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弓足是怎么回事 高弓足的危害是什么
行走时,因足跟骨向内翻转,易引起肌腱拉力的不平衡,而有重心前倾之现象。高弓足站立时,可以感觉到身体的重量大都集中在双脚的前、后端,脚底内侧的足弓较明显异常过高,脚背上的韧带过紧或骨骼变形,导致跟骨与脚趾间的足弓弧度逐渐变高。
高弓足症状表现
1、典型的畸形表现为高弓、马蹄、爪形趾畸形。足纵弓较高,足长度变短,可见跖趾关节背伸,趾间关节跖屈。跟腱挛缩,跖腱膜挛缩,胫前肌无力。足底跖骨头部皮肤可有胼胝形成,甚至发生坏死。
2、患者大多不能持久行走,足易疲劳,感觉酸痛。
3、足部无弹性,踝背伸受限。
4、足底接触地面的面积减小。但畸形轻者,站立负重时畸形减轻甚至消失,足印呈正常形态。
2、足弓是什么??
练习方法 不是已经说明了吗?
足弓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及横弓。 足纵弓又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两部。内侧纵弓在足的内侧缘,由跟骨、距骨、舟骨、3块楔骨和内侧第1~3跖骨构成,弓背的最高点为距骨头。于直立姿势时,在前后两个支点。前支点为第1~3跖骨小头,后支点为跟骨结节。此弓由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以及足底的短肌、跖长韧带及跟舟跖侧韧带等结构维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跟舟跖侧韧带,此韧带起着弓弦的作用。此弓曲度大,弹性强,适于跳跃并能缓冲震荡。外侧纵弓在足的外侧缘,由跟骨、骰骨及第4、5跖骨构成,骰骨为弓的最高点。前、后支点分别为第4、5跖骨小头和跟结节的跖面。维持此弓的结构有腓骨长肌腱、小趾侧的肌群、跖长韧带及跟骰跖侧韧带等。弓弦是跟骰跖侧韧带。此弓曲度小、弹性弱,主要与直立负重姿势的维持有关。 横弓由各跖骨的后部及跗骨的前部构成,以第2楔骨最高。维持此弓除韧带外,还有腓骨长肌及拇收肌的横头等。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长途跋涉时,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足弓的维持一是楔形骨保证了拱形的砌合,二是韧带的弹性和肌肉收缩,使肌腱紧张,后者是维持足弓的能动因素。如韧带或肌肉(腱)损伤,先天性软组织发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均可导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足弓是由跗骨与跖骨借韧带、关节连结而成,足弓可分内、外侧纵弓及横 弓。 1.内侧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足舟骨、第1~3换骨和第1~3跖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主要由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长屈肌腱、足底方肌、足底腱膜及跟舟足底 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2.外侧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第4、S跖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主要由腓骨长肌健、足底长韧带及跟骰足底韧带等结构所维持。 3.横弓由骰骨、第1~3楔骨、第1~5跖骨的基底部及其间的连结共同构成,又可分为横弓前部及横弓后部。主要由腓骨长肌腱、胫骨前肌腱及?收肌横头等结构所维持。 足弓是人体直立、行走及负重时的装置,其弹性能缓冲地面对身体所产生的震荡,同时还有保护足底血管、神经免受压迫的作用。当足弓的结构发育不良或受损,可引起足弓塌陷,导致扁平足。
3、跑步中的弓足是什么意思
弓足指的是高弓足。
高弓足不同于正常足,所谓“高弓足”是指足弓明显异常过高,足底筋膜过短、过紧,在未踏地时前足底和后足跟很接近,站立时足部重心集中在前足底及后足跟二点。
高弓足会因膝盖骨向外侧角度变大,造成膝盖关节外侧张开,引起膝关节病变,使得下坡及下楼梯容易产生疲劳和疼痛。尤其当脚底肌腱拉力不均匀,使在走路、站立及跑步时感到横弓疼痛、足底筋膜抽痛等状况。
如何鉴别高弓足:
跟腱短缩所致的一般的单纯尖足(单纯马蹄足),其足弓不高,步行时足跟不能着地, 高弓足时则跟骨与跖骨头都能踩地;
儿麻后遗症之高弓足是因跟腱无力跟骨下垂所致,或还有足前部背伸力之不足,为一次患病所致,非进行性加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为出生后即有,跟腱紧而跟骨小,足前部内翻内收及外侧胼胝;
脑脊膜膨出引起的足部畸形可随年龄加重,其畸形为内翻足尖足,多有足部皮肤之知觉障碍,足外侧胼胝或胼胝部之营养溃疡。
(3)足内弓肌腱扩展资料
高弓足的治疗
骨性矫形手术:骨性矫形手术包括第一楔骨开放性截骨、跗骨背侧楔形、V形截骨,以及跟骨后移截骨。足背侧跗骨V形截骨具有较多的优点,它不损伤跗骨骨骺,故适用于6岁以上的儿童。它不使足缩短,并可矫正前足内收、内旋畸形。
保守治疗:早期轻型高弓足可采取被动牵拉足底挛缩的跖筋膜、短缩的足底内在肌。为缓解跖骨头受压,使体重呈均匀性分布,在鞋内相当跖骨头处加一厚1cm毡垫,并在鞋底后外侧加厚0.3~0.5cm,以减轻走路时后足出现的内翻倾向。
手术治疗:当高弓足已妨碍负重行走、穿鞋,或进行性加重时,则应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分为软组织松解和骨性手术。一般根据病人年龄、畸形类型及严重程度、原发性疾病所处的状态等因素,选择手术方法。原则上先作软组织手术,如足跖侧软组织松解、胫前胫后肌腱移位及趾长伸肌后移等。
4、左足内弓角度约151度,外弓角度为134度。右足内弓角度约152度,外弓角度约133度,正常吗
三种方法判断足弓是否异常:
一种方法是根据脚印判断(如下图)
第2种测量方法是足弓的垂直高度。
正常人的足弓高度是14MM-18MM
低于14MM的为扁平足,高于18MM的为高弓足。
第三种方法是你说的测量角度:
左足内弓角度约151度,外弓角度为134度。右足内弓角度约152度,外弓角度约133度,都在正常范围内。
足弓异常的宝宝,首先要保证脚踝不偏,这样才有机会慢慢恢复。
5、足弓位于脚的哪个位置?
足弓是足的跗骨,蹠骨借韧带、肌腱共同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及第1~3蹠骨构成。此弓较高,有较大的弹性,故又称弹性足弓,起缓冲震荡的作用。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构成。此弓较低,弹性较差,主要与维持身体直立姿势有关,故又称支持弓。弓横弓由三块楔骨、骰骨及蹠骨的后部构成。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
的每只脚上具有26块骨头。33个关节,20条大小不同的肌肉,并有114条坚强的韧带,以及无数灵敏的神经与丰富的血管。
人的足底,存在着几乎所有体内脏器官的反射区。足底连结着人体的12条经络中,最为重要的其中6条:即脾经、胃经、膀胱经、肾经、肝经及胆经。故有:“足底是反映全身的镜子”之说。足底处在人体末端,因远离心脏而供血不足,故反复刺激按摩足底则可促进血液流畅,加强人体心脏泵的作用。故此,足又被称之谓:人的“第二心脏”。
6、足弓的主要功能
足弓呈弓形结构,使足具有坚固、轻巧和弹性,可承受较大的压力和缓冲行走、跑、跳时对身体所产生的震动,同时还可保护足底的血管和神经等免受压迫。
足的跗骨,蹠骨借韧带、肌腱共同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及第1~3蹠骨构成。此弓较高,有较大的弹性,故又称弹性足弓,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6)足内弓肌腱扩展资料:
保养足弓的方法
1、弓箭步:手扶桌面或墙,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脚尖朝前,成弓箭步,足跟不离地,身体重心往前,伸展小腿因穿高跟鞋缩起的腓肠肌与阿基利斯腱。
2、脚趾剪刀、石头、布:脚趾张开、缩起、放松,可训练趾骨间的小肌肉,有助增加足底支撑力。
3、足底按摩:揉揉并活动脚板上趾骨间的肉,后用手掌上下拉伸脚趾的关节。
4、强壮足弓:脚掌轻松平放地面,以趾腹抓地面,感受足弓有稍微被拱起,可以训陈练趾骨间的小肌肉,让足弓不塌陷
7、左足内弓角115°,外弓角144°,,正常吗?
外交是正常吗?这个肯定是不正常的,这个已经超过了等一等169°啊,弹药120 180了。
8、足弓有什么作用
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当身体跳跃或从高处落下着地时,足弓弹性起着重要的缓冲震荡的作用。在行走,尤其是长途跋涉时,足弓的弹性对身体重力下传和地面反弹力间的节奏有着缓冲作用,同时还有保持足底的血管和神经免受压迫等作用。足弓的维持一是楔形骨保证了拱形的砌合,二是韧带的弹性和肌肉收缩,使肌腱紧张,后者是维持足弓的能动因素。如韧带或肌肉(腱)损伤,先天性软组织发育不良或足骨骨折等,均可导致足弓塌陷,形成扁平足。
9、足弓有哪些组成
足的跗骨,蹠骨借韧带、肌腱共同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形结构。
足弓可分为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三块楔骨及第1~3蹠骨构成。此弓较高,有较大的弹性,故又称弹性足弓,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及第4、5蹠骨构成。此弓较低,弹性较差,主要与维持身体直立姿势有关,故又称支持弓。弓横弓由三块楔骨、骰骨及蹠骨的后部构成。
(9)足内弓肌腱扩展资料:
足弓高度的影响:
1、高足弓人群具有较低的踝关节肌力,而低足弓人群具有较高的踝 关节肌力。低足弓人群与正常足弓人群的踝关节肌力没有 显著差异。
2、足弓高度会对踝关节肌力产生影响,即踝关 节跖屈、内旋和外旋肌力会随着足弓高度的降低而有所增 大,但足弓高度不会对运动能力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