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B.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
A、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两部分,此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如无脊椎动物;此项说法错误.
C、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说法正确.
D、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说法错误.
故选:C
2、腹部各部分的肌肉名称
腹部肌肉比体内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运动时,因营养过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积而下坠时,最易使腹肌松弛。腹部下垂(或下坠)和身体发胖,是人体一般健康水平开始下降的标志。而腹肌发达,呈“波浪形”肌块,则是自我健美训练者训练有素的标志。
一、腹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二、腹肌名称:
(1)腹直肌: Rectus Abdominals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左右各一块肌肉。为扁长带状肌,肌纤维被3-4条横行腱分割,因此腹直肌给人假象是6-8块。
锻炼时把它分为上下两部分来看待,即通常所说的上下腹,其实是一块肌肉,因为大多数动作只能锻炼腹直肌上部或者下部。
(2)腹外斜肌: External Oblique
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3)腹内斜肌: Internal Oblique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主要是配合腹外斜肌的运动。因此锻炼腹外斜肌必涉及锻炼腹内斜肌。
(4)腹横肌:Tranverse Abdominals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3、人的肚子中间为什么有条线?
人体解刨学上就有啊~皮肤和脂肪层下都有肌肉的,而肌肉又分很多层,那条线正好是连接肌肉的肌腱重叠而成,叫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为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的分割,有两侧3层扁肌腱膜的纤维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白线坚韧而少血管,上宽下窄。在白线的中点有疏松的瘢痕组织即脐环,为腹壁的一个薄弱点,易发生脐疝。
4、肌腱与肌腹的作用
5、腹肌的正确位置是从哪里到哪里算
腹肌的位置在心窝到肚脐之间的肚皮下。
腹肌是人体结缔组织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软弱无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并增加腰背痛的几率。
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构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直肌等。
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壁肌的浅层,为宽阔扁肌,以8个肌齿起自下8个肋骨的外面,与前锯肌、背阔肌的肌齿交错,肌束由外上斜向前内下,后下部肌束止于髂峪前部,其余肌束向内下移行为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称为腹股沟韧带inguinalligament、腹股沟韧带的内侧端有一小束腱纤维向下后方返折至耻骨梳,称腔隙韧带(陷窝韧带)lacunarligamento,腔隙韧带延伸并附于耻骨梳的部分称耻骨梳韧带pectinealligament(即cooper韧带)。腹股沟韧带和耻骨梳韧带都是腹股沟疝修补术时用来加强腹股沟管壁的重要结构。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腹外斜肌腱膜形成三角形的裂孔,为腹股沟管浅(皮下)环superficialinguinalringo。
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自胸腰筋膜、髂峪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2,肌束呈扇形,后部肌束几乎垂直上升止于下位3个肋骨,大部分肌束向前上方延为腱膜,在腹直肌外侧缘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腹直肌,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及后层,在腹正中线终于白线。腹内斜肌下部肌束行向前下方,越过精索前面,延续为腱膜,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腹股沟镰inguinalfalx,或称联合腱conjointtendon,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及耻骨结节附近。腹内斜肌的最下部分出一些细散的肌束,与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一起包绕精索和睾丸等,称为提睾肌,收缩时可上提睾丸。
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6个肋软骨的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肌束横行向前延为腱膜,腱膜越过腹直肌后面参与组成腹直肌鞘后层,止于白线。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和腱膜下缘的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构成提睾肌和腹股沟镰
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上宽下窄,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峤,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tendinousintersection分成多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在腹直肌的后面,腱划不明显,不与腹直肌鞘的后层愈合,因而腹直肌的后面是游离的。
腹直肌
鞘包绕腹直肌,分前、后两层。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构成。在脐下4、5cm以下,由于腹直肌鞘后层的腱膜全部转到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的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称弓状线arcuateline或半环线semicircularline。
白线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三层扁肌腱膜的纤维交织而成。上方起自剑突,下方止于耻骨联合。白线坚韧而缺少血管,上部较宽,自脐以下变窄成线状。在白线的中点有脐环umbilicalring,为在胎儿时期脐血管通过0处,是腹壁的一个薄弱点,若腹部脏器经此处膨出,则称为脐疝。
后群
后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将在下肢肌中叙述。腰方肌quadratuslumborum,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内侧有腰大肌,后方有竖脊肌。起自髂嵴的后部,向上止于第12肋和第1、4腰椎横突,作用是下降和固定第12肋,并使脊柱侧屈。
(5)腹部中间肌腱扩展资料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inguinalcanal,为腹前外侧壁三层扁阔肌和腱之间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下,长约4、5cm,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腹股沟管有两口、四壁。内口称腹股沟管深(腹)环deepinguinalring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cm处,为腹横筋膜向外的突口,其内侧有腹壁下动脉;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皮下)环superficialinguinalringo前壁为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为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是腹壁的薄弱区,为疝的好发部位。
腹股沟三角
腹股沟(海氏)三角inguinal(Hesselbach)triangle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位于腹前壁下部。
腹部筋膜
腹部筋膜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1、浅筋膜在腹上部为一层,脐以下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内含脂肪,称Camper筋膜深层为膜性层,含有弹性纤维,称Scarpa筋膜,向下与大腿的阔筋膜愈着向内下与会阴浅筋膜、阴囊肉膜相续。
2、深筋膜可分为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3、腹内筋膜贴附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大多与所覆盖的肌相同,如膈下筋膜、腰方筋膜、髂腰筋膜、盆筋膜和腹横筋膜等。
参考资料
腹肌-网络
6、肌肉和肌腹的区别
肌健是一束连结肌肉和骨骼,传导肌肉产生的压力的纤维组织。肌健具有耐受弯曲、伸展和扭曲的功能。
每一块骨骼肌(骨骼肌肉就是大部分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长肌的肌腱多呈圆索状,阔肌的肌腱阔而薄,呈膜状,又叫腱膜。
7、"骨骼肌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这句话对吗?如果错,错在哪?
不对,肌腱和肌腹说反了。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8、为什么“骨骼肌的组成包括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两部分”的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肌腹在中间,肌腱在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