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急性白血病骨髓像增生

急性白血病骨髓像增生

发布时间:2020-11-30 22:48:34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与白血病有啥区别?知道的朋友给介绍下吧,谢谢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急性白血病的区别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顾名思义,为骨髓内血细胞增生异常性疾病。其异常乃表现为骨髓这个血液制造厂呈病态造血状态。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来自骨髓中的红系、粒系和巨核系。MDS骨髓至少有两系呈病态造血,或全血细胞都减少。除了血细胞数量上的异常外,形态也异常。MDS分为5型:难治性贫血(RA)、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RA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和转变中的 RAEB(RAEB—T)。MDS的临床表现多数以贫血为主要症状,兼有发热或出血。

MDS以前曾叫做白血病前期,它与白血病在临床表现上无大的差异,分界在于骨髓象:急性白血病骨髓中原始+早幼细胞≥30%,而MDS则<30%。

2、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是什么引起的

骨髓象是这种疾病的骨髓检查的表现,看你的问题应该是看到骨穿报告上写着“急性髓系白血病(M5b)骨髓象”,这说明这个骨髓标本的提供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3、骨髓异常增生能活多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骨髓象表现为任一系或二、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30-60%转化为白血病。死亡多因除白血病外感染、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
需要抓紧治疗的,这种疾病采用好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
临床治愈,是指化验指标接近正常或是达到正常,在不用药的情况下,病情不会恶化,不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正常生育,正常寿命,正常工作
需要结合中草药治疗的,好的治疗方案很重要的。

4、白血病前期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有什么症状?

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之前,临床医生在收治一些患者时发现,他们的临床症状与白血病患者有多少不一的相似之处,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伴有难以确定性质的血液学异常,但又达不到白血病的诊断标准。随着病情的发展,在2~3月或1~2年之后,这些患者演变为急性白血病,因此学者们把这种病命名为“白血病前期”。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血液学专家通过病因、临床患者转归、骨髓形态、病理等的分析总结,发现此类患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骨髓象亦不尽然相同,且并非均转为白血病,显然“白血病前期”这一诊断并不全面和科学。因此,学者们将这种疾病重新命名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为5种不同类型(表1.3)。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系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其中有部分(RAEB、RAEB-T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转化为白血病,这可能就是以前所谓的“白血病前期”,而其他患者的病情可能迁延较长,随着治疗,有些患者能好转或治愈,有些则逐渐发展为RAEB或RAEB-T,最终又转为白血病。临床表现可能就是单纯的贫血,也可能同时表现有发热或出血等异常;血常规化验可见全血细胞减少或任1~2系细胞减少,镜检有巨大红细胞、巨大血小板、有核红细胞等病态造血现象;骨髓中三系血细胞或任两系血细胞表现出病态造血,其中原始细胞比例可增高。

5、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增多,为什么骨髓粒系、红系、巨核系是减少的??

我刚才在看书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百度了一下居然还真有人和我提一模一样的而且还是昨天提出来的,好激动。后来我想,急性白血病多数骨髓增生是活跃的,增生的是异常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即肿瘤细胞,而说粒红巨系减少应该是指正常的三系。。。

6、急性白血病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如何区分

这病的症状主要是血红细胞、血小板、白血球中,可能全部减少,也可能只有一、两样减少。而一般来讲,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球会急剧而大量增高,由于无用的白细胞在造血部位疯长,患者会感到胸骨、髋骨剧痛,同时还会发热。骨髓异常综合症与白血病的共同点大概就是出血、贫血吧。
我们这儿有一人,也得了这病,已经维持了十年生命了,没有转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简称MDS,不是所有种类都会转白血病,有些骨髓异常综合症终生不转白血病。
我父亲得了骨髓异常综合症,我们正四处求医,很无奈啊。

7、增生性骨髓象是正常的吗?

你好!这位朋友,下面是有关增生性骨髓象的详细说明供你参考: 一、骨髓增生程度意义按增生程度分5级: Ⅰ级:增生极度活跃,主要见于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偶见某些增生性贫血。 Ⅱ级: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或某些白血病。 Ⅲ级:增生活跃,见于正常人骨髓象,某些代偿增生较差的贫血,也见于因骨髓取材时受部分血液稀释。 Ⅳ级:增生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被部分血液稀释。 Ⅴ级:增生极度减低,见于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粒细胞与幼红细胞比例(粒/红比例)意义比例增加见于: ⑴粒系细胞增多,如急性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等 ⑵红系细胞生成抑制,如纯红再障。 比例正常见于: ⑴正常人骨髓; ⑵两系细胞同时或成比例增多或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内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比例减低见于: ⑴粒系细胞减少,如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化疗、放射病等; ⑵红系细胞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 三、粒系细胞改变粒系细胞增多意义 1.以原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早幼粒细胞增多, 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常伴有粒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2.以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⑵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期。 3.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伴核、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⑵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病因解除后恢复正常。 4.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 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 ⑵类白血病反应; ⑶代谢障碍,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 ⑷中毒,包括药物、毒物及异种蛋白注射; ⑸其他,如严重创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等。 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⑵寄生虫感染; ⑶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皮肤病; ⑷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6.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⑵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⑶放射反应。 粒系细胞减少见于: 1.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 2.再生障碍性贫血。 3.急性造血停滞。 粒系细胞形态异常 1.胞核异常: ⑴分叶过多见于严重感染、肿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 ⑵Pelger-Huet畸形,见于先天性或继发于造血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 2.胞质异常: ⑴中毒颗粒、空泡、吞噬异常; ⑵胞质中出现Chediak-Higashi颗粒或D?hle包涵体。前者见于Chediak-Higashi综合征,偶见于淋巴瘤及白血病;后者见于急性感染、严重代谢障碍、中毒等。 四、红系细胞改变意义红系细胞真性增多 1.小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 2.正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各阶段幼红细胞仍保持正常比例。 3.正幼红细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见于脾功能亢进及增生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4.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多核巨幼红细胞。 5.巨幼红样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急性红血病。 6.大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未完全恢复者。 7.铁粒幼细胞增多: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系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粒细胞减少症、放射病等。 红系细胞绝对性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转移癌等。 单纯红细胞系减少意义见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五.淋巴细胞系改变意义恶性增生 1.以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以成熟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生 1.形态异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 2.形态正常,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及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 六、单核细胞系增多意义恶性增生: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有三种类型: ⑴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⑵急性粒-单细胞性白血病; ⑶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良性增多:见于粒细胞缺乏症、病毒感染、结核病、疟疾等。 七、巨核细胞系改变意义巨核细胞增多 1.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见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癜、脾功能亢进。 2.以产板型巨核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失血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过敏性紫癜等。3.巨核细胞增多呈现左移伴有形态异常、畸形,见于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4.巨核细胞数正常或稍增多,形态异常,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及白血病。 巨核细胞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八、浆细胞系改变意义浆细胞恶性增生: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性白血病。 浆细胞反应性增多:见于疱疹、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梅毒、肝炎、结缔组织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浆细胞相对性增多)。 九、组织细胞增多意义恶性增生:组织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伴形态异常,可见淋巴样组织细胞、单核样组织细胞、吞噬型组织细胞、多核巨型组织细胞、怪异的异常组织细胞,后两种异形组织细胞常见于恶性组织细胞病。 反应性增多:见于伤寒、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及其他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十、骨髓内特殊病理细胞和病原体癌细胞:如腺癌、鳞癌、未分化癌细胞等,多自血行播散转移至骨髓,原发部位多见于前列腺、乳腺、甲状腺、肺、肾、胃、结肠、胰腺及子宫等。 其他如Reed-sternberg细胞,见于霍奇金病。淋巴肉瘤细胞、网状肉瘤细胞,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等,较少见如高雪细胞、尼曼-匹克细胞、海蓝组织细胞等。 寄生虫:骨髓中发现疟原虫、黑热病小体、蚴丝虫等,可帮助确诊疟疾、黑热病、丝虫病等寄生虫病。 十一、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检查骨髓象时,必须同时检查血象,常见有以下情况:某些疾病骨髓象变化相似,但血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 某些疾病血象变化相似,但骨髓象变化有明显差别,如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某些疾病血象变化不明显,但骨髓象有明显变化,如多发性骨髓瘤、高雪病、尼曼-匹克病、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中出现较多的异形淋巴细胞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而骨髓象变化不明显。 急性白血病,尤其在细胞分化不良时,确定细胞类型有时困难,若将骨髓片和血片结合对比检查,有助对细胞类型的认定。 十二、骨髓象检查在临床诊断的价值肯定性诊断:骨髓中具有特异性病理性细胞时,如白血病细胞、巨幼红细胞、骨髓瘤细胞、异形组织细胞、癌细胞等,根据骨髓象即可肯定诊断。 符合性诊断:骨髓象表现异常变化,结合临床病史可符合诊断。如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类白血病反应等。提示性诊断:骨髓象可提供进一步诊断线索。如溶血性贫血需结合病史作溶血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除外性诊断:骨髓象的检查能排除临床上被怀疑的疾病。如全白细胞减少,疑患急性白血病而骨髓检查无相应改变时,可作出排除性诊断

8、急性白血病分类?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分为 
①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分化型(MO):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较轻,原始细胞大于30%,可达90%以上。

9、急性白血病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急性白血病的主要表现 症状为发病急缓不一。起病隐袭和数周至数月内逐渐进展,或起病急骤。临床症状和体征由骨髓衰竭或白血病细胞浸润所致。急性白血病的诊断要点如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其中实验室检查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周围血象:典型病例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质和量的变化。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片中易见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常减少,少数正常或轻度增加。②白细胞,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正常或减少,分类可见原始及幼稚细胞。③血小板,在疾病早期可正常或轻度减少,晚期则明显减少。除数量减少外,其功能也发生改变。 (2)骨髓象:为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①骨髓增生大都活跃或极度活跃,少数增生减低,甚至“干抽”。②各种类型白血病的原始细胞+早幼(或幼稚)细胞应〉30%,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③恶性增生的血细胞有质的异常,如核浆发育不平衡,退行性变、核畸形,易见核分裂象,粒系可见棒状小体。④幼红细胞明显减少(红白血病除外)。⑤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消失。

与急性白血病骨髓像增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