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骨头 > 股骨头骨折的临床表现

股骨头骨折的临床表现

发布时间:2020-09-12 03:42:14

1、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⑴临床表现病人有绊倒病史,伤侧下肢呈外旋畸形,患髋有压痛,下肢不能活动。检查发现患肢缩短,Bryant三角底边缩短,股骨大转子顶端在Nelaton线之上,嵌插型骨折的病人仍能行走,疼痛较轻,但必有外旋畸形,有轴上叩击痛⑵治疗①外展骨折而无明显移位的嵌插型骨折,可用持续皮牵引6-8周,3个月后可考虑扶杖行走②内收骨折或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65岁(或60岁)以上病人的股骨头下骨折,有移位或旋转者,发生股骨头血循环破坏性坏死的机会较高,可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年龄过大,体力差,或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皮? 或卧床休息3个月后扶杖行走③儿童和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多需手术复位内固定,且不宜负重过早

2、股骨头骨折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症状有哪些

股骨头骨折确实会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因此,你这种情况可能会得股骨头坏死。如果是股骨头坏死,一般刚开始是股骨头疼痛,后面就会是跛行等症状的出现。另外,股骨头坏死这种病是挺严重的疾病,希望你可以尽快的检查一下,这样要是发现了疾病,还可以及时治疗。

3、股骨颈骨折临床表现有哪些

错位型股骨颈骨折的诊断并难,老年人有一侧臀部着地受伤史,伤后髋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患肢缩短、外旋及内收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髋前方有压痛,大粗隆或足跟时,均可使疼痛加重。通过髋关节正侧位X线摄片,一般均可明确诊断,并进一步显示骨折具体类型。
应引起警惕的是无错痊的嵌插型骨折,往往症状甚轻微,患肱无畸形,只是在腹肥肉沟或膝部有些疼痛,一般仍可行走,易被误认为软组织损伤而漏诊。如仔细检查可发现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少被动活动时常出现防御性肌痉挛。因此,对老年人伤后出现疼痛且活动受限者,均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应拍X线片证实之。如当时未能显示骨折,而临床仍有怀疑者,可嘱病人卧床休息,两周后再进行X线摄片检查,如确有骨折,此时由于骨折局部的骨质吸收,则骨折线清晰可见。有条件者可于伤后进一步行CT检查,可明确诊断。
股骨颈骨折一旦被确诊,应及时固定患肢(包括使用牵引),以减少日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

4、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之间形成颈干角,平均127°。

儿童的颈干角大于成年人。在重力传导时,力线并不沿股骨颈中心线传导,而是沿股骨小转子、股骨颈下沿传导,因此形成骨皮质增厚部分。若颈干角大于127°为髋外翻,小于127°为髋内翻。从矢状面上观察,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也不在同一平面上,股骨颈有向前的12°~ 15°角,称为前倾角。髋关节的关节囊较大,从各个方向包绕髋臼、股骨头和股骨颈。在关节囊包绕的部分没有骨膜;在髋关节的后、外、下方则没有关节囊包绕。关节囊的前上方有髂股韧带,在后、上、内方有坐股韧带,是髋关节的稳定结构。成人股骨头的血运来源:股骨头圆韧带内的小凹动脉,提供股骨头凹部的血液循环;股骨干滋养动脉升支,沿股骨颈进入股骨头;旋股内、外侧动脉的分支,是股骨头、颈的重要营养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发自股深动脉,在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滑膜反折处,分为骺外侧动脉、干骺端上侧动脉和干骺端下侧动脉进入股骨头。骺外侧动脉供应股骨头2/3 ~ 4/5 区域的血液循环,是股骨头最主要的供血来源。旋股内侧动脉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股骨颈骨折分类如下。

(1)按股骨颈骨折线部位分类,头下骨折、经颈骨折和基底骨折。

(2)按X 线表现分类,内收骨折(Pauwells 角>50°)和外展骨折(Pauwells 角

5、股骨颈骨折的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1.症状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
2.体征
(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2)疼痛: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部或大粗隆部叩打时,髋部也感疼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
(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4)功能障碍:移位骨折病人在伤后就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在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因遗漏诊断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患肢短缩,在移位骨折,远端受肌群牵引而向上移位,因而患肢变短。
(5)患侧大粗隆升高,表现在:①大粗隆在髂-坐骨结节联线(Nelaton线)之上②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缩短,短于健侧。
股骨颈骨折分类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①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②骨折线的方向。③骨折移位程度。
①按解剖部位分型:许多作者曾根据骨折的解剖部位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头下型、经颈型和基底型。其中头下型和经颈型属于关节囊内骨折,而基底型则属于关节囊外骨折。头下型是指位于股骨颈中部的骨折,基底型是指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与粗隆间的骨折。Klenerman、Garden等人认为在X线片上由于投照角度不同,很难区分头下型与经颈型。Klenerman、Marcuson及Banks均认为单纯的经颈型骨折极为罕见。由于经颈型骨折发生率很低,各型X线表现受投照角度影响很大,目前此类分型已很少应用。
②按骨折线方向分型(Pauwels分型):1935年,Pauwels根据股骨颈骨折线的方向将股骨颈骨折分为3型:Ⅰ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30°;Ⅱ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50°;Ⅲ型骨折线与水平线夹角为70°。Pauwels认为,夹角越大,即骨折线越垂直,骨折端受到剪式应力,骨折越不稳定,不愈合率随之增加。该分型存在2个问题,第一,投照X线片时股骨颈与X线片必须平行,这在临床上难以做到。病人由于疼痛等原因,在摄X线片时骨盆常发生倾斜,而骨折线方向便会改变。同一股骨颈骨折,由于骨盆倾斜程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可以表现出自PauwelsⅠ型至PauwelsⅢ型的不同结果。第二,Pauwels分型与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无明显对应关系。Boyd、George、Salvatore等人发现在140例PauwelsⅠ型病人中不愈合率为0,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13%。295例PauwelsⅡ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为12%,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3%。在92例PauwelsⅢ型的病人中,不愈合率仅为8%,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为30%。由于Pauwels分型受X线投照影响较大,与骨折不愈合率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率缺乏对应关系,目前较少应用。
③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Garden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将股骨颈骨折分为4型(1961)。Ⅰ型不全骨折,股骨颈下方骨小梁完整,该型包括所谓“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该型骨折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折远端上移、外旋,股骨头常后倾,骨折端尚有部分接触;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该型骨折X线片上表现为骨折端完全无接触,而股骨头与髋臼相对关系正常。Garden分型中自Ⅰ型至Ⅳ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递增,而不愈合率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也随之增加。Garden分型在国际上已被广泛应用。Frandsen等人对100例股骨颈骨折分别请8位医生进行Garden分型,结果发现,8位医生分型后的相互符合率只有22%。对于移位与否的争议占33%。由此可见,Garden分型中移位的判断与主观因素有密切关系。Eliasson等人(1988)建议将股骨颈骨折简单地分为无移位型(GardenⅠ、Ⅱ型)及移位型(GardenⅢ、Ⅳ型)。
④AO分型:AO将股骨颈骨折归类为股骨近端骨折中的B型。
B1型:头上型,轻度移位。①嵌插,外翻15°②嵌插,外翻<15°。③无嵌插。
B2型:经颈型,①经颈部基底。②颈中部,内收。③颈中部,剪切。
B3型:头下型,移位。①中度移位,内收外旋。②中度移位,垂直外旋。③明显移位。
【诊断】
外伤史,髋部疼痛,不能站立行走,患肢典型的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患侧大粗隆在Nelaton线之上,大粗隆与髂前上棘间的水平距离较健侧缩短,X线片及CT检查,能确立诊断。

6、股骨头的临床表现都是什么呢?

大部分股骨头坏死病人患病时年龄不大,在30-40岁之间 ,股骨头坏死最后严重破坏股骨头,髋关节,有明显的致残作用。通常认为在大多数病例即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也不能改变病人命运,但是手术可以延缓病程发展速度,推迟作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多数研究表明,不做手术治疗病程发展的风险要比手术治疗的风险高 。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和晚期治疗效果有比较大的差别。
由于股骨头骨坏死病人患病相当长时间以后才出现症状,症状慢慢出现,一开始可能时有时无。大多数病人起初常常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到出现明显髋部疼痛、活动受限、跛行,想到股骨头坏死去拍片确诊时往往已经出现大面积坏死或塌陷,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认识坏死早期症状是早期发现坏死的关键之一。美国股骨头坏死基金会网站主页就专门提出“首先出现的症状”这一节: “不幸的是许多骨坏死病人患病相当长时间后才出现症状。一开始常在活动时感觉患病关节疼痛或刺痛,症状缓慢出现,一开始可能时有时无,有时疼痛突然发生。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剧,关节僵硬并不能活动。髋关节发病最常见,常感觉腹股沟疼痛”。
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熟悉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对于早期发现坏死非常重要。病人出现症状才来找医生,医生如果不明了股骨头坏死的症状就不会想到股骨头坏死,就不会做必要的检查,就会延误诊断。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文献上只是认为坏死临床症状主要为腹股沟疼痛,偶尔臀部疼痛,疼痛位于深部 、悸痛,行走时加剧,有时夜里疼痛明显。通常患腿在屈曲和伸直时内旋均受限,腿伸直被动内旋时特别疼痛,常出现跛行。 其实这些已经是比较晚期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帮助不大。
我们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股骨头坏死有特征性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五点:
1、起动难。在椅子上坐的时间长了起来走路时,走头几步特别不舒服,走几步以后就好。
2、走不远
3、膝关节酸痛
4、翘二郎腿或穿袜子困难
5、腿左右分开困难
早期病例仅仅出现起动难,出现头三条表现是典型表现,出现第4、5条表现时股骨头已经塌陷。不过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就是股骨颈骨折作过内固定后发生坏死的病人,膝关节酸痛不明显。少数叫做静息髋的病人即使股骨头有塌陷、关节间隙明显狭窄也仅仅出现跛行而无其他症状。一小部分青年人股骨头轻度塌陷时不一定出现穿袜子困难。了解这些特点,对于早期发现坏死以及判断坏死程度有一定帮助,关键是提高对股骨头坏死的警惕性。另外一个问题在于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疾病,即使确诊这些疾病也不能排除并存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只要有坏死的症状就要检查髋关节,通常检查的顺序是平片、CT和磁共振。我们认为随着数码照片的普及,与医生认识的提高,不久以后绝大多数病人使用平片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

7、股骨头骨折

股骨头坏死的自我早期诊断

股骨头坏死症,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髋关节酸、困,有时呈间断性疼痛,这是本病早期的主要症状。虽然引起髋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可股骨头坏死症仅是诸多引起髋关节疼痛的一种,但是又有它自己的特殊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检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股骨头坏死症
一: 髋关节有疼痛感,疼痛有时向腹骨沟或臂后侧,外侧或膝内侧放射。
二: 髋关节僵硬、无力、活动受限、抬腿不灵活,盘腿或向外撇腿以及下蹲困难。
三: 走起路来患肢不敢负重,即跛行。
四: 骨折、脱位或髋关节扭伤或愈合后,又逐渐或突然出现髋部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活动后加重。
五: 长期或短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或经常饮酒者出现髋关节疼痛,多为隐痛,钝痛,常位于腹股沟,活动时明显,休息后减轻。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者,就有可能患有股骨头坏死症。需立即到医院确诊,争取早日治疗。

8、骨折的临床表现为?(六点)

1疼痛2肿胀 3功能障碍 4畸形5异常活动6骨擦音或骨擦感

与股骨头骨折的临床表现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