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肌腱 > 掌部肌腱解剖

掌部肌腱解剖

发布时间:2020-09-03 14:47:41

1、掌根在哪个部位呀!!!

靠近手腕的地方。

2、两个手指间(掌间关节前)这里的解剖名称叫啥?

两个手指之间的皮肤连接叫指蹼
其中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叫虎口

3、求一张人手解剖结构图,并带有详细的解释,谢谢

最深层为手骨。

然后是关节。

深层的血管神经和肌肉。

浅层的血管神经和肌肉。

皮肤深面的筋膜。

再这些结构的表面就有皮肤。

4、人的手部解剖特点怎么样的?

这是我的收集:
http://hi.baidu.com/loveing_lcl/blog 上肢部分,具体你得找相关图片结合理解~

三、手背
皮肤和皮下组织都较薄。伸指肌腱在皮肤表靳的隆起清晰可见。全部掌骨也皆可触及。当拇指内收时,第】骨间背侧肌隆起,其近端恰为桡动脉人掌处,故可在此触及桡动脉。
(一)浅层结构
皮肤薄而柔软.富有弹性,移动性较大..有毛发和皮脂腺。手背的浅筋膜也很薄而疏松.其内布满浅静脉、浅淋巴管和皮神经。
l手背静脉网dorsal v…s即…f hand浅筋膜内丰富的浅静脉互相吻合形成手背静脉网。其桡侧*与拇指的静脉汇集形成头静脉t尺侧半与小指的静脉会台形成贵要静脉。 ‘
2浅淋巴管手背的淋巴凰流与静脉相似,也形成=#富的淋巴管网。手掌远端的浅淋巴管网在指蹼间隙处流向手背淋巴管网。因此,手郫感染时-于背较手掌肿胀明显。
3桡神经浅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皮肤,并发出5条指背神经dorsal dIg阳l……分布于拇指、示指和中指近节桡侧缘的皮肤。
4尺神经手臂支分印于手背尺侧半皮肤,再分出j条指背神经分布于小指、环指和中指尺侧绿的皮肤(图7 29)。
(二)深层结构
1手背腱膜dorsal ap……s…f hand指伸肌腱与手背筋膜的浅层结合形成手背腱
膜。艟膜的两侧分别附于第2、5掌骨。
2骨间背侧筋膜dorsaHnt…sseous f一1a 为覆盖在第2~5掌骨和第2~4骨间背侧
肌表面的手背筋膜深层。在各掌骨近端,骨间背侧筋膜以纤维隔与手背腱膜相连结,远端
在指蹼处手背筋膜的两层相结合。
3.筋膜间隙由于手背筋膜在掌骨的近、远端被此结合,因此在浅筋膜、手背腱膜和骨问背侧筋膜之间形成2个筋膜间隙。
(1)手背皮下问隙d…l subcut—o…p—t为浅筋膜与手背腱膜之闸的间隙。
(2)腱胰下间豫subap。…rot…pace:为手背腱膜与骨问背侧筋膜之间的间隙。
两个闻隙相互交通,故手背感染时,整个手背肿胀明显(图7—24)。
4指伸肌腱tendo…f ext…or dlgi【o… 在手背有4条,分别走向第2~5指,并在近节指骨底移行为指背腱膜。

四、手指
手指借掌指关节与手掌相连.运动灵活。手指分掌侧和背侧。拇指腕掌关节为鞍状关节•能完成拇指的对掌运动,运动范围最大。是实现手的握、持、捏、章功能的重要结构。

(一l浅层结构
I_皮肤掌侧的皮肤厚于背侧,富有汗腺。
2.浅筋膜手指掌面的浅筋膜较厚,疏松结缔组织常聚积成球状,有许多纤维隔介于其问,将皮肤直接连于指屈肌腱鞘。手指被刺伤感染时.常导致腱鞘炎。
3.指髓间隙pulp sPace 又称指髓pulp 0{frager.位于各指远节指骨远侧4/5段掌侧的骨膜与皮肤之间。间隙两侧、掌面和各指末端都是致密的皮肤,近侧有纤维隔连于指远纹和指深屈肌腱的 末端,将指髓封闭成密闭的间隙。指髓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未梢和脂肪,许多纤维隔连于远节指骨骨膜和指腹的皮肤之间。将指腹的脂肪分成许多小叶。当指端感 染、肿胀时,局部压力升高,压迫神经末梢和血管,会引起剧烈疼痛;如远节指骨的滋养动脉受压.还会导致远节指骨远侧部坏死。此时.应及时行指端侧方切开引 流术,只有切断纤维隔,才能引流通畅(圈7 30)。
4手指的血管和神经各手指均有2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和2条指背动脉,井分别与同名神经伴行于指掌侧面与背侧面交界线上的前后方。手指的浅静脉主要位于指背。浅淋巴管与指腱鞘,指骨骨膜的淋巴管交通•一旦有感染可相互蔓延。
l二)深层结构
1_指浅、深屈肌腱拇指有一条屉肌腱,其余各指均有浅、深两条屈肌腱,行于各指的指腱鞘内。在近节指骨处,指浅屈肌腱位于指深屈肌腱的掌侧,沿两侧包绕指 深屈肌艟,继而向远侧分成两股,附于中节指骨的两侧缘.其中间形成腱裂孔,容指深屈肌腱通过。指深屈肌腱出腱裂孔后,止于远节指骨底。指浅屈肌主要屈近侧 指间关节,而指辣屈肌可同时屈远、近侧指间关节(图7—31)。两肌腱各有独立的活动范围t叉互相协同增强肌力。 。
2.指腱鞘tendII】。us sheaths 0f^ngers包绕指浅、深屈肌的鞘管,由腱纤维鞘和腱滑膜鞘两部分构成。
(1)腱纤堆鞘tendlnous fib咖sheath:手指深筋膜增厚.附着于指骨及其关节囊的两侧,形成的骨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约束、支持和滑车作用,并增强肌拉力-
(2)腱滑厦鞘tendinous sync•viaI.~heath:为包绕各指屈肌腱的双层滑膜所形成的囊管状结构.位于腱纤维鞘内。此鞘由滑膜构成,分脏、壁两层。脏屡包绕肌腱表面, 壁层贴附于腱纤维鞘的内面和骨面。腱滑膜鞘的两端封闭,从骨面移行到肌腱的双屡滑膜部分称为腱系旗…otendon,内有出入肌腱的血管和神经。由于肌腱 经常恬动,腱系膜大部分消失,仅在血管出入处保留,称为腱纽vt…la tendinum。拇指与小指的滑膜鞘分别与桡侧囊和恩侧囊栅,第2~4指的滑膜鞘从远节指骨底向近僦延伸.直达掌指关节处(圉732)。
3.指伸肌腱越过掌骨头后向两侧扩展,包绕掌骨头和近节指骨背面,形成指背麓膜dorsd aponeumsis,l又称腱帽。指背腱膜向远侧分成3束.中间柬止于中节指骨底,2条侧柬在中节指骨背面台并后,止于远节指骨底。各束都有肌腱加强。 指伸肌腱断裂,各指关节星屈曲状态,中间柬断裂近侧指问关节不能伸直,2条侧束断裂.远侧指间关节不能伸直。

5、大拇指长伸肌腱与短伸肌腱和长展肌健的区别和各自的作用

大拇指长伸肌腱与短肌腱和长展肌腱的区别和各自的做用

6、人体的解剖学标志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腱。
2.触摸下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为髂嵴点,是测量下肢长H(又称髂嵴高)和骨盆宽的体表标志。前端为髂前上棘,是测量下肢长A(又称髂前上棘高)的体表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位于臀部后下方。髂嵴高、髂前上棘高、大转子高是测量下肢长的三种方法。
② 股骨位于髋部最外侧,其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是测量下肢长B(又称大转子高)的体表标志。内、外侧髁位于大腿下端两侧皮下。
③ 髌骨前面可在膝关节前面皮下触及,此骨的前面中点是测量膝围的体表标志。
④ 胫骨的胫骨粗隆在膝关节前面下方皮下易触及,屈膝时更明显。内、外侧髁位于上端两侧皮下,其内侧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为胫骨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坐位时,将右腿的踝关节架在自己的左膝关节上,而右腿膝关节自然下垂,此时可明显摸到胫骨内侧髁的内侧缘。在小腿前内侧皮下可触摸胫骨前缘的全长。在胫骨下端内侧皮下的隆凸处可触摸到内踝,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是测量踝围的体表标志,内踝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
⑤ 在胫骨外侧髁下方皮下可触摸到腓骨头,屈膝时较明显。腓骨外踝可在下端外侧皮下隆凸触及,外踝比内踝略低。
⑥ 跟骨跟结节在足后部皮下能触及,为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点,为测量跟腱长和足长的体表标志。
⑦ 外侧跖骨点,第五跖骨小头向外侧最突出的点;内侧跖骨点,第一跖骨小头最向内侧突出的点。这两点为测量足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下肢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和大腿后面之间。也称臀纹线,是测量大腿围的标志点。
② 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③ 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④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在大腿屈和内收时,可见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⑤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构成腘窝的上内界,并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 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在此处可摸到其肌腱。
⑦ 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腓肠肌二个头则构成腘窝的下界。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为测量跟腱长的体表标志。腓肠肌最粗处是测量小腿围的标志点。
⑧ 跟腱: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
⑨ 胫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脚尖时,在小腿下端前面、胫骨外侧,明显可见此肌腱。
3.触摸躯干和颅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在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能触及颅骨颧弓;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触及下颌头,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在外耳门后下方皮下可触摸到颞骨乳突;在外耳门前下方可触及下颌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触及枕外隆凸,低头时较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② 背部正中皮下能触及椎骨棘突。特别是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更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易于在体表扪及。
③ 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④ 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触摸躯干和颅的皮肤、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人中:上唇处中线上的纵行浅沟。
② 鼻唇沟:脸颊和上唇分界处的斜行浅沟。
③ 咬肌和颞肌:咬紧牙关,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强硬的条状咬肌。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可摸到坚强的颞肌。
④ 胸锁乳突肌:转头向对侧时,可见位于颈前外侧呈长条状的肌性隆起。
⑤ 喉结节点: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的点,此点为测量颈宽、颈围的标志点。
⑥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长形肌性隆起,肌肉发达者可在两侧腹直肌上有3条横沟,为腹直肌腱划,腱划上、下有发达的肌腹,一般有8块。
⑦ 竖脊肌:在脊柱两侧,呈纵形肌性隆起。
(二)观察人体主要测量点示意图(图2-4-1),并分别在全身骨架标本和全身肌肉标本或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

7、手的内在肌有哪些,具体解剖特点是什么

(1)大鱼际肌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栂内 收肌。
拇短展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其功能除使拇指外展之外,述 有部分纤维止于拇伸肌腱膜,故有协助伸栂作用。在重新拇外展 功能时,移位腱止点应从拇指深头及近节指骨基部桡侧越过指背 固定在尺侧,以保证伸栂力量不致减弱。拇短屈肌浅头为正中神 经支配,而拇内收肌为尺神经支配。此外,由于栂短展肌、栂短 屈肌、拇对掌肌及拇内收肌斜头纤维走行方向与虎口较为垂直, 仅拇内收肌横头和第1骨间背侧肌与虎口方向平行,故虎口扩大 矫形术中,以切断后两部分肌肉的腱止点为主。如剥离肌止点太 多,术后栂内收能力将减弱,且重建的虎口呈深凹的“V”形, 影响外形。

(2)小鱼际肌包括浅层的掌短肌和小指展肌、深层的小指 短屈肌和小指对掌肌,均由尺神经支配。掌短肌收缩可使小鱼际 皮肤下凹,并有轻度外展小指作用;小指展肌除外展小指外,还 因部分纤维止于小指指背腱膜,故可协助屈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 系,表现出类似蚓状肌的作用;

与掌部肌腱解剖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