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骨头坏死在核磁共振片子的表现
早期:在平片和CT未发现异常的时候,MRI能显示股骨头有灌注缺损
中期:在T1WI时股骨头上部软骨下方局限性低信号区,在T2WI时呈高信号。
晚期:股骨头大部分或全部为低信号,中间夹杂有斑点样高信号,头变细、塌陷。在坏死区周围有低信号带。
2、股骨头坏死的X线影像表现是什么?
你好,金冠医生谢谢您的邀请。X线检查是股骨头坏死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那么会有什么症状呢?
1、在股骨头软骨下骨板下方出现骨质密度增高,周围出现点状或斑片状密度减低区或囊性变,周围出现一密度增高的硬化边缘包绕。骨密度增高和硬化缘是骨坏死后新骨形成的表现,而不是骨坏死的本身,硬化带出现在坏死骨和活骨之间。这是改良的Ficat-Alert分期、Steinberg 分期和ARCO 分期Ⅱ期的表现。
2、股骨头软骨下骨板出现“新月征”。新月征是指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板内厚的透光区,是由于骨坏死后,骨质被吸收,出现微骨折所致,通常在正位片上不易见到,在蛙式位片上易显示,容易被忽视。新月征的出现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所有分期系统的基础,股骨头有新月征而无节段性塌陷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所有分期Ⅲ期特征性的表现。
3、股骨头软骨下骨板出现节段性塌陷、变扁、碎裂,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伴有或不伴有关节间隙狭窄,晚期出现髋关节骨关节炎的表现。
3、CT显示股骨头坏死,髋骨有阴影。可核磁共振检查却没事,这是怎么回事?
你好,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来看,针对骨头的检查,ct的准确度要高于磁共振,磁共振对软组织的检查比较准确。
4、股骨头坏死应该如何了解各期的X光表现呢?
由于影像方法不断发展,目前常用的有X线、CR线、ECT(放射性核素扫描)、CT(计算机体层摄影)、MRI(核磁共振),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与疗效评估各有优缺点。
从我们应用的体会,最基本的还是X线片,它价廉普遍,可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宏观评估,但清晰度远不如CR,CR的价格只比普通X线稍高一点,建议拍CR片;其次是ECT,它可以帮助对股骨头坏死的正确分型;如大块缺血型、郁血型、混合型、增生硬化型,同时还可以提供股骨头血流动态的变化,以作治疗前后的对比,进行评估。
(1)缺血型:X线为大块或全头密度增高,ECT呈现大块“冷区”是缺血坏死的早期表现,手术作隧道时,死骨坚硬,钻出死骨呈粉末状,机械强度好,呈“干性”坏死,是由于主要动脉受阻受损或栓塞所致。中药治疗见效缓慢。
(2)郁血型:X线呈密度减低或囊性变,ECT呈现核素浓集“热区”,作隧道时疏松,刮出豆腐渣样死骨,呈“湿性”坏死,可能由于多次小区坏死融合或静脉病变所致,骨内压高,静脉回流差。中药治疗有效,但易塌陷。
(3)混合型:介于上述二者之间,ECT呈现大片“热区”中含有相对“冷区”,可以是坏死中期表现。
(4)增生硬化型:是 V 、 VI 期的晚期表现,X线为股骨头增生硬化,畸形发展,机械强度又逐渐增高,ECT呈现股骨头及关节间隙区浓集“热区”,但比郁血型核素浓集要低些。
5、X线片如何看出股骨头坏死好转
1、2期者X光平片表现正常或表现轻微,很容易漏诊,应用CT、MRI核素扫描或血管造影才能明确诊断,CT、MR表现为骨小梁排列紊乱,模糊或见小片破坏区,亦可见到斑片状高密度灶,3期者可见到骨皮质塌陷和小的囊变,4期则会合并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增生,股骨头变扁,关节间隙变窄。3、4期者X光平片可见有明显表现,表现为股骨头密度增高,密度不均,骨质破坏,股骨头变形,儿童患者股骨头骨髓碎裂,密度增高,合并退行性骨关节病者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坏死,主要与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椎鉴别。
6、检查股骨头核磁共振和X光哪个好
检查股骨头坏死还是做磁共振好一些,因为股骨头坏死早期通过拍片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出现股骨头塌陷以后才会拍片看出来,而磁共振可以发现早期的股骨头坏死,有股骨头缺血的时候就可以显示。
7、股骨头坏死的自我检测方法
自我检查股骨头坏死方法:
方法一、检查炎症:感冒发烧的时候,会加快血沉,导致白血球升高,会加重髋关节的疼痛。
方法二、检查寒湿:天气寒冷的时候,加重了髋关节酸胀以及疼痛,功能受到限制。
方法三、髋关节的疼痛向腹股沟区域或者是臀后侧、外侧或者是膝内侧的放射。
方法四、髋关节僵硬、没有力气、活动遭受到限制,抬腿出现不灵活,初期所出现的症状表现是盘腿或者是向外撇腿和下蹲时候比较的困难。
方法五、骨折、脱位或者是髋关节扭伤愈合了以后,又渐渐或者是突然发生髋部间歇性或者是持续性的疼痛。
方法六、跛行:就是走起路来,患肢不敢负重使用力,就跟踮脚一样的走路。
方法七、长时间或者是短时间使用大量的激素或者是常常酗酒的患者发生了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和钝痛,经常位于髋部外侧以及股沟的中间,活动的时候十分的明显,休息以后便会有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