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用:
1.韧带:
限制骨骼活动范围以免损伤
2.筋:
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
二、位置:
1.韧带:
位于关节腔周围的称囊外韧带。位于关节腔内的称囊内韧带。位于关节囊上的,即关节囊纤维层增厚部分称关节囊韧带。还有一种韧带是由腹膜皱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层与脏层之间或腹膜脏层与脏层之间移行而成的。
2.筋:
大多看不见,它附着在骨头上。
(1)肌腱称为扩展资料
韧带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胶原纤维使韧带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弹力纤维则赋予韧带在负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韧带大多数纤维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较为专一,往往只承受一个方向的负荷。
由于韧带很坚韧,因此可以加强骨的稳定性,可使内脏固定于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动范围。人体内的主要韧带有膝关节交叉韧带、腹股沟韧带、喙肩韧带、肘关节的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等。有些韧带是胚胎器官的残存遗迹,如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的动脉导管封闭而成,肝圆韧带则由脐静脉萎缩形成。
2、肌腱 和 筋 有什么区别?
肌腱
解释: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
一块肌肉的肌腱分附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不同骨上,是由于肌腱的牵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缩带动不同骨的运动。
每一块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长肌的肌腱多呈圆索状,阔肌的肌腱阔而薄,呈膜状,又叫腱膜。
筋
【释义】①附在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
3、肌力共分几级,各级的名称是什么
肌力是指肌肉自主(随意)收缩的能力。
肌力的减弱或消失,称为:“瘫痪”。肌力完全丧失,称为完全性瘫痪;肌力不完全丧失,称为不完全性瘫痪。为了便于对于肌力进行比较,一般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制定的六级测定标准。按这种标准测定肌力需要患者的配合,因此,医生测定的肌力带有主观因素。不同的医生检查结果,有可能出现轻度的差别。 MRC 6级分法0级 肌肉无任何收缩。Ⅰ级 能触知肌腱收缩,但不能产生关节运动。
Ⅱ级 有关节运动,但不能克服地心吸收力运动。
Ⅲ级 能克服地心吸收力运动,但不能做阻力运动。
Ⅳ级 能做阻力运动,但比正常肌力弱。
Ⅴ级 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MRC徒手肌力测定扩展量表(11级)0级:无肌收缩,为完全性瘫痪1级:能触知肌腱收缩,但不能产生关节运动。2级:有关节运动,但不能克服地心吸收力运动。3-级:能克服地心吸收力运动,但运动范围受限。3级:能克服地心吸收力运动,但不能做阻力运动。3+级:能做阻力运动,但很快块下降。4-级:能做阻力运动。4级:能做阻力运动,但比正常肌力弱。 4+级:有力弱,但程度轻。5-级:轻度力弱。5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4、韧带和筋是一个概念吗
不是。
1、韧带
韧带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关节腔周围的称囊外韧带。位于关节腔内的称囊内韧带。位于关节囊上的,即关节囊纤维层增厚部分称关节囊韧带。
还有一种韧带是由腹膜皱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层与脏层之间或腹膜脏层与脏层之间移行而成的。这种韧带有的是由单层腹膜形成,有的是由双层腹膜形成的。
2、筋
筋,大多看不见,它附着在骨头上,起到收缩肌肉、活动关节和固定的作用。人之初,婴儿之体分外柔软是因为他们的筋腱十分柔软,筋软则经络畅通、 气血充盈,显示着生命活力。
(4)肌腱称为扩展资料:
我们口语中泛指的筋,在解剖学上主要指四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筋”不是现代解剖学中独立的一类术语概念,虽然也有“膜”(fascia)这个词,不过是借用了我们口语中“筋”这个词。
中医认为人身共有485道大筋,这是对解剖知识缺乏认识下的笼统概括,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关节囊、神经和血管,甚至关节软骨、关节盂缘等。
第一:人的肌肉,确切地说是骨骼肌,因为它最基本功能是伸缩,牵引关节做出各种动作。肌肉需要经常活动,也就是抻拉,保持伸缩力、弹性。杂技演员和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可以做出常人做不到的弯曲,主要是因为肌肉的长度可由于训练而伸长的缘故。
第二:肌腱,它是连接骨头和肌肉的一种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束构成,色白,强韧而无收缩功能,抗张强度为肌肉的112-233倍,比如人的脚后跟就可以摸到一根“大筋”,即跟腱。再比如我们的手背,对应五跟手指有五条指伸肌腱,十分强劲有力。
第三:韧带,存在于人体关节处,是连接骨头和骨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束,作用是加强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其过度运动。运动不当,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的拉伤。
第四:可以看到的体表静脉,在血压或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膨胀,在颈部比较明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韧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筋
5、什么是肌腱什么是肌肉两者有什么区别
肌腱和肌肉的区别如下:
1、组织结构不同
肌腱为肌肉末端的结缔组织纤维索,肌肉藉此附着于骨骼或其它结构。肌腱较肌肉坚韧而体积小,它的扩张强度为611~1265公斤/平方厘米,肌腱主要由平行的胶原纤维束构成,没有收缩能力。它的表面包有结缔组织膜,
胶原纤维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相连接。虽然构成肌腱的胶原纤维束彼此是平行的,但每个胶原纤维束都是互相交织的,所以肌纤维的拉力传布到整个肌腱而不是单根腱束。
肌肉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
故称不随意肌。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2、作用不同
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关节的运动,其作用犹如杠杆装置,平衡身体运动,支点在重点和力点之间,如寰枕关节进行的仰头和低头运动。省力杠杆运动,其重点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减少身体受力,
如起步抬足跟时踝关节的运动。速度杠杆运动,其力点位于重点和支点之间,如举起重物时肘关节的运动。
肌腱是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一块肌肉的肌腱分附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不同骨上,肌腱的牵引作用才能使肌肉的收缩带动不同骨的运动。
3、伸缩性不同
肌腱位于肌腹的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四肢多呈索状,在躯干多呈薄板状,又称腱膜。腱纤维借肌内膜连接肌纤维的两端或贯穿于肌腹中,腱不能收缩,但有很强的韧性和张力,不易疲劳,而肌肉的纤维伸入骨膜和骨质中,使筋膜牢固附着于骨上,伸缩性较差。
4、纤维束不同
肌肉的表面包有结缔组织膜,胶原纤维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相连接。其纤维束彼此是平行的,但肌腱每个胶原纤维束都是互相交织的,所以肌纤维的拉力传布到整个肌腱而不是单根腱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肌腱
网络-肌肉
6、什么是高尔基肌腱,有什么作用?
高尔基腱器官是人体器官名称,分布于肌腹与肌腱的连接处。
腱梭又称为高尔基腱器官,分布于肌腹与肌腱的连接处。其结构与肌梭相似,亦呈梭形,表面被结缔组织的被囊所包裹,囊内有数根腱纤维束,也有1--2条感觉神经末梢分布于腱纤维束上。
功能:腱梭是一种肌肉张力感受器,能感受静力工作中肌肉张力的变化。
7、跟腱为什么被称为阿喀琉斯腱?
肌腱是骨骼肌的组成部分,它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其主要作用便是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之上。而跟腱则是人体内最强大的肌腱,其主要成分是胶原纤维,纤维呈规则平行排列,其走向与所承受的牵引力方向相一致。许多纤维组成粗大的纤维束,彼此扭绕成绳状。此种组合既有很强的牢固性,又有很大的牵引力,这对人体的运动是十足关键的。跟腱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作用也功不可没。要知道,大猩猩没有跟腱,故也不能长时间直立行走甚至奔跑。而现代人类的跟腱发育良好,使得双腿可以充满弹性的奔跑。与大猩猩相比,正是因为跟腱的存在,人的奔跑速度提高了一倍,耗费的能量则下降了一半。略读武侠小说的人,想必都对“挑脚筋废武功”不陌生。其实,此处的脚筋便是跟腱。想知道跟腱的位置吗?顺着小腿后方脚踝上部往下摸,那根粗壮无比的筋就是了。在做蹬地起跑动作时,极大的负荷会让其绷得很紧,跟腱硬度也会变强,以便贮存更多的能量,继而为随后的起跑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持。跟腱的近端是腓肠肌及比目鱼肌的肌腹,其肌纤维逐渐下移并形成肌腱。跟腱的远端则止于跟骨后下方(跟骨结节),而这个远端附着点便是此次困扰刘翔的罪魁。现今的竞技体育态势下,运动水平的提高伴随的是运动损伤的增多。这其中,尤以下肢损伤居多,而跟腱损伤更高达25%。恰如硬币有正反面一样,跟腱也会很脆弱,它也因此被称为“阿喀琉斯腱(The Achilles tendon)”。反复的用力累积并超过跟腱的负荷能力时,便可能引起病变:炎症不时来袭,运动不当时甚至可能直接断裂。阿喀琉斯腱和阿喀琉斯之踵希腊神话中有一位伟大的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他有着超常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在激烈的特洛伊(Troy)之战中无往不胜,战功赫赫。但就在阿喀琉斯为了攻占特洛伊城而奋勇作战时,站在对手一边的太阳神阿波罗(Apollo)悄悄地一箭射中了伟大的阿喀琉斯,击倒了这位英雄。原来,这支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后跟,而这却是他惟一的弱点。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母亲海洋女神特提斯(Tethys)曾捏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在神奇的冥河斯提克斯(The Styx)中,被河水浸过的身体变得刀枪不入,近乎于神。可那个被母亲捏着的脚后跟由于浸不到水,成了阿喀琉斯全身惟一的弱点。
8、肌肉分为哪三类
平滑肌骨骼肌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