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岭南强肌腱

岭南强肌腱

发布时间:2020-09-05 13:29:02

1、如何治疗肌腱损伤?

不管你采用了什么方法治疗肌腱断裂,让肌腱早日愈合是首要目的。
意见建议:首先要吃药,建议你吃中药,因为中药效果比西药好。其次,要加强营养,包括新鲜水果、蔬菜,胶原蛋白。给肌腱的修复提供充足的原料

2、如何练肌腱

1。 渐进性超负荷法则:
增强任何健康素质的基础是使你的肌肉去担负比它已习惯的更重的工作,使肌肉承担不断增大的负荷。具体就是逐步提高重量与密度,

但一定要有渐进性。

2。 多组练习法则: 对每个动作要进行多组训练,以使每一肌肉群都能彻底的锻炼。
3。 迷乱莫测法则: 也即:动作多变法则。是为了以避免肌肉的适应性,经常给肌肉以新的刺激。
4。 孤立锻炼法则: 对要发展的肌肉部位,要尽可能的,不借助其它部位,单独承受负荷来集中刺激肌肉。
(二) 中级阶段训练法则:
5。 优先训练法则: 对于身体的最弱或重点要加强的部位,采用安排在训练课的最前面,以精力,体力充足来完保证训练质量。
6。 金字塔法则: 即先用你一次能举起的最大重量的 60% 做上 15 次,随后增加重量,减少次数,直到你用 80%
的最大重量做5--6次为止。
7。 分部练习法则: 把你的身体分为上下两面部或三部,对每部各采用更多的锻炼动作和组数,分别在不同的锻炼日来练。以增加锻

炼的全面强度。
8。 大量充血法则: 使用几个不同的动作来刺激同一块肌肉,以增大血流量,集中刺激。
9。 超级组法则: 把起反作用的相对肌肉群接连一起来练,当练其中之一时,有利于另一部分的疲劳消除。这符合神精功能的原理。
10。复合组法则: 把两个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动作接连进行,就称为复合组。
11。综合练习法则: 为使整个肌肉细胞增大,需得对红肌白肌分别刺激。即增加耐力和负荷的承受力。
12。周期法则: 全年锻炼的某一时期,都采用相的训练法则,如此可利于休整,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稳步前进。
13。静力紧张法则:
就是当你在做一个动作姿势时,不管是否使用重量,最后能静止不动,并保持最大张紧度3--6秒。这对增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很有好处


(三) 高级阶段训练法则:
14。“欺骗”法则: 在做每一个动作时,按正确的姿势练到再也无力去做一次为止,然后采用不太规整的动作,或借助其它部位完成

一两次的法则。
15。三合组法则: 即:对同一肌肉部位接连做三个不同动作,其间不休息。
16。巨型组合法则: 把锻炼同一肌肉部位的5--6个动作连接着做,中间不休息。
17。先期疲劳法则: 对不容易刺激的部位,采用先完成“孤立”动作,再做“基本”动作的法则。
18。休息---停歇法则: 用增加每组间的休息时间来保证次次都在举最大限度的重量。这是增大体力兼增大肌肉块的训练法则。
19。顶峰收缩法则: 在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位置时,持一下这种收缩状态。这能使肌肉线条更明显。
20。持续紧张法则: 避免动作的“惯性“来缓慢完成动作,使肌肉持续紧张,肌肉线条会更加明显。
21。反地心吸力法则: 在你的动作回复下落时,用力抗住所用重量的下降力。这种方法能使肌肉快速增长。
22。强挤次数法则: 当做到再无力了时,让同伴帮上一点力来完成 2--3 次。
23。双分部法则: 一天进行两次分部练习,练习不同的肌肉群。
24。三分部法则: 一天的早上,下午,晚上各练一次,每次只练1--2个肌肉部位。
25。“烧点”法则: 当做完一组的最后一次时,再续做几次短而不完全的动作,这有助于肌肉围度和血管的增长。
26。质量法则: 在规定的组数和次数进行锻炼时,逐步减少组与组之间的休息时间,这适于赛前锻炼。
27。渐降组法则: 在一次动作中,当做到做不起了时,减一点重量又继续做下去,然后 又减重量又做。
28。直觉法则: 通过自已锻炼的感觉最适于自已的训练法则。这是每个健美运动员都有应掌握的最重要的一条。
29。兼顾法则: 把孤立动作和基本动作在一个锻炼课程内训练的法则。
30。部分动作法则: 用超负荷的重量来做动作全程的一半,使所锻炼的肌肉充分的得到大强度的刺激。
31。快速法则: 以针对缓慢动作适应性的刺激肌肉法则。
32。交错穿插法则: 在组与组间隙之间,插入锻炼其它部位的动作。是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方法。

3、人体最长的肌腱是哪根?

缝匠肌,是人体最长的肌腱。

4号,缝匠肌:缝匠肌呈扁带状,是人体最长的肌,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每一缝匠肌可有动脉5~13支,平均为7.6支,它们大致均匀地分布于肌的缝匠肌是使腿部弯曲的细长的大腿肌肉,负责将膝盖举起、放下与盘腿的动作。作用:屈髋、屈膝、大腿外旋外展、小腿内旋。起止点:髂前上棘-胫骨结节, 以不明显的窄短腱起自髂前上棘前面及其下方的骨面,行向下内到股内侧面,在关节运动轴的稍后方跨过膝部,在膝下转向前并形成扁薄腱,大部分在股薄肌和半腱肌的上方和前面。共同形成鹅足止于胫骨体上部的内侧面。部分移行于膝关节囊和小腿内侧深筋膜。肌的长度50cm,肌腹宽2cm,厚度5mm

神经支配:股神经的分支2-3支

血供:股动脉、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其降支、旋髂前动脉、膝最上动脉及腘动脉。阶段性分布约8支,约距离7cm就有一支动脉,在肌肉内缘进入。伴行静脉1-2支。

比邻关系:在阔筋膜的深面,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下方7mm处又内向外越过缝匠肌,缝匠肌至点注意与髌骨尖平面行于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的隐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下方7mm处又内向外越过缝匠肌,缝匠肌至点注意与髌骨尖平面行于缝匠肌与股薄肌之间的隐神经。

4、为什么那么多运动员都是肌腱受伤?

跟腱是人体最粗大最强壮的肌腱,主要功能是屈小腿和跖屈踝关节。

人能够直立、站稳,能跑、能跳,靠的都是它。跟腱断裂指跟腱组织的断裂。跟腱断裂是很多运动员都会遭遇的伤痛,又被形象地称为“阿喀琉斯之踵”。虽然跟腱断裂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损伤,因为跟腱神经分布不多,大多数跟腱断裂并不是很痛苦。 有些患者甚至不知道如何应对小腿的无力。 很多人形容它。 这就好像是被棍子击中,或者如果有人在后面踢了一脚,那就感觉很弱。 跟腱断裂的特点是受伤时跟腱断裂的声音,以及即刻肿胀,皮下瘀斑,行走无力和抬高脚跟的困难。 跟腱属于筋膜组织,肌肉不属于肌肉组织。 例如,跳绳,100米,紧急停止后加速,小腿的肌肉长度不变,长度变化是跟腱。

这几种情况容易完成跟腱的撕裂:1力量过大跟腱承受不住,百米运动员跟腱受伤是非常常见,有一个原因就是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过于强大导致跟腱无法承受,而且在比赛中运动员都会全力以赴,撕裂的风险是非常高的。2跟腱的病变,如肌腱的钙化,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踝关节的活动受限。这些原因都有可能使跟腱变的脆弱,它的承受能力也会降低。3身体水分的缺失,筋膜需要水才能进行水合作用,保持筋膜的弹性。冬天小腿皮肤的干燥就证明表层筋膜缺水。缺水也会使跟腱变得僵硬易损伤。

跟腱锻炼这个词,最早在中国被人们认知,应该是伦敦奥运会刘翔的受伤。当时 他在第一个跨栏后就摔倒。他太出名了,作为中国首个跨栏世界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人们给予了太多的希望。但是不仅仅是高强度运动,即使是普通人,跟腱断裂的概率也是挺高的。如果真的要说预防:就是踏踏实实的热身,老老实实的锻炼。意外是不期而至的。有时候我们根本没办法防范。但走路都有可能摔倒骨折对吧?运动也自然有风险。

5、什么是肌腱什么是肌肉两者有什么区别

肌腱和肌肉的区别如下:

1、组织结构不同

肌腱为肌肉末端的结缔组织纤维索,肌肉藉此附着于骨骼或其它结构。肌腱较肌肉坚韧而体积小,它的扩张强度为611~1265公斤/平方厘米,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没有收缩能力。它的表面包有结缔组织膜,

胶原纤维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相连接。虽然构成肌腱的胶原纤维束彼此是平行的,但每个胶原纤维束都是互相交织的,所以肌纤维的拉力传布到整个肌腱而不是单根腱束。

肌肉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

故称不随意肌。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2、作用不同

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关节的运动,其作用犹如杠杆装置,平衡身体运动,支点在重点和力点之间,如寰枕关节进行的仰头和低头运动。省力杠杆运动,其重点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减少身体受力,

如起步抬足跟时踝关节的运动。速度杠杆运动,其力点位于重点和支点之间,如举起重物时肘关节的运动。

肌腱是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一块肌肉的肌腱分附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不同骨上,肌腱的牵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缩带动不同骨的运动。

3、伸缩性不同

肌腱位于肌腹的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四肢多呈索状,在躯干多呈薄板状,又称腱膜。腱纤维借肌内膜连接肌纤维的两端或贯穿于肌腹中,腱不能收缩,但有很强的韧性和张力,不易疲劳,而肌肉的纤维伸入骨膜和骨质中,使筋膜牢固附着于骨上,伸缩性较差。

4、纤维束不同

肌肉的表面包有结缔组织膜,胶原纤维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相连接。其纤维束彼此是平行的,但肌腱每个胶原纤维束都是互相交织的,所以肌纤维的拉力传布到整个肌腱而不是单根腱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肌腱

网络-肌肉

6、怎样加强肌腱训练?

两脚开立,双手垂于体侧,眼望前方。接下来,尽量将头下屈至胸前,然后在仰起;且尽量向后仰,动作可反复做几次,直至疲倦为止。但在摆动时要注意肩膊不能动。 2.颈部左右活动练习法 站立姿势同前,头向左右两侧(左右肩处)尽量摆动直至疲倦为止,而且肩膊及身体不能动。 3.颈部后位左右活动练习法 站立姿势同前。头先正对前方,随后向左右方尽量摆动,接着在向右后方摆动。此动作可反复进行训练,直至疲倦为止。 4.颈部转圈练习法 头先向左、右方摆动,转过肩部后,再紧贴着前胸向左后方回转,其转动的路线,刚好在头顶成一个圆形。而且做完左方后,再此方向互易,直至疲倦为止,同时肩膊与身体须不能随着晃动,以免影响颈肌的锻炼效果

7、筋、肌腱、肌肉有何不同,在生理上的作用

“筋”这个词,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独立的一类术语概念。它是中医常用的一个概念术语,包括了解剖学上四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第一:人的肌肉,确切地说是骨骼肌,因为它最基本功能是伸缩,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肌肉需要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保持伸缩力、弹性。杂技演员和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可以做出常人做不到的弯曲,主要是因为肌肉的长度可由于训练而伸长的缘故。
第二:肌腱,它是连接骨头和肌肉的一种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抗张强度为肌肉的112-233倍,比如人的脚后跟就可以摸到一根“大筋”,即跟腱。再比如我们的手背,对应五跟手指有五条指伸肌腱,十分强劲有力。
第三:韧带,存在于人体关节处,是连接骨头和骨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作用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其过度运动。运动不当,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拉伤。
第四:可以看到的体表静脉,在血压或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膨胀,在颈部比较明显。
综上所述,筋、肌腱和肌肉是不同医学领域里的几个不同概念术语。

8、肌腱 和 筋 有什么区别?

肌腱
解释: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
一块肌肉的肌腱分附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于肌腱的牵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缩带动不同骨的运动。
每一块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长肌的肌腱多呈圆索状,阔肌的肌腱阔而薄,呈膜状,又叫腱膜。


【释义】①附在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

9、伸肌腱和屈肌腱怎么分别

该吃的药你都吃了。手可以握拳,说明曲的功能可以了,屈肌腱断裂恢复的可以的了。大拇指末节关节弯曲困难,说明曲的功能还不可以,还需要锻炼,中指伸不太直,食指还算直,拇指与食指张开不能成90度直角,说明伸的功能不行,应该是石膏固定后关节僵硬,拇指,食指,中指这半掌麻木,是正中神经断裂造成的。我建议你:加强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度,但,切不可操之过急。中药汤剂内服外用,针灸,按摩防止大鱼际委缩,促进神经恢复。祝早日康复!

10、肌腱和韧带有什么区别

一、作用:

1.韧带:

限制骨骼活动范围以免损伤

2.筋:

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

二、位置:

1.韧带:

位于关节腔周围的称囊外韧带。位于关节腔内的称囊内韧带。位于关节囊上的,即关节囊纤维层增厚部分称关节囊韧带。还有一种韧带是由腹膜皱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层与脏层之间或腹膜脏层与脏层之间移行而成的。

2.筋:

大多看不见,它附着在骨头上。

(10)岭南强肌腱扩展资料

韧带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胶原纤维使韧带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弹力纤维则赋予韧带在负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韧带大多数纤维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较为专一,往往只承受一个方向的负荷。

由于韧带很坚韧,因此可以加强骨的稳定性,可使内脏固定于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动范围。人体内的主要韧带有膝关节交叉韧带、腹股沟韧带、喙肩韧带、肘关节的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等。有些韧带是胚胎器官的残存遗迹,如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的动脉导管封闭而成,肝圆韧带则由脐静脉萎缩形成。

与岭南强肌腱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