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髓的成分
2、红血细胞和骨髓有什么不同?
普通的鲜血中有三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在所有的脊椎动物及若干无脊椎动物,其血红素(无脊椎动物也有时是蚯蚓红血朊)包含在特定的细胞中来进行其机能活动,这种血球称为红细胞,或称红血球,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同时也是脊椎动物体内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
人类的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这种形状可以最大限度的从周围摄取氧气。同时它还具有柔韧性,这使得它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并释放氧分子,直径通常是6μm~8μm。
由于这种特别的形状而且体积比较小,所以表面积对体积的比值较大,使氧气以及二氧化碳能够快速地渗透细胞内外。红细胞的细胞膜含有特别的多醣类以及蛋白质,但是这种结构因人而异,这些结构是构成血型的基本要素。
成人体内大约有2~3×1013个红细胞(女性大约为4~5百万/立方毫米血液,男性为5~6百万/立方毫米血液)。女性比男性少的原因,是因为生理出血造成的现象。另外睾丸酮也具有刺激红细胞生成激素制造红细胞的功能。
在人的红细胞内所含的血红蛋白占血球总量的30%以上,是血液中最通常的一种血细胞,在干重9%时,占94%,随着氧分压的变化与氧结合或游离,但它的解离曲线和纯血红素的溶液不同,在氧分压低的组织,红细胞具有放出多量氧的能力。另外,在红细胞内,存在有碳酸脱氢酶,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氢离子的可逆反应中起触媒作用。因此红细胞运送血液二氧化碳的能力很强。
在人及其他哺乳动物中,成熟的红细胞是无核的。这意味着它们失去了DNA。红细胞也没有线粒体,它们通过葡萄糖合成能量。成熟的哺乳类红细胞是双凹盘状,如此可增加其表面积,使物质更容易通过其细胞膜。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位于身体的许多骨骼内。成年人的骨髓分两种: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当人体贫血时,它可以转化为红骨髓。
人体内的血液成分处于一种不断的新陈代谢中,老的细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细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产生生成各种细胞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通过分化再生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简单的说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因此,骨髓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通常我们献血时,就是为相同血型的病患捐献红细胞,当他们在大量失血时保持他们体内的红细胞浓度以保障呼吸供氧。而骨髓主要是为了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病。
献血时需要验血型,而捐献骨髓时要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在非亲属关系的人群中,HLA配型相近率极低。
个人建议,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三个月到半年去献一次血(400CC),利人利己。如果你想捐献骨髓,可以和相关机构联系,检测一下你的HLA,并在骨髓库留下记录。然后如果有配型相同的病人需要你救命,那就上吧。
献血和骨髓的具体信息可向当地血液中心咨询。
还有中华骨髓库http://www.cmdp.com.cn/
谢谢你的好心,好人一生平安。
3、骨髓是什么
4、成人红骨髓位于
骨密质内怎么可能有骨髓呢,A明显不对,红骨髓存在于扁骨、不规则骨、长骨干骺端的骨松质。骨髓腔内是黄骨髓。
5、红骨髓终身存在于
红骨髓终身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松骨质间的网眼中。
骨髓是终生造血器官,是造血细胞的主要产生地,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红骨髓。骨髓的造血微环境由骨髓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各种生长因子共同组成,是造血干细胞维持最佳功能状态的“壁龛”(niche)。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的造血微环境中宿居、增殖、分化,以维持造血组织的功能和血细胞数量的恒定。作为造血组织中的核心成分,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以及在适当条件下,向多个方向分化为各系造血细胞的潜能,并具有长期处于非增殖状态的特性。
正常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后,正常稳定状态下约半数子细胞仍保持干细胞的全部特性,即自我更新(self-renewal)。自我更新使得干细胞池的大小(干细胞数量)和质量维持不变,因而又称为自我维持(seIf-maintenance)。
另有半数的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特征发生改变走向逐渐分化的途径,离开干细胞池进入增殖分化池。从而维持了机体的正常造血,保证了机体在生命过程中对各类细胞的需要。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是一个造血细胞数量逐步放大的过程,这些细胞逐步的分化成熟,经由造血祖细胞到形态可辨认的前体细胞,最终成熟而逐渐走向死亡。有实验表明,造血干细胞还能产生某些非造血细胞,如破骨细胞、肥大细胞及表皮生发层星状细胞等。
6、什么是红骨髓化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约占体重的4.5%,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胎儿及婴幼儿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大约从5岁开始,长骨骨干骨髓腔内的红骨髓出现脂肪组织,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所代替,黄骨髓随年龄而增多,成人的红骨髓和黄骨髓约各占一半。
成人的红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及长骨骨骺端的松质骨中,具有活跃的造血功能。
黄骨髓充满在长骨骨干的骨髓腔内,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已停止造血,但黄骨髓仍保持着造血的潜能,当身体需要时还可转变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7、红骨髓和黄骨髓有何区别?
红骨髓能制造红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白细胞。血小板有止血作用,白细胞能杀灭与抑制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等;某些淋巴细胞能制造抗体。因此,骨髓不但是造血器官,它还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组织,当人体贫血时,它可以转化为红骨髓。有些药物如氯霉素及呋喃类,在长期大量使用后,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红骨髓内涵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及脂肪组织。
8、什么是骨髓?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人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松质骨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