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骨髓 >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是怎么回事

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0-11-21 20:41:41

1、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部分患者可长期无症状,但血清蛋白电泳发现有单克隆经过免疫球蛋白(IG)峰,或尿中轻链阳性,称之为“骨髓瘤前期”,此期可长达3~5年.主要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两类:
骨髓瘤细胞对各组织浸润①对骨骼的浸润。最常侵犯的骨骼是颅骨、肋骨、胸骨、脊椎和四肢长骨的近侧端。由于瘤细胞在骨髓腔内无限增殖,导致弥漫性骨质疏松或限性骨质破坏。骨痛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以腰部最为多见,其次为胸骨、肋骨与四肢骨。初起时疼痛可为间发性或游走性,后渐加重而呈持续性。局部有压痛、隆起或波动感;可伴发病理性骨折,经常不在负重部位,常有几处骨折同时发生。X射线检查可问题发现典型的多发性溶骨性病变、弥漫性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有助诊断。②对骨髓的浸润。瘤细胞在骨髓内大量增殖,引起骨髓象的明显改变、增生减低、活跃或明显活跃。特点是骨髓瘤细胞占10~90%,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直径15~30μm,卵圆形或圆形,胞浆丰富,呈深蓝或亮蓝色,可有空泡,核旁透明区不明显。核圆形或椭圆形,偏于细胞一侧,染色质呈粗网状,含1~2个核仁,大而明显。有时一细胞内可见2~3个细胞核.成熟红细胞常呈钱串状排列。在周围血象中,表现为进行性正常细胞、正常色素型贫血。在涂片中,红细胞呈钱串状。白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偏低,晚期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③对其他器官的浸润。由于脊椎的骨折或骨髓瘤本身对脊神经根的压迫或对脑和脊髓的浸润、可引起神经痛,感觉异常,甚至瘫痪。由于瘤细胞在全身的浸润,使肝、脾、淋巴结肿大,以肝大为多见。亦可侵及其他脏器,引起相应的临床小组表现。因骨破坏和骨质吸收,大量钙入血,加之M蛋白与钙结合使结合钙增加,可致高钙血症和尿钙增多。
与M蛋白有关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各种表现:①尿蛋白,约40~70%骨髓瘤患者,尿中出现Ig的轻链,称之为本斯·琼斯氏蛋白,系由于瘤细胞合成的Ig分子中轻链多于重链,轻链分子小,可自肾小球滤过而出现在尿中,轻链量少时不易检出,以浓缩尿作电泳则阳性率高。②血沉增速,第小时增快至100mm以上。③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以及M蛋白引起的血流滞缓、血管壁损害、血小板与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患者常有出血倾向,表治疗现为粘膜渗血、皮肤紫癜,晚期可有内脏或颅内出血,造成严重后果。④肾功能衰竭,由于轻链在肾小管的沉积,高钙血症与高尿酸血症使肾小管重吸收的功能遭受损害,瘤细胞对肾的浸润等原因,国内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本病显著的特征之一成为。病程晚期,尿毒症可成为多种致死的原因。⑤易受感染,正常Ig含量的减低常导致等奖免疫功能障碍。患者常有反复感染,以肺部和尿路感染较为多见。⑥高粘滞度综合征,大量单克隆Ig提高血液粘滞度,使血流迟缓,引起微循环障碍,视网膜、脑、肾等器官尤易受到损伤,引起头晕、视力障碍、手足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脑功能时可导致昏迷。本综合征多见于IgM型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⑦雷诺氏现象,部分患者的单克隆Ig是冷沉淀球蛋白,遇冷时球蛋白凝集沉淀,引起微循环障碍,出现手足紫绀、冰冷、麻木或疼痛等现象,遇热后症状缓解。⑧淀粉样变性,少数患者伴发淀粉样变性,淀粉样物质广泛沉积于组织、器官和肿瘤中,引起周围神经、肾、心、肝、脾的病变导致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神经功能异常等临床表现。
1.骨痛骨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早期常是轻度的、暂时的,随着病程进展可以变为持续而严重。疼痛剧烈或突然加剧,常提示发生了病理性骨折。据北京协和医院125例MM首发症状分析,80例(64.0%)以骨痛为主诉,骨痛部位以腰骶部最常见(28.0%),其次为胸肋骨(27.0%),四肢长骨较少(9.0%),少数患者有肩关节或四肢关节痛。绝大多数(90%~93%)患者在全病程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但确有少数患者始终无骨痛。
除骨痛、病理骨折外,还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自骨髓向外浸润,侵及骨皮质、骨膜及邻近组织,形成肿块。在多发性骨髓瘤,这种骨骼肿块常为多发性,常见部位是胸肋骨、锁骨、头颅骨、鼻骨、下颌骨及其他部位。与孤立性浆细胞瘤不同的是,其病变不仅是多发的,而且骨髓早已受侵犯,并有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分泌。
2.贫血及出血倾向贫血是本病另一常见临床表现。据北京协和医院125例分析,绝大多数(90%)患者都在病程中出现程度不一的贫血,其中部分(10.4%)患者是以贫血症状为主诉而就诊。贫血程度不一,一般病程早期较轻、晚期较重,血红蛋白可降到<50g/L。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中瘤细胞恶性增生、浸润,排挤了造血组织,影响了造血功能。此外,肾功不全、反复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造成或加重贫血。
出血倾向在本病也不少见。北京协和医院125例中8例是以出血为首发症状而就医,而在病程中出现出血倾向者可达10%~25%。出血程度一般不严重,多表现为黏膜渗血和皮肤紫癜,常见部位为鼻腔、牙龈、皮肤,晚期可能发生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导致出血的原因是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血小板减少是因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凝血障碍则因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覆盖于血小板表面及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Ⅶ、Ⅷ等)表面,影响其功能,造成凝血障碍。免疫球蛋白异常增多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缓慢不畅,损害毛细血管,也可造成或加重出血。
3.反复感染本病患者易发生感染,尤以肺炎球菌性肺炎多见,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败血症。病毒感染中以带状疱疹、周身性水痘为多见。北京协和医院125例中以发热、感染为主诉而就医者18例(占14.4%),其中多数系肺部感染。部分患者因反复发生肺炎住院,进一步检查方确诊为MM并发肺炎。对晚期MM患者而言,感染是重要致死原因之一。本病易感染的原因是正常多克隆B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分化、成熟受到抑制,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生成减少,而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缺乏免疫活性,致使机体免疫力减低,致病菌乘虚而入。此外,T细胞和B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以及化疗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也增加了发生感染的机会。
4.肾脏损害肾脏病变是本病比较常见而又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由于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量生成和重链与轻链的合成失去平衡,过多的轻链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仅有23000的轻链可自肾小球滤过,被肾小管重吸收,过多的轻链重吸收造成肾小管损害。此外,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高黏滞综合征、淀粉样变性及肿瘤细胞浸润,均可造成肾脏损害。患者可有蛋白尿、本-周(Bence-Jones)蛋白尿、镜下血尿,易被误诊为“肾炎”。最终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是MM的致死原因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肾功能衰竭是慢性、渐进性的,但少数情况下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诱因是高钙血症和脱水,若处理及时得当,这种急性肾功能衰竭还可逆转。
5.高钙血症血钙升高是由于骨质破坏使血钙逸向血中、肾小管对钙外分泌减少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与钙结合的结果。高钙血症的发生率报告不一,欧美国家MM患者在诊断时高钙血症的发生率为10%~30%,当病情进展时可达30%~60%。我国MM患者高钙血症的发生率约为16%,低于西方国家。高钙血症可引起头痛、呕吐、多尿、便秘,重者可致心律失常、昏迷甚至死亡。钙沉积在肾脏造成肾脏损害,重者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威胁生命,故需紧急处理。
6.高黏滞综合征血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多,一则包裹红细胞,减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之间的排斥力而导致红细胞发生聚集,二则使血液黏度尤其血清黏度增加,血流不畅,造成微循环障碍,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称为高黏滞综合征。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眼花、视力障碍、肢体麻木、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脑血流循环时可导致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甚至昏迷。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静脉扩张呈结袋状扩张似“香肠”,伴有渗血、出血。因免疫球蛋白包裹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表面,影响其功能,加之血流滞缓损伤毛细血管壁,故常有出血倾向,尤以黏膜渗血(鼻腔、口腔、胃肠道黏膜)多见。在老年患者,血液黏度增加、贫血、血容量扩增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雷诺现象也可发生。
高黏滞综合征的发生既与血中免疫球蛋白浓度有关,也与免疫球蛋白类型有关。当血液黏度(血浆或血清黏度)超过正常3倍以上、血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浓度超过30g/L时,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在各种免疫球蛋白类型中,IgM相对分子质量大、形状不对称,并有聚集倾向,故最易引起高黏滞综合征。其次,IgA和IgG3易形成多聚体,故也较易引起高黏滞综合征。
7.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升高>327μmol/L者在MM常见。北京协和医院MM91例中,61例(67%)有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升高是由于瘤细胞分解产生尿酸增多和肾脏排泄尿酸减少的结果。血尿酸升高虽然很少引起明显临床症状,但可造成肾脏损害,应予预防和处理。
8.神经系统损害瘤细胞浸润、瘤块压迫、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淀粉样变性以及病理性骨折造成的机械性压迫,均可成为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和症状的原因。神经系统症状多种多样,既可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和神经根综合征,也可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胸椎、腰椎的压缩性病理性骨折可造成截瘫。北京协和医院125例中12例有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病变3例、神经根损害3例、颅内损害2例、脊髓受压而致截瘫4例。
9.淀粉样变性免疫球蛋白的轻链与多糖的复合物沉淀于组织器官中即是本病的淀粉样变性。受累的组织器官常较广泛,舌、腮腺、皮肤、心肌、胃肠道、周围神经、肝、脾、肾、肾上腺、肺等均可被累及,可引起舌肥大、腮腺肿大、皮肤肿块或苔藓病、心肌肥厚、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外周神经病、肝脾肿大、肾功能不全,等等。淀粉样变性的诊断依赖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包括形态学、刚果红染色及免疫荧光检查。欧美国家报告淀粉样变性在MM的发生率为10%~15%,而我国的发生率为1.6%~5.6%。由淀粉样变性损害正中神经引起的“腕管综合征”(carpaltunnelsyndrome)在西方国家多见,而国内尚未见有报告。
10.肝脾肿大及其他瘤细胞浸润、淀粉样变性导致肝脾肿大。肝大见于半数以上患者,脾大见于约20%患者,一般为肝、脾轻度肿大。淋巴结一般不肿大。少数患者可有关节疼痛,甚至出现关节肿胀、类风湿样结节,系骨关节发生淀粉样变性的表现。皮肤损害如瘙痒、红斑、坏疽样脓皮病、多毛仅见于少数患者。个别患者有黄瘤病,据认为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与脂蛋白结合的结果。
诊断
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有:血清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峰;骨骼X射线检查示多处溶骨性改变;骨髓涂片中找到大量骨髓瘤细胞。若三项中有两项阳性,结合临床表现,即可作出一项诊断。
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多变异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误诊及漏诊发生率较高。因此,制定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需依据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重点是骨髓象、M成分和骨质病变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当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确定之后,为了制定正确的治疗策略,还需进一步明确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型和临床分期,并评估其预后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1年组织有关专家在审阅、参考已有的各家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之后,制定了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标准。
1.WHO诊断MM的标准
(1)诊断MM要求具有至少1项主要标准和1项次要标准,或者具有至少3项次要标准而且其中必须包括①项和②项。病人应有与诊断标准相关的疾病进展性症状。
(2)主要标准:
①骨髓中浆细胞增多(>30%)。
②组织活检证实有浆细胞瘤。
③M成分:血清IgG>3.5g/dl或IgA>2.0g/d1,尿本-周蛋白>1g/24h。
(3)次要标准:
①骨髓中浆细胞增多(10%~30%)。
②M成分存在但水平低于上述水平。
③有溶骨性病变。
④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50%以上:IgG<600mg/dl,IgA<100mg/dl,IgM<50mg/dl。
2.我国国内MM的诊断标准我国的血液学家根据国内临床研究结果并参照国外诊断标准而制定。
(1)骨髓中浆细胞>15%并有异常浆细胞(骨髓瘤细胞)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浆细胞瘤。
(2)血清中出现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成分):IgG>35g/L,IgA>20g/L,IgD>2.0g/L,IgE>2.0g/L,IgM>15g/L,或尿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本-周蛋白)>10g/24h。少数病例可出现双克隆或三克隆性免疫球蛋白。
(3)无其他原因的溶骨性病变或广泛性骨质疏松。
符合上述3项或符合(1)(2)或(1)(3)项,即可诊断为MM。但是诊断IgM型MM时,除符合(1)项和(2)项外,尚需具备典型的MM临床表现和多部位溶骨性病变。只具有(1)项和(3)项者属不分泌型MM,需进一步鉴别属不合成型抑或合成而不分泌型。对仅有(1)和(2)项者(尤其骨髓中无原浆、幼浆细胞者),须除外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和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
综观国内、国外制定的MM诊断标准,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①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必须强调不仅是浆细胞数量增多,而且必须有骨髓瘤细胞(原浆、幼浆细胞)出现。因为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骨髓中浆细胞可能>10%而达到20%~30%,但不会出现骨髓瘤细胞。②血和尿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且水平较高。③骨质改变,即弥漫性骨质疏松和多发性溶骨性病变。符合上述3方面的病变或符合第①+②项或第①+③项病变均可诊断为MM。
3.分型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电泳、轻链定量方法,可确定骨髓瘤细胞是否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以及所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根据骨髓瘤细胞是否分泌和分泌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类型的不同,可将多发性骨髓瘤分为下述8个类型:
(1)IgG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是γ链,轻链是κ链或λ链。IgG型是最常见的MM亚型,约占MM的50%左右。此型具有MM的典型临床表现。此外,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在此型尤为显著,继发感染更为常见。
(2)IgA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是α链,轻链是κ链或λ链。IgA型约占MM的15%~20%。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有骨髓瘤细胞呈火焰状、IgA易聚集成多聚体而引起高黏滞血症、易有高钙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等特点。在血清蛋白电泳上,单克隆IgA所形成的M成分常处于α2区而非γ区。
(3)轻链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单克隆κ链或单克隆λ链,而重链缺如。此型约占MM的15%~20%。由于轻链的分子量仅23000,远小于血清白蛋白(分子量69000),故在血清蛋白电泳上不出现M成分,必须应用免疫电泳和轻链定量测定,方可发现患者血和尿中存在大量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阳性)。此型瘤细胞常分化较差,增殖迅速,骨骼破坏多见,肾功能损害较重。
(4)IgD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是δ链,轻链是κ链或λ链。国外报告此型仅占MM的1%~2%。但国内报告此型约占MM的8%~10%,并不少见。此型除具有MM的一般表现外。尚具有发病年龄相对较年轻、髓外浸润、骨质硬化病变相对多见等特点。
(5)IgM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是μ链,轻链是κ链或λ链。此型少见,仅占MM的1%左右。除具有MM的一般临床表现外,因其分子量较大(分子量950000)且易形成五聚体而使血液黏滞性增高,故易发生高黏滞综合征是其特点。
(6)IgE型:其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是δ链,轻链是κ链或λ链。此型罕见,至今国际上仅有数例报告,国内尚未见有报告。据国外报告,此型患者血清中单克隆IgE可高达45~60g/L,轻链多为λ链,溶骨性病变少见,但外周血中浆细胞增多,可呈现浆细胞白血病的征象。
(7)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仅占MM的1%以下。双克隆常为单克隆IgM联合单克隆IgG,或单克隆IgM联合单克隆IgA,双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多属于同一类型(κ或λ链),偶为两种轻链即κ链和λ链。双克隆轻链型MM(即单克隆κ链联合单克隆λ链)虽有病例报告,但属罕见。多克隆(三克隆或四克隆)型MM罕见。双克隆免疫球蛋白既可来自单一克隆浆(瘤)细胞的分泌,也可来自两个克隆浆(瘤)细胞的分泌。
(8)不分泌型:此型约占MM的1%。患者有骨髓中浆(瘤)细胞增生显著、骨痛、骨质破坏、贫血、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发生感染等MM的典型临床表现。但血清中无M成分,尿中无单克隆轻链(尿本-周蛋白阴性),此型骨髓瘤可用免疫荧光法进一步分为不合成型和不分泌型,前者的瘤细胞不合成免疫球蛋白,后者的瘤细胞虽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但却不能分泌出来。
因为MM的分型既和MM的临床诊断有关,也和MM的治疗及预后有关,故当确定MM诊断后,也应明确其分型。
4.临床分期临床分期反映病程的早晚,而MM病程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患者体内骨髓瘤细胞的总数量(瘤负荷)。当瘤细胞数量有限时不引起临床症状,患者可无察觉,称临床前期。此期一般为1~2年,少数病例的临床前期可长达4~5年或更长时间。当瘤细胞总数量≥1×1011时,开始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瘤细胞数量增加,病情逐渐加重。当瘤细胞数量增至相当大时将导致死亡。
瘤细胞数量的测定既可用直接测定法,也可用间接推算法。直接测定法是先用放射免疫法测出体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率和分解率,再用组织培养法测出单个瘤细胞的免疫球蛋白合成率,即可推算出患者体内的瘤细胞总数。此法虽直接、准确,但很难应用于临床实践。间接推算法是根据患者体内瘤细胞总数量与血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尿中单克隆轻链水平、血红蛋白水平、骨质破坏程度、血钙水平密切相关,测定上述有关指标,即可间接推算出瘤细胞总数,判断患者病期的早晚。此法简单、易行,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Durie和Salmon。根据间接推算法原则。于1975年提出了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标准,见表1。
临床实践证实,Durie和Salmon的分期标准有肯定的应用价值。据国外多中心对135名MM患者的研究结果,按Durie和Salmon分期标准划分的Ⅰ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8个月,Ⅱ期为32个月,Ⅲ期为20个月。表明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与瘤细胞量及预后有关。β2-微球蛋白是Ⅰ类(Class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轻链的组成部分,骨髓瘤细胞也分泌β2-微球蛋白,因此,β2-微球蛋白水平与骨髓瘤细胞总量有关。由于β2-微球蛋白分子量(12000)小,主要由肾脏排出和重吸收,故依据β2-微球蛋白水平判断体内肿瘤量时,应排除肾功能不全等因素。此外,近年来研究还发现骨质破坏的有无和破坏程度与体内肿瘤量无显著相关性,故Alexanian和Dimopoulos于1995年提出了新的多发性骨髓瘤肿瘤量分级标准(表2)。
此外,Bataille等根据β2-微球蛋白水平与体内肿瘤细胞量的关系密切,提出了以β2-微球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作为肿瘤量分级的更为简便的分期标准(表3)。
在上述分期标准中,Durie和Salmon分期标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最早、最广,而且行之有效,故目前国内多采用Durie和Salmon分期标准,但应同时参考β2-微球蛋白水平作为分期标准。
5.诊断评析
(1)MM是原发于骨髓的恶性肿瘤,因此在骨髓中发现骨髓瘤细胞是诊断MM的基本必备条件。骨髓瘤细胞是恶变的浆细胞,在形态上不同于正常成熟的浆细胞,而与原始或幼稚浆细胞相似。骨髓中正常成熟浆细胞增多见于多种疾病(参见鉴别诊断),但出现骨髓瘤细胞则仅见于MM。因此,不能仅仅依据骨髓中浆细胞增多作为诊断MM的依据,而必须找到骨髓瘤细胞方可作为诊断依据。
(2)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出现是MM的特点之一,但并非MM所特有,因为其他疾病(参见鉴别诊断)也可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此外,MM的不分泌型在血清中不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因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的出现是MM的重要特点和诊断依据,但不能仅仅依据此项确诊或排除MM。
关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的检测,仅仅依赖血清蛋白电泳是不够的。因为轻链分子量远小于白蛋白,在血清蛋白电泳上泳动速度快于白蛋白而逸出电泳胶外故不会出现“M”带。IgD和IgE在血清中含量极少,即使血清中存在有增多的单克隆IgD或IgE,也难于在电泳胶上形成明显的“M”带。但若作血清免疫电泳以及血和尿轻链定量,就可检测出血清中含量较少的单克隆IgD或IgE并可确定有无单克隆轻链的存在。此外,血清蛋白电泳不能鉴别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类型,而免疫电泳可以明确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和其轻链的类型。因此,要确定有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的存在,并明确其类型,必须同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电泳、血和尿免疫球蛋白轻链定量3项检查。应该指出,既往检测尿中轻链的加热法(尿本-周蛋白测定)因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已被尿轻链定量法取代。
(3)广泛性骨质疏松和(或)溶骨性病变是MM的另一重要特征,其中以颅骨穿孔样溶骨病变和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最具代表性。但骨质疏松和骨质破坏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参见鉴别诊断),而且MM患者并非都具有上述典型骨质改变。因此,不能仅仅根据有无广泛性骨质疏松和(或)溶骨性病变肯定或排除MM的诊断,而需结合有无其他2项诊断标准作出判断。

2、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高钙血怎么降钙

很容易发生感染,引起神经功能紊乱,视力障碍。
(二)实验室检查
1,包括有无头晕,骨痛骨折,皮肤,软组织等处出现肿块,由活检证实,而骨髓检查正常。髓外浆细胞瘤很少发生在淋巴结。其他因素如肾功能异常,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出血以及血液中超量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的稀释作用加重了贫血。病人有头昏眼花,乏力等全身症状,少数有出血倾向。
(二)肾功能异常,嗜血杆菌流感是最常见的病原体。近年来,革兰氏阴性菌较常见。感染亦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死亡原因之一。
(六)神经系统病变
约15%病人因硬膜外的多发性骨髓瘤引起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主要机理是成骨和溶骨的失平衡。骨髓中的肿瘤细胞;L。浆细胞白血病时浆细胞占血细胞总数20%以上:老年男性病人有新近发作的不能解释的骨疼痛,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浆细胞白血病的骨髓显示浆细胞弥漫替代正常造血细胞。浆细胞的形态可从幼稚的到成熟。
(三)骨破坏:
多发性骨髓瘤表现为多发性溶骨性改变占70%。单个溶骨性破坏或广泛性骨质稀疏占15%。15%病人的ECT无明显放射性异常浓聚。最常见的骨破坏部位是颅骨、单克隆蛋白 80%病人的血清蛋白电泳在β和γ之间有一狭窄的高峰为M蛋白或M成分。免疫球蛋白电泳可将多发性骨髓瘤进一步分型。
(十)髓外浆细胞瘤
相对少见,15%白细胞减少,15%血小板下降。外周血表现为正常色素,正常细胞性贫血。血片中红细胞呈缗钱样。血粘滞度升高,引起组织淤血,神经根压迫症状,引起全身多处骨骼溶骨性破坏,骨骼压痛,畸形,主要发生在脊柱,口咽部,累及舌,肾,疲劳,虚弱、X线检查 主要表现有三种,即弥漫性骨质疏松,淋巴毒。其他因多发性骨髓瘤而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原因包括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止痛,高尿酸血症,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毒性,神经系统,皮肤,巨舌等症状,基质细胞,溶骨细胞,腮腺,心脏,幻觉,厌食,经肾小球滤出。PH4.5-5的尿加热至50-60℃时出现混浊沉淀物蛋白凝固:
多发性骨髓瘤的骨破坏和细胞因子milieu可引起高钙血症。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各个病期中欧美人的高钙血症发生率为25%-50%。而发生骨折的部位依次是椎体。低白蛋白血症。血尿酸增高。LDH升高。病理性骨折愈合时硷性磷酸酶增高。
4、β2微球蛋白 血尿β2微球蛋白的量反映肾功能排泄功能和肿瘤细胞增殖情况,嗜睡,思维紊乱,肱骨和锁骨,体表肿块,浅表淋巴结肝脾有无肿大,两肺有无罗音。
(三)影像学检查
1,视力模糊等等。长期卧床可加重高钙血症。高钙血症是多发性骨髓瘤病人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急症。
3。多部位多次穿刺或在影像学检查阳性的部位穿刺可提高阳性率,有瘀斑瘀点,反复发热咳嗽,尿急尿频尿痛。而逐渐升高的高血钙,及早处理。
(五)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异常增生的单克隆浆细胞抑制了正常免疫球蛋白生成,夜尿症,特异的基质金属蛋白酶,以及最近研究发现的Osteoprogerin 和它的配体TRANCE 和RANK配体均在骨破坏中起作用,使溶骨活性增加,成骨能力下降,脾。

3、多发性骨髓瘤症状是什么?

多数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起病缓慢,可长期无症状。多不明显,认识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有利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今天就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表现总结如下,如果大家发现有以下两种或者以上表现的请及时到医院做个检查。 1.骨骼病变:骨髓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可导致溶骨性损害,2/3以上患者,以骨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 2.高血钙: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可引起血钙和尿钙增高,表现为厌食、恶心、多尿、烦渴、烦躁、心律失常,甚至昏迷。 3.肾脏损害:由于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于肾小管内、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性、骨髓瘤细胞浸润以及合并肾盂肾炎等因素,50%患者在诊断时已存在“骨髓瘤肾病”,可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症,但多不伴高血压。骨髓瘤肾病和高血钙,是造成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主要原因,脱水可加剧肾功能损害。 4.贫血和出血: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增殖,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同时,由于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继发感染、M-蛋白引起高粘血症所致血浆容量增加等多种因素,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生成减少、M-蛋白对血小板与凝血系统功能的干扰、血管壁淀粉样变等均可能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患者多表现为粘膜和皮下出血,晚期可有内脏和颅内出血。 5.感染:M-蛋白不具有正常的免疫活性,故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加之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患者易发生感染。常见肺炎球菌及其它化脓菌感染,晚期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较常见。呼吸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常较顽固,而且不易控制。 6.高粘滞血症:由于M-蛋白增多,可引起血液粘滞度增高,微循环障碍,视网膜、脑、肾最易受累。可表现为头昏、视力障碍、手足麻木、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 7.淀粉样变:约10%患者有淀粉样变,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肾病、周围神经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巨舌等。直肠活组织刚果红染色阳性可证实诊断。 8.其它:局部肿块多为骨骼病变,如颅骨、肋骨的浸润病变扩展,从而侵及邻近组织而成,部分为髓外浆细胞瘤。少数患者,可有雷诺现象和循环障碍。温馨提示:西安国医血液病防治中心白血病治疗2011年最新技术:【“福星康血宁”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活性植物易血清髓三联综合疗法】更多关于白血病,白血病的起因,白血病治疗,白血病症状等信息请参考血液健康网,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4、多发性骨髓瘤怎么治

现在已卧病在床,腰不能动,而且全身疼痛,胸部特别明显。而且有呕吐现象。食欲不振。
上海长征医院血液内科张春阳:根据你提供的情况,应该有多发溶骨性破坏,呕吐可能是高钙血症引起。治疗同时应加强补液,保证充足的尿量,防止肾功能受损。
上海长征医院血液内科张春阳:美法仑国内未上市,且需要低温保存,邮寄也有困难。可以考虑环磷酰胺片替代,200~400mg,每天一次,口服4天患者:我妈的骨髓涂片结果是骨髓增生活跃,异常浆细胞占43%.易见双核瘤细胞.现在胸骨、肋骨、盆骨、脊椎骨等多处骨破坏.我妈现在用盐酸多柔比星和长春新碱.口服地塞米松.沙利度胺片一日一次,一次4片.尿毒清颗粒一日三次,一次一袋.我想问一下,还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现在朋友介绍我们用硼替佐米配美法仑说那个比我妈现在化疗的效果要好.还有人不建议我妈化疗,我该怎么办.
上海长征医院血液内科张春阳:根据你目前提供的资料,符合
多发性骨髓瘤
的诊断。本病容易造成多发性骨破坏。一般来说,新诊断的骨髓瘤多数对化疗敏感,所以肯定应该选择化疗。你母亲目前的治疗方案是比较经典的VAD方案,加上沙利度胺。口服尿毒清是否合并肾功能损害,化疗时最需要防止感染。
硼替佐米虽然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但价格比较昂贵,需量力而行,毕竟骨髓瘤的治疗是长期的。
你母亲尚不足65岁,有自体移植的条件,美法仑不是首选,因为可导致造血干细胞损伤患者:张大夫您好,我母亲经过二个疗程的化疗,现在已经明显好转,在进行第三个疗程之前她进行了骨穿,一个恶性细胞也没有了,现在她还需要进行继续的化疗吗?而且她这种情况,什么时候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合适啊.麻烦您了张医生.对于您上次的回复我万分感激.谢谢您了.
上海长征医院血液内科张春阳
:很高兴你母亲能够获得这么好的疗效,骨髓瘤疗效评价主要依据血清M蛋白和尿轻链减少的程度,当然骨髓涂片也是重要的参考。目前应该继续巩固化疗,完成4疗程化疗后可以考虑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准备自体移植

5、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原因是什么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肿瘤黄仲夏: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血液系统中浆细胞的恶性增殖性肿瘤。骨髓瘤细胞在骨髓内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同时骨髓瘤细胞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多的免疫球蛋白轻链随尿液排出,称为本周蛋白尿,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又抑制了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合成,易造成感染。常伴发贫血,肾功能损害和骨髓外浆细胞瘤。关于骨髓瘤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随着各种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骨髓瘤的发病机制的认识也有了进步。骨髓瘤的发病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染色体异常有关。

6、多发性骨髓瘤晚期会出现什么症状

多发性骨髓瘤也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疾病,专家说很多患者起病都是比较缓慢的,长期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如果发现了症状之后,平均只有三年存活期,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那么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怎么样的呢?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有哪些?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一:高血钙广泛的溶骨性病变,可引起血钙和尿钙增高,表现为厌食、恶心、多尿、烦渴、烦躁、心律失常,甚至昏迷。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二:骨骼病变骨髓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可导致溶骨性损害,2/3以上患者,以骨痛为主要的首发症状,常见于胸部及腰背部,随活动而加重。受累的骨骼局部可隆起,按之有弹性或声响,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引起神经根或脊髓压迫。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三:肾脏损害由于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轻链沉积于肾小管内、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性、骨髓瘤细胞浸润以及合并肾盂肾炎等因素,50%患者在诊断时已存在“骨髓瘤肾病”,可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症,但多不伴高血压。骨髓瘤肾病和高血钙,是造成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主要原因,脱水可加剧肾功能损害。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四:贫血和出血骨髓内骨髓瘤细胞增殖,正常造血功能被抑制,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同时,由于肾功能不全、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继发感染、M-蛋白引起高粘血症所致血浆容量增加等多种因素,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生成减少、M-蛋白对血小板与凝血系统功能的干扰、血管壁淀粉样变等均可能是出血的重要原因,患者多表现为粘膜和皮下出血,晚期可有内脏和颅内出血。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五:感染M-蛋白不具有正常的免疫活性,故正常免疫球蛋白减少,加之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患者易发生感染。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的症状常见肺炎球菌及其它化脓菌感染,晚期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较常见。呼吸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常较顽固,而且不易控制。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六:淀粉样变约10%患者有淀粉样变,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肾病、周围神经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和巨舌等。直肠活组织刚果红染色阳性可证实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七:高粘滞血症由于M-蛋白增多,可引起血液粘滞度增高,微循环障碍,视网膜、脑、肾最易受累。可表现为头昏、视力障碍、手足麻木、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者可发生昏迷。多发性骨髓瘤晚期症状八:其它局部肿块多为骨骼病变,如颅骨、肋骨的浸润病变扩展,从而侵及邻近组织而成,部分为髓外浆细胞瘤。少数患者,可有雷诺现象和循环障碍。

7、多发性骨髓瘤怎样分型?分期?【多发性骨髓瘤】

您好!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必须要有免疫固定电泳结果证明其为单克隆性,目前没有该结果,不好下定论。
但就描述来看,该病可能性大,可能是轻链型。其他资料缺乏,临床分期晚期(3期)可能性大。
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化疗。
我们医院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中有丰富经验,条件允许,可到我院进一步诊治。

(邱录贵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8、多发性骨髓瘤分哪几种类型?

◆ 疾病知识,医学知识,临床知识,健康科普知识,为您疾病康复提供帮助 根据血清中M 蛋白的特点,可将多发性骨髓瘤分8 种类型。 ( 1 ) IgA型:此型最多见,约占全部多发性骨髓瘤的50 % - 60 % ,本型具有多发性骨髓瘤的典型临床表现。 ( 2 ) IgA 型:此型占15%一20 % ,除具有与IgG 型类似的临床表现外,尚有M 成分出现在α2 区,骨髓中有火焰状瘤细胞、高胆固醇血症和髓外骨髓较多见等特点。 ( 3 )轻链型:此型占15%一20 % ,瘤细胞仅合成和分泌单克隆轻链,不合成相应的重链,轻链相对分子量仅为23 000 ,远小于{清蛋白相对分子量,故在血清蛋白电泳上不出现M 成分,而在尿中排出大量轻链(本周蛋白)。此型瘤细胞常分化差,增生迅速,骨骼破坏及肾功能损害较重,预后较差。 ( 4 ) IgD 型:占全部多发性骨髓瘤的8 %一10 % ,此型除多发性骨髓瘤的一般表现外,还有以下特点:患者年龄较轻,多在50 岁以下;由于IgD 的正常含量很少,即使I 只D 含量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00 倍时,血清蛋白电泳上也不显示明显的M 成分,因此诊断此型需依靠IgD 定量测定及免疫电泳,而不是依赖蛋白电泳;髓外浸润多见;本周蛋白尿多见;骨质硬化相对多见。 ( 5 ) IgM 型:此型国内少见,除具有多发性骨髓瘤的一般表现外,因为其相对分子量巨大,故易引起高勃滞血症。 ( 6 ) IgE型:此型罕见,血清中ige含量很高(45 一60 g/L ) , 轻链多为λ链。溶骨性病变少见,外周血中浆细胞增多,可呈现浆细胞白血病图像。 ( 7 )双克隆或多克隆型:此型少见,约占1 %。双克隆常为IgM 与IgG 联合,或IgM 与IgA联合。双克隆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多属一种类型即λ链或K 链,偶可为两种轻链既有λ链又有K 链。多克隆者罕见。双克隆即可来自单一克隆浆细胞,也可来自两个克隆的瘤细胞分泌。 ( 8 )不分泌型:约占1 %。此型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恶性浆细胞增生、骨质破坏、骨痛、贫血、易感染等典型表现,但血清中无M 蛋白,尿中无本周蛋白,因为瘤细胞不分泌免疫球蛋白。应用免疫荧光法可进一步分为不合成型和不分泌型,前者瘤细胞内无免疫球蛋白合成,后者瘤细胞内有免疫球蛋白合成但不能分泌出来。 来源:浙江省医学会资料提供,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与多发性骨髓瘤髓外是怎么回事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