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其中后天迅雷
力量大小与骨胳肌的特点有关,包括肌肉的生理横切面、肌纤维类型、肌肉代谢能力等等。
肌肉生理横切面是指一组肌肉中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积之总和。肌肉生理横切面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大。生理横切面积大,主要与肌纤维增粗有关。实验证明,肌纤维增粗主要因为其中肌凝蛋白含量增加,当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拉力增大,那幺力量就更大了。
肌纤维按照收缩特性可分为慢肌和快肌。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产生的张力也小,而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而且产生的张力也大。快肌纤维百分比大于60%的人,在相同速度下,肌肉力量要比快肌纤维小于50%的人超出15%。
肌糖元是存在于肌肉中的糖分,是肌肉收缩时使用的能源物。实验证明,肌糖元不仅与提供能量有关,其数量的多少还与肌肉力量有关,肌糖元储存量越多,肌肉收缩力量就越大。当肌糖元下降了1/3时,肌肉收缩能力就明显的下降。
此外,力量大小还与神经的调节能力有关。运动实战中常常可以见到,许多举重运动员的体重并未增加,但成绩不断提高。还有人发现受试者经过一天训练之后,肌力就可增29.2%,这表明肌肉力量除了和肌肉体积大小有关,还和神经调节机能有密切的关系。
现在,大家明白了力量的大小取诀于甚幺生理因素,日后在训练时,就更能作出针对性的训练啦!
2、据说肌肉有两种,分别决定力量和速度,速度和力量矛盾吗
肌肉分两种,但速度和力量是同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耐力。
力量大了,速度才会大,不用担心会影响速度和协调性,因为它们是统一体。
而相对的是耐力,也就是说,力量和耐力不容易兼得,这点你要注意。
3、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力量,简单地说就是肌肉收缩时所表现的张力或收缩力,决定力量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决定着该部分肌肉力量的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横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肌肉横截面积越大则力量越大。二是运动员中枢神经兴奋性度的高低也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它们的关系是兴奋程度越高则力量表现越大。三是运动员全身各部分肌肉协调能力的好坏决定着力量表现的大小,因为人体在运动中肌肉活动有三种情况,即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在完成某一个动作时主动肌进行收缩,协同肌协同主动肌工作,而对抗肌则处于舒张状态。这三者之间协同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力量的表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力量训练可以极大地改善人体各肌肉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既要遵从力量训练的基本规律,又要充分认识柔道对抗所需力量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决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学因素有哪些
肌纤来维的数量、肌纤维的粗源细。肌肉是由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组成,两种肌纤维在运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肌纤维即肌细胞,因肌细胞细而长,又称肌纤维。肌纤维分红肌纤维与白肌纤维,因外观不同而有红白不同的称呼。红肌纤维也叫I型纤维、慢缩肌纤维、慢氧化纤维;白肌纤维又称II型纤维、快缩肌纤维或快解醣纤维。
(4)肌腱决定力量扩展资料:
肩膀肌肉柔韧性测试:
左手高举过肩,曲肘向下,右手反手贴背向上,两手指尖尽量相互靠拢。若两手中指能互相触碰,成绩为“0”;若两手能交叠,成绩为“+1”;若两手手指碰不到,成绩为“-1”;左右手交换方向做,然后算出平均值。
腰腿肌肉柔韧性测试:
坐在椅面前端,右腿伸直,脚跟着地脚尖朝天;左腿屈膝,吐气弯腰,两手朝右脚尖方向伸直。若右手中指能触碰到右脚大脚趾,成绩为“0”;若指尖能超过大脚趾,成绩为“+1”;若指尖碰不到大脚趾为“-1”;左右腿交换做,算出平均值。
手臂力量测试:
面壁站立,两臂张开比肩宽,屈肘两手撑墙;两脚张开与肩同宽,后退一大步;如做俯卧撑那样做撑墙动作,测试20秒内能做几次。
参考资料:
网络-肌纤维
人民网-自测:4个动作测出你的肌肉力量
5、肌肉力量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快肌纤维。
肌肉是由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组成。慢肌纤维主要负责肌肉耐力,快肌纤维主要负责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一般来说,就是肌肉越大,力量越强。但很多时候,肌肉大的人,只是快肌纤维比较粗壮,慢肌纤维不一定好,也就是肌肉耐力不一定好。
还有就是肌肉大小有时候和训练后充血还有肌肉的含水量有关系。
有些人训练后力量变小,但是肌肉反而变大了,这种情况下绝对力量没有肌肉相对较小的人强也是正常。
(5)肌腱决定力量扩展资料1、发展肌肉维度同时提高力量的建议
这个第一点就是有正确的训练动作、方法。再一点就是就是根据以上我提到的内容:激活运动系统挖掘肌肉潜力和改变训练模式、方法使红白肌比例发生变化,肌肉的力量表现型符合你的需要。
2、
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
一、逐渐增加和超负荷原则发展肌肉力量的最基本原则是不断增加肌肉做功的负荷。即要想提高力量,肌肉的负荷必须逐渐增加,并超过原有的负荷。
二、SAID原则:
肌肉对施加如负荷有专一的适应性,这就是所谓的SAID原则。换句话说即肌肉用力的方式受训练方式,如用力时关节的角度、负荷的重量、完成动作的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训练过程中不能为练力量而练力量,力量训练必须结合专项的特点,否则,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结果,即力量素质提高了,但运动成绩却下降了。
三、原动肌肌肉力量与对抗肌肌肉之间,两侧肢体同名肌之间的力量平衡的原则原动肌肌肉力量与对抗肌肌肉力量之间,两侧肢体同名肌之间的力量平衡对预防运动损伤,提高机体的协调性有重要意义。
例如,一般认为大腿后群肌的力量与大腿前群肌的力量比应接近80%—100%,如这一比值过低则很容易造成后群肌肉的拉伤。
四、全面性原则力量训练时,除对主要肌群进行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小肌肉群的力量练习。小肌肉群的力量,如足底、踝关节周围、腕关节周围、肩关周肌肉群的力量对稳定关节,防止损伤,提高运动成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经常性原则
通过阻力练习获得的肌肉力量是可逆的。中断或完全停止训练会使获得的肌肉力量迅速下降。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力量素质,必须不断地给机体适宜的刺激,一般同一肌群的力量练习每周不得少于两次。
6、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体肌肉力量的因素
肌肉力量是对肌肉收缩时克服和对抗阻力能力的测度,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基本要素。肌肉力量的大小受遗传、纤维类型、肌肉质量、神经肌肉协调关系等一系列生理乃至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是肌肉收缩,肌肉的力学特性决定在运动中的表现。肌肉的力学特性在此是指那些可以测量肌肉力学参数:力、长度、速度、功和功率等。在许多运动项中,运动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参数的大小。
对人体肌肉发育影响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1、年龄 肌肉力量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在青春期前,儿童少年肌肉组织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成人少,能量储备较差,收缩能力较弱。年龄越小,这一特点也就越明显。
在身高突增阶段,由于骨骼的快速增长,肌肉也以增加长度为主,但落后于骨骼的增长速度,此时肌纤维的增粗和肌力的增长仍在继续。只有当高度增长缓慢下来,体内性激素分泌增多(男15岁以后,女13岁以后),肌纤维才逐渐增粗,横断面积逐渐增大,肌力显著增长。从6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手臂肌肉CSA和握力随之增大,女孩的握力最大增长出现在10.5岁,随后增长速度减慢;而男孩从14岁时开始最大增长,直到20岁肌肉CSA和握力都有明显增长。男女达到最大肌肉力量的年龄分别在25岁和22岁左右。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大部分肌肉力量和体积开始衰退。Young等报导,与年轻人相比,老年男女膝伸肌的最大自主收缩(MVC)较低,股四头肌的CSA也较小,并且证实MVC与CSSA之比(MVC/CSA)年轻人比老年男性高。Lindle等研究发现膝关节等速向心力矩和等速离心力矩以及肌肉质量随着年龄而下降。经过27年追踪研究,发现中年到老年,握力每年下降1%。也有报道,肌肉力量在25-35岁达到最大值,并且维持到40-49岁或者略有下降,50岁以后,每10年肌力下降约12-14%。这些与年龄有关的力量差异和随年龄变化肌肉体积的差异有高度相关性。虽然与年龄有关的肌力下降的特定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体积的减少。
2、发育顺序
儿童少年身体各个部分肌肉的发育,躯干肌先于四肢肌,收缩肌先于伸展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的发育。肌力的逐年增长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是仍然落后于骨骼的增长,肌力耐力均较差。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
3、性别
若以绝对肌力的大小表示肌肉力量,一般男子的力量通常比女子要大,女子上肢肌力比男子低约50%,下肢肌力低约30%,这是由于肌肉横断面积或者肌肉数量多少的差异所致。正常成年男子肌肉重量约占体重的40~45%,而女子则占3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手臂的最大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显著增加,而女孩则没有,PP和MP的绝对值男孩比相同年龄的女孩明显要大。12岁女孩伸肌峰力矩出现增长高峰(相对于11岁,力量增加了41%),14岁达到高峰值;而男孩在14岁之后,力量仍在不断增长,男孩的肌肉力量相对于他们的身体大笑,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力量显得要强大些,而女孩的力量则要弱些。C.M.neu等人发现在青春期前,男孩前手臂的肌肉横断面积(CSA)和最大握力都大于女孩。从10岁开始,因女孩肌肉CSA和握力增长的速度更快,性别之间的差异减少,到13岁时,男、女孩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男孩在14岁以后,肌肉CSA和握力都出现最大增长,而女孩的肌肉CSA不再随着年龄增长,仅是握力略有增长,故性别之间的差异。
7、肌肉的大小是否决定力量的大小
不一定 不过锻炼是肯定的 多锻炼就能增加力量 还有饮食 最好咨询一下健身房的教练
8、关于肌腱
9、决定肌肉力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人体肌肉力量的因素
肌肉力量是对肌肉收缩时克服和对抗阻力能力的测度,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基本要素。肌肉力量的大小受遗传、纤维类型、肌肉质量、神经肌肉协调关系等一系列生理乃至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是肌肉收缩,肌肉的力学特性决定在运动中的表现。肌肉的力学特性在此是指那些可以测量肌肉力学参数:力、长度、速度、功和功率等。在许多运动项中,运动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参数的大小。
对人体肌肉发育影响的因素有如下几种:
1、年龄 肌肉力量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在青春期前,儿童少年肌肉组织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成人少,能量储备较差,收缩能力较弱。年龄越小,这一特点也就越明显。
在身高突增阶段,由于骨骼的快速增长,肌肉也以增加长度为主,但落后于骨骼的增长速度,此时肌纤维的增粗和肌力的增长仍在继续。只有当高度增长缓慢下来,体内性激素分泌增多(男15岁以后,女13岁以后),肌纤维才逐渐增粗,横断面积逐渐增大,肌力显著增长。从6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手臂肌肉CSA和握力随之增大,女孩的握力最大增长出现在10.5岁,随后增长速度减慢;而男孩从14岁时开始最大增长,直到20岁肌肉CSA和握力都有明显增长。男女达到最大肌肉力量的年龄分别在25岁和22岁左右。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大部分肌肉力量和体积开始衰退。Young等报导,与年轻人相比,老年男女膝伸肌的最大自主收缩(MVC)较低,股四头肌的CSA也较小,并且证实MVC与CSSA之比(MVC/CSA)年轻人比老年男性高。Lindle等研究发现膝关节等速向心力矩和等速离心力矩以及肌肉质量随着年龄而下降。经过27年追踪研究,发现中年到老年,握力每年下降1%。也有报道,肌肉力量在25-35岁达到最大值,并且维持到40-49岁或者略有下降,50岁以后,每10年肌力下降约12-14%。这些与年龄有关的力量差异和随年龄变化肌肉体积的差异有高度相关性。虽然与年龄有关的肌力下降的特定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但是最基本的原因是随着年龄增长肌肉体积的减少。
2、发育顺序
儿童少年身体各个部分肌肉的发育,躯干肌先于四肢肌,收缩肌先于伸展肌,上肢肌先于下肢肌,大块肌肉先于小块肌肉的发育。肌力的逐年增长是不均匀的,在生长加速,肌肉纵向发展较快,但是仍然落后于骨骼的增长,肌力耐力均较差。生长加速期后,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力显著增加。
3、性别
若以绝对肌力的大小表示肌肉力量,一般男子的力量通常比女子要大,女子上肢肌力比男子低约50%,下肢肌力低约30%,这是由于肌肉横断面积或者肌肉数量多少的差异所致。正常成年男子肌肉重量约占体重的40~45%,而女子则占35%。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手臂的最大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显著增加,而女孩则没有,PP和MP的绝对值男孩比相同年龄的女孩明显要大。12岁女孩伸肌峰力矩出现增长高峰(相对于11岁,力量增加了41%),14岁达到高峰值;而男孩在14岁之后,力量仍在不断增长,男孩的肌肉力量相对于他们的身体大笑,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的力量显得要强大些,而女孩的力量则要弱些。C.M.neu等人发现在青春期前,男孩前手臂的肌肉横断面积(CSA)和最大握力都大于女孩。从10岁开始,因女孩肌肉CSA和握力增长的速度更快,性别之间的差异减少,到13岁时,男、女孩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男孩在14岁以后,肌肉CSA和握力都出现最大增长,而女孩的肌肉CSA不再随着年龄增长,仅是握力略有增长,故性别之间的差异。
10、肌肉的力量取决于哪些因素?
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
组成运动器官的每一块肌肉都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关节的运动,其作用犹如杠杆装置。
骨骼肌也为横纹肌,因为在偏振光下观察或者用指示剂染色后,骨骼肌上会有明暗交错的条纹。肌肉纤维控制每个动作,从轻轻眨眼到微笑,成千上万细微的纤维集结成肌肉束,进而形成完整的肌肉系统。
(10)肌腱决定力量扩展资料:
肌肉的相关情况:
1、肌腱位于肌腹的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四肢多呈索状,在躯干多呈薄板状,又称腱膜。腱纤维借肌内膜连接肌纤维的两端或贯穿于肌腹中,腱不能收缩,但有很强的韧性和张力,不易疲劳。
2、肌外膜向内伸入,把肌纤维分成大小不同的肌束,称为肌束膜肌束膜再向内伸入,包围着每一条肌纤维,称为肌内膜。肌膜是肌肉的支持组织,使肌肉具有 一定的形状。
3、当肌肉用力时,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一张一缩。在那些最粗的缆索之内,有肌纤维、神经、血管,以及结缔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