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骨头 > 股骨头截骨手术

股骨头截骨手术

发布时间:2020-09-07 01:33:36

1、沈阳哪个医院做股骨头手术最好?

你好,该症建议一般采取中医西医结合治疗,另外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包括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探查性手术。化疗也是关键,平时应该注意

2、股骨头截骨手术,钢板连接到膝关节处,有半年了,膝关节弯曲不到位,有办法解决吗?

关节镜确实可以去除关节腔内的粘连,但是术后是需要功能锻炼的(也是被动屈伸膝关回节),答痛苦极大,如果患者对疼痛耐受较差的话,最后的恢复效果不会很好,能恢复20度到30度的活动度就很不错了。
另外如果膝关节强直时间过长,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会挛缩,还有大腿、小腿的肌肉也会不同程度萎缩,以后想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来恢复膝关节功能也困难。建议您尽早去医院就诊。

3、股骨头坏死的治疗只有手术吗?

股骨头坏死是否需要手术,是需要根据病情来决定的。股骨头坏死的一期可以通过服用药物,减少活动,改变其致病的因素来进行治疗,可以服用一些非甾体类的抗炎药,以及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药物。但是大约有一半的病人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另外一半就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进入二期。

对于一期和二期的病人来说,可以采用减压术或者是股骨头的植骨术,以及截骨手术等等。当病情达到第三期或者第四期的时候,可能就出现髋关节的严重疼痛,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的情况,这个时候就有可能需要行髋关节的置换手术。

4、骨科中常说的(截骨术)是什么意思,一般用在什么部位呢?

截骨术是指经过粗隆间做内外翻或旋转截骨术,其设想是将骨坏死区域移开负重区,使未坏死区域负重,防止股骨头塌陷,从而维持髋关节功能

5、有人做过髋臼截骨手术吗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12月~2003年3月采用改良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9例9髋。全部为女性。手术时平均年龄为36.5岁(15~48岁)。骨性关节炎分级:Ⅰ级3例,Ⅱ级5例,Ⅲ级1例。1例另一侧进行了Chiari截骨术。无股骨头畸形。术前和术后进行临床和放射线分析。平均随访4个月(3~6个月)。选择患者的标准:CE角<20°,髋关节疼痛,最大外展位骨盆正位片髋关节对合良好,并据此进行术前设计。

1.2 手术技术 全麻。侧卧位,患肢在上,可被动活动。切口呈弧形,顶点位于大粗隆尖端近侧8cm,两端沿股骨纵 轴,止于大粗隆基部。Y形切开阔筋膜张肌。在臀中肌大粗隆止点处显露臀中肌的前后缘,骨膜剥离子从关节囊剥离开臀中小肌。用摆锯横截大粗隆,然后连同臀中小肌翻向头侧至髋臼缘上3cm,牵拉固定在髂骨。结扎并切断梨状肌和短外旋肌群的近侧部分(防止损伤供应股骨头血供的旋股内侧动脉)。

关节内探查。显露出关节囊前上后面,“T”形切开(在关节囊外侧纵形切开,沿着髋臼缘横行切开)。探查关节内结构,1例Ⅲ级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囊变刮除植骨。

髋臼缘上1.5cm处截骨,C型臂X线透视确定截骨的角度和方向。先用直凿截骨至10cm深,然后用弯凿沿着髋臼弧度球形截骨,直至髋臼内板。注意截骨后的髋臼不能太薄。从关节囊上钝性分离股直肌的反折头,显露髋臼前缘。屈曲髋关节,向前方牵拉开髂腰肌,触及耻骨上支的基部,这样可直视下进行耻骨截骨。

将截骨后的髋臼旋转至所需要的部位,C型臂X线透视证实髋臼完全覆盖股骨头后,用2或3枚斯氏针固定髋臼。生理盐水冲洗手术野,将大粗隆复位并用钢丝固定。筋膜下放置负压引流管。

术后,卧床3周,两个腋杖支撑下负重10kg8周,单个腋杖支撑下步行4周。3个半月左右X线片示截骨处骨愈合后取斯氏针。

2 结果

2.1 临床分析 平均手术时间为2h50min。术中失血量平 均为700ml。术前5例Trendelenburg征阳性,术后为0例。

2.2 放射线分析 见表1。平均CE角:术前6.3°,术后为34.5°。平均Sharp角:术前48.6°,术后为36.9°。髋臼指数角:术前25.9,术后8.7。平均髋臼-头(A-T)指数:术前61.2%,术后为88.0%。平均股骨头垂直指数:术前1.09,术后0.83。水平指数:术前1.66,术后1.57。

表1 放射线指标评价略

2.3 并发症 关节内截骨1例,术后血肿1例。无深部感染或深静脉血栓,无异位骨化,无股外侧皮神经损伤,无固定物移位和折断,无髋臼截骨节段坏死和移位,无截骨部位(髋臼和大粗隆)骨不连和延迟愈合。

3 讨论

手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方法包括:各种(即:单,双,三相)骨盆截骨,Chiari内移截骨,髋臼造盖成形术,髋臼周围截骨术(髋臼旋转截骨术,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

许多类型的骨盆截骨术用以恢复髋臼发育不良的髋关节为更加正常的力学结构,但其中一些很难用于青少年或成人。单相(Salter)截骨术矫正的角度受到限制,因为耻骨联合作为旋转轴缺乏弹性。Steel三相截骨术 〔1〕 的坐骨截骨处距离关节非常远,当矫正角度大时,可能造成坐骨畸形和骨不连。髋臼旋转截骨 〔2~4〕 的优点为球形截骨,截骨处移位后接触良好,利于骨愈合,使用较小的内固定就能获得较 大的稳定。但是,这种截骨术经常造成关节内截骨,截骨后的髋臼容易出现坏死,而且球形髋臼截骨的技术要求高。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 〔5〕 通过多边形截骨将髋臼从周围的骨盆中分离出来。其优点是截出的髋臼节段大,缺血性坏死的危险性小,截骨部位相对稳定,不需要髋人字石膏固定。其缺点为不是所有截骨都在直视下进行,非球形截骨面容易造成髋臼移动后髋关节中心向前移位,而且移位后多边形截骨面成为点状接触,不利于骨愈合。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全髋关节置换术无论骨水泥还是非骨水泥假体治疗年轻、活动量大的患者都存在较高的失败率和较短的假体生存率。

本手术为了避免髋臼旋转截骨和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的缺点,采用髋臼上后方环绕髋臼球形截骨,截至髂骨内板,这样保存了截骨后髋臼的内板血供,减少了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而且避免了关节内截骨。本组出现1例关节内截骨是第一例手术,未截至内板所致。外侧弧形切口,大粗隆截骨显露避免了臀中肌的损伤,保护了髋关节的外展功能。这种入路可以显露坐骨和耻骨近髋臼部位,两部位的截骨能在直视下进行,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有大粗隆截骨后骨不连的报道,但是本组病例全部愈合。围绕股骨头旋转中心的球形截骨,髋臼能够大幅度地矫正,实现股骨头的覆盖和包容,术前后的X线片指标证实了这一点(表1)。髋臼截骨的关键是避免髋臼节段的外侧移位,使股骨头向内侧和远方移位。本组病例的术前后垂直和水平指数证实,截取的髋臼旋转后可使股骨头同时向远方和内侧移位。本手术改变骨盆内壁的形状不明显,不影响怀孕和阴道分娩。骨盆后柱完整,球形截骨后截骨面接触良好,无需植骨,较少的内固定即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允许早期活动,截骨部位愈合良好。本组病例未出现骨不愈合和内固定问题。良好的显露和截骨后髋臼的良好血运允许术中切开关节囊检查髋臼唇缘并行修复。旋转后的近解剖位置的髋臼有利于将来可能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本手术通过相对简单、容易掌握的技术,良好的显露和 手术视野达到截骨后髋臼的重新定位,实现髋臼和股骨头的最佳对合,获得股骨头的良好包含和覆盖,从而增加关节面承重区域,防止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6、股骨头的手术治疗彻底吗?

看做什么手术,有植骨术,截骨术,融合术,股骨头置换术,全髋置换术等,具体根据病情等多方面因素决定。

7、股骨做截骨延长手术后骨头不长怎么办

要开不止一刀吧。前前后后总共要两年多。第一刀先矫形装钢板内固定,专然后功能锻炼,骨折愈属合。差不多要两年左右,再开第二刀拆内固定。不过第一次手术后在避免剧烈运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没问题的。不过第一次手术需要多长时间恢复行走,要根据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来决定

与股骨头截骨手术相关的内容