时腹壁反射常已消失。腹壁反射亢进多见于精神紧张、兴奋或神经质者,并无定位意义。帕金森氏病、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肤壁反射增强。偏侧型舞蹈病时,病灶对侧腹壁反射亢进。
正常人也有反射极弱或完全不能引出者,最好在吸气之末进行检查。在腹肌稍紧张时(此时头稍抬起)容易引出,称之加强法。
深反射是肌肉受突然牵引后引起的急速收缩反应,反射仅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直接联系而成。一般用叩击肌腱亦可引起深反射,肌肉收缩反应在被牵引的肌肉最明显,但不限于肌肉。
深反射的增强是因皮质运动区或锥体束受损所引起,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重要体征。
肱二头肌腱反射
传入神经为肌皮神经,中枢在颈髓5.6.7,传出神经为肌皮神经,肱二头肌反射属于生理反射。脊髓的损害、肌肉疾病、周围性神经病可引起增强或减弱。
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用左拇指置于被检查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扣左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如反射亢进、减低或消失均为病理性改变。
膝反射异常
传入神经为股神经,中枢在腰髓2~4,传出神经为股神经。膝反射减弱或消失最常见于脊髓或周围神经性病变,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的体征之一,多见于肌病,小脑及锥体外系疾病。反射亢进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体征,见于甲亢、破伤风、低钙抽搐,精神过度紧张亦可出现。
患者仰卧位或坐位,被检查者小腿完全松驰,(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扣膝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起小腿伸展。膝反射增强多见于锥体束损害,膝反射高度亢进常可伴有髌阵挛。
踝反射异常
传入神经为胫神经,中枢在骶1~2,传出神经为胫神经。此反射属生理反射。
当极度亢进时常伴有踝阵挛,提示有锥体束病变。当坐骨神经受损、腰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炎、胫神经麻痹时踝反射减弱或消失。

10、深反射异常的肱三头肌腱反射异常

elbow reflex abnormality (一)臂丛神经炎(brachial plexus neuritis) 多见于成年人,有流感及受寒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痛首先在颈根部及锁骨上部,以后扩展至肩后部、臂前及手。睡眠时不能向病侧侧卧,牵引臂丛时,上肢的外展或上举时可诱发疼痛。上肢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只在初期较活跃,但不久即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皮肤感觉障碍,常不明显。手指感觉麻木,严重者有手指肿胀及皮肤菲薄光滑等表现。肩部有压痛、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颈髓病变(neckspinal lesion) 主要症状为四肢瘫痪,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灶以下各种感觉丧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肱二头肌反射亢进,颈7病变时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肱二头肌反射正常。
(三)肩神经炎(shoulder neuritis) 常急性发病,病前多有感染、预防接种及手术史。肩部及上臂疼痛,大多数为一侧,有1/3者为以侧,呈灼痛,伴有肩胛和上臂部肌肉麻痹及肌萎缩,常受累的是前锯肌、三角肌、上下冈肌,其次为斜方肌、大圆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锁骨部胸大肌;有的累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伴有肩、上肩外侧、前桡侧感觉障碍,肱三头肌反射减弱。一般情况下疼痛时间愈长 ,骨肉麻痹时间愈长。
(四)麻痹性痴呆(dementia paralyse) 早期表现记忆、计算、判断、理解能力降低,自知力缺失,逐渐进入痴呆状态,有的表现欣快夸大,有时表现忧郁和焦虑不安。神经系统症状多发生在中、晚期,可见阿罗氏瞳孔、视神经萎缩、言语障碍、手指颤抖、书写困难。部分病人有癫痫发作,由于梅毒性血管炎可引起脑梗塞,而出现突发性偏瘫、失语、偏盲和偏身感觉缺失。也可发生进行性四肢乏力,肌张力增高、肱三头肌及其它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五)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属婴儿期肌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见显性遗传。男女均可见。病儿出生时即显示肌张力降低和肌无力,以肢体与躯干肌最为明显,部分病儿不能竖头、直坐或站立。膝腱反射及其它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无假肥大征。多数病程不呈进行发展,有的可有肌萎缩,严重者影响呼吸。有伴有关节挛缩,或有先天性多数关节弯曲。
(六)家族性植物神经失调综合征(familial autonomic dysfunction yndrome )本病多在婴幼儿发病,症状多变,如泪腺分泌减少或缺乏,兴奋时易引起血压上升,而起立时易引起血压下降,手脚分凉,皮肤发红,呼吸快,体温升高,吞咽困难及言语障碍,腹泻或便秘,发作性呕吐,唾液过多或缺少,肌张力低下,运动不协调,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反射消失,对疼痛不敏感,情感易激动,智力低下等。

与深感觉与肌腱反射的关系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