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密度报告怎么看?
建议:骨密度检测的人应该会对“T值”和“Z值”有所印象。一般情况下,骨密度检测结果往往以“图片+表格”的形式给予反馈:“图片”直观展示的是被检者的骨密度数值位于中国男(女)性骨密度参照曲线图的具体位置;“表格”直接列出T值和Z值的数值。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2、骨质疏松症中BMD和DS是什么
为他是文人墨客
3、测骨密度有什么用?骨密度不正常怎么办?
根据骨密度结果,可以知道有没有骨质疏松症。因为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基础是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细结构受到破坏,因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目前广泛使用的骨质疏松诊断方法是对骨量减低的诊断,即进行骨密度测量,通过测定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是否减低及减低的程度,从而引起病人的重视,及早予以预防和治疗,防止骨折的发生;另外,通过定期随查骨密度,可以了解骨量丢失的速度,并判定各种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效果。
骨密度不足,可能是由于缺钙引起的。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就不用太紧张,积极口服药物补充的同时应加强饮食调整(多吃含钙高的食物如配方奶粉、豆制品、骨头汤等),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晒太阳,劳逸结合。 过段时间复查,若是没有改善,可以注射钙剂
4、什么是骨密度T值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个相对值,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当T值低于-2.5时为不正常。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由于测量方法的日益改进和先进软件的开发,使该方法可用于不同部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除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之外,尚可用于临床药效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4)骨质疏松bmd扩展资料:
需要检查的人群:
1、儿童:早产/低体重,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儿童;疑似佝偻病(夜惊、多汗、鸡胸、O形腿等);偏、挑食,厌食及有不良生活习惯的儿童;生长痛、夜间磨牙等及发育期青少年。
2、孕妇:孕期3、6个月各测骨密度一次,以便及时补钙;哺乳期的妇女。
3、女性65岁以上和男性70岁以上,无其他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女性65岁以下和男性70岁以下,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者(绝经后、吸烟、过度饮酒或咖啡、体力活动缺乏、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
4、其他人群:
有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病史者;各种原因引起的性激素水平低下者;X线显示骨质疏松改变者;接受骨质疏松治疗需要进行疗效监测者;有影响骨矿代谢的疾病(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肝病、甲状旁腺亢进等)或服用可能影响骨矿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癫痫药物、肝素等)者。
5、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分级
骨质疏松严重程度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进行分级。骨密度测定T值>-1时,数值正常;T值在-1—-2.5之间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T值<-2.5合并脆性骨折为重度骨质疏松。
6、BMD>2.5SD中的SD代表什么。
骨密度(BMD)测定 SD代表:正常年青成年人平均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值1个标准差,即1SD.参照WHO的诊断标准:受试来者BMD低于年青源成人BMD峰值2.5SD为骨质疏松症;受试者BMD低于年青成人BMD峰值2.5SD伴一处和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受试者BMD在正常年青成人骨峰值的1~2.5SD之间,骨量减少,而国内根据百国人体质特点建议按骨量低于度骨峰质2个标准差(即2SD)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即:基本正常:骨密度不低于年青成年人平均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值知1个标准差(≤±1SD);骨量减少:骨密度低于年青成年人平均峰值骨道度密的标准值1~2个标准差(<-1SD~-2SD);骨质疏松:骨密度低于年青成年人平均峰值骨度密的标准值2个标准差(≤-2SD);严重骨质疏松:骨密度低于年青成年人平均峰值骨度密的标准值2个标准差,而且发生过一处或多处脆性骨折(≤-2SD)。
7、骨密度BMD0.517是什么意思
您所说的Bone mineral density的缩写BMD中文翻译就是骨密度 它是指骨单位面积所含的骨矿物量,是反映人体骨骼代谢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分析人体骨量变化情况。
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骨密度仪是测定人体骨矿并获得各项相关数据的医疗检测仪器,骨密度仪测试的结果数据以T值为主,还包括Z值,骨密度。
8、骨密度值-1.3,骨质疏松严重吗?
按WHO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骨密度T值-1.3,属于骨量减少,尚不严重,但须注意,应就诊,听医嘱了.
9、怎么看骨密度测量。数据怎么看
骨密度检查:即BMDtests,是确定骨骼健康状况的一种最佳检查方法。骨密度检查可以鉴别骨质疏松症,预防骨折风险,监测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不同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可以测量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如髋部,脊椎,腕部,手指,胫骨及足跟等。
骨密度检查结果需要与两个标准进行比较,“年轻人标准”和“同龄人标准”。
年轻人标准:通过T分数来判断,即检测结果与健康年轻人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确定骨折风险,BMD越低骨折风险越高。
同龄人标准:通过Z分数来判断,即检测结果与健康同龄,同形体的人群的平均值进行比较。
BMD的测量结果与健康年轻人数据两者之间涉及一个标准差(SD)。根据WHO诊断标准,如果T分数在“标准”范围内,则BMD被认为正常.WHO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基于骨密度水平。
正常:骨密度在年轻人平均值的1SD内(+1~-1SD)
低骨密度: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1~2.5SD(-1~-2.5SD)
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低于-2.5SD)
严重骨质疏松症:骨密度低于年轻人平均值2.5SD,伴有一处或多处骨质疏松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